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虚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关系探微

化金凤;李廷荃

关键词:阴虚, 动脉硬化闭塞症, 养阴增液
摘要:文章阐述了阴虚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关系,认为阴虚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形成的基本因素,指出养阴增液对本病治疗的重要性,提出芪芍复脉汤,临床灵活变通论治,疗效显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胡玲香针灸治疗失眠临床经验总结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文章介绍四川省名中医胡玲香主任医师运用针灸治疗失眠病症的临床经验,强调选用跷脉交会穴、鬼穴及夹脊穴,配合各种针刺手法治疗失眠.

    作者:丰芬;阎博华;安雪梅;黄史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文章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标准的论述,从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3种疗法的临床比较,说明中医药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CFS,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冯龙海;杨继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喉科吹药沿革及现状初探

    吹药是喉科多种外治法中的一种,其临床运用,简便易行,疗效卓著,历来被喉科医家所重视.喉科吹药是将各种功用不同的药物制成极细粉末,喷吹于咽喉、口腔黏膜上,使药物直达病所,以达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有学者戏称“名家喉科,都是‘吹’出来的”[1],就古代喉科主要治疗方法(吹药)而言,的确如此.该文按时代顺序主要介绍了喉科吹药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作者:晏英;严道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8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5%葡萄糖150mL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葡萄糖中加入短效胰岛素2单位),1次/d,两组均治疗28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心钠素、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心肌酶学情况.结果: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增加:ET1、hsCRP、心钠素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心肌酶学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安全可靠.

    作者:王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

    角色扮演法和案例教学法都是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经常采用的两种教学方法.但二者在教学理念、教学材料、教学目的、实施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应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上,使二者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提高《医学心理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路;王凌志;季颖;王德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健脾凉血法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1例

    目的:观察健脾凉血法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患者31例,采用健脾凉血中药水煎内服治疗6个月,自治疗起始连续观察9个月评估疗效.结果:总有效率83.87%.结论:健脾凉血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袁征;邵铭;何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降糖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降糖片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瑞格列奈的含量、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结果:瑞格列奈质量浓度在0.0125~0.0625mg·mL-1,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9.2%,RSD为1.6%(n=9),低检测限为5.0ng,低定量限为10.0ng,含量均匀度为5.56,45min累积溶出度为99.79%.结论:所建立降糖片的质量标准,符合相关要求.

    作者:吴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治疗组予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14%,较对照组(80%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降低H-B分级得分、改善面神经功能积分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面瘫有较好疗效.

    作者:秦祖杰;宋宁;黄鑫;申晓晴;梁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医标准化病人”建设思路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标准化病人”的建设思路.方法:从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概况入手,探讨“中医标准化病人”的建设目的、方法,及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结论:“中医标准化病人”建设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有其自身的价值,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作者:杨玥;周桂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耳穴治疗面肌痉挛研究进展

    文章将近20年有关耳穴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报道进行归纳、总结,并介绍近年来耳穴结合针刺、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的概况.同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重点解决的难点.

    作者:孙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脂联素在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目的:探讨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脂联素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选择24例结直肠高-中分化腺癌组织标本,分为结直肠癌组(A组)、横向癌旁组织(B组)、纵向癌旁组织(C组)及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D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脂联素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组(结直肠癌组)脂联素表达的水平为0.12±0.04,显著低于B组(横向癌旁组)的0.27±0.07和C组(纵向癌旁组)的0.25±0.08(P<0.05).结论: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较结直肠正常组织及癌旁组织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提示脂联素可能是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保护因素.

    作者:王俊江;周天羽;张扬;王荣;刘希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痔病出血非手术治疗概况

    痔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痔病的本质、出血原因与机制的研究尚未获得确切和一致的结论,肛垫局部微循环障碍可能是主要病因;非手术疗法效果明显、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尚缺乏相关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统一而规范的疗效与安全评价体系.

    作者:皇甫少华;丁曙晴;丁义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论传统文化素养对中医学教育的作用

    中医教育是中医文化能够得以延续的关键,而如何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是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要点.文章认为应该从中医形成的文化背景出发,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中医理论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中医理论的兴趣,并培养他们高尚的医德三个方面真正提升中医的教育效率和水平.

    作者:骆殊;邵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对慢性肾脏病疗效的研究

    目的:观察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对各期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影响.方法: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每分钟60mL/1.73m2且未行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20例,分为羟苯磺酸钙组(31例)、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59例)、肾衰方组(30例).羟苯磺酸钙组和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采用羟苯磺酸钙组胶囊500mg,每日3次口服: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和肾衰方组采用肾衰方50mL,每日3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观察各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结果:①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CKD Ⅲ期、IV期、V期)治疗2周后BUN下降(P<0.01),Scr显著下降(P<0.001),Ccr明显上升(P<0.001);(②羟苯磺酸钙组(CKDⅢ期、IV期)在治疗后BUN、Scr下降,Ccr上升(P<0.05);③肾衰方组(CKD Ⅲ期、IV期)肾功能在治疗后BUN、Scr下降,Ccr上升(P<0.05);④与羟苯磺酸钙组和肾衰方组比,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疗效优于羟苯磺酸钙组(P<0.01).结论:①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对慢性肾脏疾病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羟苯磺酸钙组或肾衰方.②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对于血肌酐的作用明显优于尿素氮.③单独使用羟苯磺酸钙组或肾衰方对于慢性肾脏病V期的患者肾功改善不明显.

    作者:李志明;何学红;赵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七年制《针灸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体会

    为适应七年制医学教学的新模式,依据七年制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对《针灸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与实践,就具体实施方法和实践结果进行介绍.

    作者:王淑娟;王松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药炮制近况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点的重要内容,现代对中药炮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理论的验证和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研究.在查阅近代文献的基础上,对中药炮制研究的深入提供思路.

    作者:王琦;吴雅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药熏洗并按摩治疗小儿脱肛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用中药熏洗并按摩保守方法治疗小儿脱肛.方法:选择本院门诊2002年以来诊治的35例小儿脱肛患者,以中药熏洗和按摩方法合并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5例小儿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中药熏洗并按摩治疗小儿脱肛安全可靠,此治疗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小儿易于接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勤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赵历军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经验

    根据赵历军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小儿厌食的病因标为饮食、情志所伤,本为脾胃虚弱,治疗以健脾益气,益胃助食为主,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闫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目的:探索目前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机制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方法:收集、整理、分析了近5年来抑郁症的动物模型及单味药材、中药复方或针灸治疗抑郁症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文献.结果:中药治疗抑郁症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来实现的,作用温和,副作用小,效果显著.结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吕玲玲;沈小珩;陈敬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孟安琪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经验

    围绝经期功血是妇科常见病,孟安琪教授运用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取得良好疗效.孟教授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并从饮食、起居、情致等方面进行调理,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明明;孟安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