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华
目的:探讨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的护理风险及管理方法,使其更好的掌握糖尿病患者病情,更好得让非糖尿病护士了解有关于糖尿病的知识,从而达到对糖尿病病人更好的管理与及时的治疗.方法:对非糖尿病区的联络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对这些护士的实践能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结果:让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得到更有效的管理.结论:当前非糖尿病病区护士对糖尿病患者管理得风险性,及其作用,专业的培训加实践的操作,有利于提高非专业的糖尿病护理效果.
作者:王启丽;黄波;刘翠珍;张喜燕;柳韬;张雯;张春花;白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0年1月~2012年12月这一时期内因骨粗隆间骨折而被收入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DHS内固定术对其展开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Harries评分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治疗效果如下:优等50例,良等4例,可等6例,差等0例,总优良率90%.结论:对无手术禁忌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满堂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讨在鼻内窥镜下对鼻窦炎患者进行鼻腔鼻窦病灶部位进行摘除或引流手术的临床治疗体会以及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鼻窦炎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耳鼻咽喉科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之前对于上述72例患者进行鼻窦CT水平位以及冠状位扫描和鼻内窥镜检查.其中有38例患者患有上颌窦病变,在鼻内窥镜下对其进行上颌窦开放引流手术;18例患者发现有合并筛窦炎,因此在鼻内窥镜下对其进行筛窦以及上颌窦引流手术,对于16例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了鼻内窥镜下鼻道窦口病灶复合体摘除手术.结果:56例行鼻窦引流手术患者治疗后,其中43例患者引流畅通,占76.79%;病情有所改善患者12例,占21.43%;无效患者1例,占1.79%.16例行鼻内窥镜下鼻道窦口病灶复合体摘除手术患者,治愈10例,占62.5%;好转5例,占31.25%;无效1例,占6.25%.结论:鼻内窥镜下经鼻手术治疗鼻窦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鼻窦开放引流手术可以很好的为患者解决鼻窦口引流的问题,鼻道窦口切除手术对于严重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明显,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规范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后护理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愈率,因此,鼻内窥镜下鼻腔手术治疗鼻窦炎具有较大的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黄廷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性肺栓塞认识,积极采取规范有效急救与护理策略,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肺栓塞患者,经过吸氧、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抗休克、溶栓、抗凝、抗感染、止痛等急救治疗护理.结果:48例患者中,痊愈46例,死亡2例.治愈率95.8%,住院时间20d ~35d,平均(27.3±4.5)d.结论:对肺栓塞患者进行采取有效呼吸和循环功能支持,注意溶栓抗凝治疗护理,重视胸痛护理,加强患肢皮肤护理以及基础护理,关注心理护理均是肺栓塞急救与护理策略中的重要环节.
作者:殷宪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40例产后出血患者,在常规止血治疗无效后给予欣母沛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应用欣母沛后32例患者阴道出血立刻减少,6例患者于30min内阴道出血减少,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例患者出现1种及以上的不良反应.结论:欣母沛是强效且安全的宫缩剂,在术中或分娩后治疗或预防性使用欣母沛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
作者:吴苏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医院护士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的状况及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调查护士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及一般规律,探索影响护士自我效能感和职业价值观的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运用问卷调查法,抽取某院在岗临床护理人员120名为调查对象.调查项目有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职业价值观问卷调查.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方法包含描述性统计方法、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临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整体较高,护士的职业价值观中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声望地位、发展因素、保健因素.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声望地位、发展因素、护龄、科室、职称等,其中护士长的自我效能感一般高.护士职业价值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学历、科室、职称、护龄、职务、月夜班数等,不同科室和不同月收入的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有所不同.而且研究发现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的声望地位、发展因素和保健因素呈正相关.讨论:临床护士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对职业价值观的声望地位和发展因素认同偏高,月平均夜班数多的护士更注重保健因素;临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会随着工龄和职务的增加而增强;职业价值观的声望地位、发展因素、护龄、科室月夜班数等是影响护士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
作者:朱才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采用后腹腔镜进行治疗后常见的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方法,为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治疗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本次观察的12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者共15例,占12.5%,其中严重并发症者4例,占3.33%,包括损伤胸膜者1例,损伤血管者1例,严重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者1例;轻度并发症患者11例,占9.17%,其中切口感染者2例,腹膜损伤者3例,皮下气肿者6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为7.6天,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4天,出现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稍长于未出现并发症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临床医生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同时注意严格控制后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能够有效避免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石培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脑卒中是当今人类第三致死原因,同时脑中风后的高致残率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增添很的经济和心理负担[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将动脉内膜切开并剥离增厚的内膜而使血管再通的手术[2].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首要目的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方法[3].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3月,10 例患者在全麻下手术行颈总动脉及(或)颈内动脉切开,剥脱动脉内膜,再将血管重新缝合.结果:2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3例患者症状减轻,恢复良好,均达到预期目的.结论:通过手术解除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被认为是预防脑卒中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邓凤华;刘渝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的吸入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吸入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全面推广.
作者:徐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现状及其进展,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临床诊断和治疗肠梗阻的措施和效果,并参考相关文献做总结.结果:临床用于肠梗阻诊断的方式主要有病情询问、X线检查、超声诊断、CT检查等,治疗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结论: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类型,加强临床诊断和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国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总结剖宫产手术患者的术后综合护理体会;方法:对2011年0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及综合护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4.5d,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为98.39%,无感染状况出现;结论:综合护理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迎合了现代新型护理观念,是一种有效降低和预防患者感染以及预防其他并发症产生的措施,值得在以后的剖宫产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令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不同充气腔隙二氧化碳吸收的比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充气腔隙不同分为4组,I组为腹腔镜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采用皮下组织间隙充气;II组为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采用上腹部腹腔充气;III组为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采用下腹部腹腔充气;IV组为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采用腹膜外间隙充气.四组患者麻醉方式相同,应用的抗生素类药物的种类和用量相同.麻醉起效后行正压通气,记录充气前,充气的10、30、60min,放气后15min的CO2吸收情况和皮下气肿发生率和拔管时机.结果:四组充气中各时间点比充气前CO2吸收升高,血液的PH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气后15min CO2吸收恢复充气前水平.IV组在充气中各时间点CO2吸收高于I组、II组、III组,PH低于其它三组,皮下气肿发生率高,拔管时间长,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中,因手术类型不同,建立的充气腔隙不同,腹膜外间隙充气对二氧化碳吸收高,皮下气肿发生率高.
作者:史春慧;于婵娟;刘亚华;蒋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手足癣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类型,探讨手癣、足癣的联系、产生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并发感染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皮肤科200例手足癣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足癣类型及产生原因以及并发感染症状等,研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据分析200例手足癣患者中≥92%的患者的致病菌为同一种菌种,87.56%的手足癣患者生活不注意,200例患者中61.49%的手癣患者,57.72% 的足癣患者,其他为2处以上部分不均匀分布.89.11%的患者习惯搔抓患处,32.23%的患者引发急性淋巴管炎、20.11%的患者引发丹毒、12.04%的患者引发蜂窝组织炎和2.01%的患者引发阴道炎.结论:研究表明≥92%的患者的致病菌为同一种菌种,手足癣一般先从趾间开始,向足侧、足底蔓延,如不注意卫生,用手搔抓足部,真菌感染手指,引发手癣;甚至感染身上其他皮肤引起体癣等.且一些易滋生细菌的公共环境也容易导致真菌感染.即个人习惯和他人环境导致菌株的传播,引发手足藓,应高度重视.
作者:刘光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自2008年至2012年10月,对本院普外科腹部手术的100例患者采用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年龄15岁-55岁 , 100例中其中麦氏点切口单纯性阑尾切除术40例,经腹直肌切口胆囊切除术30例,胆总管探查术5例,腹股沟疝修补术30例.
作者:查文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探讨门诊抽血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方式与技巧,主要从微笑服务,语言的礼貌性,安慰性,科学性等五个方面论述,为采集合格的血液标本而努力.
作者:张海丽;都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江阴市餐饮单位餐(饮)具的消毒效果,为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依据GB 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采用纸片法对2012年随机抽取的江阴市307家餐饮单位2194份经消毒的餐(饮)具(包括碗类、杯类、盘类及其他类)进行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的消毒餐(饮)具标准为大肠菌群(个/50cm2)不得检出.用χ2 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样品2194件,合格1985件,总合格率为90.47%.杯类合格率95.80%高,碗类87.58%低,不同类别消毒餐(饮)具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2012年第四季度合格率95.36%高,第三季度84.51%低,不同季度消毒餐(饮)具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综合性宾馆合格率97.71%高,饭店、餐厅合格率86.20%低,不同类别餐饮单位消毒餐(饮)具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市餐饮单位餐(饮)具的消毒效果仍须加强.
作者:李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ED)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之一,患病率国内外报告35%~75%不等,多种因素与其发生有关[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年来人们都在积极寻找治疗方法,目前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我中心曾收治2例此类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言宏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讨论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病患共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口服,每日晚餐后2小时顿服,多潘立酮10mg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日2次.疗程8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对比及临床症状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胃镜检测结果和反酸、烧心、胸痛等主要RE(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结果上差异明显,治疗组胃镜检测总有效率为97.3%,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胃镜检测总有效率为78.4%,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67.6%,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周波;马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及中药联用治疗预后.方法:本次研究选择10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随着分组就术后常规抗感染(对照组)及加强中药联合治疗(观察组)预后加以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但观察组疼痛症状消除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1例,疼痛1例,便秘1例,尿潴留1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6例,10例,4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采用无张力修补术与中药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缩短病程,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严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益气活血消导法治疗32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老能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吗丁啉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药方剂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所达总有效人数较对照组多,多2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所达有效人数与试验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中医结合治疗后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达总有效人数增多,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陈桂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