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与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

张可;张艳

关键词:慢性心衰(CHF), 肿瘤坏死因子(TNF), 气虚血瘀证
摘要:慢性心衰(CHF)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研究认为,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在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许多研究从西医的神经内分泌指标和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论证了TNF与中医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治疗慢性心衰提供客观依据.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皮肤溃疡的疮疡模型治疗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疮愈速的实验大鼠的疮疡模型药效.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茵(皮下注射悬液)和化脓性链球菌(涂布伤口)感染制作大鼠疮疡模型,观察对各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疮愈速对疮疡模型大鼠具有降低疮口愈合积分值、增加补体C<,3>及1gG、1gM含量、增加脓性分泌物中溶茵酶含量、增加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的作用(P<0.05~P<0.001),且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该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伤口愈合、抗茵消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祛腐生肌、散瘀止痛的功效.

    作者:韩晓明;罗字慧;施亚芳;孙加洪;李明宏;倪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教学对象(学生)的角度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针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传统板书为主的教学方式比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方式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提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若能够克服多媒体教学的诸多缺点,并配合板书教学则必将会大大提高其教学效果.

    作者:刘晓燕;郭霞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沙门氏伤寒菌感染致肝脓肿1例报道

    笔者在门诊跟随老师临床中,遇到1例沙门氏伤寒菌感染导致肝脓肿,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

    目的:通过测定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不同提取方法中高良姜素的含量,确定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0.5%磷酸(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6nm,流速:1.0ml·min-1;结果:高良姜与香附的提取方法为乙醇合并提取时,高良姜素的含量高于其他提取方法.结论:高良姜与香附的提取方法为乙醇合并提取时,有助于高良姜中有效成分高良姜素的溶出.

    作者:王永振;万琳琳;李可强;张振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民间验方、实验研究等方面综合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成果.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并为临床开发,研究有效的、适合剂型的方荮提供了方向.

    作者:金亚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教书育人弘扬国粹--前进中的辽宁中医药大学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58例老年脓毒症高热患者体温控制的临床观察

    着重对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脓毒症高热患者体温的控制情况作一临床观察,其结果表明血必净在老年脓毒症的辅助治疗中对患者体温的控制有明显作用且这种良好的控制作用与其应用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陈匡;杨晓琨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益气养阴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血清瘦素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瘦素、TNF-α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测定大鼠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和治疗后各组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测定血脂、血清瘦素、TNF-α.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能有效降低模型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瘦素、TNF-α,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脂代谢紊乱状况.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调控血清瘦素、TNF-α水平可能是其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元洁;章红;苏晓艳;方朝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与西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予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加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口服,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80%)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改善症状显著,疗效确切.

    作者:崔军;王垂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三维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7例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2008年1月采用三维手法闭合复住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7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年龄4~12岁,平均7.3岁.患儿在受伤后5~8h内接受急诊手术.从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均为术后3~5周达到临床愈合,并拔除克氏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骨折再移位.术后无一例肘内翻等并发症.按Flynm评分:优31例,良12例,一般4例,差O例.肘关节伸屈活动丢失是影响治疗结果的主要原因,但这种活动受限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改善.结论:采用三维手法闭合复住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减少并发症.

    作者:康俊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医学微生物》教学中体会微生态与中医临床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是中医本科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核心内容微生态的研究目前方兴未艾.笔者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曾给实习学生教授<医学微生物>,并在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微生态与中医临床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可谓相反相成,现分述如下.

    作者:韩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电围针结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电围针结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电围针结合叩刺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各21例进行疗效对比,且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治疗后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以后,治疗组有效率95.2%.对照组有效率61.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电围针结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是有效的疗法之一.

    作者:杨加顺;孙远征;孟庆辉;王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病案分析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教学实践体会,认为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病案分析具有很高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正确合理地应用病案分析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和步入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勇;白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09年辽宁中医药大学一批本硕连读二批本科招生计划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范绍荣主任医师治疗妇科病经验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以气血为用,男女皆同.但是女性在脏器上有胞宫,生理上有经、孕、产、乳等区别于男性的不同点,所以有经、带、胎、产和杂病等方面的疾病出现.治疗上较为复杂,古有谚云: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范绍荣主任医师熟读经典,广纳现代医学理论,在妇科疾病上积累了大量经验,治疗上注重脏腑、气血的调理,重视心理因素在妇科疾病发生及治疗上的影响,每获佳效.

    作者:甘国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础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初探

    对本院2007级护理本科生尝试开展<基础护理学>中英文双语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思考<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组织和实施中应把握的重要环节,针对教材选择、师资要求、授课形式及具体教学环节四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孙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医辨证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108例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且病情顽固,治疗效果差.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口服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10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体会如下.

    作者:杨枫;邵晓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透邪法在小儿外感热病的应用

    透邪法是使病邪在外透达的一种治法,不属于中医传统疗法,历代医家对透法都有深刻的阐述;因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过程中,临床工作者将透法融于其它治疗方法中,运用不同的手段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周琦;何柳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湿热型胃痛证40例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郁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40例,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治疗,治疗1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镜改善情况.结果:40例中,近期治愈11例,好转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提示: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能明显改善肝郁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镜下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及组织病理学炎症的损害.

    作者:李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亚健康与中医心身相关理论的关系

    亚健康的中医学研究是近年来中医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从中医心身相关理论出发,对其与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提示中医心身相关理论的研究,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孟华;曹勇;黄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