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虹
目的:探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情况.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临床标本微生物检测样本400份视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包括痰标本,泌尿生殖道标本,伤口分泌物标本,血液标本,其它(胸腹水等)标本,每样标本均为80份,对所有临床标本实施检验并对比.结果:本组400份微生物标本阳性菌株标本类型所占比例为:痰标本56.2%,泌尿生殖道标本17.5%,伤口分泌物标本18.8%,血液标本2.5%,其它(胸腹水等)标本5.5%,不同标本阳性率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有利于了解流行病发展的情况,并能够给临床指导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使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得到提高,建议推广.
作者:张海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口腔修复治疗中应用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桩冠修复的患者1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采用回顾式分析法,根据患者应用的桩体的材质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n=60)和纤维桩组(n=70).对照组采用金属铸造桩核进行修复,纤维桩组采用预成或可塑纤维桩联合纳米树脂进行桩核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纤维桩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57%,治愈率为67.1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治愈率为36.67%,纤维桩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统计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度,纤维桩组达到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结论:采用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进行口腔桩核修复,临床治疗效果确切,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度更高,应作为首选材料之一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期间采用右美托咪定,探究对手术患者麻醉深度以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宁夏吴忠微创医院所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选取67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6年1月~2016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67例患者实行分组,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33例)和参照组(34例).参照组患者:术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实验组患者:应用术前10min静脉泵注生理盐水+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结果:实验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疼痛发生率、拔管时间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期间采用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手术患者麻醉深度以及苏醒质量.
作者:陈淑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甲状腺肿瘤患者中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经过临床确诊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中选取69例,将其随即平均分成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癌组以及甲状腺瘤组,对3组患者的各项治疗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均在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之后,结果显示甲状腺癌的回声类型为高回声团,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回声类型为低回声团,甲状腺瘤患者的回声类型为低回声团和混合回声团,且甲状腺瘤组患者的混合回声团比率明显比另外两组高,同时阻力指数以及峰值流速显著比其余两组患者要高(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甲状腺肿瘤时彩色多普勒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检测方法,其诊断效果良好,诊断价值高.
作者:鲁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T影像在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与2014/1-2017/6收治的5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A组)和50例胰腺癌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均行CT影像学检查,总结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征,统计疾病的确诊率;结合CT影像学检查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并于1年后进行回访调查,对两组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A组疾病确诊率为96.0%(48/50),B组疾病确诊率为90.0%(45/50);在CT影像下,A组患者特征:①直接征象,病变区有明显边缘,胰管存在假性囊肿、不规则扩张、钙化情况;②间接征象,腹腔内粘连;肾前筋膜增厚、胆总管扩张终端.B组患者特征:①直接征象,病变区域存在显著扩大、胰管远端处于均匀扩张、密度分布不均衡;②间接征象,受累、胰周血管脂肪存在显著转移、胆总管扩张终端等.结论:在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临床诊察中,CT影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结合患者具体的CT影像征象特征来提高疾病确诊概率,同时也可以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东生;李俊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48例坏疽性化脓性阑尾炎并根部穿孔患者在我院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治疗坏疽性化脓性阑尾炎并根部穿孔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54min,术后住院3-6天,均痊愈出院;术口疼痛轻,无腹腔脓肿、出血、粘连性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坏疽性化脓性阑尾炎并根部穿孔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黄光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正畸患者使用西吡氯铵漱口水(CPC)控制菌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正畸治疗并佩戴固定矫治器30天以上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刷牙后,用生理盐水漱口1min,研究组患者刷牙后用15mlCPC漱口水漱口1min,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漱口水后在不同时间点的Ramfjord指数牙检测菌斑指数(PLI-O)的变化情况.结果: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amfjord指数牙检测菌斑指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不同漱口水治疗后,研究组患者1月、2月、3月的Ramfjord指数牙检测菌斑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正畸治疗并佩指戴固定矫治器30天以上的患者给予西吡氯铵漱口水进行菌斑控制,可以良好地控制菌斑生成,减少牙龈红肿出血、釉质呈白垩色斑块、龋损等症状的出现,对口腔组织的卫生护理及保护作用显著.
作者:郎江蓉;赵如玲;马婷婷;邓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门诊慢性伤口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门诊换药室就诊的55例慢性伤口换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对策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采取个性化护理.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过程中,主要出现了感染、出血和疼痛等并发症,观察组总发生率14.3%,对照组44.4%,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达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于门诊慢性伤口换药患者而言是一种可靠的护理对策.
作者:施姣娜;王冉;汪春艳;曹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23例阿尔茨海默病在心理科住院的护理手段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理科2010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23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研究,视为观察组,采用心理科的心理护理;选取2009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23例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SCL-90)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评分和患者的满意度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许家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的难点与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收并给予全口义齿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实施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采取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手段后患者的修复结果.结果:选取的100例老年患者在实施全口义齿修复治疗后,其中81例老年患者获得良好的修复结果,其余19例则获得相对较差的修复结果.结论: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治疗过程存在一定难度,治疗后定期来院复查,才能获得良好的修复结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老年人口腔问题.
作者:史翠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手卫生干预促进措施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作为手卫生干预时间段,即观察阶段,在我院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作为未实施手卫生干预时间段,即对照阶段,在此阶段内我院并未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分析对比两个时间段内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理论及洗手法的掌握程度、手卫生干预依从性、干手纸巾使用情况.结果:观察阶段医务人员手卫生理论及洗手法掌握程度评分为(92.44±3.58)分、手卫生依从率90.00%、干手纸巾使用率73.33%,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83.63±4.18)分、73.33%、56.6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手卫生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熟练度,并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制度及操作流程,有助于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
作者:魏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网络互动式延续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胫腓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74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7例,其中常规组采用传统出院指导和日常健康宣教模式,观察组在传统出院指导和日常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微信群及远程视频,通过视频方式让主治医生与护士和患者进行互动并给与专业督导,通过在2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对肌力(MMC)进行测评,对相关变量进行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出院指导性的康复指导功能锻炼,网络互动式延续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促进术后康复,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任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天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在肝移植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状态中实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从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48例肝移植患者作为样本,通过奇偶法基本原则将患者平均分成参照组(n=24例)以及实验组(n=24例),将实行常规护理患者为参照组,将实行护理干预患者为实验组,观察两组肝移植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肝移植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疾病认知程度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故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移植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改善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旭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3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的顺序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接受中医骨伤手法联合布洛芬胶囊实施治疗,实验组予以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达到91.2%,优于对照组的70.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实施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胡君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住院部2015年-2017年之间收治100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的并发症原因和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结果: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其中,13例穿刺点皮肤过敏,3例导管脱出,5例血栓形成,3例穿刺点渗血,6例导管相关性感染,9例导管阻塞,23例静脉炎,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静脉炎的发生例数明显较高(P<0.05).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并发症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PICC置管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置管的成功率.
作者:郭艳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本文通过探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概述了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主要内容、管理现状、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希望为相关领域及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作者:严德才;周兴高;周永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科室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78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情况、镇痛有效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组39例患者,护理后28.2%无痛、53.8%轻度疼痛、12.8%中度疼痛、5.1%重度疼痛、镇痛有效率94.9%,体位护理评分(24.2±0.3)分、心理护理(24.0±0.1)分、用药护理(23.6±0.4)分、健康宣教(24.1±0.6)分,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临床中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脊柱结核患者的术后护理过程中,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确保患者能够尽早康复.
作者:孙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脑梗死患者接受康复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脑梗死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康复护理措施,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其运动功能、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脑梗死患者,在其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抑郁程度,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并对其报告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来源为我院妇产科,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回顾分析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检验结果为依据对其贫血类型进行确定,对比不同贫血类型患者主要检测指标之间的差异,并与同期在医院接受检查的正常孕妇作进行比较.结果:9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中,共有小细胞性贫血患者63例、大细胞性贫血患者24例,其他类型贫血患者3例.其中,小细胞性贫血组和正常孕妇组的RBC高于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MCV、MCHC显著高于正常孕妇高于小细胞性贫血组患者;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患患者的Hb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孕妇,大细胞性贫血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CH显著高于小细胞性贫血组,小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RDW高于大细胞性贫血组患者高于正常孕妇,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在不同妊娠期都有可能发生贫血,做好孕妇的产前血常规检验检查,能够保证贫血的及早发现和及时干预治疗,保证母婴健康,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成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