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黎明;李英;朱凤
目的:观察中药解忧方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解忧方对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表达的干预作用.结果: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解忧方能明显上调其表达.结论:解忧方能上调节BDNF、TrkB的表达,营养神经元,发挥抗抑郁作用.
作者:徐向东;郑三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心肌组织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扶正护脑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扶正护脑组和安宫牛黄组,分别于术后6、24、72h 3个时相点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IL-1β蛋白表达,通过图像分析测定IOD值,并与血清CK-MB、cTnI含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IL-1β阳性颗粒主要在心内膜下的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表达.模型组各时间点心肌组织IL-1 β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其IOD值亦明显升高,扶正护脑组和安宫牛黄组均能明显降低IL-1β蛋白的表达,降低其IOD值.IOD值与cTnI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炎性因子IL-1β参与了脑出血诱发心肌损伤的机制,扶正护脑胶囊通过抑制IL-1 β的蛋白表达减轻脑出血后心肌的损伤.
作者:赵彦青;王伟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阐述中西医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细胞炎性因子的实验及治疗研究现状,从现代医学、中医药等治疗对衰抗炎症进行探讨.
作者:王晓琳;胡静;钟丹;田付华;王卫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基因环境在本病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累积中轴关节,从骶髂部、腰部、背部向颈部发展[1].
作者:王贺元;于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宽胸逐瘀汤对离体和在体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在体家兔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宽胸逐瘀汤组和复方丹参片组.每组动物均在末次给药后1h开胸,暴露·心脏,于冠状动脉左室支中1/2处穿线,放置硅胶管后,以备一起结扎,假手术组不结扎,放置60min.其余各组均结扎30min,解除结扎再灌注30min.实验过程中动态观察心电图(ECG),以结扎后出现心电图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T波高耸,放松结扎后拾高的ST段下降1/2以上为缺血再灌注成功.记录心电图肢体II导联ST段抬高情况,并检测各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肌酸激酶(CK)的活性.结果:宽胸逐瘀汤和复方丹参片均可降低心电图II导联抬高的sT段,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ST段抬高程度较轻(P<0.01),宽胸逐瘀汤的作用优于复方丹参片(P<0.01);宽胸逐瘀汤和复方丹参片均可降低血清CK含量,升高血清SOD含量,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且宽胸逐瘀汤的作用优于复方丹参片(P<0.05).结论:宽胸逐瘀汤具有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作者:张林;姜俊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医妇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中医专业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强中医妇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成为重中之重.目前很多国内外较为盛行的教学方法已经引进了医学教育课堂,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对多种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阐明模块式教学法在中医妇科教学中应用的特点,说明模块式教学法在中医妇科教学上的优势,以及如何解决当前教学中的不足.
作者:冯晓玲;李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对5年来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作了系统回顾,总结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阐明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优势,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作者:韦艾凌;李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临床经筋病的研究已经涉及累及性病变,此类疾病的主要机理是筋脉结聚的病灶点对机体产生恶性刺激,使局部产生异常压迫,使局部筋肉收缩均衡失调,导致了经络气血循环发生阻滞而发病.该文探讨了筋性疲劳综合征、筋性压迫性眩晕、筋性类冠心病、筋性梅核气等痰病的发病机理和针刺治疗方法,希望能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作者:韩红;王淑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四七气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方中的甘草、厚朴、香附、半夏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建立的TLC法能有效的分离各组分,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TLC法定性鉴别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四七气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晓男;王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眩晕为临床常见之病症.起作之时,患者自觉头晕目眩,甚者天旋地转,如坐舟车,伴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祖国医学对于眩晕一证论载颇丰,因其病因多样,病机有异,证分虚实,治疗之法亦有不同.兹不揣愚昧,就中医学对眩晕的病因、病机及论治作一浅析,以期对眩晕的临床诊疗有所裨益.
作者:曹敏;郑丰杰;周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76例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76例用常规西药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7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独特疗效.
作者:邵红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中药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药制剂分析主要以应用为主的专业课程之一,因此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学生学习起来难以理解.基于此,就如何上好中药制剂分析这门课程,笔者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在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中一些体会.
作者:英锡相;何凡;王静;杨燕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从正气亏虚,癌毒内聚,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方面分析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结果:临证将癌性发热分为气虚发热型、湿热内蕴型、气郁发热型、热毒炽盛型、瘀血内阻型、阴虚发热型六型进行辨治,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具有较明显优势,作用较持久,无明显副作用.临证应谨守病机,辨证施治.同时应注意顾护脾胃.
作者:罗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肛窦炎临床疗效.方法:以中药祛毒汤保留灌肠;同时用硝酸甘油软膏肛内上药,治疗慢性肛窦炎42例.结果:治愈12例,有效28例,无效2例.结论:中西结合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肛窦炎,改善症状,疗效更佳.
作者:贺小婉;刘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定眩冲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定眩冲剂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不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而且在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眩冲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
作者:王学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通过统计<伤寒论>治疗脾胃病61首方剂(脾胃方)的药对应用频率,分析脾胃病六经主方药对、脾胃病主证药对、脾胃病补脾益胃药对,探讨仲景用药组方规律.
作者:周英信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推拿学是人类古老的一种医疗方法,又是一门年轻而有发展前途的医疗科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具备更强的职业竞争能力与再学习能力,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推拿专业人才,是推拿学科发展的需要.
作者:肖宗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自拟宣肺止咳汤治疗感冒后久咳不愈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拟宣肺止咳汤治疗感冒后久咳不愈68例.结果:治愈57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95.6%.结论:感冒后久咳不愈不仅要宣肺止咳,还应抓住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注意调节大肠经,疗效确切.
作者:刘志群;刘洋;陈红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借鉴ISO9000质量评价标准应用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完善学校现有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思考,提出借鉴ISO9000模式完善我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及其建议.
作者:许南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与机制.方法:采用生长抑素、中药通里攻下等综合措施治疗AP22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5例.结果:AP病程缩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SAP发生并发症,SAP无一例死亡.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P疗效显著.
作者:刘庆善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