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力民;田玉玲;邓洪彪
概述中风患者常见并发症便秘的治疗现状,探讨中医药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可行方法,根据中医学对中风病病机的认识,认为中风病便秘的辨证可分为3型,即虚秘(阴虚便秘、气秘)、火秘、痰秘,并根据辨证提出了各型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以期与各位同彳亍探讨.
作者:吴辉;吴家顺;单萍;严峻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考察不同日龄和不同给药方式对小鼠前列腺增生造模的影响.方法:给不同日龄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分别灌服吐温-80和丙酸睾丸酮乳剂,给60~70日龄小鼠的不同实验组分别灌服和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以前列腺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并解剖观察前列腺外观.结果:对于45~55日龄的小鼠,丙酸睾丸酮灌胃在空白组和实验组间造成了显著差异,对于60~70日龄的小鼠,皮下注射睾酮在空白组和实验组间造成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日龄的小鼠对丙酸睾丸酮的敏感程度不同,对60~70日龄的小鼠前列腺增生造模宜采用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或加大灌胃的剂量.
作者:顾刚妹;陈慧;沈静琳;刘昌林;谢青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阐述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机制的认识,从胃炎因素、胆炎因素进行讨论,中医认为胆胃不和、胆汁上溢是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的重要病机.
作者:姚春;赵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穴位解剖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揭示针灸穴位的作用机理.结合教学实践就穴位解剖学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相应的探讨,为穴位解剖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常加松;邰浩清;徐德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为该类药物在重症中暑治疗中的运用打下基础.方法:在干球温度(34.5±0.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内毒素血症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热毒平组、西黄芪胶组、生理盐水组、高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提取腹腔巨噬细胞RNA,用KT-PCK的方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TLR4和NF-K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热毒平组小鼠TLR4和NF-KB mRNA的表达低于西黄芪胶组、高温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结论:下调内毒素信号转导上游和中游关键分子的转录表达,减少细胞因子分泌,是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梁雪兰;杨光;罗炳德;李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肝脏是人体代谢、生物转化的重要器官.肝脏疾病临床、药物代谢以及药效药性评价等医药研究都需要一个肝脏的体外模型作为研究平台.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人胚胎肝细胞是构建肝脏体外研究模型的较理想材料.随着肝脏临床及基础研究的日益深入,对胚胎肝细胞体外模型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主要对人胚胎肝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冻存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彭岳;赵铁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综合分析近5年来有关小儿哮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文献,发现中医药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 调理脏腑整体功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应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并认识到其不足之处,善于取长补短,为治疗小儿哮喘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滕绘敏;邓丽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以清热利湿活血方案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其中采用中药清热利湿活血方案联合西药治疗30例(列为治疗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30例(列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分析比较,随访1年观察前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1年总缓解率分别为93、3%及73、3%,(P
作者:王晓星;李传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细辛及其提取物单用或与其它中药制剂配伍使用,对于牙痛、神经性疼痛、头痛、跌打损伤痛等多种疼痛均有很好的镇痛疗效,而且细辛与钙桔抗剂配伍使用会显著加强其镇痛的疗效.目前对其镇痛作用机制尚不是很清楚,有报道发现细辛镇痛可能与局部麻醉类似,但未发现使用后出现感觉丧失的临床症状,也有报道说细辛镇痛可能是由于含有阿片类样物质,却未见使用后出现成瘾性,也有研究发现细辛镇痛可能是通过抑制缓激肽等内源性致痛物质或调节NO含量以及氧自由基有关,但都缺乏实验研究的证实,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作者:袁晓琴;孙莲芬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自行研制开发的参蛇花痔疮膏具有清热燥湿、消肿止痛之功,在试生产中出现了膏体稠度太稀以及不同程度分层的现象,为了使此产品能尽快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结合临床需要对其工艺配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通过加入不影响药品药用成分及效果的基质来解决膏体性状稳定的问题.
作者:夏玲珍;丁克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近年来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在诊治上出现一些新的方法,为临床诊治该病带来新的希望,综述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西医诊治相关文献.
作者:董照阳;魏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加味仙方活命饮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加味仙方活命饮与乳康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加味仙方活命饮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为78.3%,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味仙方活命饮治疗肝郁化火、痰凝乳络证型乳腺增生病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宫少波;宋爱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一种针对顽固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中医药综合疗法.方法:将本院48例顽固性静脉曲张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为治疗组,以西医常规疗法为对照组,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26例静脉性溃疡病人经中医药内服外敷和患者弹力绑带绑扎等综合治疗23例治愈,2例好转,无效1例,对照组22例病人中4例痊愈,6例好转,12例无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结论:用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勇;彭峥嵘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丹栀颗粒中原儿茶醛与栀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mil C18(200mm×4.6mm,5μm,迪玛公司)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5%醋酸(22:78);流速:1.0mL·mim-1;柱温:25℃;检测波长238nm.结果:原儿茶醛与栀子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35~27.0μg·Ml-1(r=0.9999),11.6~232μ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RSD=1.0%)和97.2%(RSD=0.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于复方丹栀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潘玫玫;高晓霞;薛改进;王婷;于治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对同一诊断标准下65例门诊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针对各种类型的骨性关节炎采用不同方药治疗所取得结果的探讨.
作者:姚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机体免疫功能与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中医药不仅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而且可以通过逆转免疫选逸防治肺癌.
作者:李明花;丁金芳;黄云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自拟愈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愈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结果:总有效率96%.提示:愈溃汤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特点.
作者:骆晓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冯世纶教授临床善用经方,常用经方加减化裁来治疗各种疾病,冯老临床辨证准确,常能收到非常满意的效果.冯老临床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对于辨证为太阳病,若见有汗出津液损伤表现而属于太阳中风表虚的,辨为桂枝汤证,常用桂枝汤加减化裁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常能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马家驹;谢培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合用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电图变化和血浆CK、LDH的影响.方法:将18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硒+丹参酮ⅡA磺酸钠(DS-201)组.兔冠状动脉左旋支结扎40min再灌注60min.记录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变化.再灌注60min后取血,测定血浆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后心电图PP间期明显延长(与结扎前相比,P<0.01),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项曲线;再灌注期间PP间期进一步显著延长,ST段进一步显著抬高;血浆CK、LDH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硒+DS-201组在结扎期间PP间期和ST段的变化与缺血再灌注组相同;再灌注期间与结扎期间相比PP间期无明显延长,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再灌注期间ST段显著回落(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0.01).硒+DS-201组血浆CK、LDH含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合用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血浆CK、LDH含量和再灌注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可作为观察药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卉;马越娇;王实;刘永林;朱天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为了探讨产妇产后外阴水肿的有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原理,用中药青蒌煎水外洗、外敷会阴,并与硫酸镁湿敷对照结果,青蒌煎水外敷比对照组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经济实惠、产妇易接受.
作者:唐小凤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