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

李晨晨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预防策略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60起进行回顾性分析,而后对不良事件的引发因素进行探讨,并结合我科室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防范策略.结果:通过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后可知,引发的主要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薄弱、查对制度未严格执行,技术操作不娴熟、缺乏沟通和无菌观念缺乏等.结论:血液透析室需对护理管理进行加强,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整体素质进行提升,与此同时还需将奖罚机制相结合,进而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降低.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心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事件分析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心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本次研究抽选的70例冠心病患者抽取时间为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期间,对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进行治疗,探究近期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患者经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92.86%的患者治疗成功,85.71%的患者病变治疗成功,95.71%的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成功,术后2例患者产生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通过针对性处理后病情显著好转.结论:冠心病患者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可提升临床疗效,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作者:高洪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重症颅脑外伤的抢救和护理研究进展

    颅脑外伤是指由于交通事故、坠落、跌倒及其他自然灾害、爆炸、火器伤、各种锐器和钝器引起的头部直接或间接损伤[1].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急,进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因此,迅速准确判断病情,积极急救和护理,对稳定病情,赢得手术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国内外重症颅脑外伤的抢救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农桂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8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不孕不育患者,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输卵管通液治疗的方式,实验组对患者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的方式,经过一段治疗时间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经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数据分析,能够看出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上存在的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的治疗方法相比,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的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意义和价值.

    作者:王锡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探讨老年人口腔修复临床常见问题及其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修复过程中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其治疗的方法.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6年10月间收集我院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的病例和临床资料,分析老年人口腔修复过程中临床常见的一些问题和相关的治疗方法.结果:在100例老年患者中,有26例患者出现了颌面重度磨损,有12例患者出现了牙齿松动的情况,出现了牙周病有10例,牙齿缺失的有35 例,出现龋齿的有15 例,出现牙髓病的有10 例,有 18例患者患有3种或三种以上的口腔问题.有65 例老年患者进行了义齿修复,17% 进行了全口腔义齿修复,进行了下半口义齿修复和上半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分别占 8%和22%.有23% 的患者进行了固定义齿修复.结论: 老年患者易出现口腔相关的疾病,通过活动义齿的治疗方法对老年患者的口腔修复进行治疗.

    作者:梁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观察与研究

    目的:分析对于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均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使用胺碘酮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治疗,分析相关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静息心率,QT间期以及左心室EF改善显著,临床效果较好,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职护生计算机态度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在保健领域应用计算机的态度现状. 方法 采用问卷及访谈法,对三年制大专和五年制大专生共338 人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高职护生在保健领域应用计算机态度良好,不同学制高职护生对计算机的态度得分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积极倡导高职护生在保健领域中应用计算机的积极态度,从而提高护生信息素养,缩小护生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

    作者:赵妍妍;郄昆才;郑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实施院外延续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院外延续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n=54)患者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护理,研究组(n=54)患者给予院外延续护理,在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年应用精神病量表对患者的康复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出院1年后,研究组的精神情况、康复状态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院外延续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晶;刘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肺栓塞患者76例诊治方法研究

    目的:探索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治方法、误诊原因以及临床病症及改进方法等,以期为临床治疗急性肺栓塞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治的7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76例患者的病因、临床病症、诊疗方法等进行分析探索.结果:7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过程中,共计28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为36.84%,青壮年和老年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确诊的4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28例误诊患者合并出现发热和咳嗽症状明显高于确认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未溶栓患者中共计40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治疗期间共计7例死亡,死亡率达到9.21%.结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病症、患病因素等较多,实践中Geneva评分方法对提高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疗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中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肺栓塞病症,提高患者诊疗效果.

    作者:刘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患者围术期中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治疗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采取基础护理的参照组以及采取护理计划干预的实验组,每组41例.对比两组阑尾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遵医行为以及满意度.结果:各项指标对比,采取护理计划干预的实验组均优于采取一般护理干预的参照组,经计算P<0.05.结论:阑尾炎患者围术期行护理计划干预,在改善术后情况、提高遵医行为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建议实施推广.

    作者:刘玉环;张佳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用三种检测方法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检测的结果对比

    目的:对尿液中的有效成分用三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探讨.讨论:选取2016年10-2016年12月我服务中心检验科采集的500例尿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对500例尿液标本采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尿流式细胞仪法与尿液沉渣镜检法三种检测方法检测,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红细胞检测阳性127例,白细胞检测阳性164例.尿流式细胞仪法检验结果:红细胞检测阳性146例,白细胞检测阳性202例.镜检法检测结果:红细胞检测阳性171例,白细胞检测阳性241例,管型检出率为1.20%.讨论:通过对比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尿流式细胞仪法与尿液沉渣镜检法对尿液中有效成分检测结果,尿液沉渣镜检法对有效成分检测阳性率较高.

    作者:杜凯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围刺电针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随着全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萍;李银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根据对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检测和护理等临床资料,对是否发生医院感染进行了临床分组,观察两组胎儿的年龄,出生体重,胎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肠外营养和机械通气的情况,并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新生儿病房监护中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从而做到及时规避新生儿监护病房高感染因素,降低新生儿感染率,这对预防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晓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瑞芬太尼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麻醉下,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患者,进行测试分析,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超前镇痛,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进行对照.结果:手术者瑞芬太尼使用量,实验组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拔管时间以及清醒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托啡诺进行超前麻醉拥有理想的使用价值,补充了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缺点.

    作者:陶荷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综合性护理在预防ICU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在预防ICU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ICU气管插管患儿9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ICU患儿在气管插管期间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出现非计划性拔管1例,发生率为2.08%(1/48),对照组患儿出现非计划性拔管6例,发生率为12.50%(6/48),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儿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后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的风险,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王玲;廖瑞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在骨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索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在骨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方法:以我院骨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治的80例骨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本文统计结果分析发现,观察组痊愈率达到55%,无效率则为2.5%,总有效率高达97.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0.0%的痊愈率12.5%的无效率以及87.5%的总有效率,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关节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屈伸困难以及关节僵硬等症状明显改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能够有效提高骨伤疾病的林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和应用性.

    作者:董志凯;庞月枝;王明明;韩金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深入研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29例,入院后根据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分为3组,A组(HbA1c<5.6%)41例,B组(5.6%≤HbA1c≤6.4%)43例,C组(HbA1c>6.4%)45例,对1年内三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就冠状动脉病变数量而言,A组患者主要以单支病变为主,B组和C组则主要以三支病变为主,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死亡率和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A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

    作者:杨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运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腹腔镜切除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从第一次排气时间、自由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护理质量调查评估、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后,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不安的心理, 能够为患者手术之后的恢复情况进行保障.

    作者:刘清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我院(中心)药学工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思考

    目的:探讨我院(中心)临床药师开展工作的方法.方法:对临床药师培养、参与临床工作方法、工作环境及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举措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可通过参加查房、参与临床会诊、进行处方分析等参与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学工作中医院的重视程度、制度的缺失等;以促进临床药师的进修培训、规范化管理,从而促进临床药学健康发展.

    作者:蒋光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探讨相关预防对策方法.方法:选取所在医院门诊2016年2月-2016年12月78例健康体检者,对其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每例患者血液检验标本均被分为2份,其中1份正常送检,作为对照组.另外1分人为进行溶血处理,使其变为溶血标本,作为观察组.对2份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TP、K+、LDH、AST、TBIL、CK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GLU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证实,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后,可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带来显著不良影响,要从采血流程、静脉穿刺、标本混匀方法等多个方面,对血液标本开展质量控制,从而减少溶血现象,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陈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ABO合并Rh溶血病1例

    结合我院收录的1例ABO合并Rh溶血病患者临床情况,对其展开血型血清试验检查,提出切实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周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