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路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白庆琳

关键词:临床路径, 急诊危重症, 院内转运,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路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收治的20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转运.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实验组,进行临床路径转运.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转运病死率、意外发生情况及满意程度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均未在转运中出现死亡.实验组科室接收满意度为92.0%,对照组科室接收满意度为6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概率为32.0%显著高于实验组发生率为4.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提高满意度,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高转运效率和质量,具有推广意义.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对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动脉溶栓治疗.采用阿替普酶经微导管注入闭塞动脉栓子近端及栓子中,溶栓后常规应用抗血小板、清除自由基、改善侧支循环等治疗.结果:22例动脉溶栓患者,17例再通良好,再通率77.27%.其中有14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术后2天内死亡患者1例(4.5%),死因为基底动脉闭塞未能再通;3个月随访21例,未发生再梗死.结论:阿替普酶动脉溶栓可使闭塞的颅内及颅外动脉再通,恢复灌注,保护缺血半暗带,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利民;张蕊;朱瑾;邓长林;郝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盆腔炎住院患者1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进行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95.0%护理满意度,对照组具有65.0%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具有100.0%健康知识达标率,对照组具有65.0%健康知识代表率,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对盆腔炎住院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更好掌握健康知识,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刀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对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9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冠心病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冠心病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能效显著提高.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通过以家庭为教育单位,让患者整个家庭得以进入冠心病治疗状态,提升了患者的自我效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传统X线平片与数字化X线摄影(DR)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传统X线平片与数字化X线摄影(DR)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依据诊断检查方式进行分组,80例行传统X线平片检查,作为X线平片检查组;其余80例行DR检查,作为DR组,观察两组诊断效果.结果:传统X线平片检查组诊断准确率76.25%(61/80),漏诊/误诊19例;DR组为96.25%(77/80),漏诊/误诊3例(P<0.05).结论:DR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可以取得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安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内科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内科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行PICC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40例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滑脱、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滑脱、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能够降低神经内科PICC置管并发症.

    作者:徐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高频电刀的使用方法

    高频电刀在手术中可以有效的起到止血的效果,有利于术中的观察,因此高频电刀在手术中的使用范围也就越来越广,我院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共做了3000多台手术,其中使用电刀的手术有两千多台,因此我们也要注意电刀的安全使用,电刀的安全使用要注意极板于患者皮肤的接触以及线路的安全.下面我就电刀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说一下我在工作中的经验,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作者:郎丽华;魏艳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关于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感染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感染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出现伤口感染的产科、外科患者52例,统计分析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及处理结果.结果:经对52例伤口感染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培养,获得菌株8株,其中阳性率15.38%;5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伤口感染后分泌物经细菌培养后获得的菌株呈多样化,可能与糖尿病、术后血肿、女性独特生理结构、机体体抗力下降、肥胖、医护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

    作者:陈朝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自2015年1月份至2017年1月份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的自愿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第1天、3天、7天、14天、30天及第60天的同型半胱氨酸、血清NO、内皮素(E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分析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第1天、3天、7天、14天、30天的同型半胱氨酸、血清NO、内皮素(E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0天时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血清NO、内皮素(E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两者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帖签差错分析

    目的:降低PIVAS贴签的差错率,提供安全输液,保障用药安全.方法:对PIVAS2016年1月18日至2016年2月14日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结果分析,并参照数据汇总表,配对t检验,分析贴标签前后的指标,P值<0.05表示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无明显研究意义.结果:工作量集中,溶媒摆放错误,标识不清晰,相似溶媒摆放太近,责任心不强,新进人员对流程不熟悉,温湿度影响人员情绪,对帖签差错均有显著影响,溶媒使用不当影响不明显.结论:加强帖签时的核对,对标签溶媒剂型特殊标记相同剂型或颜色远距离放置,加强查对制度,均可降低帖签差错.

    作者:马雪静;强云凤;张晓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1月份至2017年1月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均分法给予分组,常规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中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营养肠内营养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崇.

    作者:马亚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3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的顺序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接受中医骨伤手法联合布洛芬胶囊实施治疗,实验组予以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达到91.2%,优于对照组的70.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实施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胡君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42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经过精心的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引流管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盆底肌肉锻炼、合理饮食等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陶晓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龙马风湿汤加药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龙马风湿汤加药熨,探讨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10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共300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在观察组中,则采用龙马风湿汤加药熨进行治疗,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别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龙马风湿汤加药熨,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梁昀;徐君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沙格雷酯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沙格雷酯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于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血管内介入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行血管内球囊扩张与支架植入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2009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给予拜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栓治疗,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d口服,研究组患者给予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d口服.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内皮素、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与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水平改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率、有效率与临床不良反应水平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水平升高,内皮素、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水平下降,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提高、血管再狭窄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凝血指标与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雷酯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以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调血清炎性反应,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治血栓形成,显著提高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患者临床疗效,临床安全性较好.

    作者:刘明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通过改善产妇保健管理与措施,加强社区妇产科服务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通过改善产妇保健管理与措施,对加强社区妇产科服务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孕产妇40例,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对这些孕产妇进行常规的保健管理.选取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孕产妇40例,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对这些孕产妇进行常规的保健管理,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同时将对照组和研究组孕产妇的妇产科服务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社区妇产科服务水平要明显好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孕产妇,在常规保健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加强,能够大大提升社区服务效果,孕产妇也能够在全流程中得到完善的社区护理,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李金秀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整体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科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糖尿并患者中选取102例合并低血糖者,经过计算机随机分配为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整体护理,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与低血糖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等4个维度的生命质量评分,均远高于参考组,3个月后,低血糖复发率为3.92%,显著低于参考组的15.69%,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其生命质量,降低低血糖的复发率,临床护理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郭艳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切口开胸手术与全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小切口开胸手术与全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第1d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分钟通气量(MV)、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小切口开胸手术,手术效果较佳,术后MV、FEV1水平较高,安全性高.

    作者:张永健;金小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肝移植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状态中实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从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48例肝移植患者作为样本,通过奇偶法基本原则将患者平均分成参照组(n=24例)以及实验组(n=24例),将实行常规护理患者为参照组,将实行护理干预患者为实验组,观察两组肝移植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肝移植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疾病认知程度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故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移植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改善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旭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EB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

    EB病毒是一种感染广泛的人类γ疱疹病毒,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嗜血细胞综合症、鼻咽癌、淋巴瘤等发生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EB病毒感染机体后少有严重的临床症状,如果合并免疫功能异常者则预后不佳.本文就EB病毒流行病学,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临床表现,疾病转归及目前针对感染后的相关治疗进行阐述.

    作者:刘婧;周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腹腔镜治疗坏疽性化脓性阑尾炎并根部穿孔的应用体会

    目的:回顾性分析48例坏疽性化脓性阑尾炎并根部穿孔患者在我院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治疗坏疽性化脓性阑尾炎并根部穿孔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54min,术后住院3-6天,均痊愈出院;术口疼痛轻,无腹腔脓肿、出血、粘连性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坏疽性化脓性阑尾炎并根部穿孔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黄光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