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太极拳运动的中医养生保健机理

张春晖;鞠宝兆

关键词:太极拳, 中医养生, 机理
摘要:从中医学阴阳经络气血理论为基础,从扶正祛邪、调摄精神、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太极拳运动的养生保健机理和传统文化基础,揭示太极拳的养生保健机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后早期应用电针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组同时配合电针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治疗结合电针对促进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宜在脑卒中早期广泛使用.

    作者:刘鸿慧;张辉;张学仕;崔爱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右归丸对阳虚型慢性肾衰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慢性肾衰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腺嘌呤灌胃建立大鼠阳虚型慢性肾衰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右归丸组,观察3组大鼠24h尿量、尿比重、血中BUN及SCr含量、肾组织中ET-1及Ang Ⅱ含量、肾病理的变化.结果:右归丸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UN)、肌酐(Scr)含量低于模型组,肾脏病理明显改善,血清ET-1、Ang Ⅱ含量明显减少.结论:温补肾阳方剂右归丸能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可作为治疗慢性肾衰的基础方剂.

    作者:于化新;王德山;单德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精究医术继承创新——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敬林教授

    李敬林,男,1949年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硕士,辽宁省名中医,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学会理事,辽宁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审专家.

    作者: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陈莹教授治疗经行情志异常1例报道

    目的:总结陈莹教授治疗经行情志异常的经验.方法:跟师应诊,整理老师经验.结论:陈莹教授在治疗经行情志异常时注重扶助人体正气,体现整体观念,以舒肝解郁,温化痰饮为主,辅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佐以补脾肾化水湿之法,并根据辨证所涉及的脏腑、见症不同而用药有所侧重,且配合心理治疗,提高疗效.

    作者:李佳;陈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手术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治疗75例

    胫骨平台骨折大多为高能量损伤,常累及到负重关节面,因此为关节内骨折,且常累及胫骨近端,故多采用手术治疗.关节面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塌陷骨折复位后植骨是目前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公认的三要素.

    作者:金连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在<基础护理学>部分理论课中采用了PBL;对照组均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结果:实验组对PBL法的各项教学效果评价均较好.结论:实践证明,该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综合素质,尤其在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实践中总结了包括要对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必要的PBL课程培训、精心设计PBL病例及问题和PBL学习流程等关键问题.

    作者:刘静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带旋髂深血管蒂骼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26例

    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因复杂,好发年龄为20~50岁.其治疗方法颇多.自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骼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24例.其中24例26髋均获得6个月~5年随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景传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悬灸配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悬灸配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给予悬灸及中药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传统针灸治疗,3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痊愈26例,好转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悬灸及中药治疗和传统针灸一样有较好临床疗效,但本法无痛苦,更易为小儿患者接受,是值得临床推广一种好方法.

    作者:张秋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一效散外敷治疗女性外阴湿疹20例

    外阴湿疹是临床女性病人常见病症之一,多因消渴、中风、久卧病床、二便失禁、尿液及局部潮湿分泌物刺激引起,临床表现以外阴部潮湿,皮肤潮红肿胀,边界弥漫,或有淡红色斑片,轻者微痒,重者不可忍受,呈间歇性或阵发性发作.常在夜间增剧,影响睡眠,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皮肤黏膜溃烂.

    作者:王晓娜;董永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前列宁片的制备及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目的:研制前列宁片纯中药制剂的组方设计、提取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制订.方法:根据祖国医药学理论,设计了新处方,采用了沉淀工艺制备中成药片剂,同时采用TLC法和规格检验法制定了质量标准.结果:减少了用药剂量,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稳定性,显微鉴别法实用性强,TLC法结果可靠,无干扰.结论:处方合理、用药独特、制剂稳定、质量标准可靠.

    作者:孔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杨思进教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

    杨思进教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工作20余年,是四川省首批名中医工作室导师及泸州市首届十大名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有许多独到的临床用药经验.现将其对偏头痛的辨治心法简介如下.

    作者:白雪;杨思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通过对中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具体实验课程的教学规律与特点,提出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目标与措施,重新设计将各门实验课程联系起来的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加强中药学学生专业素质与实际应用能力教育,培养新一代创新中药人才.

    作者:王海波;张建逵;张振秋;孙德峰;邸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药物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及腺苷蛋氨酸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效果.方法:将60例PNAC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Ⅰ组予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茵栀黄注射液,治疗Ⅱ组予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腺苷蛋氨酸.结果: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均能降低PNAC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降脂方面.治疗Ⅰ组降低甘油三酯有统计学意义,治疗Ⅱ组在降脂方面治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均能有效降低直接胆红素水平,茵栀黄注射液能降低血脂水平.

    作者:张水堂;周守方;高晓燕;袁贵龙;林碧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泽桂癃爽联合高特灵吲哚美辛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76例

    目的:探讨泽桂癃爽联合高特灵、吲哚美辛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给予76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服用泽桂癃爽,每天3次,每次2片,高特灵2mg,每晚睡前服用,吲哚美辛栓(消炎痛栓)每晚1粒纳肛,疗程1个月.结果:治愈24例,显效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1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泽桂癃爽联合高特灵、吲哚美辛栓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正权;张仁涛;丁银满;杨先俊;陶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观察及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是体内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代谢性疾病,严重者出现神志昏迷、病死率高,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通过对本科自2008年1月-2008年9月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34例的临床观察,证实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关键,而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应加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孙茵;杨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牡丹皮酊的制备及临床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牡丹皮酊的制备及临床用于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方法:牡丹皮粉20g加70%乙醇液100mL过滤制得,用牡丹皮酊外用,2~3次/d,连用50天.结果:面部油脂减少,毛囊性丘疹偶发或消失,总有效率95.2%.不良反应:为皮损者局部短暂刺激性疼痛.结论:牡丹皮酊制作简便,质量易控制,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且轻,安全可靠,在临床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作者:侯刚健;苗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针灸学》中双手进针法教学的改进

    选择343例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学生用改进双手进针法教学,对照组学生用传统的进针法教学,经实验观察,观察组学生掌握进针法学习的进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改进双手进针法教学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能尽快的掌握学习针刺进针法.

    作者:王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的成因,同时西医采用尿激酶、川芎嗪等药物治疗及必要的手术治疗;中医服用脉痹汤加减(黄芪、当归、桃仁、地龙、丹参、茯苓、猪苓等).结果:16例患者保守治疗12例,和手术联合抗凝溶栓治疗4例,治疗2~3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彩超证实下肢静脉再通,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合并DVT形成往往是综合因素,及早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韩素新;周剑利;刘淑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药制剂伤肌宁治疗扩张性心肌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伤肌宁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随机分为治疗60例及对照组60例,两组均用洋地黄、卡托普利治疗组加用伤肌宁,对照组加用生脉制剂,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7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伤肌宁是治疗扩张性心肌病,改善心功能有效制剂.

    作者:张景红;王晋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杏林驰骋医之精湛——辽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梁学林教授

    梁学林,女,1954年生,辽宁抚顺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名医、名师.

    作者: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