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莉;刘剑辉;姜涌
三叉神经痛是累及面部局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三支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疼痛常突然发生和终止,也可由洗脸、刷牙、抽烟、说话等诱发,患病部位大多为单侧性,仅少数为双侧(5%以下).病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将由明确病因引起的称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者,其病因病位尚无统一认识.
作者:杨万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亚健康的中医学研究是近年来中医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从中医心身相关理论出发,对其与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提示中医心身相关理论的研究,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孟华;曹勇;黄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芎菊上清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的传统中成药水丸剂,全方由川芎、菊花、黄芩、栀子、蔓荆子(炒)、黄连、薄荷、连翘、荆芥穗、羌活、藁本、桔梗、防风、甘草、白芷等15味中药组成.
作者:王永伟;赵万顺;宋新波;张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应用清胃散化裁方治疗口臭22例,患者治疗前后自身状况比较,结果显示疗效显著.认为口臭与胃火或脾失健运,湿热蕴胃,秽浊之气上冲有关,治疗当清热化湿,解毒散结.
作者:史丽萍;叶丽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小半夏加茯苓汤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和了解毒靶器官.方法:以大浓度药液灌胃给药,24 h内给药3次,连续观察7天.详细观察记录小鼠行为活动、状态、饮食、大便、小便、毛色、分泌物及死亡等情况.结果:全部动物健存.也无明显中毒反应,测得小半夏加茯苓汤大受试药物量为267.60g raw drug·kg-1,为临床患者拟用量的382.29倍.结论:小半夏加茯苓汤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
作者:何前松;蒋婧妍;冯泳;冉红应;刘柳;龙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是药物体内重要参数之一,它将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游离血药浓度能够影响药物的排泄和代谢速率,对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也有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密切关系到药物的药理作用强度.因此,血浆蛋白结合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范志静;顾秀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疮愈速的实验大鼠的疮疡模型药效.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茵(皮下注射悬液)和化脓性链球菌(涂布伤口)感染制作大鼠疮疡模型,观察对各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疮愈速对疮疡模型大鼠具有降低疮口愈合积分值、增加补体C<,3>及1gG、1gM含量、增加脓性分泌物中溶茵酶含量、增加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的作用(P<0.05~P<0.001),且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该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伤口愈合、抗茵消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祛腐生肌、散瘀止痛的功效.
作者:韩晓明;罗字慧;施亚芳;孙加洪;李明宏;倪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豆苷元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通过膳食干预途径预防前列腺癌发病的可行性.方法:将PC-3在F12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中采用开放式单层贴壁培养.实验设溶剂对照组、受试物各六个剂量组,采用MTT法对PC-3的增殖情况进行分析,对大豆苷元作用后的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存活率、细胞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大豆苷元对PC-3细胞抑制效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具有诱导凋亡和引起坏死效应,同时能诱导PC-3细胞的(PTEN基因)表达.结论:大豆苷元具有明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效应,并呈现剂量一效应关系.
作者:赖芸;宋涛;黄志华;肖海;曾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药汤剂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l和FEVI%)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刘娟;徐艳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的常见中医证型之一,近年来各医疗机构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取得了很大进展,将有关研究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宋红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慢性心衰(CHF)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研究认为,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在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许多研究从西医的神经内分泌指标和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论证了TNF与中医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治疗慢性心衰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可;张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利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评价中央型肺癌对中央肺血管侵犯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病变在肺门区、术前诊断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进行SCT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表面遮盖重建(SSD),肺门血管受侵分为5级,对比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以手术所见和病理观察为金标准,SCTA判断血管与肿瘤关系的正确率高于横断面CT,分别为93.61%、84.04%和88.46%和73.07%,有统计学意义(x,2=4.87,x2=18.61;P<0.05,P<0.001).结论:SCTA能明确判断中央肺动静脉侵犯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应成为中央型肺癌术前检查、确定手术方案的必要手段.
作者:孙全良;张文德;孙久山;赵宝英;孙维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针对目前没有统一标准的面神经评价体系,以面瘫解剖,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特点为基础,根据现有评价系统,建立一个相对更好更实用的评价方法,从而更为准确的评价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
作者:陈文;周鸿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冠心病属临床常见多发病,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难于辨证论治.运用温病学中的伏邪学说诠释冠心病的发病机理,并对如何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冠心病的早期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胡旭;周慧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扯根莱(Penthorum chinense Pursh)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扯根菜属(Penthorum)植物扯根菜(Penthorum chinense Pursh)的干燥地上部分.扯根菜为苗族传统药物,民间以其全草入药.全草性温、味甘、无毒,具清热、利尿消尿、解毒、活血、平肝、健脾、祛黄疸等功效.主治黄疸、水肿、经闭、血崩、带下、跌打损伤,以及各型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等.对扯根菜属植物扯根菜的资源概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建立扯根菜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
作者:池少铃;庄元春;税丕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任务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来驱动学习进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中医护理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关系密切,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以临床具体实际问题作为任务来确定教学活动,克服了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鸿慧;张敏;王雪;熊瑛;宋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eirrhosis,PBC)以肝内小胆管的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损害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伴随小胆管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终形成肝硬化.PBc病因不清,可能与遗传和免疫机制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在人群发病率为每年4~30例/百万,死亡占肝硬化死亡总数的1.6%~2%[1-2].
作者:张厂;李军祥;金周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在中澳两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中,中医推拿学的交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推拿传播到澳大利亚,经历了传入衰落、接纳使用、直至发展的艰难历程.纵观中医推拿在澳大利亚的历史发展情况,揭示出中澳两国对推拿的认知异同.从推拿教育特点,尤其在课程分类、学制与课时、实践技能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中澳两国高等中医教育中的推拿教育现状,对我国更好地进行推拿对外教育将有所启迪;同时如何保持中医特色、继承发扬推拿精髓的有效内容和形式,是中医推拿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点.
作者:王红;白杨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服颈腰痛煎剂Ⅰ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颈腰痛煎剂Ⅰ号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舒筋活血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优15例,良12例,可11例,差3例,有效率92.7%;对照组优13例,良14例,可8例,差5例,有效率87.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服颈腰痛煎荆Ⅰ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效果.
作者:金连峰;刘元禄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