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瑜
对女性输卵管结扎术后腰痛进行调查和病理分析,以中药配合医疗体育康复治疗术后腰痛,取得较好疗效,并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张神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本组46例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1~76岁.肿胀38例,疼痛40例,皮温升高39例,其中皮色暗红17例,皮色潮红21例,色素沉着38例,有条索状物25例,硬节15例,静脉曲张28例,压痛40例.诊断标准,依据<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际体检标准>.
作者:荣晓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采用消痹药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1例,结果临床治愈45例,显效32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5%.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本品有较好抗风湿、抗炎作用,具有生效快、疗效高、标本兼治、安全、副作用少的特点,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理想方药.
作者:郑春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医药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不但有一套完整的理、法、方、药理论,中药也先后被制成数十种剂型应用于临床.然而受历史条件限制,直至建国以前,除了1938年由抗日根据地研制出的柴胡注射液外,中药制剂一直停留在丸、散、膏、丹水平.然而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不断创新,通过对人体组织结构、药物组成的深入研究,早就创制出了注射剂,并成为一种常用的大剂型.
作者:焦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根本病机为心气亏虚,胸阳痹阻,心脉瘀阻.故益气化瘀是根本治法.临床使用益气化瘀方药多为复方煎剂或丸散,种类较多,疗效各异,不利于统计和推广.目前临床使用的中药针剂多侧重于化瘀或益气,而刺五加注射液具有益气化瘀双重作用.我院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并与20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极化液治疗进行随机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凯;朱晓玲;戴玉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强调加强中医学自身的发展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中医学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风格;②目前形势下加强中医的发展才是我们的客观优势;③中医的现代化发展显示出的蓬勃生机.
作者:陈高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把基础免疫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其教学时数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医学免疫学与中医药学知识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医学免疫学的同时加深对中医药知识的理解;强化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经过多轮教学实践证明,按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效果较好.
作者:关洪全;李建春;包牧莹;李海波;金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用可调节控温药熏蒸床以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0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按病情将自拟熏蒸方药及适量置于熏蒸锅内加温煮沸,病人平卧熏蒸床上,调节时间,控制温度于45~52℃,1次熏蒸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对照组60例用蒸馏水,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经1年以上随访,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70%,结论:可调节控温药熏蒸床以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傅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了30例肝肾阴虚湿热型慢性肾炎治疗前后血清TNF(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旨在探讨慢性肾炎患者血清TNF及中药丹芍汤对其影响.结果:肝肾阴虚湿热型慢性肾炎患者血清TN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后TNF水平明显降低(P<0.001),尿畸形红细胞明显减少(P<0.05),尿蛋白明显下降(P<0.001).表明TNF在慢性肾炎疾病发病中有重要意义,丹芍汤是治疗肝肾阴虚湿热型慢性肾炎的有效方剂.
作者:詹林达;何训昌;缪灿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面肌痉挛为临床中顽症,针刺患侧治疗效果不佳.在临床中对已确诊为面肌痉挛患者32例进行巨刺法治疗,主穴取健侧颧髎、地仓、下关,双侧合谷、太冲,再配合临床辨证取穴,结果治愈率达到71.9%.
作者:董晓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利用HPLC法测定虚寒胃痛颗粒中芍药甙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进样量10μl.结果:芍药甙的线性范围是0 2068~1.0340μg,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7.9%,RSD=1.18%.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成药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亚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医血证一般分虚实两大类,笔者选中虚证中的血虚证,实证中的血瘀证,应用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从而探讨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和辨证特点及诊断条件.
作者:刘穗梅;贾敏;周跃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46叶天士巧用蛎壳叶天士的儿媳临产以后,交骨不合,投药不效.恰巧叶天士脚踩一物,弯腰拾之,乃是蛎壳,即令煎汤,服后即愈.盖蛎蛤之类其形皆两片相合,性本喜合不喜开,用治交骨不合,取其性也.事载清·青城子<志异续编>.
作者:张存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陆真翘(1897~1969),字梦庐,原名甘崇兰,江苏太仓人,湖北著名中医药学术专家.幼爱医学,拜太仓名医陆丰华为师改名陆真翘.1918年悬壶苏州,1922年定居汉口,以医为业.建国后曾先后任中南卫生部中医代表、武汉市卫生局副局长等职,参加全国5所中医学院的教材编审工作.陆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谙熟医学经典名著,无论经方、验方用来均得心应手,尤以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为人称道.本文从陆老遗书中选数则医事以飨读者.
作者:刘毅;管竞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21世纪的医学,不是一门纯粹的生物科学,其研究范围将从生物拓展到社会、经济、伦理、心理、法律、哲学等各领域,它是内容广博,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的多元文化体系.因此,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不仅系统掌握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这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新目标.为了适应社会与医学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近年来,各医学院校正试图构建人文课程体系,增设相应的人文课程.笔者认为充分利用现有课程的人文教育内容,尽可能地发挥其巨大作用,也是一条更有效的途径.
作者:谭素娟;赵鸿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笔者采用单昧中药丹参粉治疗无明显临床症状的不孕症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沈开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运用自拟桑元丹耆止痒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共观察31例,全部有效,复发率较低,疗效较好.
作者:武维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7年7月-2000年6月,笔者采用自拟颈舒方治疗颈椎病8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1~63岁,平均44.2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64岁,平均45岁.两组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P>0.05).
作者:陈秉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第一门主干课程,初学者接受困难一直是困扰教学的一大难题.由于中医基础理论具有整个中医学的知识框架,因此,通过该课程教学塑造出的认知结构,就能为其后各科课程的学习提供自我组织、同化的能力.笔者毕业以来,一直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工作,现就本课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下.
作者:吕爱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功能.主治营卫气虚、脾胃虚弱而致的各种疾病.笔者以本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取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王保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