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4年-2016年蒙自市916例乙肝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

卢波;郑英

关键词:乙肝病毒, 乙肝五项, 生化检验, 感染
摘要:目的:分析蒙自市916例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查结果,总结发病特点.方法:选取蒙自市2014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中心检测乙肝五项的916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检测阳性结果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结果:916例患者中,乙肝五项中的阳性结果各不相同,阳性率高的为HBsAg,达到了95.63%,阳性率占据第二位的为抗-HBc,阳性率为75.44%,乙肝五项中阳性率低的为抗-HBe,阳性率为25.66%;916例乙肝患者年龄介于15-68周岁,平均年龄(43.25±3.47)周岁,年龄介于30-39周岁患者的比例高,占30.13%,年龄<20岁患者的比例低,占4.03%.主要是由于低龄段人群强化免疫,乙肝患者数量减少.结论:乙肝五项检测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目前感染程度等情况加以判断,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来自工作生活,学习等各种压力,以及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升高的趋势,在我国十八周岁以上的人口中,患病人口占23.56%,高血压更是影响社区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高血压的发病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高血压病人需长期服用降压药,长期进行血压监测,长期饮食控制,运动心理治疗,以达到逐渐控制血压的目的.日常生活中,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率较低,而高血压导致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证明,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急腹症手术的麻醉处理措施与处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急腹症手术的麻醉处理举措及处理效果.方法:选自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老年急腹症患者72例,皆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按照ASA分级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Ⅰ组24例行硬膜外麻醉,Ⅱ组24例行硬膜外麻醉+全麻,Ⅲ组24例行全麻,比较三组麻醉处理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血压改变情况方面的差异比较未见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I组患者麻醉优良率83.3%、Ⅱ组麻醉优良率91.7%与Ⅲ组麻醉优良率87.5%之间的数据差异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如何选择麻醉处理举措,应实际依据患者身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尽量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麻醉的有效性,促进其顺利实施手术.

    作者:张明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对手术患者人性化护理的思考与应用

    目的:探索手术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生理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性化护理方案并实施.方法:选取2015.8-2016.4手术患者274例,分为普通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各137例,比较术后访视患者的满意度及恢复情况.结果:通过人性化护理的手术患者满意度和恢复情况高于普通护理.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不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手术患者及家属紧张的心理,终使手术顺利的完成,患者的身体得到康复.

    作者:安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施行护理干预的价值评估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施行护理干预的价值评估.方法:选取2013年1月11日至2015年1月10日期间收治入院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抽取资料完整11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盲选法平均分为两组,则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方式.研究所得相关数据统一收集整理,并做数据统计表进行分析探讨.结果:①两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②两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实验组的临床效果>参照组的临床效果;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施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方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疗效的护理观察

    目的:通过对脊柱外科和中医科收治的OVCE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验证中医在OVCE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OVCE患者共82例,中医科患者为观察组,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脊柱外科患者为对照组,采取西医保守治疗,以疼痛VA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3%,对照组为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周和第4周,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明显,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OVCE骨折愈合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娜;赵智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左乙拉西坦在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在难治性癫痫病的临床治疗中左乙拉西坦的疗效,为当前的癫痫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随访后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1.54±0.83次/月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0.71次/月,QOLCE评分71.69±3.35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3±3.27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给予患者左乙拉西坦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与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李玉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梧州市龙圩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梧州市龙圩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治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梧州市龙圩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4~2016年梧州市龙圩区共报告手足口病3360例,年均发病率为92.77/10万,其中重症病例27例,占8.04‰,死亡2例,占0.60‰.该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5~7月,共发病1949例,占58.01%,各乡镇均有发病.3360例病例中男性2049例,占60.98%;女性1311例,占39.02%.男女性别比为1.56∶1.发病病例年龄2月龄~64岁,其中以0~5岁儿童为主,共3229例,占96.10%.实验室确诊161例,占病例总数的4.79%.其中EV71型92例,占57.14%;Cox A16型39例,占24.22%;其他肠道病毒30例,占18.63%.结论:梧州市龙圩区2014~2016年手足口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应重视病原学监测,并对重点人群加强防控.

    作者:陈汉朝;刘锦钧;潘露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l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胫骨不连的体会

    目的:分析l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胫骨不连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所收治的60例感染性胫骨不连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n=30).研究组采用llizarov技术治疗,参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术中截除病骨后骨缺损平均长度.结果:参照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80%,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93.33%(P<0.05).同时参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术中截除病骨后骨缺损长度对比差异较大,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胫骨不连的效果显著,术中截除病骨后骨缺损长度相对较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理想,临床治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袁明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盘县2012-2013年麻疹流行情况

    目的:分析盘县2012-2013年麻疹流行情况,探讨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方法:以盘县麻疹监测系统数据为研究依据,对盘县2012-2013年麻疹发病情况、时间与地区分布情况、人群众分布情况以及发病与疫苗接种关系、流行病学展开分析讨论.结果:本次麻疹疫情波及盘县19个乡镇,发病呈散在分布,无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病例主要集中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发病小年龄4月龄,大年龄34岁,其中8月龄至1岁15例,占51.7%;未接种麻疹类疫苗儿童是患病主要人群.结论:本次流行未出现二代病例和造成本地区的暴发,得益于近年来全县麻疹疫苗高免疫水平,目前盘县还应进一步加强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充分发挥医疗门诊前哨监测作用,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控制疫情.

    作者:代明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状腺功能5项指标的临床研究

    笔者本文为了探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状腺功能的应用价值及其推广的前景.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游离三碘甲状腺元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及(Anti-TG)5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每个指标的批间精密度为FT3:0.15,FT4:0.57、Anti-TG:3.09、Anti-TPO:2.47、TSH:0.11,各指标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FT3:0.10,FT4:0.39、Anti-TG:1.52、Anti-TPO:0.03、TSH:0.03.结论:在甲状腺功能5项指标检测中采用联合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测定.这种测定方法能够大大的提高甲状腺系统疾病的检出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本文便探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状腺功能5项指标的临床研究,发现其临床价值.

    作者:郭绪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牙隐裂患者治疗中施行口腔综合修复手段的临床作用探讨

    目的:探究分析牙隐裂患者治疗中施行口腔综合修复手段的临床作用.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牙隐裂患者48例选为观察对象,治疗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经计算机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充填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口腔综合修复手段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概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其复发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综合修复手段在牙隐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可观,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吕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心内科临床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11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两组护理投诉、护理差错、满意度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心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促进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的降低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的实施与效果观察

    了解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间的护理方法,并针对此方法观察其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得出结论.方法:在2015年5月到2016年3月期间,来本院就医的患者通过颅脑核磁共振现象被确诊为脑梗塞,于本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共1469例,为此对这些脑梗塞患者专门制订方案进行特殊化护理,在护理期间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写出报告,研究其效果.在1469例患者中,1036例(70.52%)在生活上已经可以自理,并且情况愈加好转.其中有837例患者(56.98%)痊愈,532例患者(36.22%)好转,100例患者(6.80%)未愈.

    作者:张爱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对所选患者冠脉主干以及重要的分支部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检测,记录所得的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检测发现,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主要的是对患者伤害小.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鉴定,能够对患者产生良好的显影效果,对冠心病的诊断效果也较高.

    作者:孙素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护理干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148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整体护理干预,进行两组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床时间、护理满意度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2.7%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照组具有21.6%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骨折手术患者中开展护理干预,能够实现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降低和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武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慢性胃炎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慢性胃炎患者通过加味补中益气汤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入院的慢性胃炎患者5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25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为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通过加味补中益气汤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60起进行回顾性分析,而后对不良事件的引发因素进行探讨,并结合我科室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防范策略.结果:通过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后可知,引发的主要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薄弱、查对制度未严格执行,技术操作不娴熟、缺乏沟通和无菌观念缺乏等.结论:血液透析室需对护理管理进行加强,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整体素质进行提升,与此同时还需将奖罚机制相结合,进而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降低.

    作者:李晨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12年至2016年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总结近五年来临床输血的基本情况,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6年间临床输血情况,针对临床用血情况、输血总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总结目前临床输血现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临床用血量随着手术台次增长呈现上升趋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也随之增多,与其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患者体质、血液质量、输血次数等.结论:输血治疗手段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只有找出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原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周文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与胶体金法(EICA)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效果.方法:采集我晋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西山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的138例血清(或血浆)检测资料展开分析,同时给予ELISA、EICA检测,对检测的乙肝五项指标予以分析.结果:ELISA的阴性诊断准确率为100.0%显著高于EICA检测的84.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中,ELISA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EICA检测的结果,EICA只能用于急诊的初筛试验,ELISA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作者:胡粉兰;童绍珍;郭艳萍;李金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进行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呋喃唑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学辨证分型性中药治疗,进行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成效,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和舒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