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周玉泉;郎建;罗赛平
目的:探讨总结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将36例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非手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经鼻胃管内注入由缓泻剂(番泻叶制剂)、消泡剂(二甲硅油)和润滑剂(石蜡油)组成的混合性制剂.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能够正常进食时间,随访半年后两组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为55.5%,实验组为88.9%,两组成功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恢复排气排使时间、正常进食时间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半年后的复发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再应用由番泻叶制剂、二甲硅油和石蜡油组成的混合性制剂可以有效的提高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殷大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并发便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生便秘与患者绝对卧床期间产生负性情绪,饮食不当,排便环境不适应等因素适成的排便困难、排使用力不当密切相关.
作者:邵玲娟;杨阳;黄蓓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文章主要对中下段直肠癌实施根治性切除术之后出现的局部复发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以我院2001年12月到2003年7月这段期间所接收的56名中下段直肠癌患者为例,通过病理大切片技术对患者直肠系膜转移及其环周切缘情况进行检测,对其局部复发相关性予以分析.结果:对于中下段直肠癌患者采取根治性切除术之后所导致的局部复发率仅是12.5%.而局部复发与癌性穿孔(P=0.004)、血CEA水平(P=0.026)、肿瘤家族史(P=0.0047)、脉管侵袭(P=0.01)以及肿瘤分化程度(P=0.009)等密切相关.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直肠系膜环周切缘阳性率约为21.4%;环周切缘阳性条件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约是33.3%,而环周切缘阴性条件下的局部复发率约为6.8%,相比之下,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血CEA水平、脉管侵袭以及肿瘤家族史、癌性穿孔与环周切缘、肿瘤分化程度均为中下段直肠癌患者采取根治性切除术之后出现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德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接受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术前和术后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26.4±2.7)相比,术后的Cobb角(4.95±1.6)明显降低(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94.2±1.4)%、椎体后缘高度(97.8±3.3)%分别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33.4±2.3)%、椎体后缘高度(71.5±1.5)%相比,显著提高(P<0.05).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均有1~2级别的恢复.无任何病例出现断钉、松动等内固定失效以及脑脊液漏液、切口感染、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高,并发症少,值得椎广应用.
作者:鲍承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笔者作为一名口腔医生,经常会被病人问到关于牙结石的问题.牙结石到底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关键的是牙结石是怎样危害人的健康的呢?您是不是经常会遇到刷牙出血的烦恼?您是不是觉得口腔内有异味?想知道为什么吗?为此笔者以工作中的的经验一一讲述.
作者:韩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由于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脏器功能减退,基础疾病多,服用药物种类多数量大,极易造成肝脏损害,老年药物性肝损害越来越受到重视,故有必要探讨其临床特点.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疾病[1].
作者:温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佛冈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顺位,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全县卫生规划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2年在全县各医院住院及门急诊1130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居民死因前5位的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事故(意外伤害)、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母婴疾病.结论:慢性病为主要死亡原因,伤害次于第二位.应加强慢性病的早期预防和伤害的预防工作.
作者:谢志坚;肖秀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索医学检验流程的优化途径及意义.方法:以医院检验科为主体,通过人员培训、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引入计算机系统等途径,使医学检验流程规范化、系统化.结果:经过人员培训和标准操作规程制定,工作人员的操作日趋规范,检验结果准确率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引入,使检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度也得到提高.结论:医学检验流程可以通过人员培训、计算机系统引入等途径进行优化,合理有效的优化途径能够提高检验准确率和检验效率,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炎;段韶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近些年来,随着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控制,新的诊断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久治不愈的肺结核有了新的认识,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结核分枝杆菌所感染或合并有非结核分枝杆菌病(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通常有些基层医院误认为难治性肺结核或耐药性肺结核,使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进行传播.
作者:刘岩;丁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军人心理问题影响着部队和人民的和谐稳定.所以我们要了解原因,帮助军人解决问题,建设良好的部队环境.
作者:赵景平;秘淑萍;刘文台;陈建国;和金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过程的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3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年龄为19~70岁.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150例,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过程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疗效.结论:观察组的手术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总结:全过程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全过程护理在手术是护理中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临床观察宫颈糜烂微波治疗与聚甲酚磺溶液局部上药的联合治疗案例分析,探讨诊断、治疗宫颈糜烂有效方法,提高妇科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手段,减轻疾病的危害性.
作者:李桂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探讨县级医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儿40名.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对症护理,患儿出院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方法、疗效及护理过程,探讨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护理重点以及一些注意事项.结果:实验组40例患儿均全部出院,其中治愈患儿有37例,治愈无效有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5.21±0.67)d;且实验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与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患儿进行对症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郝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围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2例肝癌进行104次介入治疗,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52例患者介入治疗前后情绪稳定,配合得当,治疗过程顺利,均好转出院.结论:介入治疗肝癌,具有创伤小、适用范围广、疗效确切等优点,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引导患者掌握恰当的配合方法,积极处理术中患者不适,术后认真观察妥善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介入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
作者:任秀华;陈雨霖;刘娟;张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策略.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61例临床资料.结果:61例上腹部全麻术后老年患者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44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7例,感染发生率27.9.肿瘤、存在合并症、入住ICU在两组资料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是预防及减少老年人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有效措施.
作者:叶知博;徐利平;陈杰;孙广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甲沟炎病因的分析,对其进行临床治疗.
作者:徐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治疗作用及护理策略.方法:观察我院呼吸内科38例住院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及护理,通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后胸闷、紫鉗、心悸等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后动脉血血气分析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能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正确使用呼吸机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工作的重点.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单、减少了有创通气的危险因素,护理方便.
作者:马晓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利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25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儿中男14例,女11例;发病年龄6~38个月;秋冬季节多见,表现形式均为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其中5例有低热,体温37.8℃左右,其余无发热;在整个病程中有16例发生1次惊厥,有5例发生2次,4例发生3次;22例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检查均正常,3例拒做;25例头颅CT正常,4例发生过3次惊厥的脑电图轻度异常,恢复期转为正常.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是一短暂发作的良性过程,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体厥治疗.
作者:张仙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社区规范管理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新民门社区91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干预对象,进行2年的规范法管理,评价防治效果.结果:经过干预,82例患者整体血压水平明显下降,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进行规范健康教育,是规范化管理老年高血压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顾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脑血管病就是我们俗称的脑中风或脑卒中,在现在的社会中是一种常见病,为了有效的减少脑血管病的患者,我们也提出了很多的预防措施,对于患病人员,我们也积极采取健康教育护理方式,本文就加强脑血管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希望给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王英;李媛;张蜀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