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贵阳市2006-2012年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罗月雪;蒋巧英;白敏;王秋云;韦继芳

关键词:麻疹, 实验室, 监测
摘要:目的 对贵阳市2006-2012年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贵阳市2006-2012年麻疹疑似病例监测资料,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2年贵阳市麻疹网络实验室共检测1 029例合格血标本,检出麻疹IgM阳性162例,占15.74%,1-12月每月均有麻疹阳性病例,2月为麻疹IgM阳性率高峰(34.09%);麻疹IgM阳性以<8月龄和8月龄~1岁人群多,风疹IgM阳性以7~14岁人群多,有明确免疫史的疑似病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免疫史不详和0剂次的病例. 结论 免疫史不详和0剂次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提示要继续加强适龄儿童常规免疫,进而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湖南省实验动物病毒感染现况分析

    目的 对实验动物病毒感染状况进行抽样检测与评估. 方法 对湖南省相关生产及使用实验动物的机构进行大鼠、小鼠随机抽样,应用ELISA法进行大鼠汉坦病毒、大鼠仙台病毒、小鼠仙台病毒、小鼠鼠痘病毒、小鼠肝炎病毒的抗体检测,应用Real-time PCR进行肠道病毒71、柯萨奇病毒A16及轮状病毒的核酸检测,设计特异性汉坦病毒M基因扩增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汉坦病毒核酸检测,对阳性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分子进化分析确定病毒的型别. 结果 56份大鼠血清标本汉坦病毒及仙台病毒抗体检测为阴性;135份小鼠血清标本仙台病毒、鼠痘病毒、肝炎病毒的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89份大鼠小鼠血液标本肠道病毒71、柯萨奇病毒A16及轮状病毒的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份SD大鼠血液标本汉坦病毒M基因PCR扩增结果为阳性,产物大小约860 bp,测序产物经BLAST序列比对,初步确定为汉坦病毒,进一步分子进化分析表明为汉坦病毒HTN型,与汉坦病毒疫苗株Z10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86%,氨基酸同源性为89%. 结论 湖南省实验动物存在汉坦病毒HTN型感染,应及时对实验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及从业人员健康体检.

    作者:覃迪;蔡亮;刘佳惠;张红;夏昕;湛志飞;刘建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Th17细胞因子IL-17A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关联的研究

    目的 了解Th17细胞因子IL-17A水平与乙肝疫苗免疫无/弱应答发生的关联. 方法 在1 481名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年轻成人中筛选出无/弱应答者30人,根据无/弱应答者性别、年龄和BMI,分别选择抗-HBs抗体中滴度、高滴度正常应答者各30例与之匹配形成对照,检测、比较三组人群血清中IL-17A的浓度差异.并检测无/弱应答者,加强接种1剂次60 μg乙肝疫苗后血清IL-17A变化情况. 结果 IL-17A在无/弱应答组血清水平中位数为225.16 pg/ml(QIR:176.91,287.13),中滴度组为237.37 pg/ml(QIR:164.09,266.68),高滴度组为219.05 pg/ml(QIR:194.62,261.82),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72,P=0.965);无/弱应答组在加强一剂次后IL-17A浓度为241.64pg/ml(QIR:222.40,241.64),高于加强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75,P=0.240). 结论 本研究未能证明Th17细胞因子IL-17A与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反应发生存在关联.

    作者:林伟研;倪进东;唐豪;董文亚;黎美宝;周浩华;熊咏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白银市社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白银市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在白银市城区4个街道居委会中按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腰围等体格检查. 结果 本次共有效调查2 650人,调查对象高血压患病率为25.74%,糖尿病患病率为5.09%.吸烟率25.74%,其中男性吸烟率49.77%,女性吸烟率0.31%,男性被动吸烟率高于女性(P<0.01).饮酒率31.40%,其中男性饮酒率62.63%,女性饮酒率46.74%,男性饮酒率高于女性(P<0.01).有22.98%的人饮食口味偏咸,女性摄入盐量高于男性(P<0.01).41%的居民超重或肥胖.只有8%的人听说过体重指数(BMI). 结论 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减少和控制慢性病发生.

    作者:万国生;周红;高维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洪江市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目的 了解洪江市某乡中心完小幼儿园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查明中毒的致病因子,为救治患者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进行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并采集可疑食物、生活饮用水、患者呕吐物等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实验室检测. 结果 洪江市某乡中心完小幼儿园2013年10月14日午餐后发生食物中毒,共发病41人,罹患率为21.58%.从患者呕吐物、剩饭中均检出同一型别的蜡样芽胞杆菌,生化分型为9型. 结论 本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等餐饮业的监管,有效防控集体单位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作者:周逞丽;向丽琼;向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平顶山市2008-2012年水痘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2008-2012年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水痘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水痘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并对水痘的时间、年龄、性别、职业和区域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平顶山市2008-2012年共报告水痘8 114例,年均发病率为32.77/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5.03,P<0.001).年平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卫东区、湛河区、新华区,分别为88.24/10万、85.75/10万、63.23/10万.常年均有发病,呈现4-6月、12-1月两个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64.69%;男性病例占总发病数的60.46%,女性为39.54%,男女性别比为1.53∶1.水痘发病年龄以<15岁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9.15%.高发年龄为3~8岁,占发病总数的62.60%;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3.99%;2008-2012年全市共报告水痘事件5起,全部发生在小学. 结论 平顶山市2008-2012年水痘发病率较高,15岁以下人群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对水痘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及时上报,鼓励接种水痘疫苗,降低水痘的发病率.

    作者:杨秋峰;魏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619例危重症孕产妇监测及救治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危重孕产妇特征、病因构成及转诊救治情况,为危重症孕产妇早期干预及成功抢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惠州仲恺高新区内危重症孕产妇现患率、病例特症、病因构成及救治情况. 结果 共监测孕产妇21 078例,检索出高危产妇5 886例,高危现患率27.9%,危重孕产妇619例,危重症孕产妇现患率2.94%.危重孕产妇病因构成中直接产科原因523例,占84.5%,直接产科原因前三位为产科出血321例,占直接产科原因的61.4%;妊娠高血压129例,占24.7%;异位妊娠66例,占12.6%.间接产科原因病例96例,占15.5%.间接产科原因前三位是妊娠合并心脏病30例,占间接产科原因的31.3%;妊娠合并糖尿病21例,占21.9%;妊娠合并重症肝炎17例,占17.7%.病例抢救机构以辖区产科急救中心为主,抢救417例,占67.4%;转诊至市三级医院抢救111例,占17.9%,辖区内其他医院抢救91例,占14.7%;危重症孕产妇中流动人口416例,占67.2%,常住人口203例,占32.8%为;计划外妊娠441例,占71.2%,计划内妊娠178例,占28.8%.共抢救619例,抢救成功率100%. 结论 通过监测掌握危重症孕产妇特征,尤其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外妊娠孕产妇监测,及时对高危产妇实施干预救治,对减少危重症孕产妇发生和防止孕产妇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雪梅;杜琼英;彭岚;邓勍;温剑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云服务的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系统的研究

    目的 探讨建立一种基于云服务的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系统. 方法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及云计算的相关理念,以职业健康体检机构技术服务为中心,围绕用人单位委托、受检者体检、行政监管部门等结果查询设计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系统. 结果 成功实现针对职业健康检查特有的、符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云服务,为用户提供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er,S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er,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er,IaaS);快捷的职业健康检查客户端,实现检查数据的便捷录入、体检报告的自动生成、维护和打印,建立系统、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结论 该系统能方便、有效地为用户提供职业健康信息云服务,建议在职业健康监护中推广应用.

    作者:雷义;赵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EBV DNA定量检测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发热患儿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载量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以发热为主诉的患儿8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外周血EBV DNA载量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及血清嗜异凝集反应,结合IM首发主要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①827例发热患儿中,外周血细胞EBV DNA阳性176例,阳性率21.3%;②与651例EBV DNA阴性发热患儿比较,EBVDNA阳性发热患儿异淋巴细胞检出率(>10%)及血清嗜异凝集反应阳性率明显高于EBV DNA阴性发热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57、106.10,P<0.01);③与EBV DNA阴性发热患儿比较,EBV DNA阳性发热患儿首发主要临床表现如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以及肝脾肿大的阳性率明显高于EBV DNA阴性患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176例EBV DNA阳性发热患儿中终确诊为IM的96例,显著高于EBV DNA阴性组(x2=390.17,P<0.01). 结论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BV DNA载量有助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诊断,有助于较早明确发热原因,提高疾病治疗的针对性,对临床诊断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廖楚舒;曹友德;叶剑荣;陆建国;周杰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3 482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2003-2012年湖南省儿童医院过敏性紫癜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 48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①3 482例患儿中,男性2 203例(占63.27%),女性1 279例(占36.73%),男∶女=1.72∶1.②该组患儿发病年龄为(6月 ~18岁),均数为(7.27±2.72)岁.近几年婴幼儿发病比例逐年增多(P<0.01).③2003-2012年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约为2003年的3.92倍,2012年约为2003年的14.54倍.④月份主要集中在10、11、1、2、3月份,而7、8、9月份相对较少.⑤临床表现:该组患儿除表现皮疹外,合并消化道症状2 312例,其中消化道大出血18例,失血性休克4例,死亡1例;324例患儿合并关节症状;1例紫癜性脑炎;1 986例紫癜性肾炎.⑥该组患儿中,744例紫癜性肾炎行肾活检,病理改变以Ⅱ~Ⅲ为主,占99.33%.结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病例越来越常见,仍以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小可出现于婴幼儿期,但仍集中在学龄期儿童,常并发多系统损害,消化道症状及肾脏损害决定病情轻重,肾脏损害常见,尤其见于伴有消化道症状者,病理损害多集中在Ⅱ~Ⅲ级,并影响预后.

    作者:吴天慧;李志辉;段翠蓉;寻劢;张翼;张良;丁云峰;银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0~6个月婴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病例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0~6个月婴儿中枢性协调障碍临床表现、高危因素、辅助检查等,以寻求早期诊断该病的临床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将112份0 ~6个月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患儿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12例CCD患儿93.75%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6.25%无明显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前五名分别为: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羊水污染.112名患儿除7例1 ~2个月婴儿运动功能水平难以评判外其余105例患儿运动发育指数(PDI)在79 ~< 50分之间,智力发育指数(MDI)<79分占45.71%.异常姿势排序为:握拳、拇指内收、下肢硬性伸展、尖足、肩后伸.Vojta姿势反射3种异常6.25%,4 ~5种异常32.14%,6 ~7种异常42.86%,7种异常并有肌张力异常18.75%.肌张力增高77.68%,肌张力降低22.32%.112例患儿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34.82%,脑电图检查异常7.14%.结论 难产婴儿是脑损伤高危儿筛查的重点人群;如何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童的发生是防治脑损伤下一步工作的重点.0 ~6个月婴儿CCD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诊断依据主要在运动、姿势、反射、肌张力方面的异常;姿势反射异常更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张丹;谢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深圳居民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深圳居民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了解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供有效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480位深圳居民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血凝抑制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6.0软件对血清抗体水平与不同流行病学指标之间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年龄和甲流疫苗接种史与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显著性相关.6~15岁人群与已接种甲流疫苗人群血清中的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显著性高于其它人群,阳性率分别是34.1%和48.1%.所有调查对象中,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仅为11.25%,6~15岁人群的疫苗接种率高,为41.76%. 结论 青少年为甲型H1N1流感高危人群,加强对该人群的免疫接种,可对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控制起到显著成效.

    作者:黄福新;吕星;程小雯;吴春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石门县全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携带率及抗-HBs流行率抽样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分析石门县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携带率及抗-HBs流行率分布情况,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实施情况,为乙肝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法,抽取夹山镇、白云乡、磨石镇1~59岁以上常住人口526人,采取问卷调查、抽取静脉血查HBsAg和抗-HBs,再将调查和检测数据输入有关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石门县全人群抗-HBs流行率为67.11%,远高于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抗-HBs(+)携带率50.1%的水平,抗-HBs流行率在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地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年龄段、职业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县HBse(+)携带率为5.33%. 结论 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乙肝免疫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现阶段需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工作.

    作者:梅文清;占代红;张秀梅;占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12年元谋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元谋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制定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层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06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IgG的含量. 结果 元谋县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9.51%,保护率为65.7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1 314.抗体保护率高为18月~5岁组,保护率为89.09%,低为20~34岁组,保护率仅为40.00%.不同年龄组间抗体保护率、平均抗体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抗体保护率、平均抗体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人群抗体保护率、平均抗体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元谋县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总体水平已达到消除麻疹应维持在95%以上的要求,但不同年龄组间抗体保护率差异较大,应加强对大年龄组人群的麻疹疫苗强化及8月龄儿童的麻疹疫苗及时接种工作.

    作者:杜昌海;杨万群;周其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医院内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沙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发生医院感染的2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送检的各种临床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结果 200例病人216份临床标本分离出242株致病菌,阳性标本70.4%来自下呼吸道,242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76株占总分离菌的72.7%,革兰阳性球菌47株占总分离菌的19.4%,念珠菌19株占总分离菌7.9%.多重耐药性高. 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细菌耐药性高,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宋欢呼;唐少华;宋明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方法的评价与应用

    目的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PCR)用于单纯疱疹病毒(HSV)分型检测的方法学评价及其初步应用.方法 以HSV-1 DNA多聚酶基因和HSV-2糖蛋白D基因为靶基因区,设计合成正向引物、反向引物和探针,采用FQPCR分别检测HSV-1和HSV-2标准株,对FQ-PCR进行方法学评价,并与病毒分离培养法相比较. 结果 建立的FQ-PCR对HSV检测和分型具有特异性;线性范围好(标准品的浓度在5×102 ~5×108 copies/ml,r=0.998);灵敏度达到5×102 copies/ml;重复性较好,批内CV值为2.3%,批间CV值为4.8%.对120份生殖器棉拭标本用FQ-PCR和分离培养法进行分型检测,FQ-PCR的阳性率为25.8%,高于分离培养法的阳性率20.0% (P<0.05). 结论 FQ-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的优点,且分型准确,可用于HS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分型.

    作者:刘军连;司少艳;常国辉;杜海平;徐冰心;吕世超;敬华;易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梅毒抗体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为标准参考方法,采用ROC曲线分析,判断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对梅毒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8例CLIA检测梅毒抗体阳性血清及100例阴性血清及其与TPPA结果进行比对,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ROC曲线分析. 结果 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0.942,在S/CAO=7.22时,CLIA检测梅毒抗体的灵敏度96%,特异性88.2%. 结论 CLIA检测梅毒抗体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特异性,适用于输血或手术前的大批量筛查.

    作者:蒯迪文;邓群;彭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出院后早产儿发育的影响

    目的 本文探讨早产儿出院后两种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对其体重、身长的影响,分析相关不良反应. 方法 将出院早产几分为PDF组(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粉组)和对照组(母乳喂养和足月儿配方奶粉混合喂养组),比较两组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身长的影响. 结果 出院后3个月,PDF组早产儿体重(4.15±0.82 k)及身长(52.8±1.47 cm)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体重(3.55±0.66 kg)及身长(51.4±1.3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5.42,P<0.01);两组在喂养不耐受、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配方奶是早产儿出院后营养支持的首选,可促进早产儿体重、身高等的增长,促进追赶性生长,因此,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远期健康.

    作者:蹇涵;邵红梅;叶丽霞;王(王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岳阳市2009-2012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岳阳市2009-2012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的转诊、追踪情况,提升患者发现水平. 方法 利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岳阳市2009-2012年定时统计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及核查年报表,对13 242例应转诊患者的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到位确诊情况及非结防机构患者发现占总肺结核患者发现的比例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岳阳市2009-2012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分别为52.7%(1 556/2 955)、67.5%(2 181/3 232)、67.9%(2 284/3 365)和65.8%(2 427/3 690);追踪到位率分别为74.8%(1 023/1 367)、94.1%(977/1 038)、95.9%(1 022/1 066)和97.0%(1 224/1 262),呈逐年上升趋势(x2=344.9,P<0.05);总体到位率分别为88.4%(2 611/2 955)、98.1%(3 171/3 232)、98.7%(3 321/3 365)和99.0%(3 652/3 690),呈逐年上升趋势(x2=445.9,P<0.05);到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37.0%(4 714/12 755);非结防机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占总发现比例为27.6%(4 714/17 078),发现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占总新涂阳发现数的29.6%(2 481/8 392). 结论 加强与各级非结防机构的合作,完善患者转诊与追踪体系,提高患者发现水平.

    作者:徐博;吴永刚;张建军;潘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津市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津市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 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结果 津市市2010 2013年报告儿童手足口病831例,全年散发,发病主要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主要的高峰期集中在5-7月份,病例数占47.05%,另一个较小的高峰期出现在10-12月,病例数占30.45%.发病年龄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92.30%.且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x2=53.70,P<0.01),乡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镇(x2=33.49,P<0.01).病原学以EV71和CoxA16为主. 结论 津市市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年龄和季节差异,应考虑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和流行时间,加强防控工作.

    作者:孟成;向学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淮安市高职护理在校学生超重和肥胖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淮安市高职护理专业在校学生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924名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护理专业学生,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采用2000年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南及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超重和肥胖判定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率,并通过人体测量和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 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在校护理专业学生924人,其中超重107人,肥胖69人,超重肥胖率为19.05%(超重率:11.58%,肥胖率为7.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晚上加餐、高能量食物摄入及运动情况与超重及肥胖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影响高职护理在校学生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多发于出生体重高、晚上经常加餐、平时高能量食物摄入多及运动较少的学生.

    作者:张玉领;陈培;王季茹;陈汉娟;戴翠萍;刘家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