常九鲜
目的:对我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感染儿童45例,两组患儿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6.9%,两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人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如恶心等),对照组有7人出现胃肠道反应,其中2人退出治疗.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可显著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从而提高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华庚;林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静脉药物配伍的不合理的原因及临床处理和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病区静脉药物输液处方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进行分析可以得知,临床静脉药物不合理药物配伍主要为药物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配伍不当、药物稀释的浓度不当等因素.结论:临床静脉药物配伍应加强药品、人员以及制度的管理,及时纠正静脉药物不合理现象,从而减少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郑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探讨提高疗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肌肉注射保守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和加强对症护理.结果:本组宫外孕58例,保守治疗成功51例,4例保守疗法失败而改行手术治愈;3例出血包块难以吸收,患者放弃保守治疗而施行手术治愈,成功率为87.93%.住院天数7-22 天,平均12.3 天.结论: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可靠,成功率高.
作者:李慧;何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门诊药物咨询服务的特点,提高药物咨询质量.方法:对我院门诊近两年记录门诊药房咨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中老年咨询者居多(52 8%).咨询药物多的是心血管系统药(20.2%).咨询内容多的是用法用量(18%).结论:药物咨询服务提高患者用药合理安全,促进药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章卫国;陈小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X线联合彩超评价先心病封堵术后心脏及肺血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股静脉置入Amplatzer封堵器.以术前X线、彩超检查资料作为对照组,以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X线、彩超复查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心脏大血管各径线、各房室内径、压力及肺血等变化,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封堵术后心脏形态学、肺血改变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全部病例均无参与分流再通,各房室内径缩小,肺血减少.结论:X线联合彩超能更加有效地观察封堵术后心脏形态学状况及肺血改变情况,从而可以全面地评价手术疗效.
作者:施劲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为了探讨学龄前儿童气质特性与行为偏异发生的关系,我们将选择和对10所幼儿园72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行为偏异组中难养型的比例明显增多并且气质特点在规律性、活动水平、趋避性、反应程度、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这六项气质维度的得分与无行为偏异儿童比较差异显著(P〈0.05).因此,我们可以推论出:行为偏异学的龄前儿童中,气质类型以难养型居多并且有他们自己的特性,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气质特点,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免孩子行为问题的发生.
作者:刘变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妇科手术中老年病人麻醉日益增多,20010-2012年,本院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完成老年病人择期妇科手术4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刚;杨月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临床静脉输液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静脉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及护理后,全部出院,且预后良好;且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与护理人员操作、穿刺部位、输液量及速度、药物等均有一定的关系.结论:静脉输入时若是不进行严格操作,极易引起静脉炎发生,造成不必要伤害,护理人员应根据患病原因,选择不同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乔国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从糖尿病患者给予团体行为干预的方法和效果,研究分析健康行为的改变对慢性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团体行为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通过团体行为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焦虑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团体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说明健康行为改变对慢性病预防的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作者:陈汶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肝硬化患者指各种慢性肝损害导致的肝脏晚期阶段肝病,主要特征为肝细胞功能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肝脏是机体营养物质代谢中心,肝损害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机体能量代谢障碍.肝硬化患者由于经历长期肝病过程,代谢障碍渐进性蓄积,引起营养不良.为了解此类患者饮食现状,我科通过患者的饮食误区及其护理对策进行调研,并针对患者饮食误区进行科学、系统地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讨论研究血液常规检查的结果受何种因素影响,从而提高血液常规检查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对诊断的各种血液病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08年至11年到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40名健康志愿者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然后进行分析比对,总结得出不同部位对血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对60名健康志愿者采集血样,然后加入肝素抗凝剂,然后在室温下0min,30min,2h,6h的时间对血样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对比得出采样后时间延长对血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并对另外的60名志愿者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病史,服药情况等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得出其他各种影响体检者的血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因素.结果:末梢血和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都有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小时内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各种血液参数和即刻测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6小时后测定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各种血液参数和即刻测定产生了统计学差异(P<0.01).对另外的60名志愿者各种生理状况以及血液参数进行分析得出,志愿者吸烟,饮酒,精神因素,年龄,性别,种族,服药状况都对其血液参数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结论:体检者的血样分析时间,抽血部位,体检者的精神状况,生理状况都会对血液常规检查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血液常规检查中,要尽量排除上述各种因素,即使无法排除时,也要将上述因素考虑在内,从而避免误诊的发生.
作者:罗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早期干预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康复,并通过资料研究探究其对新生儿康复过程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我院自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16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功能缺陷的康复情况进行资料分析,并且将168例随机分成早期干预组与对比组各84例.利用科学分析法观察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康复过程的影响.结果:经过早期干预治疗的早期干预组的治疗效果远远要好于对比组的治疗效果,其康复率要高于对比组,后遗症的发病率要低于对比组,其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的意义(X2=4.750,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功能缺陷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地有效地制止后遗症的病发,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改善幼儿的发育情况,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新生儿研究方面的医疗水平.
作者:王艳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科会阴侧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行会阴侧切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控制会阴侧切口感染率的护理措施.结果:可以通过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术后护理等预防与护理措施,来控制会阴侧切口感染率.结论: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可降低会阴侧切口的感染率,提高母婴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改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的观察和护理经验.方法:对66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精心护理,包括一般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并发症观察、导尿管护理等.结果:经过精心术后护理,在早期发现并发症3例,给予积极有效的处理,患者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可避免,但若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靳三针疗法治疗SH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SHS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训练联合靳三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靳三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明显.
作者:佘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急性阑尾炎居急腹症首位,其病因是梗阻和感染.根据其病例改变分为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炎对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有时会误诊,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对病变的阑尾可直观显示.用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急性阑尾炎,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作者:咸晓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制订产前护理知识指导措施,探讨产前护理对初产妇情绪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1月在我院生产的孕产妇386例,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前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产前健康教育,生产知识指导,包括心理与行为的双重护理知识.比较护理知识指导实施前后孕产妇的情况记忆两组在分娩方式上的选择.结果:观察组的总产程、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产前护理知识指导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效果良好.
作者:施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排毒泻火法对面部痤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面部痤疮患者,对其进行清热排毒泻火的方法进行治疗,口服清痤灵药剂,15天为一疗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后观察患者的面部痤疮消除状况.结果:在100例患者中,其中有45例痊愈,占45%,34例效果显著,占34%,16例有效但不显著,占16%,5例没有效果,占5%.总体有效的患者为95例,有效率为95%.结论:清热排毒泻火法对于患有面部痤疮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吕君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讨论同时使用肠泰合剂和思密达联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法的效果.方法:根据选取条件在历年我院就诊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病例中随机选取患者226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需要采取常规治疗且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口服肠泰合剂和思密达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疗效并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2.67%,总有效率95.5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只用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肠泰合剂联用思密达疗效更具有良好的效果,推荐临床参考和推广.
作者:陆期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2009年1月至12月儿科出院病历200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200份病例中,使用抗菌药物198例,使用率99.0%.单独用药、二联用药使用率分别为45.5%、54.5%.无三联抗生素使用的现象.临床使用以头孢菌素及青霉素为主,全部静脉给药,给药方法以2次/d为主,占84.0%.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仍有不合理现象,还是应引起重视.
作者:邹泽炳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