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阴性肺结核诊断中过诊现象的原因分析

孙金顺

关键词:涂片阴性, 肺结核诊断, 现象, 临床诊断, 影像学检查, 疑似病例, 结核菌素试验, 活动性, 涂阴肺结核, 诊断标准, 胸部, 确诊病例, 核相, 病变, 强阳性, 症状, 修订, 条件, 咯血, 咳痰
摘要:按照新修订的肺结核诊断标准( WS288 - 2008)[1],肺结核分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临床诊断病例(涂阴肺结核).1)三次痰涂片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2)三次痰涂片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急诊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而需要紧急救护的特点,且对陌生环境及对疾病本身的体验,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俱、愤怒等心理障碍[1]而需要心理治疗[2].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目的:了解血液分析仪静脉血与末梢血细胞检测结果的差异性,为血常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同时采集100例住院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用EDTA-K2抗凝,用BC-3000Plus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的结果,进行重复性试验和比对试验,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结果: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WBC、RBC、HGB、PLT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血细胞分析应以静脉血为主,应对引起末梢血结果的诸多因素予以重视.

    作者:贾凤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当前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已经发生转变,医院药师将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这一转变,标志着传统的“以医生为中心”的医院药学模式到“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形式的转变,因此医院药师不能只是从事传统的制剂配方、血药浓度监测等工作,更要逐渐开始走向直接面对病人,指导,监督,保障合理用药的道路.

    作者:杨小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试谈如何护理骨伤患者

    我国骨伤发病率逐年上升,骨伤医院护理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从营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入手,注重护理质量管理,让医院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医院的人文关怀,使“真情服务在骨医”的服务理念温暖每一位就诊患者.

    作者:巴淑湫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宫外孕87例诊断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外孕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87例宫外孕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药物保守治疗46例,41例成功,余4例转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共45例,以开腹手术为主.结论:宫外孕的症状变化多样,临床医师应对宫外孕引起足够重视,科学全面地分析病情,早期诊断宫外孕,根据患者病情,对生育要求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作者:苏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社区门诊低血糖症误诊分析

    低血糖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一般以成人血浆血糖浓度<2.8mmol/L为诊断标准.常见的低血糖症分为:空腹(禁食性)低血糖症;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药物(诱导性)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及高级神经功能失常为主要症状[1].2009年1月~ 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21例低血糖症误诊病例.现将误诊原因总结分析.

    作者:曹燕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技巧

    目的:探讨老年性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临床特点及有关护理方法.方法:系统的回顾对32例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得到及时的治疗,包括1例合并中风的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老年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护士应熟练掌握低血糖反应的相关护理知识,对低血糖的临床症状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和对患者出现的紧急症状有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

    作者:赵利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透析过程中,22例患者发生低血压,26例发生高血压,8例患者发生失衡.2例患者导管口局部轻度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患者病情好转.结论:良好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井玉梅;王强;吕亚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论《人类睡眠与梦学研究》

    本文阐述了关于人类生命科学中的《梦学》基础理论,以通俗的语言描述了梦的产生机理.梦是大脑记忆细胞对人类社会生活轨迹时空信息的量化存储,也是大脑在睡眠期由不同生活信息进行优先级别无序传递的回放过程,同时也包括脑部控制神经接受人体感官传导低强度信息的参与组合.简单来说,大脑会将两部分信息进行组合生成虚拟时空镜像回放,这就是人类的梦幻成因.

    作者:于如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HGF及VEGF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相关研究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AL)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的水平,探讨血清HGF和VEGF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SIA)动态检测并分析患者不同时期血清HGF和VEGF水平检测.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ANLL组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工L组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ANLL患者CR组治疗前后血清H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R组治疗前后血清H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L患者血清HGF及VEGF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2).血清HGF及VEGF水平可作为监测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指标.(3).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判断指标,血清HGF水平对白血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孙海波;刘世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药品有效期管理方法初探

    药品效期管理是基层医院经济管理的难点,本文通过阐述在采购、贮存、使用、销毁、职工教育等环节采取的各项措施,使药品积压造成超过有效期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作者:吕洪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如何加强体检集体采血后的护理工作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体检集体采血后的护理工作,以降低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1年5月于我单位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者4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3例.全部体检者均选择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进行采血,观察组体检者采血后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体检者采血后发生晕厥5例、皮下血肿12例,针眼感染3例,发生率为9.39%;观察组体检者采血后发生晕厥2例、皮下血肿5例,发生率为3.29%.两组体检者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集体采血后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将静脉采血对体检者的伤害降至低.

    作者:王倩;杨阳;刘东宇;刘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和讨论超声检查在子宫角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宫角妊娠超声检查资料.结果:13例确诊为宫外孕,误诊6例,其中2例误诊为宫内早孕合并输卵管妊娠,诊断符合率68.4%.结论:宫角妊娠与异位妊娠和其它疾病相混淆,应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以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作者:孙秀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辛伐他丁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发临床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脑梗死及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病残率高、再发率高等特点.据统计,如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有35%-75%的初发患者将在2-5年内再发,70%以上的脑梗死患者有1次或1次以上再发1.如果再发,病情将进一步恶发,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尤为重要.笔者对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比较辛伐他丁联合拜阿司匹林和单用拜阿司匹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作用,评估联合应用他丁类和拜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高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随即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调查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对护士的满意度,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93.3%,患者满意度73.3%;对照组患者舒适度66.6,%,患者满意度53.3%;观察组患者有效率73.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46.6%,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围手术期针对护理问题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郝玉娟;陈颖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人工胆管的医学研究进展

    在外胆道手术中,由于多次开刀,常常使胆道失去了正常的连续性,而且胆道的再生很难,术后发生的胆管狭窄,反复胆道逆行感染等并发症使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人工的胆管替代物来解决胆管的修复和重建问题.本文介绍了人工胆管的研究现状,并对人工胆管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读和预测.

    作者:张洪瑞;孟祥胜;史同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小儿反复感冒的中医外治疗法探讨

    小儿正气不足,机体抵抗力低下,外邪易于乘虚侵入而感冒.运用中医外治方法玉屏风加味汤剂足浴和小儿推拿,对反复感冒的小儿进行积极预防,是提高小儿免疫功能,防治反复感冒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谈老年慢性病病人的自我管理

    我国已经迈入老龄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1.77亿,超过总人口的13.26%.老年人慢性病逐年增多,尤其以单病种评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居高,老年人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赵霞;熊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控制呼吸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本文对住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并针对性地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与仅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提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和无菌技术操作,正确判断才能做出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何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门诊分诊人性化服务

    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12月30日整体搬迁至新建地.新建大楼及医疗设施在全省属一流水平.服务模式也随之改变,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服务、一站式服务.

    作者:胡梅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