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护理体会

吴永芳

关键词: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就8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86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康复组(43例)、对照组(43例),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43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死康复护理方法.结果:43例对照组患者经过上述护理配合之后,显效9例(20.93%),有效21例(48.84%),无效13例(30.23%),总有效率69.77%;43例康复组患者经过上述护理配合之后,显效25例(58.14%),有效12例(27.91%),无效6例(13.95%),总有效率86.05%.结论:通过运动锻练措施,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减慢或终止动脉粥样硬化过程,降低冠心病患病率;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B超在小儿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对小儿阑尾炎患者实施B超检查进行诊断,探讨B超在小儿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诊断确诊为小儿阑尾炎的患者200例进行B超检查,将B超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比较B超诊断与临床确诊结果得出:化脓性阑尾炎的诊断确诊率为95%,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确诊率为97.5%,阑尾脓肿的诊断确诊率为100%,坏疽性阑尾炎的诊断确诊率为97.5%.结论:利用B超检查对于小儿阑尾炎进行临床诊断确诊率高,误诊率小,操作简单、快速,属于无创检查,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文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工作也由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系统的身心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李影;王月;李萌;周晓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4例非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护理体会

    低血糖昏迷低血糖是指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50mg/dl),由低血糖导致的昏迷称低血糖昏迷.1 临床资料1例患者,男,78岁,孤寡老人,有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病史;另有3例患者均为农村患者,在当地药房监测血糖6-8mmol/L,服用磺脲类加双胍类降糖药,均不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而滥用降糖药物导致低血糖.

    作者:张淑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药学探析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不同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A组总计30例应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B组总计30例应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C组总计30例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D组总计30例应用头孢唑肟钠进行治疗.然后将4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4组患者疗效、治疗费用以及不良反应的结果.结果: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4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C组和D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治疗费用较少、治疗效果良好,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济有效的主要药物.

    作者:张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术中导致患者低温的影响因素及维持体温的护理研究

    手术中维持患者的体温恒定不仅能降低术后并发症,还可以促进术后恢复和改善预后.本文综述了手术中导致患者体温下降的因素,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以及术中维持体温的各项护理措施.

    作者:周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电导无针透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超声波导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颈部淋巴结核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资料,回顾分析40例超声波导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颈部淋巴结核导药前、导药中、导药后的观察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波导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颈部淋巴结核疗程.结论:正确的护理是超声导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关键.

    作者:王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生酮饮食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的护理干预

    目的:总结生酮饮食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进行生酮饮食治疗,通过监测血糖、尿酮体、血酮体,密切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加强健康宣教及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结论:加强难治性癫痫患儿行生酮饮食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儿的癫痫发作频率,提高家属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王蓓蓓;吴玉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辅助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辅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96例区域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咪唑安定麻醉方案,观察组采用依托咪酯麻醉方案,对比MAP、HR、SPO2的治疗前后数值.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的MAP、HR、SPO2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麻醉前后MAP、HR、SPO2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麻醉前后MAP、HR、SPO2均有明显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麻醉后MAP、HR、SPO2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在临床的辅助麻醉上具有较好安全性,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较小,明显优于咪唑安定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启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的胃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儿童常见.手足口病(HFMD)为肠道病毒(EV)群属RNA病毒类的小RNA病毒科,其中可致手足口病者主要是科萨奇病毒(Cox),包括A组中的CoxA10、A16,B组中的B3,其次是EV71.近几年来本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且发病人群以婴幼儿居多,常有群体爆发案件报道.我国自1981年上海始见本病,现西医临床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例如利巴韦林(病毒唑)、病毒灵等,均有一定疗效[1].中医药防治本病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伟;李艳;窦继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由优生节育宣教向综合优质服务宣教的机制转变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实行人口计划几十年来,计划生育一直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从宣传少生快富奔小康,优生优育幸福家,其中心目的是要广大育龄妇女接受宣传教育,少生优生降低人口数量,计划生育工作成绩卓著,人口有计划的增长,其教育宣传起到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作者:冯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手术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治疗,将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随访3~28个月,所有病人达到骨折临床愈合,内固定无松动及切割现象,颈干角无变小.根据Harris评分标准,优46例,良15例,中5例,优良率89.7%.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创伤小,固定稳固,骨折愈合好,有利于早期活动,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高龄及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孙波;王军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早期口服泻叶对恢复肠道通气的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口服番泻叶对恢复肠道通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3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800例以及对照组18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饮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番泻叶冲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止血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于治疗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OQL)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QO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QOL生活质量总评分为(1.69±0.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评分(2.63±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的患者应用口服泻叶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谢云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CU患者气管插管期间并发症护理中的预见性护理模式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降低和控制我院ICU患者气管插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率,本文就ICU患者气管插管期间并发症护理中的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40例实施气管插管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120)和对照组(n=120),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行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诊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83%,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ICU患者气管插管临床护理期间所取得的效果十分理想,有效提高了患者康复率,值得推广.

    作者:胡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和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1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0例,治疗期间采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患者80例,治疗期间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PANSS、CGI和TESS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水平均发生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是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均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非典型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利培酮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孟金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口腔解毒汤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发性阿福他溃疡临床治疗中口腔解毒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患者16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口腔解毒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7日,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减轻,充血面积和溃疡面积均变小,观察组疗效显著,p<0.05;对照组远期治疗有效率为81.3%,观察组远期治疗有效率为97.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腔解毒汤是一种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治疗效果较理想.

    作者:郭晶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胸腔镜治疗胸科疾病的手术配合要点探讨

    目的:探讨胸腔镜治疗胸科疾病的手术配合要点,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方法: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3年7月一共为105位胸部疾病患者使用了胸腔镜手术法来进行治疗,对这些患者在进行胸腔镜手术时配合要点进行了回顾,其中主要又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配合等.另外还掌握和熟悉了胸腔镜技术的性能.结果:105名患者手术都很顺利,治疗效果也达到了要求,并且少有并发症,术中有11例进行了中转.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法不但创伤小、切口小,而且术后疼痛轻,效果好,而且复发的风险也很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罗晓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晚期产后大出血100例的临床分析及防治

    目的:研究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并寻求有效临床措施,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回顾晚期产后大出血患者100例,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出血程度采取不同措施.结果:切口裂开、子宫复旧不全、胎盘残留等都会引起患者产后大出血.为76例患者进行清宫手术,为14例患者进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结论:产妇晚期大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内膜炎、胎盘、胎膜残留,但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切口感染、破裂出血也会成为产妇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1],通过分析,应重视第三产程,做好此阶段的护理,为晚期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清宫治疗,治疗过程中使用宫缩剂,若是急性出血患者,进行子宫切除手术.

    作者:李桂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梅毒检测方法及其对临床诊疗意义

    目的:通过对临床常用的三种检测梅毒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这三种方法对临床诊疗有不同的意义,三种方法分别是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 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方法:先用TP ELISA和TRUST 二种方法对标本进行筛查,阳性标本再用TPPA确认.结果:TRUST的灵敏度为 59.1%,假阳性率为 6.67%,漏检率为 40.9%;TP ELISA的灵敏度为99.29%,假阳性率为 5.37%,漏检率为0.70%.结论:TP ELISA可作为临床梅毒抗体筛查的首选方法 TPPA可作为梅毒抗体的确认方法 TRUST可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的判断方法

    作者:吴开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开塞露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尿潴留是指产后6h~8h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者,又称为产后尿潴留.它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给产妇增加痛苦,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自2005年开始我科应用开塞露直接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获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石敏;杨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高氧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静脉高氧液联合黄芪注射液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某医院选取10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仅利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利用静脉高氧液联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2-3个疗程,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进行比较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降低更显著,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尿常规恢复正常率、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总有效率的更高.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研究证明,高氧液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上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能够有效减轻疾病症状同时帮助患者有效控制尿蛋白和恢复肾功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熊渝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