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配合中药治疗成年女性单纯性肥胖病疗效观察

肖晓华;徐明芳;李瑞春

关键词:肥胖症, 针灸疗法, 中医药疗法, 电针, 女性, 体质指数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治疗成年女性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中药是治疗成年女性单纯性肥胖病的有效方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近年来推拿手法刺激量参数研究概况

    为了揭示推拿手法的本质和特点,介绍了近20多年来推拿手法刺激量参数的研究进展,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与研究发现,目前对推拿手法的分析还不是很深入和系统.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为推拿手法量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张红参;丰芬;范宏元;杨爱国;蓝岚;李川;黄靖宇;罗建;阎博华;罗才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治疗14天后比较其血清VEGF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含量,促进血管新生.

    作者:陈苡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牡丹皮酊的制备及临床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牡丹皮酊的制备及临床用于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方法:牡丹皮粉20g加70%乙醇液100mL过滤制得,用牡丹皮酊外用,2~3次/d,连用50天.结果:面部油脂减少,毛囊性丘疹偶发或消失,总有效率95.2%.不良反应:为皮损者局部短暂刺激性疼痛.结论:牡丹皮酊制作简便,质量易控制,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且轻,安全可靠,在临床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作者:侯刚健;苗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电针配合中药治疗成年女性单纯性肥胖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治疗成年女性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中药是治疗成年女性单纯性肥胖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肖晓华;徐明芳;李瑞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快速房颤合并肺栓塞1例报道

    肺栓塞为临床常见病,但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检查,容易漏诊和误诊,而早期诊断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报道1例合并快速房颤的肺栓塞,通过对此例肺栓塞病例诊治过程的描述及分析,使大家进一步加深对此症的认识.

    作者:丁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悬灸配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悬灸配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给予悬灸及中药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传统针灸治疗,3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痊愈26例,好转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悬灸及中药治疗和传统针灸一样有较好临床疗效,但本法无痛苦,更易为小儿患者接受,是值得临床推广一种好方法.

    作者:张秋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泽桂癃爽联合高特灵吲哚美辛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76例

    目的:探讨泽桂癃爽联合高特灵、吲哚美辛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给予76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服用泽桂癃爽,每天3次,每次2片,高特灵2mg,每晚睡前服用,吲哚美辛栓(消炎痛栓)每晚1粒纳肛,疗程1个月.结果:治愈24例,显效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1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泽桂癃爽联合高特灵、吲哚美辛栓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正权;张仁涛;丁银满;杨先俊;陶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糖尿病中医辨治心得

    结合古今医家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及辩证施治的认识,阐述用滋阴润燥法、益气养阴法、化痰除湿法、活血化瘀法、舒肝解郁法治疗本病辨治心得.可根据本病发生、发展和演变不同阶段,采用上法之一,亦可联合应用.

    作者:胡永东;王惠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简评《医林改错》及其学术价值

    王清任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著名医学家,现存著作仅为<医林改错>,是他历经42年研究才写成的,字数不算太多,然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影响,他对医学的巨大贡献为后人称赞,在医学史上他和他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作者:钱亚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感染风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各种感染性事件,分析与之相关的各种风险因素.方法:这是一个回顾性研究,调查和随访2003年6月-2008年6月5年间在我科接受治疗超过1年以上RA患者,统计其因感染性疾病而住院的事件,收集患者的各种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病期、药物、合并疾病等,汇总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总共观察98例病人,结果在治疗期间有7例患过急性肺炎,2例患过急性尿路感染,2例患过软组织感染,1例患过化脓性关节炎,1例患过Ⅲ型肺结核,1例患过PCP肺炎,肺部感染总数9例,与其他部位感染人数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3年以上患者的感染率与治疗3年以下的感染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感染组患者的强地松和甲氨喋呤的服用剂量与未感染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此外感染组的年龄、病程与未感染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研究表明在治疗RA的长期过程中,遭受肺部感染的风险高.[2]RA患者感染风险与强地松和甲氨喋呤的服用剂量和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年龄和病程成正相关关系.

    作者:王银山;刘柏炎;周兵;郑爱华;蔡光先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补骨脂及其相关化学成分的药理与毒理研究进展

    补骨脂主要含香豆素类、黄酮类,单萜酚类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骨脂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抑郁等作用.现就国内外有关补骨脂及其相关化学成分的药理和毒理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全面开发利用补骨脂提供依据.

    作者:辛丹;颜冬梅;王跃飞;苏艳芳;王虹;高秀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药防治高催乳素血症的思路探讨

    高催乳素血症是妇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之一,西医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但副作用大,停药易复发,旨在从HPRL的形成及临床特点、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疗3个方面来探讨中医药防治HPRL的思路,认为肝气郁滞为其发病的关键,肾虚为其主要病机,预防重于治疗,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外结合,按月经周期分期论治,以调补肝肾为基本大法,疏肝解郁,补益肝肾,尤重疏肝养肝,佐以健脾为法.

    作者:段祖珍;朱辉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内经》脏腑概念形成的发生学研究

    藏象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藏象理论体系的基本成熟.从发生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内经>脏腑概念的形成,旨在实现对脏腑概念的认识的返朴归真.

    作者:王国英;鞠宝兆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在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估检测血清胆碱酯酶(CHE)在病毒性肝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英国郎道全自动生化仪测定55例急性肝炎,180例慢性肝炎,10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HE、ALT、TBIL、白球比例和γ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HE值分别为(7450±2658)U/L、(7102±2746)U/L、(3640±1965)U/L.结论:血清CHE与常规肝功化验联合检测,可用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或鉴别诊断,在肝硬化中临床诊断意义较大.

    作者:于国英;张嘉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与血管性因素有关的痴呆.是由心脑血管等疾病所致的脑组织损害引起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为一慢性进行性疾病,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衰退或消失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作者:郭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鹿蹄橐吾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鹿蹄橐吾的化学成分,鉴定化合物结构.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并运用硅胶薄层制备以及凝胶柱色谱的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现代分析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槲皮素(Ⅰ),(E)-3-(2-羟基-4-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Ⅱ),(E)-3-(2,4-二羟基苯基)-2-丙烯酸(Ⅲ),(S)-3-羟基3-苯基丙酸(Ⅳ).结论:化合物(Ⅰ),(Ⅱ),(Ⅲ)和(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文蜀;卢鹏;赵坤;冯金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学本科(张仲景学术思想方向)培养方案的应用研究及实践

    对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张仲景学术思想方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保证基本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中医药人文及资源优势设置课程,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突出张仲景学术思想和辨证论治思维的中医毕业生.并就中医学专业(张仲景学术思想方向)培养方案的实施及保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石景洋;魏小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腹胀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手术性腹胀及肝病性腹胀的临床研究较多,疗效显著.目前癌性腹胀者逐渐增多,用中医进行这方面防治的临床研究较少,很值得进行研究.

    作者:张莉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的成因,同时西医采用尿激酶、川芎嗪等药物治疗及必要的手术治疗;中医服用脉痹汤加减(黄芪、当归、桃仁、地龙、丹参、茯苓、猪苓等).结果:16例患者保守治疗12例,和手术联合抗凝溶栓治疗4例,治疗2~3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彩超证实下肢静脉再通,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合并DVT形成往往是综合因素,及早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韩素新;周剑利;刘淑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血塞通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血塞通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A)45例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血塞通治疗,对照组(B)40例以血塞通、肌苷、维生素B6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及肝脏病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及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炎症程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肝脏纤维化程度上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血塞通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振斌;官志杰;周阳红;毛德文;余晶;邱华;黄莺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