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萍;章红
结合我院收录的1例ABO合并Rh溶血病患者临床情况,对其展开血型血清试验检查,提出切实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周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护理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进行治疗,在手术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配合,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并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1.82±15.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8.3±10.6)ml,术后1d、术后半年VAS评分分别为(2.4±0.5)分和(1.6±0.2)分,均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配合,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巧玲;陈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阴道B超下子宫内膜形态和试管婴儿临床妊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以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35例为观察对象,其中存在妊娠组20例,未妊娠组15例.借助阴道B超对患者取卵当天,注射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当天子宫内膜厚度、类型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合本次研究可以发现,患者妊娠情况与取卵日子宫内膜厚度以及绒毛促性腺激素注射时内膜厚度,不存在必然联系.而行HCG注射时子宫内膜厚度在12mm以上患者妊娠几率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且妊娠与取卵时子宫内膜类型存在一定关联而与HCG注射时内膜类型为必然联系,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阴道B超可能极为准确的对试管婴儿情况进行预估,及时判断患者是否妊娠.
作者:胡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实行贝那普利与坎地沙坦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分为参照组(n=28)与实验组(n=28),参照组患者采取贝那普利,实验组采取贝那普利与坎地沙坦联合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液指标、不良反应以及总有效率等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DBP、SBP、PP、不良反应、总有效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将贝那普利与坎地沙坦联合疗法应用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疗效确切,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提升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潘妍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0例非宫外生长迟缓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设置为对照组,另收集20例宫外生长迟缓极低出生体重儿设置为观察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肠内营养时间、出生胎龄、口服热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时间少、出生胎龄低、口服热卡低均为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重要因素.
作者:许津莉;任雁林;左路广;袁二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联合凝血功能在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急诊重症10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标准将75例脓毒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将31例非脓毒症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两组APTT、PT 及DD指标水平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研究组PCT、CRP及FIB水平均较之对照组更高,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两组病情严重程度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结论:FIB、CRP联合PCT升高为脓毒症早期诊断具较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可有助于临床医生有效评估脓毒症的严重程度.
作者:彭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手术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生理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性化护理方案并实施.方法:选取2015.8-2016.4手术患者274例,分为普通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各137例,比较术后访视患者的满意度及恢复情况.结果:通过人性化护理的手术患者满意度和恢复情况高于普通护理.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不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手术患者及家属紧张的心理,终使手术顺利的完成,患者的身体得到康复.
作者:安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模式对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1%)低于对照组(20.5%),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董爱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创伤性脑外积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的26例创伤性脑外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因以及诊疗过程进行记录,从而得出临床资料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创伤性脑外积液的治愈情况较好,占九成以上,患者在术后的三到四周内积液基本消失,并且脑组织复位后患者的满意程度较高.结论:对于患有创伤性脑外积液的患者,首先应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停止脱水剂的使用,加强血管的扩张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脑部微循环.手术对于创伤性脑外积液患者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手术过后脑外积液患者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作者:马敏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CGIA和ELISA诊断肝吸虫病的差异.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吸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病情变化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CGIA和ELISA进行诊断,诊断结束后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检测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甲组的检测阳性数27例,检测率为90%,乙组的检测阳性人数为26例,检测率为86.7%,两组的检测效果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GIA和ELISA在诊断肝吸虫病中无明显的差异,两种方式准确性比较高,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吕春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的CT影像对照后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72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进行CT扫描,记录相关结果,对两组患者的CT影像进行对照分析,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T表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厚壁、薄壁、壁结节、钙化、分叶、毛刺、周围卫星灶、胸膜凹陷征分别为6例、22例、8例、16例、4例、2例、18例、14例,占比为21.43%、78.57%、28.57%、57.14%、14.29%、7.14%、64.29%、50%,对照组患者厚壁、薄壁、壁结节、钙化、分叶、毛刺、周围卫星灶、胸膜凹陷征分别为72例、0例、50例、2例、68例、64例、2例、64例,占比为100%、0%、69.44%、2.78%、94.44%、88.89%、2.78%、88.89%,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的CT影像对照分析,能够清晰的反映出两种疾病CT图像的区别,为两种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作者:张新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脂肪液化指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液化的变化过程[1],切口脂肪液化增加了切口感染,严重者导致切口裂开,延长了愈合时间,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现对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因素及创面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梅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感染危险因素和防范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900例,对护理过程中这些患者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探究.统计整理患者感染部位、感染年龄段以及发生率等,对患者感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情况进行探究.结果:在26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有42例,其感染率为4.67%.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2%,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为1.11%,创口感染发生率为0.44%,宫腔感染发生率为0.44%,胃肠道感染发生率为6.67%.患者的住院时间、年龄、并发症、用药护理以及病房通风情况等都属于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护理过程中妇产科患者容易被多种危险因素影响,从而出现感染的情况,对多种措施进行应用,从而进行综合管理控制,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升,从而使得感染发生的几率降低.
作者:徐丽华;王学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目标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对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实施心理护理,镇痛镇静,根据患者术前血压和病情,制定目标血压及目标血压监测的频率.结果:24例患者术后血压能有效控制在目标血压内,6例患者血压稍有波动.结论:加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血压的观察和护理干预,提高了目标血压的控制效果,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促进了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张婷;黄金定;王丹;蔡文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47例作为检验组,以及未实施微生物检验期间收治的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和护理,不参与微生物检验,检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定期参与微生物检验.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医院感染情况.结果:检验组47例患者中,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6.38%.对照组47例患者中,1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1.28%.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检验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几率更低.结论:应将微生物检验用于医院感染的控制过程中,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几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作者:廖艳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选择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4h内心房颤动的次数,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h、12~18h间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后30d内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症状,对照组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胺碘酮药物治疗的效果优于普罗帕酮.
作者:汪振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 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60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吸氧、雾化吸入等方法进行应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对于匹多莫德颗粒的应用,通过对于两组的观察和对比,从而记录下来两组的综合治疗效果、停药后的感染次数以及感染持续的时间等方面的情况. 结果: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的平均感染次数、感染事件的缩短都优于对照组,以上几个方面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抗感染药物与匹多莫德颗粒联合进行应用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很好的对于小儿患者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情况进行抑制,并对于感染起到预防作用,可以在今后的临床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李云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组社区随访管理对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门诊收治完成社区管理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管理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社区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社区随访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在干预后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的总控制率为90.0%,对照组为53.3%.观察组血糖总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随访管理能够良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病情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淑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运用于恢复脑梗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到我院诊治的脑梗患者114例,分为两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57例试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简明智能精神状况记录量表(MMSE)评分、神经功能受损评分(NIHSS)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等.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经护理后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简明智能精神状况记录量表(MMSE)评分、神经功能受损评分(NIHSS)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运用于恢复脑梗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人体四肢骨骼的解剖变异与创伤骨折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直接外伤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X线正位、斜位和侧位摄片检查,同时比较患侧肢体和健侧肢体的检查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全部50例直接外伤患者中,8例患者存在解剖变异.19例轻伤患者,其中12例患者的骨与关节表现为正常解剖结构,7例患者表现为解剖变异,2例患者变异被误诊为骨折.31例重伤患者,其中28例患者存在骨折,2例患者同时存在变异和骨折.结论:在对创伤骨折和四肢骨骼解剖变异进行检查时,X线平片检查是常用和有效的一种方式,对人体四肢骨骼和骨关节的变异表现、解剖特点进行详细了解和熟悉,选择X线平片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创伤骨折、正常解剖变异,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作者:满玉福;王志寿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