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大鼠CyclinD1、VEGF、α-SMA的影响

杨卫;杨会彬;张泽明;徐英贤;吴欣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普米克令舒, 周期蛋白D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气道平滑肌肌动蛋白-α
摘要:目的:研究哮喘大鼠在吸入普米克令舒后肺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平滑肌肌动蛋白-α的表达变化.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8只.使用卵清蛋白腹膜腔注射致敏,反复卵清蛋白雾化吸入的方法制备哮喘动物模型.治疗组每日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0.5g/L)20ml雾化吸入治疗,每天2次.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观察气道胶原沉积,血清VEGF、气道平滑肌肌动蛋白-α、肺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情况.结果:哮喘组大鼠肺功能减低,气道周围胶原沉积增多,细胞周期蛋白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气道平滑肌肌动蛋白-α表达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哮喘组,气道胶原沉积、细胞周期蛋白D1、血管内皮生长因和气道平滑肌肌动蛋白-α表达均明显的低于哮喘组.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蛋白D1、VEGF的表达抑制气道重塑.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15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通过对15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良好的护理有效地缓解病人的各种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充分重视其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病人的情绪调节到佳状态,促进了老年AMI病人早日康复.结论:严谨、周密的护理措施实施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心肌梗死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丽丽;张芳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两种气管内导管消毒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两种气管内导管消毒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68例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对照组采用3%双氧水消毒,比较两种方法的消毒效果,时间;结果:两种消毒方法都有效,实验组消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酸性氧化电位水用于气管内导管的消毒快而有效,取材方便,经济适用.

    作者:刘秀竹;廖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期间的高血压患者40例,围绕高血压患者的主体性出发,采取集中干预与病人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更加多方面的加强整个家庭管理、治病意识的整体提高,将患者的主动性、自我控制性结合起来,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患的发生.结果:在整个自我管理的模式运用中,通过集中干预与社区干预的管理,并综合自我管理方式的有效运用,更好的形成优化管理的有效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规范化管理的有41.38%;行为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改变,减少吸烟量的病人有10.92%,戒烟的病人有27.01%;减少饮酒量的有13.22%,戒酒的病人有35.06%;减少摄盐量的有85.63%;减少脂肪摄入量的有85.63%;增加体育锻炼的有41.95%;降低了管理人群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自我管理模式,加强自我管理的干预方式,形成医患互动的方式,让高血压患者主动参与到配合治疗之中,真正实效的提高高血压管理的有效作用.

    作者:费燕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脑出血与肺部感染合并出现的原因以及相应护理手段.方法:随机将患脑出血及肺部感染的65例病人分组:甲合并组(33例)与乙合并组(32例),对甲合并组行常规脑出血、肺部感染护理.对乙合并组行精细脑出血、肺部感染护理.随后,比较甲合并组与乙合并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相对护理前,甲合并组与乙合并组的脑出血、肺部感染都有改善,P<0.05,但组内比较,乙合并组的护理成效比甲合并组好.此外,乙合并组的护理满意度比甲合并组的高,P<0.05.结论:脑出血与肺部感染合并出现是由多种危险因素所诱发,精细护理是规避脑出血者患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建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9例婴儿肠套叠麻醉处理分析

    婴儿肠套叠系急症,患儿年龄小,需通过家长了解病史,增加诊断及治疗困难.到需要行手术治疗时,增加手术及麻醉风险,我院从2004年-2009年共收治9例患儿并行肠套叠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递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 2例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处理并发症,烧伤易引起全身感染,烧伤的面积越大,深度越深,对局部和全身影响也就越严重,良好的护理对烧伤病人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临床实践,精心护理,优质服务,得到了满意的护理效果.讨论体会:对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护理要做到心理干预时间要早、护理措施合理德力、观察病人要仔细、及时处理各种引起患者低氧血症的病因、防治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郭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8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就8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86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康复组(43例)、对照组(43例),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43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死康复护理方法.结果:43例对照组患者经过上述护理配合之后,显效9例(20.93%),有效21例(48.84%),无效13例(30.23%),总有效率69.77%;43例康复组患者经过上述护理配合之后,显效25例(58.14%),有效12例(27.91%),无效6例(13.95%),总有效率86.05%.结论:通过运动锻练措施,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减慢或终止动脉粥样硬化过程,降低冠心病患病率;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作者:吴永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大学生如何更好的迈出第一步

    大学生融入到大学生活学习当中,是应当对自己的大学生涯做出一个详细的规划,大学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的关键作用.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大学生涯才能顺利的去完成各个目标,从而为大学生的第一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钟铧;贺一明;付强;央拉;罗布占堆;丁亚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肺心病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观察8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积极控制感染,合理氧疗,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结果:所有患者明显缓解症状,42例效果明显.结论:采取综合性措施辅以支持治疗,才能使肺心病尽快获得控制,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病死率.

    作者:孙虎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急诊护士的自身原因和护患关系方面分析急诊护士的压力来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姚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特点,探讨相因的预防对策.方法:对2005年10月-2012年10月内科收治的132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发生尿路感染者均留取尿作细菌培养,进行细菌鉴定,并对产生病原菌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32例患者培养150株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74.67%,G+占25.33%,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且还出现了对碳烯酶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耐药的耐药菌;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而且出现了对万古霉素耐药的细菌.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控制血糖,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视自我管理与监测,把感染降低到低限度.

    作者:梅月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009年-2012年165例脑梗塞临床用药物情况分析

    目的:研究165例脑梗塞临床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65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结果:患者服用的药物分为治疗脑梗塞为主的药物和治疗并发症为主的药物,其中,治疗脑梗塞为主的药物包括脱水药、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药、保护脑细胞药物和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为主的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和治疗伴发病的药物.结论:我院脑梗塞临床用药基本合理;脑梗塞患者用药情况复杂,药物品种多,应依据个体差异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术室护士与老年手术患者的沟通技巧

    我国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民的平均寿命逐渐提高.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广大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将需要医护人员的特别关照,老年人与普通人群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智力、学习能力、记忆力逐渐减低,机体的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加之部分老年人性格孤辟、倔强,部分老年人性格幼稚.因此,在充分了解和尊重老年人的个性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老年病人的沟通应讲求技巧和策略.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掌握与老年手术患者的沟通技巧,提高对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吴凡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终身疾病,可引起相关的并发症,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病人需要长期控制血糖,运动疗法作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其作用已经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可.本文从运动疗法的重要性、运动疗法的实施及护理、运动疗法的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糖尿病运动疗法的开展提供借鉴.

    作者:杨俊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梗塞病人的出院指导

    脑梗塞病人一般会经过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三个阶段,多数病人在出院后担心会复发,肢体功能不能恢复,情绪一般都比较低落,因此有必要对心理状态,饮食调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达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其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并通过保持良好的心理,坚持有效的药物治疗、患肢训练,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达到有效改善症状并不再复发的康复治疗目的.有效的出院指导包括以下几点:

    作者:顾正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病快而且比较严重的疾病,约占脑血管疾病的10%,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瘤或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破裂出血造成的.由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2/3,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1/3.因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以40~60岁年龄段发病较多.常见的症状是突然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半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一过性意识不清为多,重者昏迷;少数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头晕、眩晕、项背或下肢疼痛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华丽彬;杨梅;党茂林;林文玉;李娟;何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

    传染科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科室,主要是针对具有传染病的病人的医治场所.在这种场所工作的护理人员,需要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传染因子,因而对于传染病的防治要非常的重视.在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中,比较常见的是有关物理、生物和社会心理三方面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的发生会发生在护理操作的任何一个过程.为了加强对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的了解,更好的保护护理人员,文章具体的分析了感染危险因素,并相应的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管理对策.

    作者:武传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的应用与实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室的应用,为急诊护理探寻更为合适的护理模式;方法:通过回顾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到我院急诊部就诊的521名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和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共260名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模式,实验组共261名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结束后对患者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科患者满意程度,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傅月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目的:对内科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内科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心理特点以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医护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50例患者的疾病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其中有47例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感到满意,满意率为94%.结论:近年来,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医护人员应该依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提升老年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

    作者:张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胃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胃炎的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04年10月到2007年5月收治的78例急性胃炎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结论:给予急性胃炎患者必要的干预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周贵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