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蕾;王燕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自控式镇痛泵患者的镇痛效果,镇痛药物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12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痛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术后用自控式镇痛泵(PCA)镇痛,对照组60例术后单独用阿片类药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术后0-Ⅰ级疼痛的56例,Ⅱ-Ⅳ级疼痛4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4例.对照组术后0-Ⅰ级疼痛的34例,Ⅱ-Ⅳ级疼痛26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15例.结论:实验组患者发生切口疼痛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此方法值得推广,但镇痛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进行护理.
作者:方定碧;杨东芳;周敏;陈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工作也由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系统的身心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李影;王月;李萌;周晓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抢救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程序抢救对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治疗显效,占58%,19例患者治疗有效,占38%,2例患者治疗无效,占4%,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21例患者治疗显效,占42%,17例患者治疗有效,占34%,16例患者治疗无效,占32%,治疗有效率为7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抢救效果,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和抢救中去.
作者:刘小芳;李光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97例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方案,总结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自2010年0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行优质护理,观看护理效果;结果:9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95例血压得到稳定控制,2例患者血压有效控制;结论:优质护理方案针对血压稳定控制卓有成效,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裴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80名消化系统疾病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实施管理前后的满意度及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对照组为82%;观察组无投诉事件,对照组为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科管理中具有很大意义,安全管理对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全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为试验观察组,以来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肝肾功能正常且排除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的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实验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测定可以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并已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作者:袁彩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钉棒内固定系统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内固定系统并行植骨融合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率为100%,没有出现大血管神经损伤.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均为良性肿瘤,其中畸胎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5例,脊膜瘤2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13例.与术前相比,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恢复,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3年,通过MRI或CT复查,所有患者无脊柱侧弯或损伤,脊柱结构稳定,钉棒在位良好,无移位、松断情况,椎间隙未变窄,椎体高度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部分植骨开始融合,疗效满意.结论:在正确掌握适应症的前提条件下,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应用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其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避免脊柱畸形,缩短卧床时间,可提前下床活动,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深入推广.
作者:蒋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现如今,糖尿病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那么将会导致其他合并症状的发生,严重的病人还会出现肾脏衰竭,并且造成尿毒症的产生,这对病人的的预后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对病人的生存质量带来非常大的威胁,所以一定对糖尿病好预防控制工作.本文分析研究糖尿病对心脑血管带来的影响.
作者:许庆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使新护士更快适应护士角色,确定工作目标.方法:剖析刚入院的30名新护士心理问题,制定对策进行干预.结果:新护士更快适应护士角色,制定近期目标.结论:对新毕业护士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士素质,对提高临床工作适应能力,保证护理质量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新护士在结束护生生涯,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时们由于刚进入临床,缺乏相应的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不能完全胜任护理工作,因而产生困惑和焦虑,这对护理队伍的稳定和提高护理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此我院组建了心理活动小组对新护士进行心理干预,以下是我院在对新护士心理干预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丽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00例进行观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干预结合对症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抑郁程度均得到很大程度的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紧张情绪,为患者提供对症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荣;葛琪;胡结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疾病.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
作者:孙德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自我保健观念的不断加强,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需求逐渐加强,健康消费市场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健康体检中心随之出现.目前的体检中心应该引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并且加强对自身的有效管理,以便提升其服务水平与质量,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健康管理.文章将对健康体检中心中健康管理理念的运用加以分析.
作者:孙轶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近20年来,高血压患病几率在我国逐渐攀升,201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研究委员会对高血压病进行了调查,发现我国大约有一亿三千万的人患有高血压病[1-2],也就是说,10个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主要并发症有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近年来,我们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来治疗高血压在临床上有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绍堂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了解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因素,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对策.全文通过四个方面阐述了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对策,旨在降低医院中接触性感染的发生,更好地达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医务工作者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监管的长资金长效机制.
作者:庞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放射治疗前后肿瘤病人心理因素、睡眠质量的变化,探讨两者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心理调查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定量比较76例不同诊断、年龄分布和个人情况的人肿瘤病人放疗前后各一月心理和睡眠质量的变化,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比较组间均数差别,分析治疗前后心态变化与睡眠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76例病人放射治疗前后心理反应乐观豁达型、恐惧绝望型和愤怒焦躁型依次分别为15.8%和32.9%,60.5%和23.7%,48.7%和18.4%,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X2=6.043,P=0.049.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等七项指标评分,各项指标病人分布放疗后均劣于放疗前,放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平均总PSQI计分分别为11.5和15.4,P<0.01.结论:放射治疗后肿瘤病人心理反应较治疗前改善,但PSQI指标评分分布放疗后均劣于放疗前,睡眠障碍发生率增加,睡眠质量下降.
作者:刘燕;陈媛娇;杨莉;秦亚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78例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测量,并通过测量结果计算中心动脉压,记录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老年健康人群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低,其次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而老年高血压患者高,三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体内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较正常健康人群显著上升,因此临床可应用上述指标判断患者病情及血管受损程度,及时制定正确的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避免发生严重后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张艳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ED)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之一,患病率国内外报告35%~75%不等,多种因素与其发生有关[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年来人们都在积极寻找治疗方法,目前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我中心曾收治2例此类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言宏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并实践改良护理措施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年龄>60岁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实验组在接受针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改良护理措施.对患者随访1年后,统计病情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肾功能维护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通过开展血糖护理、透析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整理护理改良,可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水平.
作者:曹振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药物流产是女性受孕后常选用的一种流产方法,简便、有效、无创伤,避免了进宫腔操作可能造成的并发症,痛苦小,效果可靠,成功率达93%.但笔者发现流产后15天,患有卵巢囊肿,占5.52%,应用宫瘤清片配合金刚藤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卵巢囊肿,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赵凤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期妊娠引产是指怀孕13~27周之间终止妊娠的方法,是人为终止妊娠的一项措施.此法对受术者心理和身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不予采用,但由于某些疾病或某些社会、家庭原因选择引产,如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未婚先孕、婚外孕及意外妊娠等本身及社会多种原因,仍有部分中期妊娠者需要终止妊娠.引产不但会对其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加重其心理负担.我科通过责任护士掌握引产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患者恐惧担心的问题,在尊重理解患者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的指导和心理护理.
作者:苟愉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