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华;王学会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应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6月小儿脑瘫82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进行治疗.甲组用综合康复治疗和神经生长因子,乙组用综合康复治疗.分析两组小儿康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乙组小儿脑瘫总改善率高于甲组(95.1%比80.5%,P<0.05).治疗后两组脑瘫患儿的PDI、GMFM均得到改善,其中乙组改善效果比甲组明显(P<0.05).结论:小儿脑瘫使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高脑瘫改善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可进行推广.
作者:马萱;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下上肢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组(Ⅰ组)和神经刺激仪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组(Ⅱ组).分别于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2.0mg/kg,0.17%左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30ml肌间沟注入.记录注药后15分钟(T0)30分钟(T1)时完全感觉阻滞的比较.结果:T0 、T1时Ⅱ组注药后上肢感觉的阻滞程度优于Ⅰ组.结论:神经刺激仪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阻滞程度优于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
作者:乔永贵;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慢性胃炎患者通过加味补中益气汤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入院的慢性胃炎患者5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25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为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通过加味补中益气汤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胎儿心脏病采用超声系统中心脏三节段诊断法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接收的90例高危胎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高危胎儿采用超声系统中心脏三节段诊断法实施诊断,回顾分析胎儿心脏病的检出率以及与诊断标准确诊结果.结果:90例高危胎儿采用超声系统心脏三节段诊断后有48例胎儿为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53.3%,所有患者经病理证实确诊,诊断结果符合病理诊断.结论:在胎儿心脏诊断中采用超声系统心脏三节段诊断法,能够较为准确的检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夫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对于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均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使用胺碘酮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治疗,分析相关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静息心率,QT间期以及左心室EF改善显著,临床效果较好,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与丹红注射液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 方法:以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10例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10例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应用盐酸地芬尼多片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与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记录患者左侧及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大血流速度,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两组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血流速度均有一定幅度升高,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于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治疗时,应用阿托伐他汀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贵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进行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240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常规救治措施,观察组患者治疗采用呼吸机,进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观察组120例患者中116例患者为有效、4例患者为无效,具有96.7%治疗有效率;对照组120例患者中66例患者治疗有效、42例患者为无效、12例患者死亡,具有55.0%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均比对照组好,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具有无创、安全性高的优点,能够促进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田景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医疗机构内中药饮片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医疗机构内的中药饮片的养护现状时行调查,总结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原因.结果与结论:医疗机构内中药饮片的养护管理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按单位类别、区域位置不同,监管应有所侧重,才能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以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张坤菊;何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8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正常孕检的48例 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清孕酮、HCG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分析比较两组孕妇不同孕周的血清孕酮、HCG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第4和12孕周时检测的血清孕酮、HCG水平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要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孕酮、HCG检测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极高,能够准确的判定患者体内情况,为早期先兆流产产生的原因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临床治疗的引导,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产生.
作者:谷爱伟;杨狮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并研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名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一些应急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详细记录.结果:观察组好转率为97.5%,明显超过了对照组的85%.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取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好转率,增加治愈效果.
作者:李秀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MAR(Iterative Metal Artifact Reduction, IMAR)算法对降低人工髋关节病人术区金属伪影的作用.方法:26例髋关节植入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西门子双源CT(Siemens, SOMATOM Perspective)进行成像,CT重建的管电压分别采用80kVp和130kVp.分别在人工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骨骼内选取4个感兴趣区(ROI),在每个ROI内测定出相应的平均CT值,并在同一扫描层面上远离人工髋关节的肌肉和骨骼内分别选取4个ROI作为对照,在两种管电压情况下比较IMAR和常规FBP(filtered back projections, FBP)两种算法的CT值.结果:IMAR算法与FBP算法对周围及远端肌肉和骨骼的CT值在两种管电压下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AR均显示更低的CT值.结论:采用IMAR算法较传统的FBP算法相比能够明显降低人工髋关节植入后造成的金属伪影,并且采用IMAR算法结合高管电压较低管电压降低金属伪影效果更好.
作者:夏睿;吕发金;李咏梅;欧阳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膳食纤维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择这一时间段内向本院收治的106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的饮食控制方法,而观察组则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高膳食纤维进行控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HbAlc、TG、FBG、2hPBG、LDL-C、LDL-C、TC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必须要对其进行饮食控制,而采取高膳食纤维的控制方法具有显著的效果,可将患者各项指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以保证母体和胎儿的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聂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慢阻肺无创呼吸机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aCO2、SaO2、PaO2等血气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阻肺无创呼吸机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汤振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待产并拟行剖宫产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观察组的心理质量(焦虑情况(SAS)、抑郁情况(SDS))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剖宫产产妇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可显著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学会;徐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剖宫产为临床产科重要术式,在处理部分异难妊娠方面价值显著.但与阴道分娩不同,其对机体造成的应激性创伤较大,有较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风险,产妇身心均背负着沉重负担,故对临床护理有更高要求,在术后加强心理、伤口、体位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对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对剖宫产的产后护理体会进行探讨,以提高剖宫产术后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田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70例纳入本次研究中;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组工作,即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5例,分别给予常规干预、综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NIHSS评分、GCS评分显示为12.25±2.74(分)、4.36±1.26(分)较参照组的19.47±3.02(分)、3.14±0.45(分)较优,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施综合干预,能减轻患者的昏迷程度,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心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本次研究抽选的70例冠心病患者抽取时间为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期间,对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进行治疗,探究近期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患者经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92.86%的患者治疗成功,85.71%的患者病变治疗成功,95.71%的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成功,术后2例患者产生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通过针对性处理后病情显著好转.结论:冠心病患者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可提升临床疗效,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作者:高洪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消化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病房收治的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常规给予消化内科治疗和基础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再给予优质人性化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抑郁度、焦虑度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消化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魏晓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抗焦虑药物黛力新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的疗效.方法:将81例CSD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醒脑静联合黛力新治疗41例;对照组:黛力新治疗组40例.联合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l 静脉输液,每日一次;黛力新片, 一片口服,一天两次;对照组:黛力新片, 一片口服,一天两次;共14天.于治疗第3、7,14天评定2组疗效,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并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得分均显著下降了(P<0.05),焦虑、抑郁量表得分也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但联合组患者下降更加显著(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黛力新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疗效确切,起效快,可以更明显改善患者头晕情况、减轻焦虑,有协同治疗作用 .
作者:白鹤;郑旻欣;石苗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方法:从2015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以公卫科老年人免费体检处接待的临界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截止2016年5月,共入选对象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分别采用常规宣教以及社区护理干预,持续3个月,6个月复查血压.结果:干预后,组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SBP、DBP水平低于干预前,组间对比观察组SBP、D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展为高血压率1.92%(1/52),低于对照组21.15%(1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降低高血压进展率.
作者:廖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