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爽;佟建华;鲁泽锋;尚红;冯婉玉
调查沈阳市1544名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血脂4项及脂蛋白(a)水平,发现血脂4项和LP(a)5项均在合适水平的仅占调查人群的42.0%,高脂血症发病率的增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孙艳;王贵新;王彦峰;丁素春;许连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α干扰素与宫颈癌细胞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关系以及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方法检测NF-κB表达.结果:100 U/ml的α干扰素与10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作用24 h后,细胞凋亡率达到92%;与15 ng/ml TNF-α联合作用12 h后,凋亡率上升至92.6%.α干扰素不影响NF-κB的表达,TNF-α可显著增加NF-κB的表达(P<0.01),α干扰素预先作用后加用TNF-α可以显著抑制NF-κB的表达(P<0.01).结论:α干扰素能够显著抑制TNF-α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NF-κB的表达,增强TNF-α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刘贵鹏;陈博宇;朱坤;张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应激性溃疡模型中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培养上清促L929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水浸限制刺激法制备小鼠应激性溃疡模型.分别提取iIEL和脾T淋巴细胞,在含ConA的培养液中培养.采用MTT法检测iIEL和脾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的促L929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正常鼠iIEL培养上清促L929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脾T细胞培养上清(P<0.05).应激性溃疡发生后,iIEL培养上清促L929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于第4天降至低(P<0.05),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iIEL培养上清中可能含有高水平的促进L929细胞增殖的因子,这种因子的活性在应激性溃疡中可能发生变化.
作者:祁赞梅;吕昌龙;刘北星;刘冬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改变铸钛包埋材料中ZrO2的含量对钛全冠适合度的影响.方法:用铜制全冠代型模具制作30个全冠蜡型,随机分成a、b、c、d和e共5组,e组作为对照组,用Titavest CB包埋材料一次性包埋.其余各组内包埋采用自行研制的含有不同配比ZrO2的包埋材料,外包埋采用磷酸盐类包埋材料.利用CYCLARCⅡ型真空压力铸钛设备进行铸造.对所得铸件先检查其完整性,再利用实体显微镜测量钛冠边缘适合度.对各组测量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a、b、c和e组铸件无缺陷,铸件的边缘适合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d组铸件有较严重的铸造缺陷.结论:随着包埋材料中ZrO2成分的增加,铸件的适合度下降.
作者:秦哲;杨晓东;王彦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糖浓度和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AGEs(100,200,400 mg/L)单独培养24h;400mg/L AGEs和22mmol/L葡萄糖联合培养24 h.RT-PCR方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MIP-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内MIP-1α呈弱表达;100,200,400 mg/L AGEs培养平滑肌细胞24 h及22mmol/L葡萄糖和400 mg/L AGEs联合孵育24 h后显著增高MIP-1α mRNA的表达,其电泳条带相对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36,1.75,2.45及2.76倍(P<0.05);各组平滑肌细胞MIP-1α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对照组的1.24,1.63,2.37及2.68倍(P<0.05).结论:AGEs能刺激平滑肌细胞MIP-1α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且与高糖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孟馨;商秀丽;张锦;刘中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60例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行分娩镇痛,分析产程中疼痛程度,运动神经阻滞,母体及新生儿生命体征,比较不同背景输注速率下,0.2%罗哌卡因的总用量及使用bolus的次数.结果显示0.2%罗哌卡因以6~8 ml/h的背景输注速率行分娩镇痛是较为合适的.
作者:李国福;徐莹;孟凌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氟对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在饮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氟化钠(0,50,100和150 mg/L)喂饲大鼠3个月后,测定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氟组大鼠肝脏MDA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下降.透射电镜下肝细胞染色质边集于核膜下,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内质网扩张,胞质内多见脂滴.结论:过量氟使大鼠肝脏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损伤细胞膜性结构和DNA,造成肝脏损伤.
作者:郭晓英;陈爱莉;孙贵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替硝唑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作者:蔡爽;佟建华;鲁泽锋;尚红;冯婉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远端球囊保护系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的AMI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性或闭塞性病变的33例患者,远端球囊保护系统保护下抽吸血栓后再行PCI治疗(球囊成形扩张术、置入支架术),后再抽吸血栓.结果:血栓吸引后置入支架比率为81.82%;远端球囊保护系统保护下的PCI术前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无复流发生率低;PCI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3.94%,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未见与该保护系统相关的血管并发症;封堵球囊平均封堵时间为(171.55±26.84)s,移出体外血栓重量(3.71±1.25)g,以红色血栓多见.结论:联合应用远端球囊保护系统保护下的AMI急诊PCI手术即刻成功率高,未见与该保护系统相关的血管并发症,该方法较安全;AMI若冠状动脉内以血栓性或闭塞性病变为主,应积极联合使用远端球囊保护系统.
作者:张月兰;田文;贺文辉;曾定尹;胡健;白小涓;齐国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收法检测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浓度;另取42例非胰腺炎患者作对照.结果血浆TAP浓度在入院时和24 h内的峰值能鉴别重症和轻症胰腺炎(P<0.01),但在入院后24 h以上该测定就无显著性区别意义.
作者:焦健;王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探讨医学研究中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提供SAS程序解决方案.
作者:郭海强;康素明;曲波;孙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构建针对21种常见致病菌的快速诊断用芯片.方法:针对细菌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探针,优化条件下与细菌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杂交.结果:得到特异的杂交结果.结论:芯片方法可用于快速鉴别不同种类的细菌,该方法简便可行,优于传统诊断方法.
作者:康素明;潘忠诚;张玉魁;何群;马佳明;赵雨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与酶联定量PCR(ELQ-PCR)技术在检测HBV感染血清HBV-DNA载量的灵敏度,精确性.为乙型肝炎临床抗病毒治疗和评价药物疗效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应用RQ-PCR方法检测212例(4组)HBV感染者血清,ELQ-PCR方法检测228例(4组)HBV感染者血清.结果:RQ-PCR和ELQ-PCR方法检测HBV-DNA,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HBsAg,HBeAg,HBcAb-IgG(+)组100%和82.61%;HBsAg,HBeAb,HBcAb-IgG(+)组90.63%和73.21%;HBsAg,HBcIgG,HBcAb-IgM(+)组80.00%和57.58%;HBsAg,HB-cAb-IgG(+)组70.15%和51.43%.HBV-DNA载量的阳性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Q-CPR方法检测HBV-DNA载量在实时监测,节时快速,高灵敏,高精确度等方面都更优于ELQ-PCR.
作者:马力;赵桂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于单侧后组筛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对7例原发于单侧后组筛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鼻窦CT、应用鼻内镜下鼻内进路肿瘤切除的外科方法及预后.结果:原发于后组筛窦病例占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9.21%(7/76),随防6个月至5年,其中1例复发.结论:术前高精度的鼻窦CT对准确估计病变程度、范围、预测预后及确定手术方案是必须的.经鼻内镜鼻内进路切除原发于后组筛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作为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对术后复发的病例,如果病变局限于鼻腔及鼻窦内的可以鼻内镜下再次手术.
作者:阎艾慧;李巍;姜学钧;李惠萍;高翠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总结9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阐述围手术期的术前指导、术中监护、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作者:张东;金娜;赵振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特异性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与小剂量照射联合应用对Panc-1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CH和电离辐射对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H与电离辐射对细胞凋亡的诱导.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H对受照后Panc-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Bax)的影响.应用瑞-吉姆萨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CH增加了电离辐射对Panc-1增殖活性的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H和照射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使凋亡指数增加,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CH使受照射后Panc-1细胞的p53和Bax蛋白表达增加,而对Bcl-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形态学观察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结论:CH通过降低Panc-1细胞的凋亡阈值,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增殖,提高射线对Panc-1细胞凋亡的诱导,以增加Panc-1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
作者:乔俏;李光;刘大力;李建军;朱晓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诊断明确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进行超声检查,并与纤维结肠镜检查对照,观察其超声图像特点.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声像图特征性表现为肠壁增厚,回声减低,肠腔变窄,肠气消失.结论: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作者:陶春梅;王学梅;欧国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小鼠免疫应答的差异性.方法:约氏疟原虫腹腔感染DBA/2、BALB/c和C57BL/6小鼠,制备薄血膜,姬姆萨染色,计数红细胞感染率;通过ELISA和Griess实验分别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感染第3 d之后,DBA/2小鼠的虫体血症水平显著低于BALB/c和C57BL/6小鼠;将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PRBC)和脂多糖(LPS)或IFN-γ分别与3种感染第3 d小鼠脾细胞共同培养后,DBA/2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NO水平明显高于BALB/c和C57BL/6小鼠.结论: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不同遗传背景小鼠在Th1型细胞免疫应答的建立和巨噬细胞活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刘军;刘英杰;汪绍伯;曹雅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通过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研究Fas-L在人脑肿瘤组织中表达的部位.结果发现,在肿瘤细胞未见高表达的Fas-L,而在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上发现了高表达的Fas-L.这可能是肿瘤免疫逃避的机制之一.
作者:马永会;商秀丽;李志彦;公茂青;刘云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通过测定滤过性去除了白细胞的机采人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表达,发现血小板过滤前后的黏附率、聚集率、GMP-140表达没有显著变化.
作者:周文玲;丁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