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王永强

关键词:急性胃穿孔, 胃切除手术, 胃穿孔修补术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接诊的5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实验组29人接受胃穿孔修补术治疗;对照组29人接受胃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出血情况、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接受治疗后,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等项目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胃穿孔的治疗应当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措施,以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26例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讨同时性原发癌的各种发病特点和镜下表现.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26例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在内镜下的特点和相关的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的患者发病情况主要以二原发癌的形式为主,其患者数量占全部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2.9%,其中,发病的主要年龄为42-56岁,占了所有的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73.1%,该病的患者中,男性较女性多,另外,多发的部位主要是在食管的下段,其次在食管中段的数量较多,调查其病理学的特征,其中,组织的病理学中主要是以麟癌为主,在镜下的观察中,发现主要是溃疡状,结论:对于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相关的临床医师必须使用较好的检查手段,如内镜检查,CT等,临床医生在检查的过程中必须仔细的观察食管的全程,对于局限性的溃疡,充血糜烂等的病灶本位进行活检,并切实提高同时性食管多发癌的检出率.

    作者:林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究妇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对焦虑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妇科手术的78例患者,按照术后实施护理措施的不通过将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常规组实施妇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施心理护理,对这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心里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明显改善了妇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近况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对大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认为大肠癌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湿热郁毒、瘀毒内阻、脾肾双亏、气血亏虚等.国内学者针对其病因病机,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健脾、补益气血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药治疗癌病是中医的特色,应深入研究.

    作者:宋志强;王猛;周永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内科在治疗中晚期胃癌中的临床效果,对治疗方法的推广运用提出相应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接收的患有中晚期胃癌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中采取常规化疗治法,而试验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对比.结果:经过相同时间的治疗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试验组整体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化疗治疗的对照组,数据中存在的差异性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在治疗中晚期胃癌有着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进行相应推广运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室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手术室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86例腹股沟疝患者为治疗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3例治疗组采用手术室护理.结果:治疗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好(P<0.05),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应用临床干预护理具有很好的效果,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周淑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的对象是从本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所取来的100例支气管哮喘病的患者.然后通过随机抽取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是常规基础上的止咳、抗感染等措施;而研究组则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孟鲁司特纳的治疗方法.然后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观察.结果:在对两组进行比对之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则是80%;研究组的哮喘症状、不良反应呼吸恢复畅通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和咳嗽消失时间基本都小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两组的比对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杨登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年龄≥60岁将患者分为老年组(116例)和非老年组(10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死亡率及再梗死率的差异,从而总结出两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比较分析发现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不典型症状和无症状表现的发生率分别为51.72%和9.26%、48.28%和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梗死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危害大,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不典型胸痛和无症状,且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梗死率较高.临床医生应特别注意,以今早发现并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作者:符以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幼儿园膳食的合理搭配与营养均衡研究

    幼儿具有旺盛的新陈代谢,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其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必须得到充分满足,充足的营养来源于膳食的营养搭配.通过加强膳食研究,为幼儿的营养均衡膳食提供理论参考,从膳食观念的深化、餐前活动、食育体验等落实营养均衡膳食.通过膳食的科学调配,提高营养成分摄入的合理性,制定四季膳食,符合幼儿发育规律.通过规范膳食管理,有助于保障膳食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张丽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氨氯地平配伍缬沙坦用于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8例的疗效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配伍缬沙坦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68例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受试者,根据不同治疗药物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发生率为5.8%,对照组为26.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张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E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急性脑血栓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张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整体护理方法.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86例门诊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开展治疗和护理.依据患者主要护理方问题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必要时给予针对性地护理.结果: 162例患者经一次治疗恢复正常哺乳,一次性治愈率%,18例患者经2-3次治疗恢复正常哺乳.4例患者效果不明显.结论: 给予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有效整体治疗和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痊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梁丽华;李月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选择科学的采血部位,提升采血成功率,降低患者疼痛.方法:选择2017年05月-2017年07月期间我院经动脉采血并行检验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将其分为A、B、C三组,各组均为30例,其中,A组30例经桡动脉采血,B组经股动脉采血,C组经肱动脉采血,比较3组采血成功率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C两组采血成功率明显低于A组(P<0.05);同时,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升采血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魏秀春;代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导光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9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导光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功血患者提供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给予超导光波治疗,对其实施1年有效随访后记录各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统计学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功血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功血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数据对比P<0.05.结论:应用超导光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对保障其预后、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郅玉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胃溃疡病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胃溃疡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50例慢性胃溃疡病人在平均分配原则的基础上,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病人应用一般护理,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护理后,对两组病人具体情况作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强化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病人应用一般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溃疡病人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促进了患者的健康.

    作者:白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7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宣教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如定期血糖监测、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具有显著效果,且能良好改善患者健康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瑞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9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CT诊断,观察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对比两组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和关节积液检出率.结果:在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方面,观察组的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股骨头关节积液检出率方面,对照组的81.3%远远低于观察组的95.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T诊断相比,核磁共振诊断应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效果更好,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长辉;康中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宫腔镜治疗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的生殖预后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宫腔镜治疗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的生殖预后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3月~2017年3月,选取7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由宫腔因素所致的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宫腔镜治疗,观察其生殖预后效果.结果:引起不孕不育的宫腔因素主要包括宫腔内粘连、子宫贴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纵膈以及子宫内膜结核等,经治疗后,各项宫腔因素发生率降低,P<0.05,且预后妊娠率较高.结论:应用宫腔镜治疗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疾病,效果较明显,可改善宫腔内情况,提高生殖妊娠率,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童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妇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妇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系.方法:抽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间我院妇科收治的1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宫颈与阴道内拭子进行采集,并进行相关检测,以此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妇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间的关系.结果:采用病原微生物检查出沙眼衣原体 15例(9.93%),假丝酵母菌20例(13.25%),无乳链球菌23例(15.23%),细菌性阴道病26例(17.22%),阴道毛滴虫1例(0.07%).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假丝醇酵母菌感染与HPV感染正相关(P<0.05),除此外,沙眼衣原体、无乳链球菌、细菌性阴道病、阴道毛滴虫感染则于HP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HPV感染中,假丝酵母菌感染与其存在直接关系,而相关病毒、细菌与微生物病原体至宫颈癌的发生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

    作者:杨芙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牦牛骨小分子肽构筑人体免疫的坚固防线

    牦牛是高原牧区的主要家畜之一,大都繁衍生息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周围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因牦牛长期生活的环境属于无污染的天然高寒地带,其全身包括毛、皮、血、骨、骨髓等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其中占牦牛躯体总生物量的1/3的骨骼营养丰富,不仅含有丰富的钙质,还含有骨蛋白、骨多肽、骨多糖,以及磷、镁、锰、锌、铜等骨生长必需的全骨营养素.为了更好的服务现代人健康,科研工作者应用现代制备工艺,对牦牛骨进行酶解,提取出能够更好作用于人体的牦牛骨小分子肽.

    作者:吴长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一期缝合与延迟缝合犬咬伤伤口感染分析

    目的:探析犬咬伤通过一期缝合与延迟缝合对于伤口感染的不同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2月本院犬咬伤患者20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100例,接受伤口延迟缝合,观察组100例,接受伤口一期缝合,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以及伤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对照组14%;观察组换药次数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伤口愈合有效率为97%,对照组有效率84%.结论:对犬咬伤伤口实施一期缝合较延迟缝合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只要做好严格的伤口消毒,缝合时保证无菌操作,尽早实施伤口缝合的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段强;蒋明富;安昊;白忠銘;墙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