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喜平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是一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肌痉挛则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常表现为患侧上肢肘关节屈曲,下肢膝关节僵硬或强直,甚至畸形,严重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来改善肌痉挛,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目前中风康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10余年来,针灸在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作者:何喜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病,其病程中多伴发神经系统症状,而伴发舞蹈症较少见.
作者:由世浩;孙立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传统医药对一些疾病具有独到的疗效,这一现象已获共识.本科多年来重视中药在皮肤科的运用,其作用因疾病不同亦不同.现归类阐述如下:
作者:许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复杂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将变应性鼻炎免疫机制,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
作者:贾清华;王东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荼多酚乳膏促进家兔皮肤溃疡愈合的作用.方法:将15只白色家兔均分为5组,每组3只.第1组为基质组(阴性对照).第2组为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组(阳性对照),第3、第4和第5组分别为茶多酚乳膏1%、3%和6%浓度组(小、中、大剂量组).以涂搽药物后不同时间的各组溃疡面积、溃疡容积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指标,观察茶多酚乳膏涂搽对溃疡愈合的影响.结果:涂搽茶多酚乳膏3天后,可使溃疡面积和容积缩小速度高于基质对照组.涂搽14天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6%的茶多酚乳膏组(大剂量组)表皮完全覆盖率和>50%覆盖率高于基质对照组.结论:茶多酚乳膏涂搽皮肤溃疡面,可促进溃疡愈合.
作者:隋丽华;李传勋;杨彤;韩国柱;李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强直性脊柱炎(AS)病因复杂,病程漫长,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残废,极大地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西医学对该病尚无特异性疗法.近年来,中医药对AS的治疗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优势日益突出,但是中医药防治AS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中医对AS的概念尚不统一,缺乏规范的诊断分型,中医特色的临床调研还很少等.学会独立地运用中医学理论思考,不断发现并弥补这些缺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中医诊治AS的水平.
作者:蔡平;夏建龙;王辉文;顾振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半夏为临床常用药物,但因其有毒,所以必须进行炮制之后方可安全使用.详细介绍了3种半夏常用的炮制方法,分别是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并对炮制方法及炮制过程中所使用的辅料能够降低半夏的毒性进行了论述,以期能够使医务工作者更好的掌握半夏的使用.
作者:关开;姜楠;田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囊立消胶囊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该药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出血和凝血时间及对大鼠体外血栓的影响.结果:该药能扩张小鼠耳廓微循环动静脉管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延长小鼠尾出血和凝血时间,降低大鼠体外血栓的重量.结论:该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
作者:祝司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自本校中医妇科学招收研究生以来,中医妇科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科研、教学、临床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但是,由于中医高等教育的历史不长,研究生制度的建立则更短,体制虽已建立但不完善,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对本校中医妇科研究生的培养经验、教训和对未来的展望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于燕;张燕;包姗姗;吴效科;侯丽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Wistar大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复制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及假手术组.动物缺血90min再灌4h采集标本,检测门静脉血清TNF-α、IL-10及血浆ALT水平,肝叶组织常规固定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肝脏缺血90min再灌注4h后参附注射液组的鼠血清IL-10水平比对照组增高,而血清TNF-α及ALT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通过提高IL-10、抑制TNF-α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翟东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一支生力军,是各个学科梯队建设的重点培养对象,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及<中医内科学>的学科特点,探讨青年教师开展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李培武;刘凤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仙草胶囊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给小鼠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加四氯化碳及脂多糖建立IgA肾病模型.定期观察镜下血尿,观察IL-6,TNF-α.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仙草胶囊小鼠组肾组织IL-6,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中药复方仙草胶囊对Iga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国东;文惠韬;马晓露;禹长杰;向少伟;乔莉;许健;何小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药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学生是为了适应医药行业营销的需要及产业的发展,在该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基石,面对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教育为未来的竞争者培养战胜困难的能力,而且,追求人、社会与自然和谐长久地发展,更是未来教育的终极目的.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大学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同时能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与技能型人才.本项研究探索新型实践教学方法,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是围绕培养医药行业优秀营销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作者:朱民田;肖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介绍邵铭教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辨证论治经验,他认为热毒瘀结、肝脾损伤是丙型肝炎的病机特点,指出凉血化瘀解毒、调养肝脾是基本大法.
作者:陈广梅;赵红兵;车军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心通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御炎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用脑心通治疗25例AMI患者3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18(LI-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脑心通治疗组血清LI-18、TNF-α均值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I-18、TNF-α均值均较治疗前低(P<0.01),此外脑心通治疗组治疗后血清LI-18、TNF-α均值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常规治疗后其致炎因素有所改善,用脑心通加常规治疗后其致炎因素改善程度较单纯常规治疗组好,在护理上,注意观察患者血清LI-18,TNF-α等致炎指标的变化情况,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选用药物治疗时,应当努力保护其内皮功能,适当采用御炎等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韦柳青;潘兴寿;蓝景生;李天资;陆克兴;黄连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手术配合自拟骨痨汤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3年10月-2008年1月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应用自拟骨痨汤治疗脊柱结核58例.结果:本组58例切口除2例(形成窦道)外均一期愈合.术后1~3周患者局部症状明显改善;3~6周血沉恢复正常.58例均获随访,随访10~48个月(平均26个月).按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愈50例(86.2%),好转6例(10.3%),无效2例(3.5%),总有效率96.5%.结论:手术配合自拟骨痨汤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是肯定的;有提高治愈率,缩短卧床时间,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孙国栋;李志忠;焦根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和单纯手术治疗疗效观察对比,运用科学的方法证明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优势,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搜集2006年12月-2008年12月之间在本院蒙医骨科住院的四肢骨折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应用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对照组:四肢骨折手术治疗.阐述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治疗与手术治疗之间的差异.结果:①治疗组四肢骨折患者治愈率为97%,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蒙医症候治愈率为97%,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对骨痂形成、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上述结果分析:蒙医传统整骨与小夹板治疗四肢骨折具有进一步推广价值.结论:经系统临床研究,在临床上用蒙医传统整骨术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疗效好,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巴虎山;王青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记录所形成的文字资料.在<中国医学史>教学中合理引入中医医案,其作用在于:有利于使学生认识中医学的发展历史、历代医学发展特点与成就、医家对中医发展做出贡献,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对扎实学习中医课的了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事半功倍.
作者:王雅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思密达,两组均可根据病情给予补液、降温、调整饮食等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6.7%、61.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主要症状腹泻的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72h内的大便恢复率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大便人轮状病毒(HRV)抗原检测转阴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肠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袁雪晶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治疗本病提供思路及方向.方法:查阅近年来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的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前景颇为广阔,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值得重视及研究.
作者:吴佳;孙志广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