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张家琪;朱瑞英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流行病学效果, 评价
摘要:为了评价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流行病学效果,收集在上海市杨浦区唯一专门收治小儿肝炎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1 980~1997年乙肝发病资料,进行乙肝疫苗免疫前、免疫后发病动态比较分析,并抽取部分乙肝患儿进行疫苗回顾性接种史调查.结果显示,199 2~1997年上海市杨浦区0~16岁儿童乙肝发病率6.48/10万, 较1980~1986年发病率(32.58/10万)下降了80.11% ;1980~1986年乙肝发病数占病毒性肝炎总病例数的30.71%, 1992~1997年减至11.53%.患儿乙肝疫苗接种史调查表明,9 4%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乙肝发病资料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国内有关乙肝疫苗免疫血清学研究报导相符,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乙肝发病的有效手段.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相关文献
  • 南京某学院20例住院麻疹患者的调查报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4医院于2000年3月16日~4月2日共收治南京某学院20例麻疹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潘雪飞;张长法;邱蔚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注射狂犬病疫苗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1例

    某女,36岁,为本院传染病科护士,因接触1名狂犬病病人,为预防狂犬病发生而于2000年10月24日在本院预防保健科经严格消毒后,在左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人用浓缩狂犬病疫苗1支(2ml,由河北省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0818-1,有效期至2001年9月).

    作者:张亚娟;于淑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幼儿经两种剂型甲型肝炎疫苗免疫后抗-HAV阳转率观察

    目前,在我国应用的甲型肝炎(甲肝)疫苗有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其主要接种对象是儿童。

    作者:毛东波;刘洪辉;雷满根;李海军;李粤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上海市儿童计划免疫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根据卫生部的统一安排,上海市于1999年8月7~15日,开展了儿童计划免疫与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841名适龄儿童,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婴儿卡介苗免疫接种率为100%,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为99.88%,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为99.88%,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为99 .76%,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为99.76%.调查发现,地区、经济收入水平和儿童家长/监护人受教育程度对本市儿童计划免疫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率无影响,但儿童家长/监护人对计划免疫、乙肝和乙肝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儿童家长/监护人对乙肝疫苗收费的可接受程度上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孙晓冬;赵丽丽;胡家瑜;施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病毒性肝炎及其预防

    1 五种肝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病毒性肝炎散播于全世界,近20年来,由于在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研究上的突破性进展,从而带动了整个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和疫苗预防研究的巨大发展。迄今公认的,主要引起肝炎的病毒按照次序排列为:甲型肝炎(甲肝)病毒(HA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丁型肝炎(丁肝)病毒(HDV)和戊型肝炎(戊肝)病毒(HEV)(表1、2)。

    作者:曹惠霖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计划免疫与经济效益初步测算

    为了解昌吉回族自治州计划免疫的效果,对开展计划免疫工作前后10年的情况进行比较的分析。

    作者:焦得仁;石锦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西非和中非1999~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为了评价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流行病学效果,收集在上海市杨浦区唯一专门收治小儿肝炎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1 980~1997年乙肝发病资料,进行乙肝疫苗免疫前、免疫后发病动态比较分析,并抽取部分乙肝患儿进行疫苗回顾性接种史调查.结果显示,199 2~1997年上海市杨浦区0~16岁儿童乙肝发病率6.48/10万, 较1980~1986年发病率(32.58/10万)下降了80.11% ;1980~1986年乙肝发病数占病毒性肝炎总病例数的30.71%, 1992~1997年减至11.53%.患儿乙肝疫苗接种史调查表明,9 4%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乙肝发病资料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国内有关乙肝疫苗免疫血清学研究报导相符,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乙肝发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家琪;朱瑞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长期免疫原性比较

    为了探讨国产规范化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LA-1 株)不同免疫程序的长期免疫原性,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筛检出甲肝抗体Ig G阴性的6~9岁儿童156名,分为3组,各组年龄和性别构成均衡.甲肝疫苗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滴度为106.75TCID50.A组接种1剂甲肝疫苗,B组按0、6个月程序,C组按0、12个月程序分别接种 2剂甲肝疫苗.A组于免疫后6、12、24、36个月,B、C组于第2针免疫后1个月、首针免疫后12、24、36个月定人随访采血,用美国Ab bott公司Imx mEIA试剂检测甲肝抗体IgG.结果显示:A组免疫后6~24个月的抗体阳性率88.6%~91.4%,GMT 105mIU/ml~ 106mIU/ml,第36个月时阳性率80.0%,GMT 99.20mIU /ml.B、C组的抗体水平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抗体GMT均在第2针免疫后1个月达到高峰,分别为1?204.63mIU/ml和3?463.21m IU/ml,从峰值到第24个月间,两组GMT分别迅速下降了59%和8 3%(为489.12mIU/ml和596.57mIU/ml);第36 个月,分别缓慢降至459.68mIU/ml和506.23mIU/ml ,较第24个月分别下降6%和15%.B、C组在2针免疫后,抗体水平始终显著高于A组,在第36个月,GMT分别是A组的4.6倍和5.1倍, 阳性率(97%)亦高于同期A组(80%).甲肝减毒活疫苗0、6个月和 0、12个月程序产生的高水平抗体免疫后呈先急后缓的下降趋势,但仍高于 1针的抗体水平;免疫后3年抗体阳性率仍达97%和较高水平的GMT,预示着抗体有可能长期存在.

    作者:龚健;李荣成;罗东;黄全诚;江世平;杨进业;黄月葵;李艳萍;徐志一;汪萱怡;莫建军;王鹏高;刘景晔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用Access创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数据库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是1991年建立的,多年来该系统已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如果能使用简单的、易于操作的计算机软件创建数据库,实现计算机化管理,方便保存和查询,将给工作带来极大便利.A ccess 2000是Office 2000的组件之一.在Acces s中,数据库不仅包含存放的各种表,同时还包含以表中所存放的信息为操作对象的查询、窗体、报表等数据库对象,用它创建数据库,操作简便,其全中文交互式界面还提供相应的提示信息帮助用户完成操作.现将应用方法简介如下.

    作者:何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平罗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实施对策及效果评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转向市场,

    作者:蔡占林;仇凤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铜陵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诉讼案及其法律思考

    铜陵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相关病例(VAPP)诉讼案历时5年,经历了鉴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一审、二审,民事诉讼的一审、二审。

    作者:杨太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江苏省1993~2000年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为了解江苏省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相关病例(VAPP)发生情况,通过估算VAPP发生率并进行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V APP估算发生率为0.15/100万,首次服苗后发生率为1.19/1 00万.服苗至发病平均间隔为20.6天,90%为1岁以下婴儿,男女之比为4:1.麻痹以单肢和双下肢为主,病毒分离以Ⅱ型和混合型为多.提高 VAPP诊断准确性的关键是规范报告、诊断和鉴定标准,同时加强监测,确保采集合格粪便标本.

    作者:冯永庄;汤奋扬;周永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57例儿童预防接种副反应原因与分析

    对象、方法和疫苗对来我站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儿童家长 /监护人说明,接种后有不适反应要及时报告,派专业人员亲自上门检诊,并采取处理措施和进行登记.接种年龄、接种部位、接种剂量等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要求和卫生部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作者:杨升丽;罗启松;赵义;苏俭娉;康有朝;严群;杨翠菊;王江敏;杨玲;刘;定昌;李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的快速评估

    为评价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的实施效果,分析漏服原因,发现高危地区、高危人群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改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1998/1999年强化免疫活动期间,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全州8个县各抽取1个点,运用快速评估的方法对强化免疫前后各进行一次评估,3次共调查4岁以下儿童家长/监护人729人,现将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芳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齐河县基础免疫接种率的监测与评价

    为全面、准确地评价齐河县基础免疫接种情况,及时发现接种率报告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全县的接种率报告,现对全县1995~1999年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PT )、麻疹疫苗(MV)四种疫苗(“四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评价如下.

    作者:朱永泉;张文彬;王吉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免疫屏障法在阻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中的应用及其评价

    为了总结枣庄市台儿庄区利用免疫屏障法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中的经验,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荣;秦粒瑚;商玉岷;周方祝;周广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监测与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仍然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它严重地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文章介绍了近在非洲、欧洲、大洋洲、美国和我国出现的流脑流行情况,在上述地区和国家中脑膜炎球菌血清群、血清型与血清亚型的分布,脑膜炎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了有效地控制流脑的流行,必须加强对流脑的监测与预防.为此,提出了在流脑流行病学监测中,不仅监测流脑一般的发病率与病死率,还应监测它的年龄组发病率.还必须检查脑膜炎球菌血清群的变迁与该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该菌在健康人群中的带菌率与人群的抗体水平.给儿童注射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为了增强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对幼儿的预防效果,有的国家正在使用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与载体蛋白结合所制成的结合疫苗.关于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研究近况在此文中亦做了介绍.当缺乏疫苗时,给病人密切接触者口服抗菌药物作为辅助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流脑第2代病人也将会产生一些效果.

    作者:胡绪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黑龙江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的应用与评价

    为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麻疹控制策略,对黑龙江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麻疹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和麻疹免疫策略的实施,使黑龙江省在“九五”期间麻疹发病率(特别是小年龄儿童麻疹发病)下降至历史低水平,使麻疹流行强度迅速减弱,打破了麻疹的流行周期.提出适宜的麻疹疫苗初种和复种免疫程序,解决麻疹发病年龄双向移位现象,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作者:闫滨;苏华;刘艳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为研究和比较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与血源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采用单纯随机方法,于免疫后1年对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进行随访观察,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为5.2%(4/77), 抗-HBs阳性率为83.3%(65/78),疫苗保护效果为91.3%;HB sAg阴性母亲所生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为0.9%(1/114),抗-HBs 阳性率为97.4%(111/114),疫苗保护效果为79.5%.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有较好的近期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与以前使用的血源乙肝疫苗相当.

    作者:吴维寿;应庆茹;顾丽娟;徐元;尤莉;刘崇柏;曹惠霖;林曦敏;徐志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主管:中国计划免疫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