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纵观历史谈中医药信息学形成和发展

刘军凤

关键词:中医药信息学, 中医药信息工作, 中医药信息系统
摘要:中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药的信息活动也可以追溯到它所产生的时代.早期的中医药信息活动与中医药学并存,并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现代的中医药信息系统的建立成为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文章从我国古代中医药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版本学及目录学的形成,谈现代中医药信息系统的发展变化、中医药信息学的形成及未来发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选穴处方规律研究

    目的:文章旨在总结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腧穴运用规律、配伍规律以及特定穴的运用规律,以期为临床选穴组方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在检索1978-2011年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解析针灸处方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所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其使用频次、配伍组合、分部和特定穴分类等.结果:选定频次多的为合谷、足三里、曲池、肩髃等手足阳明经穴,并且以曲池、合谷、足三里、肩髃、阳陵泉等相互配伍为常见.涉及的主要经脉为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手少阳经、足太阴、督脉等.分部取穴以下肢部和上肢部穴位使用频次多.选穴以特定穴的选取为主,其中以五输穴为多,交会穴次之.结论:中风偏瘫治疗规律为多选阳经腧穴,首选阳明经穴;局部取穴多选上下肢部腧穴;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并以五输穴和交会穴为多.

    作者:张义;任玉兰;王兴丽;刘旭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疏肝开胃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研究制定疏肝开胃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柴胡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山楂中熊果酸的含量,色谱条件:硅胶G板,展开剂为环己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酸(20:5:8:0.1),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在105℃加热10min显色,扫描波长λs=520nm,参比波长λR=700nm.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熊果酸在0.86~6.88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0%,RSD=1.69%.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可以用于疏肝开胃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俊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研究进展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给患儿造成了身心痛苦.文章主要是对近20年中医药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了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和经验,突出了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对临床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选药组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郭炜;董文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凉血法治疗常见红斑损容性皮肤病感悟

    红斑类损容性疾病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并影响患者面部的美观,常见的红斑类损容性疾病包括: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疹、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此四种疾病就诊率比较高,现西医对此类疾病的治疗疗效尚可,但较易复发,且有的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通过中医凉血法治疗此类疾病的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对以后中医治疗此类疾病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

    作者:孟青青;田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张从正吐法略论

    吐法为中医八法之一,其应用历史源远流长.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为攻邪派的代表,张从正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经验、适应病证、应用方法、救治禁忌等,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对吐法的理解运用,妙至毫巅.文章对其催吐方法、应用宜忌等方面总结论述.

    作者:任卫新;康亚秋;张晓辉;张汉道;程战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香加皮提取物杠柳毒苷水解动力学研究

    目的:明确香加皮提取物中杠柳毒苷的水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UV考察杠柳毒苷在不同的初始浓度(10~100μg/mL),pH值在1.2~8.7之间和温度(50~70℃)条件下的水解过程,并运用HPLC-ESI-TOF/MS对其水解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在pH=2,T=50℃条件下杠柳毒苷水解的速率常数Kobs不受药物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遵循阿伦尼乌斯方程;在25℃条件下杠柳毒苷在pH=4的条件下较为稳定(pH=4时,半衰期为56.62天);采用液质联用对其水解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水解产物为杠柳苷元.结论:杠柳毒苷的水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杠柳毒苷的初始浓度对水解动力学参数没有影响,水解速率与温度和pH相关性较大.

    作者:冯红;李倩;潘桂湘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研究进展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经文献分析及临床观察,发现随气候及小儿体质变化,其辨证规律和中药施治出现相应演变,同时逐渐增多的中成药治疗在应用及制剂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转变中医药研究思路促进传承.

    作者:刁娟娟;李燕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63例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为其临床医护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63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情况调查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整体水平欠佳,生活质量量表维度中除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和社会功能方面尚合格外,其余方面均较差.冠心病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偏高,与国内常模比较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及偏执等因子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值与生活质量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不具备显著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不高,且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尽管两者关系不甚密切,但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应积极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覃松柏;李平;刘程;彭大艳;彭丹;张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益气养血温阳方对泻药性便秘大鼠结肠SP、NOS-1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益气养血温阳方对泻药性便秘大鼠结肠SP、NOS-1含量的影响,阐明益气养血温阳方治疗泻药性便秘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益气养血温阳方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益气养血温阳方低、中、高剂量组给予大黄建立便秘大鼠模型,阳性对照和益气养血温阳方低、中、高剂量组按剂量给予药物治疗2周,取大鼠结肠组织,试剂盒检测SP、NOS-1含量.结果:益气养血温阳方高剂量组对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SP含量改变有显著差异(P<0.05),低、中、高剂量组对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NOS-1含量改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血温阳方通过改变SP、NOS-1含量,促进结肠运动,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作者:吴至久;代渊;王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藤类中药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藤类中药是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骨科疾病的防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回顾分析了近年藤类中药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归纳总结临床应用经验,并对其药性、药效之间的关联性、可能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发展方向做了初步探讨.

    作者:袁涛;鲁俊山;马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疏经通督法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体征的影响

    符合诊断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疏经通督法推拿及传统推拿治疗,对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当日、第3、10、20日后体征量化评分,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局部压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直腿抬高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3天后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及20天后,治疗组评分明显偏低.表明疏经通督法推拿治疗腰突症有较好“止痛”效应,能改善肢体功能.

    作者:张仕年;刘德华;万兴;程宏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从“神、形、纳、眠、便”判断糖尿病治疗效果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作者:刘峰;赖燕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予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治疗组在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苓白术散,疗程为60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CT、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CT肝脾密度比值、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石清兰;毛德文;官志杰;龙富立;陈月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论冠心病的“治气”与“治血”

    论述冠心病气血同治之法的理论依据及具体运用,并举一病例以说明.

    作者:毛桃桃;徐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刘华一教授中西结合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慢性腹泻可由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或先天禀赋不足引起,该病的根本在于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调.刘师认为慢性腹泻的病位虽在肠,然而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临床上分为6型:脾胃虚弱型、肝气乘脾型、肾阳虚衰型、气虚水停型、寒热错杂型、湿热中阻型;分别予参苓白术散、痛泄要方、四神丸、防己黄芪汤合苓桂术甘汤、半夏泻心汤、香连丸加减.

    作者:齐真;刘华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入院的4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果:46例患者全部治愈,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指数、肛管压力测定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微创、痛苦小、疗程短、大限度维护肛门功能等优势.

    作者:王慧敏;王业皇;郑雪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雷公藤内酯对海人酸诱导大鼠脑小胶质细胞MHC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评价雷公藤内酯对海人酸致痫大鼠神经元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结晶紫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胶质细胞MHC-Ⅰ、Ⅱ类分子的表达.结果:30μg/kg雷公藤内酯可使大鼠的癫痫抽搐状态明显较海人酸组缓和,出现时间较海人酸组晚(P<0.05),且可使海人酸诱导大鼠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减少,凋亡神经元数量减少.30μg/kg雷公藤内酯可下调海人酸诱导大鼠脑小胶质细胞表达MHC-Ⅰ、Ⅱ类分子(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表达MHC-Ⅰ、Ⅱ类分子和免疫应答对海人酸诱导大鼠神经元凋亡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路遥;孙峥;曾常茜;高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伤寒论》阳明病证发病机理及承气汤在临床的应用

    《伤寒论》[1]阳明病篇中论述下法的内容全面详实,文章主要是结合《伤寒论》当中的相关条文对承气汤方的应用规律和组方法则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临床实践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辨证,从而验证《伤寒论》阳明病相关内容的治则治法理论在临床实践,特别是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作者:魏明刚;孙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范郁山教授医案五则

    范郁山教授系广西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针灸学学科带头人、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常务理事、心脑血管病组副主任委员、广西针灸学会会长.临床上注重辨证施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许多独特的学术见解.

    作者:范郁山;芮靖琳;卢逊;廖宇衡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造影(MSCTU)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临床表现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的患者,通过MSCT腹部扫描检查,利用多平面、曲面重建等技术重建尿路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三维尿路造影( MSCTU)检查的敏感度为100%,诊断符合率98%.结论: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方法简单,可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部位及其周围情况,有利于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