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三明
目的:就综合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肺部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出9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且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人,在一般的常规治疗之后,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之后,肺部功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恢复,并且其临床治疗效果也远远优于对照组.除此之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实验组出现并发症的病例数也比对照组少很多.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让其肺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复原,效果显著.
作者:潘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针刺引起晕针的相关诱因, 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对照治疗方,对照组采用一般交流方式, 观察组采用心理疏导方式, 观察两组病人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发生晕针情况.结果: 观察组晕针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晕针各项诱因有针对性进行的心理疏导, 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针灸晕针的发生.
作者:芮静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通过对整形美容手术后效果不理想的临床表现的分析,找出其主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手术期望值要求极高、过分挑剔等.而客观因素主要是由于术前手术设计出现偏差、手术操作不当、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及出现不可预知的医疗问题等.本文针对浅谈造成整形美容手术效果不理想的主客观因素不仅从提高专业医师、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技术水平和法律意识、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合理有序地安排手术等常规方面着手,还提出要加强整形美容外科医护人员的医学心理学教育,掌握沟通交流技巧.
作者:黄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不孕症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不孕症患者57例,同时选取1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对57例原发性不孕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测定所有患者的性激素水平,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分型组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证以及肾虚证患者孕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证、肝郁证以及血瘀证患者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型组黄体生成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不孕症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患者肾虚和肝郁是原发性不孕症的原发病机和基本症候.
作者:李春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深静脉置管是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腔内[1].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静脉高营养、外周静脉损伤、中心静脉压的测定以及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抢救等.但因留置时间长,是一种创伤性治疗[2], 在护理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其并发症时有发生,影响导管的留置时间及患者的治疗.因此,如何通过护理措施预防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显重要,这无疑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作者:吴英林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一年内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中,选择40例产后妇女.然后,把她们平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恢复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身心恢复都很迅速,护理效果也较好.其中,治疗组护理有效率高达98%;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8%.对比患者满意度,对照组(75%)明显低于治疗组(100%).P<0.0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整体护理应用到产后护理中,能明显提高护理有效率,产妇满意度也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ICU科室是医院重症监护室,除规定的探视时间外,不能有家属陪护,ICU科室的水平直接反应着一个医院的水平,是评价医院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ICU的病人病情一般比较危重,病情变化快,所以ICU的各种医疗设备齐全,而且为先进.ICU护士一般实行分床管理,由于没有家属陪护,所以病人的一切活动都要由护士来照应,因此护士的职业压力比较大,关注ICU护士的心理健康,改善ICU护士的不健康心理状态,对于提高ICU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本文将对影响ICU护士心理健康的职业压力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张文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近年来医院感染的管理日益受到卫生部的重视,有数个技术规范下发,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1].为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我院分别于2009年9月29日、2010年8月30日、2011年9月28日和2012年8月22日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将近四年来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护理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病因、临床特点、总结护理方法.结果:86例胎膜早破患者经精心治疗以及护理后,足月分娩31例,其中经阴道分娩17例,剖宫产14例;51例患者经期待疗法保胎至37周-40周分娩,胎儿均顺利产出,其中经阴道分娩20例,剖宫产31例;另外,4例患者不幸提前终止妊娠.新生儿84例均健康生长,无死亡或并发症.结论:胎膜早破在临床较为常见,其病因多为下生殖道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胎膜破裂后,孕妇可突然感到有较多液体自阴道流出,对胎膜早破患者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对保胎以及胎儿的顺利生产十分重要.
作者:刘昌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外科手术后能否做好术后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促进机体的康复,预防与及早发现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病人手术后的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正确的体位,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重视术后病人的营养及用药效果观察,加强病人术后的基础护理,认真做好交接班等对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正常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内,即宫内孕.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生长发育,以输卵管妊娠多见,称为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当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可引起腹腔内严重出血,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作者:张荔荔;孙莹;杨卫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高龄患者临床麻醉的特点、方法、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经验进行比较深入的总结和研究,尽量降低高龄患者临床麻醉的风险性,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方法:选用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接收的114例实施临床麻醉的患者,对他们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4例患者中,其中行全身麻醉的45例患者麻醉效果良好,大多数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室性早搏症状;69例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也仅有1例患者没有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没有因为麻醉原因在围手术期发生死亡.结论:高龄患者因其身体机能比较特殊,在术前要对患者的身体各方面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评估,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术中和术后都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让高龄患者都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杜建超;吴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护士的责任心与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判定准确性间的关系对降低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的影响.方法:对200例作过敏试验疑似阳性住院患者分别采取重新配置试敏液,重新做过敏试验或做盐水对照方法.结果:200例疑似阳性患者中130例重新判定为阴性.结论:临床工作中,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可有效降低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的发生.
作者:李会燕;余东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临产初产妇活跃期肌肉注射杜冷丁以及静脉推注安定和山莨菪碱(简称镇痛三联针),观察其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探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进入活跃期后给予杜冷丁肌肉注射联合安定和山莨菪碱静脉注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第一产程的进展、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应用三联针后,可加速产程的进展,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的痛苦,可降低剖宫产率,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姜莲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探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方法,减轻患者人工流产时的疼痛.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09月~2013年03月接收的27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在人工流产术前分别给予不同种类镇痛药物,实验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使用,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氧化亚氮麻醉,观察各组患者镇痛效果并进行组间比较,得出结果与结论.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苏醒时间、出院时间以及患者疼痛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异丙酚与舒芬太尼联合用于人流手术中,其镇痛效果明显,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短,无毒副作用,减少了早孕妇女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疼痛,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顾加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要改变社区人群的不健康行为,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那么行而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从事南浔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工作的经历和健康教育资料的整理和收集.总结出城乡健康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做认真的分析,并寻求有效的改善方法是对今后城乡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有一定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作者:郑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临床实验室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师的医疗决策质量,临床实验室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合理的选择微生物检验项目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药物的副作用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几种常见问题
作者:谷万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临床上留置胃管主要应用于胃肠减压.洗胃和鼻饲等.在置管过程中,胃管误入气管的现象时可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发绀是误入气管的典型症状.
作者:彭爱珍;刘施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门诊调剂差错情况,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120例门诊处方调剂差错情况.结果:门诊处方差错原因主要有三大类型:医师处方书写不规范导致差错43例,占35.83%,药师审核把关不严导致差错32例,占26.67%,收费人员录入错误导致差错45例,占37.5%.结论:杜绝门诊处方调配差错是长期的工作,应该加强防范意识.
作者:纳仲元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本院1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日常护理,了解假性动脉瘤形成的病因及特点,从而预防和减低动脉瘤的发生率. 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145例血液血液透析患者男性84例,女性61例,年龄在30-85岁之间,透析7个月-13年,每次透析2次12例,3次133例,规格16号内瘘穿刺针.结果:145例患者中28例发生了假性动脉瘤,其中前臂桡动脉瘤25例,占89.3%,上臂耾动脉瘤3例,占10.7%.有2例患者动脉瘤直径>3厘米,1例男性33岁,患者因动脉瘤巨大,动脉分流量过多,心搏出量增加诱发心力衰竭,行动脉结扎术后,于对侧上肢行内瘘再造术;1例女性患者54岁,因动脉瘤膨大,皮肤变薄,胀痛明显,行动脉瘤两端结扎,内瘘再造.其他内瘘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瘤体较小,继续维持性血液透析.讨论:内瘘动脉瘤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新内瘘过早使用,操作技术差,血液反复外渗形成血肿,反复同一部位或区域穿刺,透析结束按压穿刺点方法不正确等都是诱发动脉瘤形成因素.小的动脉瘤便于护士穿刺,成功率高,血流量充足,确保血透顺利进行.大的瘤体皮肤变薄,凸出皮肤表面,患者感觉皮肤肿胀,搏动性胀痛,影响生活质量,瘤体小可行弹性绷带保护,明显扩大达3厘米应手术治疗.小结:护理人员通过了解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掌握正确的熟练的内瘘穿刺法,把握新内瘘成熟穿刺时间,有计划地轮流更换穿刺点,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正确按压穿刺点及日常自我血管护理.
作者:戈冬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