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规范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陈晓香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摘要: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ICU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之间),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各45例,并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CU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将规范化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值得研究.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补肾益肺健脾膏方联合离子导入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补肾益肺健脾膏方与离子导入联合应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8例AECOPD患者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对照组(39例)与研究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性治疗,研究组使用补肾益肺健脾膏方配合离子导入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87%(46/49)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PaO2(73.09±8.24)、PH(7.54±0.11)mmHg较高,PaCO2(45.72±5.01)mmHg较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FEV1(70.02±5.74)ml、与FEV1/FVC(62.27±5.41)%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益肺健脾膏方与离子导入联合应用治疗效果佳,AECOPD患者肺功能提升,动脉血气优化,值得推广.

    作者:罗明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关于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感染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感染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出现伤口感染的产科、外科患者52例,统计分析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及处理结果.结果:经对52例伤口感染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培养,获得菌株8株,其中阳性率15.38%;5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伤口感染后分泌物经细菌培养后获得的菌株呈多样化,可能与糖尿病、术后血肿、女性独特生理结构、机体体抗力下降、肥胖、医护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

    作者:陈朝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深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期间采用右美托咪定,探究对手术患者麻醉深度以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宁夏吴忠微创医院所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选取67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6年1月~2016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67例患者实行分组,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33例)和参照组(34例).参照组患者:术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实验组患者:应用术前10min静脉泵注生理盐水+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结果:实验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疼痛发生率、拔管时间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期间采用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手术患者麻醉深度以及苏醒质量.

    作者:陈淑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短效口服避孕药治疗青春期急性重症功血的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短效避孕药在青春期急性重症功血中的治疗效果,主要分析其止血效果和对患者月经周期的调整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口服短效避孕药治疗青春期性重症功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服用妈富隆,12例服用达英-35,60例患者止血前每日服药3片/次/天,止血后每日服药2片/次/天.分析患者出血减少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并对60例患者入院就诊时和治疗后血红蛋白数值,对短效口服避孕药治疗青春期急性重症功血的效果进行相较全面的评价.结果:60例患者出血情况均在服药后3-48小时内改善,出血量明显减少,服药72小时后60例患者出血症状均消失.治疗后血红蛋白指标76±17.8g/L,较入院就诊时的53.7±19.0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效口服避孕药在治疗青春期急性重症功血中效果确切,止血效率高,有助于患者月经周期的有效调整,且每日一次的口服方案简单易行,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

    作者:姚丽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风险因素管理护理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风险因素管理护理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实施风险因素管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50,分别给予常规护理、风险因素管理护理,探究两组患者风险管理前后手术效率及医院护患满意度、感染控制情况、医疗事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效率及医院护患满意度、感染控制情况、医疗事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应用风险因素管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风险情况,值得将其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熊祥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康复科介入高龄患者结直肠手术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和分析康复科介入高龄患者结直肠术后常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浙江省某三甲医院肛肠外科在2017年1月-2017年9月间行结直肠手术的370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遵照患者入院顺序分成实验组(260例)以及对照组(11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康复科介入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12.32±1.72)d、首次排气时间(2.83±0.42)d、首次进食时间(2.42±0.51)d、住院费用(51352.12±4321.05)元、不良反应发生率(11.54%)都优于对照组[(19.68±2.53)d、(3.82±0.57)d、(3.35±0.64)d、(55315.35±6925.41)元、(2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术高龄患者的术后给予康复外科护理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应推广使用.

    作者:江弘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折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血肿4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伤口感染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血肿7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伤口感染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6.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实施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有助于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泽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观察隔姜蒜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以隔姜蒜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两组行治疗,一组行隔姜蒜督灸进行治疗,另一组行隔姜督灸,对治疗结果展开对比.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占比96.67%(29/30)远高于对照组66.67%(20/3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出现不良事件.结论:针对强直性脊柱炎行隔姜蒜督灸进行治疗,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能较好,临床可考虑选择.

    作者:高希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电话回访出院患者服务满意度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电话回访出院患者服务满意度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出院回访调查对象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患者出院5~10d进行一访,在10~20d内进行二访,统计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并与2015年开展传统电话回访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出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于开展传统电话回访的对照组,研究组开展两次回访调查后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患者开展出院后电话回访,可使医院的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谢开华;曾艳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和观察对新生儿给予氨溴索不同的给药方式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1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观察,经过随机分组,共有三组即甲、乙、丙三组;甲组以氨溴索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乙组则以氨溴索静脉滴注方式治疗,丙组则联合甲与乙的两种给药方式进行治疗,而后观察和对比三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儿的体温下降时间为2.1±1.1天,喉头有痰响消失时间5.3±1.1天,治疗总有效率为80.0%(32例);乙组患儿的体温下降时间为2.4±1.4天,喉头有痰响消失时间5.5±1.3天,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8例);丙组患儿的体温下降时间为1.6±0.6天,喉头有痰响消失时间4.0±1.5天,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给予氨溴索的雾化吸入合并静脉滴注方式产生的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可在临床中可尝试采用联合给药方式治疗.

    作者:戴春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并对其报告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来源为我院妇产科,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回顾分析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检验结果为依据对其贫血类型进行确定,对比不同贫血类型患者主要检测指标之间的差异,并与同期在医院接受检查的正常孕妇作进行比较.结果:9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中,共有小细胞性贫血患者63例、大细胞性贫血患者24例,其他类型贫血患者3例.其中,小细胞性贫血组和正常孕妇组的RBC高于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MCV、MCHC显著高于正常孕妇高于小细胞性贫血组患者;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患患者的Hb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孕妇,大细胞性贫血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CH显著高于小细胞性贫血组,小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RDW高于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高于正常孕妇,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在不同妊娠期都有可能发生贫血,做好孕妇的产前血常规检验检查,能够保证贫血的及早发现和及时干预治疗,保证母婴健康,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成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关于我国执业药师继教问题的几点思考

    执业药师在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领域发挥着监督和指导的作用.我国从1994年实行执业药师制度以来,执业药师的规模不断壮大,但与国外相比总体数量不足、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执业能力较差等问题较为明显.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国家药监局颁布《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执业药师的综合能力,经过20余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日趋合理,但尚有诸多方面需要改革,下面浅谈一下个人的几点意见.

    作者:王娜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应用天然化合物抑制β-淀粉样蛋白寡聚为原理的药物开发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异常聚集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重要特征.因此,抑制Aβ寡聚来降低其毒性是AD药物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许多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天然化合物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将重点分析已经报道过的白藜芦醇、巴西木素、儿茶素、姜黄素、环已六醇等对Aβ寡聚的抑制作用,分析其抑制寡聚的实验方法,分析抑制寡聚的效果及原理,并预测分析未报道的部分化合物是否具有抑制Aβ寡聚的潜在作用,这将为探寻治疗AD可能的天然化合物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武美娜;石镜明;孙正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模式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

    目的:优质护理模式用于阑尾炎手术护理中应用价值研究.方法:运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从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疼痛缓解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阑尾炎患者积极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其尽快康复出院.

    作者:卞恩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对中国自然分娩产妇产程结局干预效果meta分析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中国自然分娩产妇产程结局干预效果meta分析.方法:对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等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应用软件进行重复筛查,并应用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章,累计1135名干预人群,1095名对照人群;meta分析显示,循证护理可缩短第一产程2.30小时,第二产程0.40小时,第三产程0.04小时;循证护理后新生儿窒息风险是进行护理新生儿的0.36倍.结论:循证护理缩短了中国自然分娩产妇产生,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立敏;王金莲;刘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型口腔诊所口腔石膏模型几种消毒方法的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四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及各项物理性能指标来探讨一种或几种有效的针对小型诊所的口腔石膏模型消毒方法.方法:对染金葡菌口腔石膏模型使用酒精喷涂、戊二醛浸泡、、紫外线光照、微博消毒四种消毒方法并在代型上试验其消毒后的尺寸精度及抗压强度检测.结果:除微波消毒导致模型抗压强度降低外,其他几种消毒方法均有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酒精喷涂、戊二醛浸泡、紫外线光照可适用于口腔石膏模型的消毒.

    作者:徐金波;刘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对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动脉溶栓治疗.采用阿替普酶经微导管注入闭塞动脉栓子近端及栓子中,溶栓后常规应用抗血小板、清除自由基、改善侧支循环等治疗.结果:22例动脉溶栓患者,17例再通良好,再通率77.27%.其中有14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术后2天内死亡患者1例(4.5%),死因为基底动脉闭塞未能再通;3个月随访21例,未发生再梗死.结论:阿替普酶动脉溶栓可使闭塞的颅内及颅外动脉再通,恢复灌注,保护缺血半暗带,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利民;张蕊;朱瑾;邓长林;郝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浅谈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感染科经患者同意,随意抽取80例,确诊的临床感染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来护理治疗期间的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则在治疗期间采用预见性护理管理措施.通过不同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现象、并发症、作息时间合理性、遵医嘱饮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比对照组的人数明显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息时间合理的人数和遵医嘱饮食的人数比对照组的明显要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其治疗期间(P<0.05).结论:患者在其治疗期间,医院对其采用预见性护理管理措施进行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好,也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的应用,保证和提升了患者的临床疗效,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此方法值得推广和使用,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林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51,予以常规方法治疗)和治疗组(n=51,予以序贯疗法治疗),对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Hp根除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Hp根除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普及.

    作者:杜关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研究补肾接骨汤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症状及其对骨折愈合的改善效果

    目的:分析补肾接骨汤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症状及其对骨折愈合的改善效果.方法:在本院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接受诊治的84例四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与实验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补肾接骨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以及骨质愈合时间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以及骨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采用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后,其疼痛肿胀的症状与对于骨折愈合的临床改善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松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