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甘国胜;张尹红;凌娜佳;刘方;宋晓阳

关键词:异丙酚,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高血压性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
摘要:目的 异丙酚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拟择期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术中异丙酚持续靶控输注,对照组采用术中异氟醚持续吸入维持.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0>)、手术开始后4 h(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4个时点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观察组T<,1>和T<,2>血浆IL-6和TNF-α水平与T<,0>比较明显升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基本达到T<,0>水平,且T<,1>~T<,3>三个时点血浆IL-6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能减少行开颅血肿清除术HICH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释放和抑制炎症反应.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6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可能存在的内在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间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合并子宫肌瘤62例(A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单纯性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B组)做对照.结果 A组的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组织病理分级及ER、PR检测率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多属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组织分化好,肌层浸润浅,预后较好.

    作者:欧阳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为在该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深圳市宝安区随机抽取的8所中学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基线调查.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50.2%,其中初中生的得分明显低于高中生(P<0.01),公立学校的应答情况明显好于私立学校(P<0.01);对于艾滋病患者大部分学生能给予关心和帮助,但很多同学认为艾滋病离他们还很遥远;目前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来源途径主要为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或书籍和宣传资料等.结论 在校中学生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处在较低水平,学校及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加强对学生开展青春期卫生保健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吴泰顺;詹志强;李苑;周小涛;陈兵;彭慧;马智超;黄振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R程序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中的运用

    目的 开发Bliss法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应用程序.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R编程实现半数致死量测定程序,与现有常规程序对比验证.结果 R的实现代码简短,可读性高,运行结果精确可靠.结论 利用R开发程序是解决Bliss法求LD<,50>及其它相关毒理、药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

    作者:姜晓东;阎政礼;周桂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1~3岁婴幼儿气质类型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1~3岁婴幼儿气质特征.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3月,采用<1~3岁气质量表>对就诊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1~3岁1 030名婴幼儿的家长或主要照料者进行气质问卷调查,评定婴幼儿气质类型.结果 1~3岁婴幼儿气质类型中,中间偏易养型占41.17%;易养型占36.99%;难养型占11.75%;中间偏难养型占6.21%;启动缓慢型占3.88%.不同性别婴幼儿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气质维度中除注意分散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气质维度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气质类型分布中易养型的幼儿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气质类型分布在性别间无差异;不同性别气质维度上有一定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气质类型分布上有改变.

    作者:华新军;黄广文;蒋燕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脊髓水平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氟代柠檬酸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CCI)大鼠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和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的影响.方法 所有的大鼠术前8 d鞘内置管,用MWT和TWL分别评价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前给药组:于坐骨神经结扎前1 d开始持续到术后1 d(每天2次)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或氟代柠檬酸50μg,热缩足潜伏期和机械缩足阈值分别于术前2 d,术后1、3、5、7、14 d测定;后给药组:坐骨神经结扎后7 d分别鞘内注射1次生理盐水10μl或氟代柠檬酸50μg,分别于给药后0.5、1、2、4、8 h测定热缩足潜伏期和机械缩足阈值.结果 在前给药组中,与前生理盐水组相比,氟代柠檬酸组大鼠在神经结扎后的1~5 d MWT和TWL明显增加(P<0.05,P<0.01);后给药组中,氟代柠檬酸组大鼠在给药后的各个时间点与后生理盐水组和给药前自身相比,在给药后0.5、1、2、4 h MWT和TWL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术前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明显延迟CCI大鼠热痛敏和机械痛敏形成,并且术后7 d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明显抑制CCI大鼠已建立热痛敏和机械痛敏,提示胶质细胞的活化参与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引发神经病理痛形成和维持.

    作者:李轶聪;李悦;付宝军;刘芳;李恩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念珠菌的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了解妊娠妇女念珠菌的感染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阴道分泌物进行培养,ATB半自动微生物培养鉴定仪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分离念珠菌256例,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所有分离的念珠菌对两性霉索B和5-氟胞嘧啶敏感,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有一定程度的耐药.结论 妊娠妇女阴道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于唑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应加强念珠菌的检测和药物敏感分析.

    作者:张玲;王厚照;尚碧莲;许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9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从各类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2对99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鉴定,药敏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 检出的99株鲍曼不动杆菌传染科占2株,ICU占51株,门诊3株,呼吸科9株,新生儿科10株,骨外科6株,普外科3株,胸外科3株,神经内科1株,老年科3株,血液科5株,内分泌科3株;从标本分布看痰占73份,分泌物15份,csf 1份,尿液2份,血液8份;从药敏结果看,除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它抗生素均产生了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ICU病房、呼吸内科、新生儿科均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高发病室,应重点加强监测,同时应大力加强及提高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严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湖南部分地区5999名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部分地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方法,对随机选择的5 999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地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技能掌握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7.7%、55.4%及52.3%,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63.8%vs 51.6%,62.1%vs 48.8%,57.6% vs 4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OR=1.906)、农村地区(OR=1.835)、重体力劳动者(OR=1.550)和家庭常住人口多(OR=1.061)的居民健康素养相对较低,女性(OR=0.868)、大专/本科及以上(OR=0.089)、家庭人均月收入为5 000~9 999元(OR=0.282)的居民健康素养相对较高.结论 居民健康素养较低,应重视其影响因素并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曹仲辉;徐小生;凌建军;罗家有;谭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清NT-proBNP检测对AMI患者预后及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浓度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及死亡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54例AMI患者、30名健康对照者以及AMI患者治疗后第3 d、第7 d血清NT-proBNP水平.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0 d,观察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AMI组患者进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与AMI后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 Ⅰ~Ⅳ)呈正相关(r=0.71,P<0.01).随心功能分级递增,血清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随访期内发生的MACE明显增多.NYHAⅢ~Ⅳ级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NYHA Ⅰ~Ⅱ级组(P<0.01).治疗前,≤3 d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治疗后第3 d,4~30 d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亦高于非死亡组(P<0.05)和31~180 d死亡组(P>0.05).治疗后第7 d非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亦明显低于2个死亡组(P<0.01).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与AMI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观察AMI患者早期血清NT-proBNP水平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对AMI患者预后和死亡风险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伍树芝;鲁晓红;谭逵;陈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结核性胸膜炎多发包裹穿刺治疗

    目的 了解CT引导下穿刺注入不同药物对结核性胸膜炎多发包裹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6例结核性胸膜炎多发包裹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组和地塞米松组,各18例,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同时行CT引导下穿刺抽液,分别向胸腔内注入异烟肼0.3 g/次和尿激酶20万单位/次,异烟肼0.3g/次和地塞米松10 mg/次.结果 尿激酶组胸水吸收优于地塞米松组.结论 联合CT引导穿刺抽液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

    作者:权彩风;李曼丽;李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后β-内啡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同剂量纳洛酮对血浆β-内啡肽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重型颅脑损伤后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小剂量治疗组A(n=40)及大剂量治疗组B(n=44).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以不同剂量给予纳洛酮治疗,动态监测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结果 治疗第3 d及第7 d,A组及B组患者血浆β-EP含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治疗血浆β-EP含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涂艳阳;付建芳;付菊芳;田小溪;付国强;王伯良;曹义战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儿童意外伤害原因与防治措施

    儿童伤害已成为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经济状况的儿童青少年伤害表现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跌落、溺水和交通事故是引起儿童青少年伤害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儿童青少年伤害的监测、开展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倡导适宜的社区干预策略是预防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措施.

    作者:谢燕;刘爱忠;钟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新农合实施前后四种疾病住院费用变化及其成因探讨

    目的 了解新农合实施后医疗费用和农民医疗负担的变化情况,分析成因并探讨控制医疗费用的对策.方法 收集安徽省石台县某医院2006-2009年的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分娩行剖宫产、单纯性小儿疝气手术治疗、脑梗塞无其它并发症等四个单病种住院病人的住院费用资料,比较新农合实施前后医疗费用以及新农合实施后农民实际住院费用的支出情况.结果 新农合实行后人均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实行前,各病种平均住院费用较实施前上涨了6%~15.3%.参合患者实际支出医疗费用较非参合者低,其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11.31%~49.93%.结论 新农合保障水平较低,医疗费用快速增长是限制新农合保障水平的重要因素,应加强新农合监管力度,提高医疗机构的自我约束能力.

    作者:徐继文;王绩凯;陈立宏;李迎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终止妊娠方式和时机

    目的 研究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在不同孕期与不同方式终止妊娠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56例,观察在不同终止妊娠方式及时机下,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子痫组患者采用剖宫产的比例较先兆子痫组多.早期终止妊娠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要少于晚期终止妊娠.结论 终止妊娠是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首选方法,选择适当分娩方式,在早期结束妊娠,可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艳华;李凤艳;侯雯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护理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的几点体会

    通过对影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在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素质,教学管理和专业课的开设,以及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重视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加强教学管理和改革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等,以促进临床教学的改进与发展.临床护理教学是一个教师和护生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在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才能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才能终达到指导教学改革,使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得剑提高的目的.

    作者:陈慧;何丽英;杨俊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进行骨科手术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对照组(丙泊酚+芬太尼)各50例,观察两组插管前、插管后、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的生命体征及麻醉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麻醉诱导后和插管前后,血压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心率较麻醉前变化不明显(P>0.05).插管前后、手术中,观察组50例血压与对照组50例患者的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低血压2例,心动过缓1例,对照组出现低血压1例,心动过缓3例,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组均未见明显其他异常.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缪小勇;徐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吐鲁番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分析

    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是促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职责,提高区域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有效措施.根据卫生部疾控局和自治区卫生厅的安排,对2008、2009年吐鲁番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依照国家制定的绩效考核标准,开展了考核工作.通过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规范了疾控机构的工作标准,完善了相关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通过开展绩效考核自查、复查,吐鲁番地区机构绩效考核工作达到良好.

    作者:关晓冬;宋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肝移植排异反应的病理学分析与治疗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病理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09年12月间56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排异反应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与慢性排异的病理学表现不甚相同,在小叶中央坏死性炎症、汇管区炎症、肝细胞变性、小叶间动脉损伤和肝组织纤维化的病理组织学表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是肝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的诊断金标准,而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则是治疗肝移植后排异的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郭晓东;李捍卫;熊璐;张敏;赵雨来;梁丽;刘树红;赵景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885例宫颈病变经阴道镜检查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885例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病理确诊宫颈癌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3例,HPV感染106例,宫颈息肉30例,宫颈炎683例.在66例CIN及宫颈癌病例中,宫颈光滑9例,占13.63%,宫颈轻度糜烂占40.91%(27/66),其中CINⅡ、CINⅢ分别占45.45%和45.45%.宫颈病变以30~39岁高,40~49岁次之.结论 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方便安全、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徐小芳;李丹;姚敏;丁幼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宁乡县2005-2009年狂犬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控对策

    目的 了解宁乡县狂犬病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控对策.方法 收集宁乡县2005-2009年法定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宁乡县2005-2009年累计报告狂犬病例26例,年发病率0.15~0.61/10万.病例分布于全县16个乡镇,呈高度散发.病例以1-8月发病多,年龄50岁以上发病占73.08%,男性发病高于女性(1.36: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0.77%),其次是民工(占7.69%).伤人动物主要是狗(占92.31%),且87.50%为家养动物,其次是猫(占7.69%).26例病例中,Ⅰ级暴露2例、Ⅱ级暴露19例、Ⅲ级暴露5例.动物咬伤人后到医疗机构处理的仅2例.被动物咬伤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7例,自行处理的17例.结论 宁乡县狂犬病疫情较为严重,家犬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应加强疫情监测、加强犬类的管理、规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作者:喻国军;李玉枝;傅家荣;李华;袁月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