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周期蛋白G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田玉楼;刘洁;张学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G2, 口腔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2(cyclin G2)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口腔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cyclin G2的表达,通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阳性率和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的改变.结果: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高、中和低分化鳞癌组织中cyclin G2的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分别为95%(19/20)、84.6%(11/13)、80%(12/15)和36.4%(4/11),差异显著(P<0.05);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321.36±25.41、927.15±10.37、854.72±12.86和327.11±13.57,差异显著(P<0.05).结论:cy-clin G2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是提示肿瘤恶性度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人端粒酶RNA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RNA(hTR)在成釉细胞瘤(AB)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AB、牙源性角化囊肿(OKC)和口腔正常黏膜进行hTRmRNA检测.并分析hTR与AB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AB、OKC、口腔正常黏膜hTR阳性率分别为94.4%、81.2%、28.6%,有显著性差异(P<0.01).AB中原发、复发、恶变3组比较hTR mRNA表达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hTR mRNA表达与AB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AB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TR的过量表达有关,hTR可能成为判断AB预后的可靠指标.

    作者:王洁;钟鸣;刘敬东;李乐;张波;侯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尿激酶对门静脉高压症切脾断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门静脉高压症切脾断流术后发热有预防作用,对改善肝功能、减少术后腹水形成有重要作用,同时可减少膈上、下积液的发生.

    作者:王宝胜;杨福全;孙洪利;戴显伟;夏振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取对照组和给氧组幼鼠眼球作荧光素血管灌注,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及COX-2、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给氧组视网膜大量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教为(23.38±1.07)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COX-2蛋白及VEGF蛋白在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和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中表达.两者表达明显相关(r=0.845,P<0.01).结论:COX-2、VEGF共同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刘宁宁;张昆;柳力敏;胡跃东;万超;陈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驱动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呼吸驱动与肺功能、血气及静息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26例COPD和21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口腔阻断压P0.1、呼吸肌功能[大吸气压(PIMAX)、大呼气压(P EMAX)]、肺通气功能[努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残气(RV/TLC)、弥散功能(DLCO)、静息能量代谢(REE)、呼吸商(RQ)、血气分析及Borg分级等.结果:COPD组P0.1和P0.1/PIMAX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COPD组P0.1与PaO2、SaO2负相关(r分别为-0.62,-0.53,P均<0.05),而与PaCO2相关性不明显.Borg分级与P0.1正相关(r=0.63,P<0.05),P0.1与FVC、FEV1%、RV/TLC、DLCO以及RQ无相关性,P0.1/PIMAX与REE有正相关关系(r=0.41,P<0.05).结论:COPD呼吸驱动增高,不仅与PaO2,SaO2相关,还与静息能量代谢及Borg分级等相关.

    作者:苏新明;刘志;刘刚;宋玉;于润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磁共振尿路成像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回顾性分析40例上尿路梗阻患者接受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MRU的诊断价值.

    作者:殷波;宋永胜;高建;费翔;单立平;张辉;郭恩忠;吴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脱氧核酶对大鼠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特异脱氧核酶(ED5)对实验性大鼠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白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1、对照组2和ED5治疗组各24只.行左颈总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组经带孔球囊导管末端将含有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ED5 500μg、转染试剂FuGENE630μl的1mmol/L MgCl2液200μl局部加压注入损伤血管节段内,局部作用15 min.对照组1局部注入200μl的1 mmol/LMgCl2液.对照组2局部注入含30μl FuGENE6Reagent的1 mmol/L MgCl2液200μl.分别于3,7,14,21 d每组各处死动物6只,处死前心脏取血检测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浓度.结果:ED5治疗组血清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均增高(P<0.05);血浆内皮素浓度则有所降低(P<0.05).结论:Egr-1特异脱氧核酶可改善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滕雅轩;刘闺男;周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抗雄激素药物比卡鲁胺的合成

    目的:合成抗雄激素药物比鲁卡胺.方法:以3-三氟甲基-4-氰基苯胺和2-甲基丙烯酰氯为起始原料经过酰化、环氧化、取代和氧化四步反应合成比卡鲁胺.结果:总收率为22.5%.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刘雅茹;冯雪松;孟繁浩;刘俊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细胞外信号调解激酶对蟾蜍灵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解激酶(ERK)对蟾蜍灵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0.5μmol/L蟾蜍灵作用K562细胞24h诱导典型的细胞凋亡,预先用ERK抑制剂PD98059处理细胞1 h,明显增加蟾蜍灵诱导的细胞凋亡率(P<0.05);而用佛波酯预先处理后,明显拮抗蟾蜍灵的作用(P<0.05).结论:ERK负向调节蟾蜍灵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过程.

    作者:王甦;张晓晶;刘云鹏;侯科佐;罗颖;刘世洲;王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双歧杆菌DNA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产生γ干扰素和白介素2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DNA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2(IL-2)产生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小鼠iIEL免疫激活作用.方法:提取双歧杆菌DNA,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提取小鼠iIEL,以IFNγ和IL-2作为检测指标,测定其变化.结果:DNA免疫小鼠产生IFN-γ和IL-2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1).结论:双歧杆菌DNA明显提高小鼠iIEL产生IFN-γ和IL-2的能力.

    作者:王舰;史俊岩;罗恩杰;周正任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中IL-1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SLE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中IL-18进行测定.结果:活动期SLE血中IL-18明显增高,SLE伴尿常规明显异常者IL-18增高明显,IL-18水平与尿蛋白的增加呈正相关,与SLE活动指标中抗ds-DNA呈正相关,与C3、C4变化呈负相关.结论:IL-18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某些免疫过程参与SLE的病理损伤过程.

    作者:蒋莉;刘海娜;王晓非;吴春玲;张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参多糖在复方氟脲嘧啶多相脂质体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在复方氟脲嘧啶多相脂质体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半数致死量(LD50)的检测,验证人参多糖是否降低氟脲嘧啶多相脂质体的毒性.结果:含人参多糖的复方氟脲嘧啶多相脂质体LD50为149.6375 mg/kg;不含人参多糖的复方氟脲嘧啶多相脂质体LD50为114.3642 mg/kg,差别显著(P<0.05).结论:人参多糖可降低复方氟脲嘧啶多相脂质体的毒副作用.

    作者:赵明芳;刘云鹏;朱志图;侯科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阴茎异常勃起的诊疗体会

    回顾性分析7例阴茎异常勃起患者的诊疗过程,提高对阴茎异常勃起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作者:杜强;宋永胜;韩斌;霍军;王淑贤;王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一氧化氮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中的变化及作用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A、B组胰腺缺血30 min后,再灌注2,4,6,12,24h.B组再灌注前使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A组仅给与生理盐水.C组仅行假手术.进行大鼠血清中NO水平和淀粉酶活性检测,胰腺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再灌注4 h后,A组iNOS表达于胰腺组织,B组无表达.此时A组NO水平达到高峰,淀粉酶活性开始升高,均高于B组(P<0.01).再灌注6 h后,A组显微镜下观察到胰腺损伤的表现,B组未见.C组无iNOS表达,血清NO水平和淀粉酶活性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iNOS表达于胰腺组织,NO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有害作用占主导地位.

    作者:李柏峰;刘永锋;程颖;成东华;王晓东;李铁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哮喘豚鼠气道内NK-1R mRNA表达及其含量的研究

    目的:研究哮喘豚鼠气道内神经激肽1受体(NK-1R)mRNA的分布及相对含量.方法:用卵蛋白超声雾化法制作哮喘豚鼠模型;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K-1R mRNA,光镜观察其在气道内表达的部位.图像分析测定NK-1R 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哮喘组NK-1R mRNA表达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NK-1RmRNA分布于气管上皮细胞上层细胞表面、黏膜下层、血管周围上皮细胞、炎性细胞的表面和平滑肌细胞、腺体细胞表面.结论:NK-1R参与了卵蛋白诱导的哮喘豚鼠发病机制.

    作者:李淼;尚云晓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大鼠长期偏侧咀嚼习惯动物模型的建立

    采用间断性磨除大鼠右侧上,下颌磨牙的方法,分别观察其磨牙2,4,6,8周后咀嚼方式的变化.磨牙后大鼠下颌运动轨迹更多的偏向一侧,表明可以通过间断性磨除牙齿来建立偏侧咀嚼的动物模型.

    作者:李波;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HER-2 siRNA对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siRNA转染SKOV-3细胞抑制HER-2表达后对卵巢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体外转录合成HER-2序列特异性双链RNA(dsRNA),转染SKOV-3细胞株中,RT-PCR方法检测转染前后HER-2基因的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顺铂对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HER-2siRNA转染72 h后,对SKOV-3细胞HER-2 mRNA表达明显抑制.在不同浓度顺铂(0.05~50μg/ml)的作用下,转染HER-2 siRNA与转染非特异性siRNA、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十分显著性意义(P<0.01).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约提高10倍.结论:体外转录合成的siRNA能有效抑制SKOV-3细胞中HER-2的表达,提高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RNA干扰技术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作者:鲁艳明;张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白细胞计数在预测65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中作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和65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出院后3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之间关系.方法:ACS入院治疗65岁以上病人255例,按白细胞计数三分法,将病人分成3组,随访其出院后3年心血管病的死亡率.结果:白细胞计数增高组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白细胞计数作为炎性标志物是65岁以上ACS病人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白细胞计数可能对65岁以上ACS病人选择冠脉介入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高远;贾志梅;齐国先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局部应用尿激酶对显微血管吻合术后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尿激酶对显微血管吻合术后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6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尿激酶)和对照组(肝素和生理盐水).对大鼠行双侧颈动脉切开吻合术,吻合血管时,分别用尿激酶100IU/ml、肝素2.5 mg/μl和生理盐水冲洗血管断端.各组分别在术后24 h、72 h和7 d于吻合口处取材,扫描电镜观察和PCN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术后24 h尿激酶组、肝素组和生理盐水组内皮细胞的生长率分别为24%、31%和7.5%.尿激酶组/生理盐水组P<0.05,肝素组/生理盐水组P<0.05,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局部应用尿激酶和肝素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早期修复,作用机制可能相似.

    作者:宋涛;王妍;卢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03Pd放射性支架对bcl-2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γ射线对bcl-2基因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03钯(103Pd)放射性支架和普通支架分别植入犬的肝外胆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γ射线诱导犬胆管壁凋亡增殖平滑肌细胞中的bcl-2表达,计数凋亡细胞,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两组胆管管腔面积.结果:bcl-2表达103Pd支架组较普通支架组为弱,胆管出现增殖平滑肌细胞明显凋亡,肝外胆管无明显狭窄;普通支架组未出现增殖平滑肌细胞明显凋亡,肝外胆管有明显狭窄.结论:bcl-2表达与细胞凋亡发生和细胞对辐射敏感性有关;103附放射性支架通过降低bcl-2表达,促进胆管壁增殖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肝外胆管狭窄.

    作者:何贵金;鞠光;高沁怡;许书河;高红;姜维国;蒋涛;戴显伟;马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治疗前后血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中几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对58例SLE血中IL-3,IL-4,IL-6,IL-8,TNF-α水平及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44例血中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患者IL-3水平下降,其余细胞因子均增加,与血小板减少程度具有相关性.随着治疗好转,相应细胞因子改变逐渐恢复,但IL-18、TNF-α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几种细胞因子均参与了SLE发病中血小板的损伤过程.IL-8、TNF-α的不全恢复,表明SLE体内异常免疫状态尚未完全控制,对监测SLE的病情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晓莉;张榕;蒋莉;王晓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