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

杜娟

关键词:标本放置时间, 血常规, 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色素及白细胞分类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血液标本,观察血液标本在不同时间的测定值.结果:在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24小时,24小时内血常规测定中白细胞参数变化率小于3%、红细胞参数变化率小于2%、血小板参数变化率小于5%.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色素及白细胞分类的参数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0度-25度下,24h内标本放置对血细胞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血压的影响.方法:150例ASA1~4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诱导后分别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烷吸入麻醉维持,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记录麻醉前(T1)、诱导即刻(T2)、气管插管即刻(T3)、切皮后一小时(T4)、气管拔管前(T5)的SBP、DBP、HR、SPO2.结果: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组与异氟烷麻醉组比较,SBP、DBP、HP在气管插管及插管拔出时均波动更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及心率,抑制插管及拔管反射,是高血压患者麻醉的更优选择.

    作者:刘进德;胡轶;丁锦屏;苏军;姜义铁;李俊;罗星燎;张永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早期社区干预预防糖尿病足发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社区干预预防糖尿病足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6例,进行干预预防.结果:所有46例糖尿病患者经过干预预防后,其血糖水平显著降低,32例足及下肢出现程度不同的溃疡的患者以及9例坏疽患者经干预预防治疗后痊愈,5例转入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患者的自身护理知识和护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结论:早期社区干预预防对于糖尿病足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朱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降低剖宫产的方法及效果探讨

    目的:回顾性研究剖宫产的的发生情况,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选2009年12月~2012年1月186例,93例为实验组,93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为单胎初产妇,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处理,实验组进行临产前宣教、计划分娩、常规补液等处理,进行分析与探讨降低剖宫产发生率的因素.结果:对照组剖宫产率37.6%,实验组剖宫产率8.6%,两组患者各自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率在逐年增加,有社会因素也有医学因素,需要我们更好的认识,一起努力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谢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经内科治疗效差或无效的ITP患者进行PSE术治疗,观察其疗效、毒副作用.结果:显效8例,良效 5例,进步2例.近期疗效率86.7%,远期疗效:有效病例中2例20-26天后血小板下降,经内科治疗血小板维持25×109-80×109/L,无出血倾向,无死亡病例.副作用包括陴区疼痛、发热、左侧胸腔积液、脾脓肿.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对内科治疗效差或无效,激素治疗禁忌,心肾功能不全的ITP患者是一种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疗效可靠的方法,值得开展.

    作者:徐光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盆腔脏器,是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部位.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术后并发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逐渐增多.据报道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0.03%-0.47%,应该引起我们妇产科医师的重视.

    作者:丁晓芳;刁俊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优化药厂管理模式的思考

    药品对疾病预防以及疾病的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生产药品的厂家,抓管理、抓质量愈发重要,本文从药片质量管理入手,论述了当前药厂药品质量管理现状以及在药品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在药厂的实际生产经营中有借鉴作用.

    作者:卢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谈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对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2005年-2010年来我科治疗并出现胃手术近期出血的59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了保守治疗方式.其中,有19例患者再次进行手术,另外40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只进行了药物等非手术治疗.结果:在接受再次手术的l9例患者中,有l6例成功治愈,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84.2% ;在接受非手术治疗的40倒患者中,有34例被成功治愈,非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85%.结论:在手术之前,应该对出血病灶的具体位置进行确认,避免混淆真正的出血病灶.所采取的手术方式应该选择为简便、有效的方法,以便在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痛苦.

    作者:陈涛;曹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探讨与分析,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根除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要比单纯西药治疗的效果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并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长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为探视者提供网络化服务管理

    为病人探视者提供优质化服务,让每一位来医院探视病人的亲友、家属,能尽快顺利地找到自己要探视的病人,虽然提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也是一件即简单又烦琐的问题,首先需要查寻到住院病人的科室、病房、床号,因为医院的医护人员每天都很忙,百忙之中很难为探视者解决这一难题.

    作者:段黎清;陈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析解热镇痛药的解热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同时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多为有机酸类化合物,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1].因此,本类药物又被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属于药学范畴,属于非处方用药.许多感冒患者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患了感冒以后急于治好,经常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而大部分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即是解热镇痛药),但常用的药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两种以上的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是加大解热镇痛药的剂量,更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只有熟悉和掌握各类解热镇痛药的作用特点,才能更好地指导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王生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宫颈锥切术后出血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后出血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2年间住院行冷刀宫颈锥切术后阴道大出血经常规止血方法无效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4例的手术及止血情况.结果:4例患者介入治疗后无明显阴道出血,恢复良好.结论:介入治疗对于宫颈锥切术后顽固性出血有立竿见影的止血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芳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用于未产妇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配伍口服米非司酮用于未产妇引产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0例引产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引产前一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早50mg、晚25 mg,第2天上午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同时继续口服米非司酮早50 mg、晚25 mg,对照组常规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并同时口服乙烯雌酚,每次5mg、每日3次.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99%)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产时间,总产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盘、胎膜残留发生率(13%)低于对照组(74%).软产道裂伤的发生率(1%)低于对照组(10%).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未产妇引产能明显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谢小萍;安亚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引流胸腔腹膜腔内的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负压,维持纵隔正常位置,促进肺的膨胀.另外,引流管又可以观察术后胸膜腔内变化.

    作者:刘果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12月~2011年12月运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对其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7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12±44.23)min,术中平均出血(56.19±15.9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79±1.52)d,平均住院费用(4102.21±531.40)元.本组78例患者均为首次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其中发生暂时性一侧喉返神经损伤3例,发生率为3.85%;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发生率为1.28%;经过2周到额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首次手术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彻底去除了病变组织,避免了残余组织的复发,降低了再手术率,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但需在术中精细操作.

    作者:梅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心功能不全应用利尿剂可能出现血栓性并发症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或大量应用呋塞米并发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8月至2012年6月收治126例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有5例并发了血栓性疾病,结果:5例并发血栓性疾病中,有4例表现为脑血栓症状,经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及肠溶阿司匹林,病情缓解;1例并发肠系膜动脉栓塞,后死于肠管坏死所致的败血症.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或大量应用呋塞米,应加用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凝血药低分子量肝素.

    作者:王伏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析新疆巴州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现状

    医疗保险制度在逐年完善和优化,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我州医疗保险政策的影响力,在此对医疗保险政策提出几点展望,希望能继续给当地广大参保人员看病就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作者:何启均;张琰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可素纤维桩在口腔残根修复中的有效性.方法:对28名患者的40颗患牙,用可塑性纤维桩,进行核冠修复,并术后随访观察.结果:在临床观察期内,8月后成功修复37颗,失败3颗,此3颗为炎性反应,剩余37颗均正常,修复成功率为92.5%.结论:可塑性纤维桩对口腔的修复,有效性高,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翠珍;周鹏羽;宋伟;刘瑞侠;殷倩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向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肝硬化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且容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通过健康教育,对于抢救成功率大大地提高,减少再出血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6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于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留学生内科学实验教学体会

    目的:提高留学生内科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方法:分析留学生内科学实验课的教学准备、实验课实施、有待解决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结果:留学生内科学实验教学得到学生的肯定和好评.结论:根据留学生特点,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多种方式结合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唐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小剂量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镇痛在妇科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小剂量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镇痛在妇科手术的应用.方法:现将90例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3ml(含芬太尼5ug),然后在硬膜外注入0.15%罗哌卡因5ml(含芬太尼10ug),Ⅱ组为仅注入0.5%罗哌卡因3ml,仅注入0.15%罗哌卡因5ml(对照组).后都接PCEA镇痛泵.经过统计学处理发现镇痛优良率和镇静效果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镇痛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手术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联合镇痛效果好,安全可靠,副作用小,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牟明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