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解剖学教学探讨

常加松;邰浩清;徐德国

关键词:穴位, 解剖学, 教学
摘要:穴位解剖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揭示针灸穴位的作用机理.结合教学实践就穴位解剖学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相应的探讨,为穴位解剖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参蛇花痔疮膏性状的稳定性

    自行研制开发的参蛇花痔疮膏具有清热燥湿、消肿止痛之功,在试生产中出现了膏体稠度太稀以及不同程度分层的现象,为了使此产品能尽快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结合临床需要对其工艺配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通过加入不影响药品药用成分及效果的基质来解决膏体性状稳定的问题.

    作者:夏玲珍;丁克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针刺推拿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紧张型头痛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和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养血清脑颗粒、谷维素片口服治疗.两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76.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推拿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作者:袁广宇;陈其雨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清利祛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利祛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治疗组以清利祛瘀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与采用左氧氟沙星和前列康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1%,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利祛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好,值得研究利用.

    作者:李喜明;谭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从关节运动角度看传统导引的肢体运动特点

    总结传统导引术的运动特点,提出肢体运动在传统导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对传统导引术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运动理论,提出了传统导引术的肢体运动是一种结合了伸展训练和等长收缩训练的优秀运动方法.

    作者:尤培建;王旭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肝性脑病的治疗进展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于肝脏严重损害,肝功能衰竭,不能清除血液中有毒代谢产物;或由于门静脉与体循环发生直接沟通,有毒物质未经肝脏处理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为特点并出现意识行为改变或昏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与氨中毒有关,其次与假性神经递质作用、氨基酸代谢不平衡、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等有关.

    作者:武建华;毛德文;胡振斌;王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金顶侧耳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研究

    分剐以正常、新斯的明负荷、肾上腺素负荷小鼠为实验研究模型,采用炭末小肠推进试验法,探索金项侧耳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顶侧耳提取液1次性ig给药3.00g·kg-1可显著促进正常小鼠的小肠运动(P<0.01);对新斯的明负荷引起的小鼠小肠推进亢进有显著的拮抗作用(P<0.05),对肾上腺紊负荷引起的小肠推进抑制无明显的拮抗作用(P>0.05).

    作者:吴映明;关见留;黄敏红;邵凤琼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消渴炎症发病与中医病机探讨

    近年来糖尿病炎症发病学说理论备受关注,而传统医家认为消渴的病杌为阴精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该病的发生发展与湿热、血瘀、痰瘀、毒热密切相关.炎症发病学说和消渴的发病机制的关系非常密切,讨论两者的相关处对消渴病治疗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指导具有很大的意义.

    作者:张冰冰;刘伟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难经》五行生克制化观的创见

    五行生克制化观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哲学理论基础.<难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奠基之作的重要补充部分,在此方面不仅继承了<黄帝内经>的相关研究,而且发扬和拓展了其使用价值,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创见,对后世临床的应用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作者:张景明;陈震霖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防治探析

    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取得确切效果.主要作用机制在以下几方面:①调整脂质代谢的作用环节;②抗脂质过氧化作用;③抗聚、抗凝、促纤溶;④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⑤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中药治疗AS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

    作者:王翠珍;王凤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清热利湿活血方案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以清热利湿活血方案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其中采用中药清热利湿活血方案联合西药治疗30例(列为治疗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30例(列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分析比较,随访1年观察前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1年总缓解率分别为93、3%及73、3%,(P

    作者:王晓星;李传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不同炮制工艺对大黄中蒽醌成分含量的影响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工艺和炮制时间对大黄中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和番泻苷A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黄分别用酒炙、酒炖、醋炙和炒炭等工艺炮制,用HPLC法测定各种炮制饮片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炮制工艺炮制一定时间:大黄素:酒炙>酒炖>生片>醋炙>炒炭;大黄素甲醚:酒炙>生片>醋炙>酒炖>炒炭;芦荟大黄素:生片>炒炭>酒炙>酒炖>醋炙;番泻苷A:生片>醋炙>酒炙>酒炖>炒炭.结论:应规范大黄的炮制方法.

    作者:周现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小鼠日龄对丙酸睾酮制备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

    目的:考察不同日龄和不同给药方式对小鼠前列腺增生造模的影响.方法:给不同日龄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分别灌服吐温-80和丙酸睾丸酮乳剂,给60~70日龄小鼠的不同实验组分别灌服和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以前列腺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并解剖观察前列腺外观.结果:对于45~55日龄的小鼠,丙酸睾丸酮灌胃在空白组和实验组间造成了显著差异,对于60~70日龄的小鼠,皮下注射睾酮在空白组和实验组间造成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日龄的小鼠对丙酸睾丸酮的敏感程度不同,对60~70日龄的小鼠前列腺增生造模宜采用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或加大灌胃的剂量.

    作者:顾刚妹;陈慧;沈静琳;刘昌林;谢青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小针刀配合消骨痛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为研究小针刀配合自拟消骨痛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时患者先予1次小针刀治疗,待3日后针眼愈合,如仍残留疼痛等不适感觉,在膝关节周围外敷消骨痛酊治疗.结果表明,以小针刀配合自拟消骨痛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既能提高疗效,又可以减少针刀的次数和针刺点,从而缩短疗程和减轻病人的痛苦.

    作者:谢大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以柑桔利咽袋泡剂为例探讨喉科半生药型袋泡剂制备工艺

    目的:以研究柑桔利咽袋泡剂的制备工艺为依据,进行治疗咽喉科袋泡剂的工艺探讨.方法:利用制剂学理论,对治疗咽炎的剂型进行筛选;并对半生药袋泡剂制备工艺进行合理性研究.结果:建立了柑桔利咽袋泡剂的制备工艺标准.结论:半生药袋泡剂是治疗咽喉科疾病较为理想的制剂剂型.

    作者:张树梅;王晓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正交实验法优选芍药甘草汤中芍药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芍药甘草汤中芍药苷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提取物中芍药苷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指标进行实验.选取L9(34)正交表,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芍药甘草汤的佳提取工艺为:10倍水,每次2h,提取2次.结论:此工艺对芍药苷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可作为芍药甘草汤的提取工艺.

    作者:张静泽;郭鹏;曹波;陈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升肝健脾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升肝健脾颗粒对CC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NF-α和IL-1β、IL-8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CCl4肝纤维化模型,予以升肝健脾颗粒大、中、小剂量及秋水仙碱治疗,采用放免法检测肝脏中TNF-α和IL-1β、IL-8的含量.结果:升肝健脾颗粒大、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受损肝脏中TNF-α和IL-1β、IL-8的含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升肝健脾颗粒通过降低细胞因子含量,而对损伤肝脏发生保护作用.

    作者:雷力民;田玉玲;邓洪彪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为该类药物在重症中暑治疗中的运用打下基础.方法:在干球温度(34.5±0.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内毒素血症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热毒平组、西黄芪胶组、生理盐水组、高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提取腹腔巨噬细胞RNA,用KT-PCK的方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TLR4和NF-K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热毒平组小鼠TLR4和NF-KB mRNA的表达低于西黄芪胶组、高温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结论:下调内毒素信号转导上游和中游关键分子的转录表达,减少细胞因子分泌,是热毒平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梁雪兰;杨光;罗炳德;李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调脂口服液治疗高脂血症202例

    目的:观察降血脂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02例患者服用调脂口服液(红参、何首乌、生山楂、草决明、泽泻等),对照组104例服用非诺贝特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04%和77.88%,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能降低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林新;郭文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孙一奎应用温胆汤的临床经验

    将<孙氏医案>中运用温胆汤的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其扩展主治,得于配伍;对病投剂,审证加减.孙一奎将温胆汤应用于春温、痢疾、黄痘、吐酸、眩晕、呕吐、心痹、目眦白泡、妊娠呕吐等病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作者:周波;秦玉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论新胃乐胶囊的食疗特色

    中医食疗学是中医学伟大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专门研究各种食物在人体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实用性学科.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防治有了更高的要求,多数人都希望能获得一种安全、又有效的防病治病措施,以避免受到药物毒性的伤害,这就使得中医食疗学倍受青眯.

    作者:韩雪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