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宇
目的:探究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的难点与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收并给予全口义齿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实施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采取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手段后患者的修复结果.结果:选取的100例老年患者在实施全口义齿修复治疗后,其中81例老年患者获得良好的修复结果,其余19例则获得相对较差的修复结果.结论: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治疗过程存在一定难度,治疗后定期来院复查,才能获得良好的修复结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老年人口腔问题.
作者:史翠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舒适护理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个性化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舒适护理用于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可减轻术后疼痛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王先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行为治疗辅助普拉克索对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将50例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行为治疗,对比两组抑郁程度、非运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UPDRS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治疗辅助普拉克索治疗早发帕金森伴抑郁,患者抑郁、非运动症状显著改善,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肾衰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纳入我院90例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老年慢性肾衰患者,根据施行方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评分、焦虑情绪、睡眠质量;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焦虑情绪、睡眠质量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肾衰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确切,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不规则抗体影响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选择血型标本(标本的选择是在正反定型不一致并为抗体筛选阳性之中进行提取的),使用谱细胞对血型标本进行鉴定;对于放散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的血型标本,制备出具有不规则的抗原阴性之中的反定性红细胞,并对其进行准确的鉴定出血型.结果:在不规则抗体的鉴定而引发的正反不一致病例中,IgM类抗体所占的比例较高.结论:使用反定性细胞可以将不规则抗体的干扰予以排除,并且使用IgG类不规则抗体会引起血型正反不一样.
作者:黄同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内科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上的临床效果,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接收的患有急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而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在相同治疗周期内的临床效果,对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的试验组整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中存在的差异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方法.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内科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整体治疗的有效率可以对中西医结合内科疗法进行推广运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急诊抢救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相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P<0.05.两组患者胸痛、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相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中应用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抢救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李杰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行业也逐渐采取网络化管理的方式,通过搭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医院各个部门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医疗相关信息的记录与调用,大大提高医疗工作效率.本文从医院计算机系统建设入手,提出一些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议与策略.
作者:尤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武都区近10年来黑热病的流行情况、防治工作及成效进行总结,分析发病率变化趋势,探讨今后防控策略.方法:统计黑热病疫情,确定疫点和疫区范围,开展治疗患者、捕杀病犬、犬只管理、为犬只佩戴溴氰菊酯药物项圈和宣传教育等相应的防治工作.结果:在2007-2017年期间,陇南市武都区黑热病总发病数为458例,年发病人数45.8例,年发病率为7.86/10万;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2012年后武都区黑热病发病成逐年下降趋势(P<0.05);男性、女性黑热病发病率无差异;不同年间职业分布差异非常显著(χ2=48.70,P<0.001).结论:在犬源性黑热病流行区,病犬是主要的传染源,采取宣传教育、捕杀病犬、防蛉灭蛉等措施是控制黑热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作者:孟孔彦;陈有明;任贵清;袁运福;罗武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3月104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52例).对照组用常规降压、抗凝和胰岛素治疗,联用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尿蛋白水平.结果:联用药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尿蛋白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联用药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高于对照组,尿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降低尿蛋白,值得推广.
作者:徐有伟;蔡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藏医外敷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对于藏医外敷疗法的应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记录与对.结果:观察组的综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人数以及总有效率也明显多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藏医外敷疗法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而恢复情况,还没有副作用,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卓玛拉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凝聚胺介质配血(以下简称MPT)和卡式配血在临床交叉配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采集本院需要输血抢救、治疗的50例患者血清标本,并采用凝聚胺介质配血与卡式配血法对每例血液样本进行交叉配血,观察并对比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和交叉配血实验敏感性.结果:卡式配血法阳性检出率为88.00%,明显高于MPT的68.00%,两种方法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卡式配血法总阳性率、主侧阳性率、次侧阳性率、假阳性率依次为88.00%、54.00%、76.00%、36.00%,均明显高于MPT的68.00%、36.00%、54.00%、1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凝聚胺介质配血相比,卡式配血阳性检出率更高、敏感性更强,可将其作为临床交叉配血检验的常用方法,并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蒋瑶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检测并探讨血清PGⅠ、胃泌素17水平在胃息肉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08例接受内镜下检查治疗的胃息肉患者空腹血清PGⅠ及胃泌素17水平,统计分析PGⅠ、胃泌素17与胃息肉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及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年组血清PGⅠ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血清胃泌素17明显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Ⅰ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不典型增生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泌素1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息肉PGⅠ高于大息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息肉胃泌素17低于大息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I及胃泌素17水平与年龄、病理类型、息肉大小相关,检测血清PGI及胃泌素17水平有助于对胃息肉预后的判断,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
作者:张代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外科手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变做临床观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单位2015年12月到2017年7月住院治疗的64例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方法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观察组32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为选择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放化疗的患者,观察组的患者为选择外科手术进行乳腺增生伴癌变治疗的患者.在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患者的的治疗效果做出比较,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指标为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后,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的为11例,占总数的34.38%,效果显著的为16例,占总数的50.00%,效果一般的为5例,占总数的15.6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38%,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1.99±4.67)分;对照组组患者基本痊愈的为6例,占总数的18.75%,效果显著的为15例,占总数的46.88%,效果一般的为11例,占总数的34.38%,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63%,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6.15±8.46)分.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继续观察和研究,保持治疗方法应用.
作者:任亚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42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经过精心的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引流管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盆底肌肉锻炼、合理饮食等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陶晓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门诊护理管理中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的应用.方法:以2016年10月在门诊护理管理中进行新一轮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改革为分界线,将门诊护理岗位设定为N0-N3层,对比优化改革前后患者、医生以及护士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理论和操作考核、护理科研与继续教育等方面评价优化改革后护士的整体素质.结果:在实施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优化后患者、医生以及护士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与优化之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护士的理论、操作、护理科研与在职学习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优化前,差异显著(P<0.05).讨论: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运用岗位设置结合绩效管理,能明显提高病人、医生以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能提高门诊护士的整体素质.
作者:高桂勤;秦永红;秦芙蓉;李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教育中行健康教育的方式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某社区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仅接受医院的日常教育,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依从率差异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更好依从治疗和护理,值得推广.
作者:郭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T影像在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与2014/1-2017/6收治的5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A组)和50例胰腺癌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均行CT影像学检查,总结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征,统计疾病的确诊率;结合CT影像学检查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并于1年后进行回访调查,对两组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A组疾病确诊率为96.0%(48/50),B组疾病确诊率为90.0%(45/50);在CT影像下,A组患者特征:①直接征象,病变区有明显边缘,胰管存在假性囊肿、不规则扩张、钙化情况;②间接征象,腹腔内粘连;肾前筋膜增厚、胆总管扩张终端.B组患者特征:①直接征象,病变区域存在显著扩大、胰管远端处于均匀扩张、密度分布不均衡;②间接征象,受累、胰周血管脂肪存在显著转移、胆总管扩张终端等.结论:在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临床诊察中,CT影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结合患者具体的CT影像征象特征来提高疾病确诊概率,同时也可以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东生;李俊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34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发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及心理情绪.结果:观察组67例患者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显然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4.397、16.08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显然低于对照组(X2=6.230,P<0.05).结论:临床中对老年白内障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可良好控制术后并发症,并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蕊;雷秀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WBC、CRP指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和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和控制作用,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康复速度、改善临床治疗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刘国成;高见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