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艳玲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同时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护理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和素养,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提供了基础和保证.护理学的知识点较多,授课时间紧张,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教与学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就应该分析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我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了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就应该分析微课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作者:刘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在贫血诊断鉴别中血液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伴贫血8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患者不同贫血类型将其分为缺铁性贫血组(n=42)及地中海贫血组(n=44)两组.通过给予所有患者行医疗专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经予以血液检验后,临床效果情况.结果: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MCHC指标低于地中海贫血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MCV、RDW指标高于地中海贫血组(P<0.05).结论:对贫血患者行血液检验,能有效诊断出患者的贫血类型,为后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柴西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7,8-二羟基黄酮与倍他乐克联用在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165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83例,观察组中患者82例,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进行应用治疗高血压情况,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7,8-二羟基黄酮与倍他乐克联用应用,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观察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7,8-二羟基黄酮与倍他乐克联用在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综合生活水平.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对这一方法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陈桂香;段红芳;刘新红;张慧然;宋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和家属对病房管理及治疗依从性的促进.方法:对12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及家属在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疗初期、住院期间及疾病康复期实行相应的人性化护理;患者出院时由家属或患者填写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结果:电话回访成功率由40.0% 提高到75.0%,患者住院满意度由70.0% 提高到96.0%.家属住院满意度由82.5% 提高到95.0%.结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和家属实施人性化护理可发挥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爽爽;巩款;郭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Resosolv溶塑液与T F镍钛锉联合应用于治疗牙髓病患者塑化根管再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患者60颗进行过塑化治疗患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2例30颗)和对照组(18例30颗).对照组使用Resosolv溶塑液与C形先锋锉治疗,观察组使用Resosolv溶塑液与TF镍钛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根管再通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esosolv溶塑液与T F镍钛锉联合应用于治疗牙髓病患者塑化根管再通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再通率,缩短再通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急腹症中采用经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08月-2016年08月,收治228例急腹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使用全面的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和诊断时间,以及诊断符合率等.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检查时间较长、诊断时间较短、诊断符合率较高,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全面腹部超声波检查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但可以更加快速和准确的将患者病情诊断出来,指的在临床诊断上应用推广.
作者:陈小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针对性急救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在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叶丽;叶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临床干预,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健康老人设为对照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对卒中后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进行干预,研究组焦虑、抑郁量表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经临床干预,研究组焦虑抑郁症状明显缓解,干预前后因子分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需引起家属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早期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利于病情全面康复.
作者:陈朋月;袁大伟;李岗;徐燕;金霞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用中药口服兼青黛散保留灌肠的方法 ,治疗贵疡性结肠炎60例,疗效较好,不仅症状消夫,肠道溃疡亦完全恢复.并探索了溃疡性结肠炎杭大肠抗体的检测,取得初步成果.方法: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疗效不显著又易于复发的消化道疾病之一.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以结肠炎诊断入院的227例中,结合病史及多方详细检查.结果:后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经中药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李德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诊断的价值以及临床效果的观察.方法:选取本科室2014年-2016收治的5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全部患者分成两组,一组25人,一组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的治疗方法为实验组,一组采用开腹肝切除的诊疗方法为对照组,经过治疗,比较两个治疗方法.结果:25例患者经腹腔镜下的治愈率为96.25%,高于开腹肝切除的82.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切除相比于开腹肝切除治疗来说,治愈率较高,有利于在临床治疗中解决治愈率低的缺点,这对于普外肝胆科室具有重要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毛兴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45例,对照组采用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评价两组患者血压状况(收缩压、舒张压)及妊娠结局(剖宫产率、胎盘早剥率、产后出血率、子痫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剖宫产率、胎盘早剥率、产后出血率、子痫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既可降低患者血压状况,又可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综合性社区护理服务在居家养老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到社区居委会登记提供到本中心的老人76例,所有老人均符合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标准,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登记表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给予综合性社区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服务,对比两组老人康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研究组老人身体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老人身体功能恢复、社交功能恢复、心理不良情绪恢复、睡眠质量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社区护理服务不仅完善了传统护理存在的不足,还使社区护理服务更加规范化,满足居家养老老人的各项需求,促使老人减少并发症、早日康复,其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李英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将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应用于治疗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患者107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单一组以及结合组,单一组接受单纯的奥硝唑治疗,结合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介入头孢地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结合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94.23%vs81.82%),P<0.05.结论:使用奥硝唑联用头孢地尼治疗盆腔炎患者的疗效较佳,不良反应少,患者可较快获得恢复.
作者:潘华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PPH结合悬吊术在环状混合痔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的所有环状混合痔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35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对这35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PPH结合悬吊术进行治疗,分析和总结PPH结合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这3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达到100%,在术后1-3d内患者的肛门部坠胀感、便意感消失,患者的肛门疼痛显著减轻,在术后1-5d内疼痛消失,在术后2-3周后,患者的水肿消失、创面愈合.结论:采用PPH结合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疼痛消失、水肿消失和创面愈合的时间,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使用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李银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 M I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N Y H A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结果探讨其发生机制.随访了34例患者.结果:42例中,33例(86.8%)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AMI;30例(78.9%)为前壁梗死,4例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LVEF<40% 者23例,LVEF≥40%者19例.随访34例,1年内死亡6例.CAG示左主干或三支血管病变者22例(71%).结论: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MI多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MI,前壁梗死、冠脉严重病变者多见.其发生机制为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严重损害.
作者:雷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对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的8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对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应用,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免疫细胞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免疫细胞功能同样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今后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可以对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广泛的应用,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赵艳勋;刘苓;卢玲;高瑞华;孙泽凤;王秋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应用于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临床治疗中的方法与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所收治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35例,根据有无感染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7例,均合并感染,术前予以抗生素等对症处理,待降钙素原降到0.5mmol/L以下再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18例,均未合并感染,完善术前准备,予以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手术时间为(58.75±7.14)min、术中出血量为(80.19±7.34)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45±1.07)d,与对照组相比较,t分别为0.584、0.256、0.813,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中,仅发生1例发热、1例肾通道疼痛,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碎石清除率为94.12%,与对照组的16.67% 、94.44% 相比较,X2为0.005、0.472,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完善常规检测、降钙素原检测,对提升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峰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普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对临床护理提出相应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接收的普外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多个方面全面评价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中患者整体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患者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有一定的缩短,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普外护理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降低患者治疗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全面提高整体治疗的效果,可以加以推广和宣传.
作者:韩志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COPD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是否能够提高吸入剂使用依从性进行评价.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5例COPD患者纳入研究,通过组圈、组织圈员进行头脑风暴,对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依从性低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实施,对比品管圈开展前、后患者使用吸入剂的具体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品管圈成员的各项活动能力水平明显提升,评分前后对比统计学存在差异(P<0.05);同时,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使用吸入剂的依从性明显提升(P<0.05).结论:完善的品管圈活动措施能够有效提高COPD患者使用吸入剂的依从性.
作者:王文毓;张月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团队干预在乙肝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母乳及婴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本市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的在我院分娩的乙肝e抗原阳性产妇100名.100例婴儿均在出生后、出生后1个月以及6个月分别注射10μg国产乙肝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同时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根据是否采取团队干预(即以团队形式对孕妇进行宣传教育干预),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50例,非干预组50例.分别统计两组母乳喂养比例,并检测各组婴儿出生和1岁时的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以及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以及乙肝核心抗体等.结果:对照组中,团队干预将母乳喂养率由12%(6/50)提高到54%(27/50).刚出生时对照组与干预组的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检测均为阴性,无差异.HBsAb以及HBeAb在两组中并无显著差异.而1岁时对照组HBcAb阳性率为52.0%,干预组为16.0%,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经过主动免疫和被动联合免疫后,母乳喂养是安全的.团队干预后,母乳喂养接受度显著提高,并且母乳喂养对HBcAb抗体转阴率显著提高.
作者:顾巧云;唐小梅;洪晨;时沪兴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