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蒜中含硫化合物成分抗肿瘤机制

李汇涓

关键词:大蒜, 含硫化合物, 抗肿瘤, 机制
摘要:大蒜因其广泛的药理活性,使得其作为预防保健和治疗用药,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应用.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服用大蒜或大蒜制品,可以降低癌症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在动物和细胞培养模型中所做的实验研究发现,大蒜及其衍生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的作用.目前认为,含硫化合物是大蒜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本综述就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成分抗肿瘤的机制进行总结.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谈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体会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是医院中风险较高的护理科室,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尤其是急重症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其发病的意外性及严重性,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这不仅仅对医院的形象、医疗水平以及服务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更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对于减少心血管急重症护理的风险,对降低死亡率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张慧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容易引起延误诊断、误诊的原因分析及临床诊疗体会.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例老年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老年性急性阑尾炎患者于手术前明确诊断的为9例,非第一诊断为14例,误诊于术中修正诊断的为5例.术中穿孔11例,占总数的39.29%.结论:老年性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程与病理变化不平行、同时伴有其它系统的疾病较多、穿孔率高等特点,而导致临床容易延误诊断或误诊.

    作者:吕三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结核病免疫治疗

    目的:探讨现代免疫学治疗结核病.结果:开展结核病免疫治疗,可提高结核病临床治疗效果和细菌学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结论:充分利用现代免疫学研究共有资源,促进结合免疫治疗研究取得更大进步.

    作者:石海银;石海霞;詹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骨折56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结合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高龄股骨颈骨折56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56例患者存活期内未出现假肢松动、关节下沉及疼痛等现象.术后功能评定Harris评分76-88分,平均83.5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可以使肢体功能得到及早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内固定治疗很好的补充.

    作者:范正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依达拉奉保护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保护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与效果.方法:以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8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脑保护剂依达拉奉,对组使用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14天及21天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治疗21天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4天及21天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优于对照组,在治疗21天后,疗效由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有效保护脑梗死患者神经细胞功能,提高脑梗死患者预后水平.

    作者:陈小兰;金肖;阮佳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4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在其围手术期给予全面的健康教育,观察其护理前后患者生理和心理变化.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的配合度、不良心理、对疾病认识度等均有明显改善,明显提高骨折愈合率.结论:对四肢骨折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作者:徐萍;王建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基于FOCUS-PDCA模式的医院质量改进

    目的:医院质量改进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院运用FOCUS-PDCA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文化氛围感受和工作实践下,简单介绍了FOCUS-PDCA模式的概况、基于FOCUS-PDCA模式的医院质量改进过程以及相关的体会.

    作者:何街浪;郦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PICC贴膜夏季皮肤过敏患者的护理

    对PICC贴膜夏季过敏患者用0.5%活力碘无菌纱布换药处理,在做好无菌操作的基础上,妥善固定PICC导管,加强心理护理,详细健康教育,患者皮肤过敏好转直至治愈出院.

    作者:赵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发生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发生不良事件原因.方法:总结132例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护理经验.结果:减少PICC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危险因素,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结论:PICC置管的普及为肿瘤患者治疗提供了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但不良事件也随之增多,加强PICC导管的维护与健康宣教,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所在,也是肿瘤患者治疗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作者:张华平;梅重菊;窦维怡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探析

    目的:本文将对100例门诊体检患者分别进行静脉血与末梢血采集,并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查,从而确定静脉血与末梢血不同采血方法对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方法:对患者同时进行静脉血与末梢血采集工作,采用日本东亚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100例门诊体检患者在相同时间进行静脉血与末梢血采集后,其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得出结论中静脉血WBC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静脉血RBC、PLT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两种血液经显微镜复检结果可知,静脉血检测结果更为接近显微镜复检结果.结论: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多采用静脉血进行血样采集,静脉血比末梢血的(检测)结果更准确,可重复性强,从而为患者在临床诊断与治疗相关疾病时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0例成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调查分析

    分析并认识成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依托社区卫生服务,落实各项干预措施,强化慢病的系统管理,积极开展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与控制,做好重点慢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作者:孙桂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探讨常见带蒂皮瓣修复开放性手外伤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对常见带蒂皮瓣修复开放性手外伤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453例开放性手外伤患者,对常见带蒂皮瓣修复手术进行运用.结果:带蒂皮瓣修复术后成活率高达99.8%,交臂、鱼际等皮瓣术后全部成活.结论:常见带蒂皮瓣的手术效果非常的有效,能够有效保留患指长度,并确保伤残的低等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朝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析糖尿病的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的治疗,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路经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宫外孕手术患者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对医疗护理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宫外孕手术患者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获得了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作者:孙宝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探讨剖宫产孕产妇围手术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目的:分析经剖宫产孕产妇围手术期的心理特点,并给予护理干预.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的68例孕产妇,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结果:68例经剖宫产围手术期孕产妇SCL-90评分总分≥160分的有30人,占研究对象总人数的44.12%.SCL-90各个因子或项目为阳性的人数及所占百分比,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恐惧占47.06%;焦虑占42.65%;躯体化占41.18%;强迫症状占39.71%.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孕产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特征,其中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躯体化、强迫症状.

    作者:夏国红;韩丽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观察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突显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两者联合用药的效果,为临床其方法的推广奠定数据支撑.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单用卡托普利组,单用硝苯地平组,每组各40人,治疗4周以后比较三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经过四周的治疗,联合用药组SBP治疗后平均下降(21.3±1.6)mmHg、DBP平均下降(12.5±1.9)mmHg;卡托普利组SBP治疗后平均下降(13.1±1.7)mmHg、DBP平均下降(9.2±1.8)mmHg;硝苯地平组SBP治疗后平均下降(13.7±1.4)mmHg、DBP平均下降(9.3±1.5),三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有所下降,但联合用药组治疗效果更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卡托普利组和硝苯地平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2.5%、7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疗效显著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卡托普利、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比单一治疗效果更好,疗效肯定,临床上应该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郝翠芹;张恩成;刘珠存;孟彩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加强基础护理对白血病化疗后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在接受化疗之后出现感染的白血病患者,对其采取基础护理对预防感染起到的作用.方法:采取100例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者的标本,定时测量其体温,并加强对其皮肤及口腔黏膜的观察.采用基础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化疗前后的感染情况.结果:经过基础护理,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及其他部位的感染率大大降低,跟化疗之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础护理的加强,对于控制化疗白血病患者的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家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近年来恶性肿瘤渐渐演变成为当今的头号杀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和低龄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已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跃居第二位,并且有年轻化态势,早期诊断是提高宫颈癌疗效的关键,早期的宫颈癌发病隐匿,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一般的影像学检查也难以发现,因此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水平,争取有利的治疗时机尤为重要,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帮助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等[1],为此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101例宫颈癌患者进行CEA、SCC、CA-125、CA-199联合检测及回顾性统计分析,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复发判定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惠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率的作用探讨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降低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率的作用.方法:选取上一级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收治消化道手术患者184例,随即分为两组,甲组患者94例,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乙组患者9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对手术切口感染几率的影响.结果:甲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显著缩短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及几率,能有效的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减少住院治疗时间,显著减轻患者身体及经济负担,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因素的关联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以及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状况,以此为依据探讨在肠易激综合征中患者心理因素对疾病治疗的影响.方法:综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3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评定、诊断,将结果与我国常模进行比较,以此分析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精神状况.结果: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有26.51%的患者有焦虑情绪,31.82%的患者有抑郁情绪,两个统计结果与我国常模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与患者心理因素中的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存在着密切关联.

    作者:崔素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