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中医翻译的几点思考

杜珂;王醊恩;陈蕾;薛铠;邵海金

关键词:中医药, 中医英语, 翻译
摘要:中医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做斗争的宝贵的经验积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清朝西医传入之前长达几千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当前西医已经成为治病救人的主流之时,中医药的重要性也是被人们所认可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从神机复用谈中医改变缺血后脑可塑性的治法策略

    目前西医对缺血后的脑可塑性改变关注日益增多,虽然其在促进中枢神经再生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尚无实质性进展,使得治疗药物的寻找和研究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走向临床应用尚需较长时间.

    作者:谢利;田嵘臻;梁静涛;刘福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过敏性鼻炎临床治疗经验初步探讨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发生于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

    作者:张积友;齐文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健脾滋肾活血汤治疗紫癜性肾炎30例

    过敏性紫癜是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痛、关节炎、肾炎为临床特征[1].过敏性紫癜所引起的肾损害称为紫癜性肾炎[2],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和血尿[1].笔者于2005年2月-2008年6月采用健脾滋肾活血汤治疗紫癜性肾炎30例(并与单纯西药组进行对照观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贾荷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自拟痛泻疏肝散合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痛泻疏肝散、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50例经常规治疗后无效的有精神心理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黛力新口服,治疗组加服自拟痛泻疏肝散,治疗4周,随访半年.比较两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易复发.结论:自拟痛泻疏肝散合黛力新治疗伴有精神因素的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不易复发.

    作者:骆洁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精究医术继承创新——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敬林教授

    李敬林,男,1949年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硕士,辽宁省名中医,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学会理事,辽宁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审专家.

    作者: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血塞通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血塞通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A)45例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血塞通治疗,对照组(B)40例以血塞通、肌苷、维生素B6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及肝脏病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及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炎症程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肝脏纤维化程度上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血塞通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振斌;官志杰;周阳红;毛德文;余晶;邱华;黄莺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平顶山地区小儿脑性瘫痪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平顶山地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6月-2008年6月儿科脑瘫门诊和脑瘫病区病例890例分为观察组450例和对照组440例.所有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病例中都采用西方医学Vojta疗法,Bobath技术和神经发育疗法(NDT),上田法作为基础康复疗法,治疗组加用捏脊、针灸、理疗、穴位封闭等.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的情况.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君;刘欣;刘华霆;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推拿术后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功能锻炼对颈椎病牵引推拿术后的疗效,选择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行牵引推拿治疗后观察组40例配合功能锻炼,对照组30例仅行牵引推拿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治愈率高(P<0.05),疗程短(P<0.01)随访1年,治愈者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功能锻炼对于颈椎病的康复作用肯定,具有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预防复发的积极作用.

    作者:金诚久;陈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的成因,同时西医采用尿激酶、川芎嗪等药物治疗及必要的手术治疗;中医服用脉痹汤加减(黄芪、当归、桃仁、地龙、丹参、茯苓、猪苓等).结果:16例患者保守治疗12例,和手术联合抗凝溶栓治疗4例,治疗2~3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彩超证实下肢静脉再通,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合并DVT形成往往是综合因素,及早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韩素新;周剑利;刘淑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通心络配合西药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配合西药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药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肠溶阿斯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与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4.74%,81.58%,对照组分别为77.5%,55.0%.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通心络配合西药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李克卉;李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参附生脉注射液对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附、生脉注射液对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影响.方法:42例MODS患者,根据情况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药常规综合救治,试验组在西医药常规综合救治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附、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心肌酶学各指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联合能显著改善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业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浅谈医药电子商务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互动式教学是现代教学提倡的教学模式.介绍了互动式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阐述了在医药电子商务教学中进行互动式教学设计、实施的方法和实践教学体会.

    作者:郭冰洁;杨晓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思路与方法

    从病变脏腑在肝肾、肾虚肝郁是病变的枢纽,探讨了男性乳房发育症的病因病机,并提出了本病的治疗原则、辨证分型及生活调摄要求,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条思路.

    作者:高曼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白念珠菌消化道感染对脾虚小鼠肠组织IgA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机体在脾虚状态下对消化道感染白念珠菌的易感性.方法:本实验采用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的复合因素制备小鼠脾虚证模型,经消化道感染白念珠菌,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及一般状况的改变,并检测粪便中的活白念珠菌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脾虚模型小鼠肠组织表达的免疫球蛋白A(IgA)的含量.结果:脾虚感染组小鼠的体重下降明显(P<0.01),且一般状况欠佳,便活菌数持续增高,小肠组织Iga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机体在脾虚状态下对消化道感染白念珠菌的易感性增强.

    作者:韩晓伟;陈文娜;马贤德;陈殿学;雷萍;关洪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伤寒论》等级考试题库建设思路与自动抽题系统的建立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临床专著,它以六经辨证为其核心,以外感病为其基本内容,同时亦可指导对多种杂病的辨证论治.本学科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既是学习和研究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又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1],因此,学好<伤寒论>对于增强学生的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树鹏;朱辉;林大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药物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及腺苷蛋氨酸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效果.方法:将60例PNAC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Ⅰ组予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茵栀黄注射液,治疗Ⅱ组予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腺苷蛋氨酸.结果: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均能降低PNAC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降脂方面.治疗Ⅰ组降低甘油三酯有统计学意义,治疗Ⅱ组在降脂方面治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均能有效降低直接胆红素水平,茵栀黄注射液能降低血脂水平.

    作者:张水堂;周守方;高晓燕;袁贵龙;林碧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内经》脏腑概念形成的发生学研究

    藏象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藏象理论体系的基本成熟.从发生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内经>脏腑概念的形成,旨在实现对脏腑概念的认识的返朴归真.

    作者:王国英;鞠宝兆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不同产地牛蒡子药学质量和种子质量比较

    目的:考查不同产地牛蒡子药学质量和种子质量.方法:使用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对不同产地牛蒡子做出质量评价.结果:以千粒重和牛蒡苷为指标,北镇采集的牛蒡子药学质量佳;以千粒重、饱满度、发芽率为指标,徐州采集的牛蒡子种子质量佳.结论:牛蒡子作为药材不同产地样品质量差别不大,而牛蒡子作为植物牛蒡的种子质量差别较大,栽培品种质量较好.

    作者:吕智;窦德强;康廷国;许亮;刘淼;常禹;陈宏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0例临床麻醉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24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麻醉,探讨OPCABG的麻醉方法及管理经验.方法:2004-2008年我院共完成OPCABG的麻醉240例,其中左主干病变40例,三支病变180例,合并糖尿病165例.结果:240例病人麻醉手术顺利.结论:OPCABG全身生理影响小,安全可靠,效果满意.麻醉处理的重点为整个围术期的综合管理,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及维持心肌氧供氧需的平衡,术后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术后镇痛.

    作者:曹永;刘静;欧阳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通过对中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具体实验课程的教学规律与特点,提出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目标与措施,重新设计将各门实验课程联系起来的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加强中药学学生专业素质与实际应用能力教育,培养新一代创新中药人才.

    作者:王海波;张建逵;张振秋;孙德峰;邸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