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透邪法在小儿外感热病的应用

周琦;何柳佳

关键词:透邪法, 小儿外感发热, 应用, 综述
摘要:透邪法是使病邪在外透达的一种治法,不属于中医传统疗法,历代医家对透法都有深刻的阐述;因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过程中,临床工作者将透法融于其它治疗方法中,运用不同的手段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肺癌中央肺动静脉的侵犯及中药治疗方案选择

    目的:利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评价中央型肺癌对中央肺血管侵犯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病变在肺门区、术前诊断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进行SCT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表面遮盖重建(SSD),肺门血管受侵分为5级,对比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以手术所见和病理观察为金标准,SCTA判断血管与肿瘤关系的正确率高于横断面CT,分别为93.61%、84.04%和88.46%和73.07%,有统计学意义(x,2=4.87,x2=18.61;P<0.05,P<0.001).结论:SCTA能明确判断中央肺动静脉侵犯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应成为中央型肺癌术前检查、确定手术方案的必要手段.

    作者:孙全良;张文德;孙久山;赵宝英;孙维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蛋白尿的中医辨证治疗

    阐述蛋白尿的中医病因病机,分型论治(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肾阴不足型),及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对临床治疗的裨益.

    作者:刘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香芪颗粒对中药抗免疫抑制性感染协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香芪颗粒对双黄连颗粒抗免疫抑制小鼠感染的协同作用.方法:小鼠灌服双黄连颗粒或香芪颗粒与双黄连颗粒同时灌服,皮下注射环磷酰胺和(或)氢化可的松,然后肺内或腹腔注射所试菌株,观察单用双黄连颗粒和香芪颗粒与双黄连颗粒合用,对免疫抑制感染小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香芪颗粒与双黄连颗粒联合用药,可显著降低免疫抑制感染小鼠的死亡率,作用优于单用双黄连颗粒组.结论:香芪颗粒与双黄连颗粒具有显著地协同抗菌作用.

    作者:刘守义;王树鹏;刘书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颈腰痛煎剂I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服颈腰痛煎剂Ⅰ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颈腰痛煎剂Ⅰ号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舒筋活血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优15例,良12例,可11例,差3例,有效率92.7%;对照组优13例,良14例,可8例,差5例,有效率87.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服颈腰痛煎荆Ⅰ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效果.

    作者:金连峰;刘元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十味平痤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十味平痤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以薄层鉴别法对方中的大黄、知母、蒲公英、紫花地丁和当归进行了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了成品中的大黄素的含量.结果:样品中共检视出大黄、知母、蒲公荚、紫花地丁和当归,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大黄素在0.01792~0.224μg具有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100.14%,PSD=0.71%.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十味平痤胶囊质量的控制.

    作者:张丹;朱伟;庄元春;周淑芳;唐灿;周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三维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7例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2008年1月采用三维手法闭合复住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7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年龄4~12岁,平均7.3岁.患儿在受伤后5~8h内接受急诊手术.从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均为术后3~5周达到临床愈合,并拔除克氏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骨折再移位.术后无一例肘内翻等并发症.按Flynm评分:优31例,良12例,一般4例,差O例.肘关节伸屈活动丢失是影响治疗结果的主要原因,但这种活动受限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改善.结论:采用三维手法闭合复住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减少并发症.

    作者:康俊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86例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6例病例,常规手术疗法后,术后常规采用抗生素,中药换药,配合中药汤药口服.结果:一次治愈率为79.07%,二次治愈率为20.9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肛瘘有显著治疗效果.

    作者:茅慧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巨大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报道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比较少见,长期以来直被命名为良性间皮瘤或局限性间皮瘤,新近才认识到该肿瘤起源于胸膜间皮下未分化间叶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分化而非间皮来源.本文报道1例巨大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刘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痰瘀同治法防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法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防治及作用机制,为痰瘀同治法防治胸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0.7u/kg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缺血心肌的T波变化情况,并检测大鼠血清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与化痰法、活血化瘀法相比,痰瘀同治法能明显增强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的SOD活性,显著降低MDA、LDH水平,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状况.结论:痰瘀同治法应当成为现代防治冠心病(胸痹)的重要法则和提高临床疗效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者:朱伟;周洁;李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皮肤溃疡的疮疡模型治疗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疮愈速的实验大鼠的疮疡模型药效.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茵(皮下注射悬液)和化脓性链球菌(涂布伤口)感染制作大鼠疮疡模型,观察对各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疮愈速对疮疡模型大鼠具有降低疮口愈合积分值、增加补体C<,3>及1gG、1gM含量、增加脓性分泌物中溶茵酶含量、增加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的作用(P<0.05~P<0.001),且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该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伤口愈合、抗茵消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祛腐生肌、散瘀止痛的功效.

    作者:韩晓明;罗字慧;施亚芳;孙加洪;李明宏;倪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药治疗现状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eirrhosis,PBC)以肝内小胆管的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损害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伴随小胆管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终形成肝硬化.PBc病因不清,可能与遗传和免疫机制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在人群发病率为每年4~30例/百万,死亡占肝硬化死亡总数的1.6%~2%[1-2].

    作者:张厂;李军祥;金周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透邪法在小儿外感热病的应用

    透邪法是使病邪在外透达的一种治法,不属于中医传统疗法,历代医家对透法都有深刻的阐述;因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过程中,临床工作者将透法融于其它治疗方法中,运用不同的手段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周琦;何柳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80例

    80例荨麻疹患者均来自皮肤科就诊收住院的病人,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差异,说明采用疏风解表,宣肺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与单纯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10mL,口服扑尔敏,赛庚啶比较,疗效显著提高.

    作者:吴先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亚健康与中医心身相关理论的关系

    亚健康的中医学研究是近年来中医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从中医心身相关理论出发,对其与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提示中医心身相关理论的研究,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孟华;曹勇;黄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法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200例

    通过小儿腹部推拿结合穴位按揉疗法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观察,发现其疗效显著,治愈率达75.5%.总有效率98%,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世春;徐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颈椎病的健康教育及辨证施护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辨证施护在颈椎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118例颈椎病患者按照辩证分型共同从病房环境,心理护理,病因护理,功能锻炼指导,以及根据不同分型分别对其进行辨证施护.结果:患者对颈椎病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消除了紧张、焦虑、急躁的情绪,增强了治疗的信心,积极主动坚持做颈椎保健操;掌握了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正确姿势,知道如何采取预防措施,效果满意.与此同时,护患之间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关系.赢得患者的信赖.

    作者:陈少华;冯凯明;刘君;蓝梅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任务教学法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任务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来驱动学习进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中医护理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关系密切,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以临床具体实际问题作为任务来确定教学活动,克服了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鸿慧;张敏;王雪;熊瑛;宋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电针加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推拿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取风池、天柱和c3~C7夹脊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大椎、百会、神庭等督脉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8.9%,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治愈率26.2%,总有效率78.6%;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作者:龚庆国;岳元辉;王聪;周刚;黄郑昆;韦红刚;向可;唐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与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

    慢性心衰(CHF)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研究认为,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在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许多研究从西医的神经内分泌指标和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论证了TNF与中医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治疗慢性心衰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可;张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58例老年脓毒症高热患者体温控制的临床观察

    着重对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脓毒症高热患者体温的控制情况作一临床观察,其结果表明血必净在老年脓毒症的辅助治疗中对患者体温的控制有明显作用且这种良好的控制作用与其应用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陈匡;杨晓琨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