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龙马风湿汤加药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梁昀;徐君超

关键词:龙马风湿汤加药熨,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龙马风湿汤加药熨,探讨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10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共300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在观察组中,则采用龙马风湿汤加药熨进行治疗,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别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龙马风湿汤加药熨,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老年Hp胃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及TGF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究在老年Hp胃炎治疗时,选择标准三联疗法治疗的效果,已经对患者血清水平和TGF的影响.方法:针对80例老年Hp胃炎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血清IL及TGF水平,并在组间实施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TGF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更优;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明显,均满足P<0.05.结论: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老年Hp胃炎和常规方法比较,前者疗效较好,同时对患者血清IL及TGF水平的影响积极,故值得临床在治疗时应用.

    作者:覃纯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行为治疗辅助普拉克索对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行为治疗辅助普拉克索对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将50例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行为治疗,对比两组抑郁程度、非运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UPDRS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治疗辅助普拉克索治疗早发帕金森伴抑郁,患者抑郁、非运动症状显著改善,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规范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ICU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之间),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各45例,并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CU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将规范化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值得研究.

    作者:陈晓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江苏省靖江市初中学生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现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江苏省靖江市初中学生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现况与分析,为当地青少年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靖江市10所中学,随机抽取2000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尝试吸烟、正在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获得完整有效的资料1977份,靖江市初中生尝试吸烟率为22.22%,正在吸烟率为8.83%;男生的吸烟率14.61%高于女生的1.92%,学生在家、室内、室外及公共交通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比例为33.24%:51.65%:59.94%:45.40%.结论:初中学生控烟工作重点在于减少二手烟暴露、媒体烟草广告及烟草相关促销,深入强化传播烟草危害相关知识.

    作者:陆子健;刘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30例换成给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患者Barthel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和肢体能力,值得临床推崇.

    作者:曹加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切口开胸手术与全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小切口开胸手术与全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第1d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分钟通气量(MV)、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小切口开胸手术,手术效果较佳,术后MV、FEV1水平较高,安全性高.

    作者:张永健;金小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大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观察大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组(n=43例)和小剂量组(n=43例),其中大剂量组患者采用大剂量替考拉宁静脉滴注治疗,小剂量组患者采用小剂量考拉宁静脉滴注治疗,跟踪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基于SPSS21.0软件做组间差异比较.结果:大剂量组患者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大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病程,提供细菌清除率,且不良反应率低,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维新;白佳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喀什地区基于分级诊疗的远程医疗会诊应用研究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医疗技术进步的同时,人们对高质量、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明显,而当前,多数医院的医疗水平仍然无法达到具有需求,在进行远程会诊单额过程,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广泛,不断成为社会发展中关注和重视的内容.远程会诊主要是运用远程通讯技术和信息传递技术等实施的远距离医疗服务的内容,对一些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以及偏远地区级医院无法进行有效解决的医疗中的问题,进行与上级医院的远程综合会诊医疗加以合作,对这些难题加以有效解决,同时有效对基层医院诊疗水平加以提升.

    作者:孙宝山;王建全;王志芳;谢开华;曾艳萍;邹小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文关怀在内分泌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人文关怀在内分泌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00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分别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使用人文关怀护理,根据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从而进行对比得到应用效果.结论:由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临床护理,护理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各有不同,护理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也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等其它问题发生,临床护理效果明显;护理组满意度为97.05%,对照组满意度为86.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足以说明人文关怀护理对患者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让患者的情绪得以缓解可以使患者从容对待治疗,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周明波;莫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个性化护理在门诊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门诊慢性伤口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门诊换药室就诊的55例慢性伤口换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对策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采取个性化护理.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过程中,主要出现了感染、出血和疼痛等并发症,观察组总发生率14.3%,对照组44.4%,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达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于门诊慢性伤口换药患者而言是一种可靠的护理对策.

    作者:施姣娜;王冉;汪春艳;曹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腹腔镜在小肠不全梗阻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肠不全梗阻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30例肠梗阻资料.3例因腹腔粘连束带导致梗阻,腹腔镜下切断束带解除梗阻;12例有既往剖腹史因小肠与小肠、腹、壁、肠系膜粘连、成角导致梗阻,腹腔镜下分离粘连、成角解除梗阻;6例有既往妇科盆腔手术史因盆腔粘连导致梗阻,腹腔镜下分离粘连解除梗阻;9例探查发现阑尾炎导致梗阻,同时行阑尾切除术.结果: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肠梗阻症状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肠梗阻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微创优势,避免开腹手术的创伤及术后易造成再发梗阻.

    作者:艾其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我院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呼吸内科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下血肿、液体渗漏、针头回血、静脉炎等事件风险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效果优异,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游小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调查表,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的各项影响因素.结果:自我管理的维度中,饮食自我管理(4.58±2.76)分,运动自我管理(5.07±2.48)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1.21±1.42)分,足部护理自我管理(2.96±1.76)分,遵医嘱服药自我管理(6.41±1.69)分,据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糖尿病知识及自我效能均是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均较差,自我管理现状不理想,其患者的年龄及性别、自我效能和糖尿病知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武晓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个体化护理应用于冠心病监护治疗室中对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效果的探析

    目的:个体化护理应用于冠心病监护治疗室中对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效果的探析.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至2016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名CUU患者,然后再将这120名CCU患者使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两个小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名病人,实验组的60名病人我们采用个体化的护理,而对照组的60名患者我们则采用相对比较常规的护理.在这120名病人进入研究小组前和转出CCU时对他们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评估他们的焦虑情况.再针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两个小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个小组的成员在进入小组之前SAS的评估结果相比较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差异,两个小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也较小,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而在进行完研究后的评估结果显示,实验组的SAS得分相较于对照组是比较低的,这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护理满意度上实验组的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也比较高.结论:个体化护理改善CCU患者所出现的焦虑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李佳妹;张黎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压和心率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7%),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及心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希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以来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作为这次的分析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剂量(10mg/d);研究组30例患者给予大剂量(20mg/d),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应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胡飞龙;路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左氧氟沙星结合盐酸坦索罗辛及宁泌泰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运用左氧氟沙星与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5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和宁泌泰治疗,实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与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5.33%,常规组是84.67%,实验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33%,常规组是11.33%,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前列腺炎运用左氧氟沙星与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罗常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脑梗死患者接受康复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脑梗死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康复护理措施,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其运动功能、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脑梗死患者,在其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抑郁程度,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CT灌注成像在子宫颈癌放疗靶区GTV勾画中的物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在子宫颈癌放疗靶区GTV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病人19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位于Ⅱa~Ⅲb期,均行CT灌注扫描、增强CT扫描及增强MRI扫描.将CT灌注原始图传输至GE工作站,通过perfusion4软件处理,生成CT灌注图像(BF图、BV图、MTT图、PS图).将CT灌注图、增强CT图、增强MRI图传送至PINNACLE8.0 Philips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于每种影像学图像中勾画子宫颈癌原发灶GTV.将常规增强CT图、BF图、BV图、MTT图、PS图所勾画的大体肿瘤体积(GTVCT、GTVBF、GTVBV、GTVMTT、GTVPS)与GTVMRI进行比较.结果:GTVMRI小于GTVCT,两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GTVMRI大于GTVBF、GTVBV、GTVMTT、GTVPS,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图像中,BV图和PS图显示肿瘤范围和边界较清晰.结论:BV图和PS图结合常规CT应用于子宫颈癌放疗靶区GTV勾画中,更有利于子宫颈癌精确放疗的实施.

    作者:昝宁;胡洁;范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及早期乳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解析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及早期乳腺导管癌造影表现与病理基础,以期能够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凭据,终优化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诊的,临床表征为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同时已经进行过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早期乳腺导管癌患者30例,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患者乳腺导管影像学表现,继而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导管原位癌9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导管原位癌合并早期浸润7例;复合型癌2例,其中导管原位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1例,其中乳腺X线平片没有发现异常4例,毛刺或分叶状肿块7例,肿块伴钙化6例,多形性钙化灶8例.早期乳腺导管造影主要表现如下:乳腺规格增大、乳房出现硬结、淋巴结增大,乳腺疼痛,尤其是在月经来潮前加重,经后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疼痛位置多数位于乳腺外上端,也可呈双乳腺弥漫性胀痛.在本次研究中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86.7%.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可以被视为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及早期乳腺导管癌诊断的一种安全性、可靠性手段,定性与定位价值已经得到医学界的肯定,特别是对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能作出较精确的诊断结果,大幅度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袁兴娥;黄贵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