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联素在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王俊江;周天羽;张扬;王荣;刘希家

关键词:脂联素, 结直肠癌,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探讨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脂联素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选择24例结直肠高-中分化腺癌组织标本,分为结直肠癌组(A组)、横向癌旁组织(B组)、纵向癌旁组织(C组)及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D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脂联素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组(结直肠癌组)脂联素表达的水平为0.12±0.04,显著低于B组(横向癌旁组)的0.27±0.07和C组(纵向癌旁组)的0.25±0.08(P<0.05).结论: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较结直肠正常组织及癌旁组织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提示脂联素可能是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保护因素.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经方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运用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表现为四肢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滑膜炎,并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目前无特效疗法及针对性治疗药物.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临床中多运用经方治疗本病,颇有疗效,现将近年来乌头汤、白虎加桂枝汤、木防己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本病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景嵘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补中益气汤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使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期间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的3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血清CK升高的因素.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予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常规使用替比夫定同时予补中益气汤治疗,连续4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K、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①CK的变化与AST、LDH有线性回归关系.②补中益气汤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K和LDH水平.结论:AST、LDH是慢性乙肝患者CK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补中益气汤能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尤其对于伴有CK和LDH升高的慢性乙肝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江远;张玲;曾炜权;李玉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王翠霞教授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经验

    母儿血型不合是孕妇和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其中以ABO血型不合常见,需依据检验血清抗体确诊,其发病率高且危害性大,越来越受到重视.吾师王翠霞教授认为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病因主要为湿热内蕴及气滞血瘀,湿热蕴阻胞胎,冲任瘀阻,胎元不固,胎失所养而成本病,并以清热利湿及活血化瘀佐以补肾安胎法为治疗原则,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薛晓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蒲地兰消炎口服液中板蓝根等4味药材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构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HLC)对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的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进行专属定性鉴别.结果:各味药材的薄层色谱特征明显,阴性对照溶液无干扰.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李亚玲;叶云;余德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心理治疗与痛泻要方相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与痛泻要方相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本院门诊纳入符合标准的6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用痛泻要方和心理治疗相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用痛泻要方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与痛泻要方相结合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痛泻要方组.

    作者:李娜;张庆伟;刘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提高中药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结合广东省当地经济特点,充分利用当地中药企业优势,采用“两段式,双导师”培养模式,按研发实验、研发实践、自主研发、自主创业四个层次进行,开展中药专业研究生培养,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

    作者:全世建;潘华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医特色疗法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近年来中药灌肠、中药药浴、中药外敷给药的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不同方面起到改善肾功能、减缓肾衰竭病程进展的作用,已在临床上广为应用且疗效确切.

    作者:于佳瑶;何学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及血浆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及血浆TNF-α的影响.方法:将1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模型制备组,造模后第5天,将成活的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纽、旋覆代赭汤原方组、倍用甘补组、西药对照组,干预14天后,观察模型大鼠食管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原方组、倍用甘补组及西药组大鼠食管组织TNF-α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倍用甘补组及原方组与西药组比较,食管组织TNF-α含量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可以通过调节食管及血浆TNF-α水平,干预炎症反应过程,改善食管组织的炎症反应和舒缩功能,对反流性食管炎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袁红霞;张鹏;杨幼新;贾瑞明;刘清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枸杞多糖药理学功效研究综述

    枸杞多糖是枸杞子的重要成分之一,其药理学作用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研究的热点领域.实验表明,枸杞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护肝、防辐射、抗疲劳、保护生殖系统、抗肿瘤、抗缺氧等功效.文章综述多年来关于枸杞多糖的药理功效的研究结果,希望能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枸杞多糖的药用价值提供一个桥梁.

    作者:卫裴;梁杰;吴志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枇杷花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用HPLC法建立枇杷花的化学指纹图谱,为枇杷花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以1%醋酸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315nnm波长下,以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为参照物,建立枇杷花指纹图谱.结果:测定枇杷花样品11批,标定出共有峰13个,其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0.900~0.983),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RSD均小于3%;用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标准品做标准曲线,r=0.9999;加样平均回收率99.87%,RSD为0.93%.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且精密度好,为枇杷花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韩晓娜;韩蓉;谭文伟;张倩;刘春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论以提高临证能力为中心的《金匮要略》教学

    中医的优势在临床,临床能力是其传承的关键.《金匮要略》是现存早诊治杂病的专著,作为一门临床基础课,肩负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治能力的重任.因此,《金匮要略》的教学应时刻以提高临证能力为中心实施,而临床辨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课堂和课后全方位的系统教学.文章从课堂促学、课后导学两个方面,就如何围绕提高临证能力这个中心进行《金匮要略》的教学提出部分观点.

    作者:王丽娜;杨学;刘龙;岳小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从痰瘀浅析冠心病

    冠心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其主要的病因病机为“痰浊”、“血瘀”,二者各自作用或相互转化,致使机体经络瘀阻,气血运行不畅,终导致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的发生.

    作者:于丹;王凤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陈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介绍陈莹教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与肾脾肝三脏有直接的关系,脾虚生痰、命门火衰、痰浊不化、肝郁血瘀共同导致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多毛、肥胖、闭经、不孕等症状.治疗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温补肾阳、健脾化痰、疏肝祛瘀为大法,并注意月经行经周期节律诱导用药,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加强锻炼降低体重.

    作者:侯英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红景天有效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红景天的应用历史悠久,青藏高原的人在2000多年前就以它入药,用来消除疲劳,强身健体,抵抗山区寒冷等不良环境的影响,并且它具有扶正固本、调和阴阳、益气补血、健脑益智等功效.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红景天有效成分不仅具有抗疲劳、抗肿瘤、抗缺氧、抗辐射等多方面药理作用,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尤为显著.该文就红景天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系统明确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红景天提供参考.

    作者:孔玉洁;石晓峰;马骏;张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降糖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降糖片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瑞格列奈的含量、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结果:瑞格列奈质量浓度在0.0125~0.0625mg·mL-1,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9.2%,RSD为1.6%(n=9),低检测限为5.0ng,低定量限为10.0ng,含量均匀度为5.56,45min累积溶出度为99.79%.结论:所建立降糖片的质量标准,符合相关要求.

    作者:吴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无名异药学研究概况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阐述了无名异的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资料,为深入地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柴林巧;孙燕萍;王科钦;姚默;李文婧;张洁;巩江;倪士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痔病出血非手术治疗概况

    痔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痔病的本质、出血原因与机制的研究尚未获得确切和一致的结论,肛垫局部微循环障碍可能是主要病因;非手术疗法效果明显、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尚缺乏相关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统一而规范的疗效与安全评价体系.

    作者:皇甫少华;丁曙晴;丁义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现代中医对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治疗进展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内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对本病的辨证治疗存在其独特的优势,现代中医根据个人临床经验对于本病的辨证分型治疗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但尚缺乏全面统一的标准.

    作者:马莹;孙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双黄连粉针剂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影响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在体内外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取分离于临床的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用Kirby—Bauer(KB)法测定双黄连作用前后药物敏感性;另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西药联合组,2.5×108/mL菌液尾静脉注射造模,按照分组连续给药5天,记录一般情况,于感染后1h及5天后检测血培养、白细胞计数,用KB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结果:经双黄连作用后,头孢哌酮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抑菌圈直径增大(P<0.05);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和西药组比较,治疗后中西药联合组体温下降明显(P<0.05),白细胞下降较显著(P<0.05),中西药联用组,头孢哌酮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抑菌圈直径较治疗前和同时模型组、西药组均有所增大(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可以增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协同抗菌作用,可提高抗生素对耐药菌疗效.

    作者:吴峥嵘;何明;李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治疗哮喘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在治疗哮喘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中药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在治疗哮喘中显示多种药理机制.文章归纳和分析了治疗哮喘中药的有效成分,并对不同类型中药的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以期找到相同类型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的共性.

    作者:侯光菡;郭宏伟;邓家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