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的应用与实践

傅月环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急诊科,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室的应用,为急诊护理探寻更为合适的护理模式;方法:通过回顾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到我院急诊部就诊的521名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和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共260名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模式,实验组共261名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结束后对患者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科患者满意程度,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166例慢性肺心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6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皆来自我院收治,统计时间为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策略,对他们病情转归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观察指标主要有呼吸频率、体温值、血压范围及脉搏次数等.结果:116例患者经过我院精心治疗及整体护理干预策略后,各项生命体征相较于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除了要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外,还应针对他们的特点采取整体护理干预策略,以此才能更好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存活率.

    作者:李燕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72例病因分析

    目的:对小儿的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血清的微量元素-铁缺乏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和总结,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的1月份到2013年的1月份所收治的72名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来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的另外72名正常人来作为对照组.对这两个组都进行IgM、IgA、IgG、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进行检测,对两组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患者在血清铁以及IgM、IgA、IgG的检测结果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在血红蛋白上的对比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人群与微量元素铁缺乏有着很大关联[1],但是血红蛋白变化的滞后性应该和免疫功能受到损害有联系,进行有效预防和干预可以对患者的体质显著改善,使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频率减少.

    作者:杨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常规检验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易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其解决方案,进行对策分析.方法:通过对就诊我院的200例患者进行的血常规检验,分析血常规检验中易出现的问题.结果:通过对临床200例患者血常规进行检验发现,血常规检验易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储存温度、试剂因素、放置时间、不同的采血部位、抗血凝剂和检验方法有关.结论: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加强血常规检验工作,制定标准的行为守则,并要求和监督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操作守则进行血常规检验,大限度地减少血常规检验产生误差的机率.

    作者:易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糖尿病人家庭护理

    糖尿病是老年人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病,显然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家庭护理非常重要.要使糖尿病人做到饮食控制,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可提高肌肉活动能力,改善新陈代谢,降低血糖,预防和延缓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雅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与分享体会.方法:从护理评估、良好的护患关系、情感支持等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癌症患者各个方面的心理护理,确实做到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让晚期癌症患者在人生的后一站能过的安详、舒适、有尊严.结论:通过对癌症病人心理护理,能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观察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淤胆型肝炎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38例患者则单纯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无效2例,有效4例,显效3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38例患者中无效10例,有效22例,显效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效治疗淤胆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特别是在消退黄疸以及恢复肝功能方面,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罗泽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因与治疗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可发生于人体多个部位,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MPS肌筋膜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归类于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颈肩背痛,软组织痛及关节周围痛的常见病因.以下从不同方面探讨及分析了MPS的常见病因,诊断和治疗.从而找出有效治疗的研究方向.

    作者:董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37例疗效分析

    目的:讨论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病患共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口服,每日晚餐后2小时顿服,多潘立酮10mg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日2次.疗程8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对比及临床症状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胃镜检测结果和反酸、烧心、胸痛等主要RE(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结果上差异明显,治疗组胃镜检测总有效率为97.3%,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胃镜检测总有效率为78.4%,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67.6%,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周波;马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产科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预后探讨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开腹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后治疗组的输卵管畅通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各项数据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输卵管畅通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罗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D=聚体对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栓风险评价模式

    目的:研究D=聚体对于髋关节围手术期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方法:对26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液中的D=聚体用vidas酶联免疫荧光分析仪进行检测,并在手术前后检查是否有患者存在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在进行手术前患者都不存在静脉血栓,但在术后患者血浆中D=聚体的含量有明显的上升.结论:D=聚体含量在进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血浆中越高,发生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张振芳;崔泽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闭式胸腔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护理

    目的:研究闭式胸腔引流对自发性气胸临床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被确认为自发性气胸的48例病患者进行闭式胸腔引流治疗法,经过两个月后进行检查对比.结果:对应用闭式胸腔引流治疗法的48例病患者中,45例疗效显著,3例因为其他客观因素疗效缓慢.结论:闭式胸腔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权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常见皮肤病治疗与预防的探索

    皮肤病是基础医院经常接触的病症之一,本文分析了皮肤病的类型及防治方法.

    作者:于文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双胎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及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率非常低,现将病例报告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1-0-1-1,入院前1+月逐渐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气短,外院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2g/L,MCV103.9fl,MCH35.5pg,MCHC342g/l,考虑巨幼细胞贫血,予以维生素C及叶酸片口服对症治疗,症状无好转,入院前半月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56g/l,MCV108.8fl,MCH37.6pg,MCHC347g/L继续予葡萄糖酸亚铁糖浆、VitB12肌注及叶酸口服,症状逐渐加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43g/l,MCV123.5fl,MCH37.4pg,MCHC303g/L转至我院,既往体健,曾平产一女婴.

    作者:张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应用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4例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双腔支气管麻醉.结果:所有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均良好,没有气道梗阻、损伤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手术的成功率为100%.结论:在胸外科手术中,运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可以充分的将气道打开,这样可有效的保证肺的通气质量,对于术后的回复以及降低手术的风险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在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刘广文;曹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如何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卫生监督执法事关人民的身体健康,是我国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目前,我国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执法工作要有相应的对策,在执法过程中也要有相应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目前的卫生执法工作做得更好,才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作者:李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麻醉过敏患者牙髓炎治疗方法探新

    目的:探新麻醉过敏患者牙髓炎治疗方法.方法:尽量去除病变组织至疼痛感患者不能耐受时,在敏感处封牙髓失活剂,1-2周复诊,进一步开髓,仍有明显疼痛,再封失活剂1-2周,直到可以顺利开髓,随后行常规根管治疗或干髓治疗.结果:一次封失活剂后复诊,顺利开髓者13例,二次封失活剂后复诊,顺利开髓者11例,三次封失活剂后复诊,顺利开髓者2例.根管根管治疗22例,干髓治疗4例.封金属砷21例,封多聚甲醛5例.成功开髓率100%.结论:不开髓封失活剂,对于局麻药过敏患者,特别是常合并系统疾病的中老年患者的牙髓炎治疗,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传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盆腔炎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116例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盆腔炎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并作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16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盆腔炎汤加减治疗组116例,传统西医治疗组50例,6周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组患者疗效差异、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前评分相互间均无统计学差异(t=0.22,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两组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t=15.54,P<0.05),对照组(t=15.54,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6.92,P<0.05).盆腔炎汤加减治疗的有效率为95.6%,远大于传统西医治疗(65.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622,P<0.05).结论:盆腔炎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好,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王雅楠;陈贻华;王朝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药学探析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不同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A组总计30例应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B组总计30例应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C组总计30例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D组总计30例应用头孢唑肟钠进行治疗.然后将4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4组患者疗效、治疗费用以及不良反应的结果.结果: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4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C组和D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治疗费用较少、治疗效果良好,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济有效的主要药物.

    作者:张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药物对腹腔镜麻醉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25例选择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B组25例选择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C组27例选择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D组26例选择异氟醚全凭吸入麻醉,麻醉前诱导选择静脉注射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比较四组患者的术后生命体征、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四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后生命体征仅有呼吸频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麻醉后生命体征的影响较小,麻醉副作用较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胜于其他麻醉药物.

    作者:王平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刍议儿科护理治疗中输液的危险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不断增长,特别是在儿科的护理治疗中.在儿科护理过程中,由于患儿的年龄比较小,医护人员无法与患儿进行良好的交流,导致难以满足患儿及其家属各方面的需求,从而无法为患儿提供更直接有效的护理治疗.医护人员在给患儿输液的过程中,由于无法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沟通,输液技术水平比较低等,提高了儿科护理治疗中输液的危险性.针对儿科护理治疗中输液的危险性,从而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输液穿刺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作者:魏蓉蓉;王娟;宗娜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