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胰蛋白酶原激活肽的浓度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研究

焦健;王妍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
摘要: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收法检测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浓度;另取42例非胰腺炎患者作对照.结果血浆TAP浓度在入院时和24 h内的峰值能鉴别重症和轻症胰腺炎(P<0.01),但在入院后24 h以上该测定就无显著性区别意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伴三系病态造血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形态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回顾性分析我院246例初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病例中33例伴三系病态造血病人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敬东;侯丽君;刘云鹏;侯科佐;卢香兰;刘永琴;李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Tiam-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和转移诱导蛋白(Tiam-1)在非小细胞肺癌(Na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6例NSCLC病理标本的Tiam-1表达情况.结果:NSCLC中Tiam-1的表达阳性率为55.8%,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Tima1阳性表达率与患者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获得术后随访的47例患者中,生存期<3年者19例,阳性表达15例,生存期≥3年者28例,阳性表达9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iam-1过度表达与NSCLC的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有可能作为临床评估NSCLC进展及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杜江;张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沈阳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血脂水平调查

    调查沈阳市1544名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血脂4项及脂蛋白(a)水平,发现血脂4项和LP(a)5项均在合适水平的仅占调查人群的42.0%,高脂血症发病率的增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孙艳;王贵新;王彦峰;丁素春;许连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症肌无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

    以13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调查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作者:王丹;张其刚;李晓波;谭胜;武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CR法制备乙肝病毒基因芯片目标序列的探讨

    比较对称与不对称PCR法制备的乙肝病毒基因芯片目标序列的杂交效果,并对不对称PCR法中上、下游引物浓度比例的佳条件进行了探讨.

    作者:赵文瑾;何群;张玉魁;赵雨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对神经痛大鼠痛行为的影响

    目的:研究鞘内长时程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对神经痛大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40只慢性神经痛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B组:空白对照组;C组:鞘内给生理盐水10μl;K组:鞘内注射氯胺酮50μg;M组:鞘内注射吗啡20μg;KM组:鞘内注射吗啡10μg和氯胺酮25μg.术后4 d开始用药,每日1次,连续7 d.用药1d,连续观察热痛阈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每次用药后30 min测定热痛阈值,连续7 d.测量结果用大镇痛效应百分率(MPE%)表示.结果:用药1 d,给药后90~120 min M组MPE%低于KM组(P<0.01);K组MPE%在用药后30~120min之间低于M组和KM组(P<0.01),在用药后15~45min之间高于C组(P<0.01).用药后5~7 dM组MPE%低于KM组(P<0.01).结论:吗啡和氯胺酮联合应用即减少吗啡的用量,又具有良好的抗伤害性作用,是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华;张锦;孟凌新;崔健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硬化大鼠模型脑组织形态变化及机制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脑组织形态改变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扫描技术对16只应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12周制备肝硬化模型的大鼠和9只正常大鼠的大脑皮层的厚度进行计算,同时应用TUNEL方法和苏木素复染后计数大鼠脑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肝硬化动物模型的血氨为(231.80±24.17)μmmol/L,明显高于正常大鼠(48.7±5.87)μmmol/L.肝硬化动物模型大脑皮质的厚度为(215.03±14.94)μm,正常大鼠大脑皮质厚度为(248.35±19.82)μm,P<0.01;脑细胞凋亡指数(0.29±0.11)较正常大鼠(0.03±0.02)明显增高,P<0.05.脑细胞凋亡指数与血氨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氨可能诱发肝硬化大鼠脑发生形态变化,脑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这种变化的基础.

    作者:刘洪艳;王静艳;王伟;刘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与抗生素应用策略的关系

    收集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的128株病原菌,探讨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特性与抗生素应用策略的关系.

    作者:刘璠;康健;李艳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应用蛋膜固定器防止睑球粘连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自制蛋膜固定器防止睑球粘连的有效性,选择60例患者104眼,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制蛋膜固定器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眼部常规消炎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为38.46%.

    作者:谷玲;高阳;曲勃;赵江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钛铸造包埋材料中ZrO2含量对纯钛铸造全冠适合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改变铸钛包埋材料中ZrO2的含量对钛全冠适合度的影响.方法:用铜制全冠代型模具制作30个全冠蜡型,随机分成a、b、c、d和e共5组,e组作为对照组,用Titavest CB包埋材料一次性包埋.其余各组内包埋采用自行研制的含有不同配比ZrO2的包埋材料,外包埋采用磷酸盐类包埋材料.利用CYCLARCⅡ型真空压力铸钛设备进行铸造.对所得铸件先检查其完整性,再利用实体显微镜测量钛冠边缘适合度.对各组测量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a、b、c和e组铸件无缺陷,铸件的边缘适合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d组铸件有较严重的铸造缺陷.结论:随着包埋材料中ZrO2成分的增加,铸件的适合度下降.

    作者:秦哲;杨晓东;王彦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替硝唑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替硝唑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作者:蔡爽;佟建华;鲁泽锋;尚红;冯婉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金刚石涂膜材料对成骨细胞骨钙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材料表面成骨细胞的功能状态.方法:用Wistar大鼠颅顶骨建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模型,将第三代成骨细胞接种到金刚石涂膜(CVD)、羟基磷灰石(HA)、纯钛(Ti)3种种植材料表面,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方法测定成骨细胞骨钙素mRNA.结果:CVD表面的成骨细胞骨钙素mRNA表达比HA出现早,Ti表面未见骨钙素mRNA表达.结论:CVD表面骨钙素的早期表达,推测其有成骨功能,适合成骨细胞生长.

    作者:李增健;孔庆华;王玉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压氧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骨髓移植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小鼠脾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HBO抗aGVHD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直线加速器排空C57BL/6小鼠骨髓后,注入BALB/C小鼠骨髓与脾淋巴细胞的混合液,复制aGVHD模型.应用RT-PCR技术检测经HBO、环孢素A(CsA)、氨甲喋呤(MTX)处理后,小鼠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HBO组小鼠11d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异基因移植组及CsA+MTX组;HBO组小鼠脾组织中TNF-α和IL-2mRNA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异基因移植组(P<0.05)、显著高于CsA+MTX组;HBO组小鼠脾组织中IL-4和IL-10 mRNA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异基因移植组及CsA+MTX组(P<0.05).结论:HBO可能通过调节促炎/抑炎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发挥其明显的抗aGVHD作用.

    作者:孙鲁宁;段忠辉;张海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Genistein对EJ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抑制剂Genistein对膀胱癌EJ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Genistein作用EJ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程度;原位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Genistein对EJ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Genistein引起EJ细胞增殖比明显下降,其程度随Genistein浓度增高而增强;Genistein促进EJ细胞的凋亡,使细胞阻滞于G2/M期.结论:Genistein对EJ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可以诱导EJ细胞的凋亡.

    作者:卜仁戈;吴斌;宋永胜;费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疗效分析

    探讨29例T3期声门上型和跨声门型喉癌,行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治疗声门上型和跨声门型喉癌的疗效.结果:3年生存率为72.4%,5年生存率为48.3%,术后3个月拔管率为96%.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喉重建技巧,水平垂直半喉切除术3~5年生存率不低于全喉切除术,并且保留了吞咽和发音功能.

    作者:白素娟;李国栋;王铁;王保华;王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小鼠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小鼠免疫应答的差异性.方法:约氏疟原虫腹腔感染DBA/2、BALB/c和C57BL/6小鼠,制备薄血膜,姬姆萨染色,计数红细胞感染率;通过ELISA和Griess实验分别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感染第3 d之后,DBA/2小鼠的虫体血症水平显著低于BALB/c和C57BL/6小鼠;将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PRBC)和脂多糖(LPS)或IFN-γ分别与3种感染第3 d小鼠脾细胞共同培养后,DBA/2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NO水平明显高于BALB/c和C57BL/6小鼠.结论: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不同遗传背景小鼠在Th1型细胞免疫应答的建立和巨噬细胞活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刘军;刘英杰;汪绍伯;曹雅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临床常见致病菌快速诊断用芯片的初步构建

    目的:构建针对21种常见致病菌的快速诊断用芯片.方法:针对细菌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探针,优化条件下与细菌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杂交.结果:得到特异的杂交结果.结论:芯片方法可用于快速鉴别不同种类的细菌,该方法简便可行,优于传统诊断方法.

    作者:康素明;潘忠诚;张玉魁;何群;马佳明;赵雨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肥大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的分布特点及其作用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在回盲部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的分布特点和数量,探讨肥大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用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测定类胰蛋白酶染色阳性的肥大细胞.结果:在IBS患者回盲部肥大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腹泻型IBS患者增加更加明显(P<0.01).而在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没有看到肥大细胞明显增加,但可见明显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活动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患者在回盲部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均可见到肥大细胞的轻度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BS患者回盲部肥大细胞的增加可能与其发病机理有关.

    作者:姜敏;李红菊;汤浩;张义侠;傅宝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诊断明确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进行超声检查,并与纤维结肠镜检查对照,观察其超声图像特点.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声像图特征性表现为肠壁增厚,回声减低,肠腔变窄,肠气消失.结论: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作者:陶春梅;王学梅;欧国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浆胰蛋白酶原激活肽的浓度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研究

    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收法检测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浓度;另取42例非胰腺炎患者作对照.结果血浆TAP浓度在入院时和24 h内的峰值能鉴别重症和轻症胰腺炎(P<0.01),但在入院后24 h以上该测定就无显著性区别意义.

    作者:焦健;王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