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衡阳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于坤平;罗衡林;王兴年;刘军;邱仁祖

关键词:社区, 艾滋病, 综合干预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探索在社区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的工作重心和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座落在城区内的太平一社区、雨花亭社区、友爱里社区中常住居民,随机各抽取1 500名共4 500名为溯查对象,现场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78.16%,对待HIV/AIDS的态度正确率51.75%,获得艾滋病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免费宣传材料,其次是宣传广告栏和电视.结论 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处于偏低水平;在社区长期、连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是遏制艾滋病在社区流行的有效方法,是社区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心.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癃通对实验性增生大鼠前列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前癃通对大鼠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细胞超微结构影响,探讨其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理,以便前癃通能更好地推广应用.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观察大鼠前癃通各剂量组对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湿重、前列腺体积、前列腺指数、前列腺组织腺上皮及间质面积、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前癃通可以减轻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湿重、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前列腺指数,缩小前列腺组织腺上皮及间质面积.结论 前癃通在改善前列腺增生大鼠的前列腺上皮细胞线粒体空泡变、内质网水肿扩张、腔内分泌物增多、腺体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等方面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熙;贺菊乔;刘丽芳;席建元;陈北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对不孕不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培养的方法对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男性精液常规检查,女性白带检查.结果 不孕不育组的支原体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主要影响精液常规中a+b级精子的活率(P<0.05),女性主要表现炎症感染.结论 不孕不育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应加强检查和进行及时的治疗.

    作者:张玲;王厚照;尚碧莲;许珣;周友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道县1997-2009年餐饮业食饮具消毒监测结果报告

    目的 了解道县餐饮业食饮具的卫生质量,为提高食饮具消毒的质量和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按国家规定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1997-2009年道县各类餐饮单位及学校的食饮具消毒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09年道县各类食饮具合格率分别为61.2%、63.4%、70.1%、71.4%、73.0%、74.7%、76.8%、78.2%、79.5%、80.9%、81.6%、82.2%、84.4%,平均合格率为76.7%,各类学校食堂的合格率为50.5%,乡镇的合格率为53.4%.结论 加强食饮具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各类学校、乡镇,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提高食饮具的卫生质量.

    作者:唐准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针刺配合盆炎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利湿化瘀治疗慢性瓮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针刺配合盆炎丸组)和对照组(盆炎丸组),各59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91%与84.75%.两组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结合中药盆炎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血液黏稠度.

    作者:刘凌云;杨伟峰;高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早期诊断危重病患儿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在危重病患儿缺血性心肌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作用.方法 对2009年3-8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ICU住院的78名危重病患儿检测IMA、心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标志物,根据cTnI结果将其分为心肌损伤组及无心肌损伤组,另选同期来院体检健康儿童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三组患者五种标志物变化规律、三组患者IMA的阳性率,心肌损伤组各标志物阳性率.结果 心肌损伤发生率为38.5%(30/78);与无心肌损伤组及对照组相比,心肌损伤组患者的IMA[61.20(16.47)]较低,Mb[86.60(64.63)]显著升高,心肌损伤组IMA阳性率(63.3%)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心肌损伤组各指标阳性率亦以IMA高.结论 IMA是一种诊断危重病患儿心肌缺血的敏感标志物,联合检测IMA及cTnI对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早期诊断作用.

    作者:张林;莫丽亚;胡彬;黄彩芝;尤灿;赵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葡萄籽提取物对人体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葡萄籽提取物对人体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将106例年龄在45~6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按血清丙二醛含量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受试组连续服用受试物180 d.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安全性指标.结果 试食后试食组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下降率为5.9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与对照组试食后及自身试验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率为17.4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升高率为7.37%.各项安全性指标试验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葡萄籽提取物对人体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刘礼泉;胡余明;尹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4年5月-2006年5月间收治的184例股骨颈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手术且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年龄、性别、骨折类型(Garden分型)、骨折侧别、骨折移位情况、受伤至手术间隔、复位质量、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是否取出、术前是否行牵引10个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84例患者获平均26.7个月随访,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率为13.59%.影响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年龄(OR=0.19,P=0.023)、Garden分型(OR=1.43,P=0.010)、复位质量(OR=11.49,P=0.003)、内固定是否取出(OR=3.184,P=0.017).结论 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年龄、复位质量和内固定是否取出是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永平;曾海滨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育龄妇女人工流产与继发性不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与继发性不孕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人工流产术后致继发不孕患者228例和同期原发不孕患者188例行输卵管通液术.结果 继发不孕患者228例行输卵管通液术,其中76例(33.33%)有不同程度的输卵管阻塞.而同期原发不孕188例中有34例(18.08%)有不同程度的输卵管阻塞,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输卵管阻塞是继发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人工流产次数与继发性不孕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雪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白介素-1基因与中国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L-1RA)及白介素-1β基因多态件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用PCR-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了 89例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67例正常对照的IL-IRA基因串联重复序列(VNTR)和IL-1β基因多态性.结果 IL-1RA VNTR基因多态性在散发性P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RA VNTR基因多态性在帕会森病合并痴呆亚型(PDD组)和非痴呆亚型(PDN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基因C-511T多念性仵散发性P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β基因C-511T多态性在PDD组和PDN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示IL-1R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我国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无关,而与帕金森病并发痴呆发病过程中有关;IL-1β可能是散发性帕金森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作者:蒋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邯郸地区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学模式及基因型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邯郸地区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学表达模式的流行病学和基因型分布,为完善预防、诊断、治疗病毒感染的策略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型特异性引物PCR检测其基因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6份标本中HBsAg/HBeAg/HBcAb(M1),男:65份,年龄(31.6±15.1)岁.女:40份,年龄(26.82±9 24)岁.HBsAg/HBeAb/HBcAb(M2),男:52份,年龄(35.6±14.8)岁.女:58份,年龄(37.8±13.39)岁.HBsAg/HBcAb(M3),男:44份,年龄(39.4±14.0)岁.女:24份,年龄(39.4±13.0)岁.MI和M3模式男女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2模式男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图表示三种血清学模式表达的高峰期都集中在20~30岁之间,对M1血清学模式105份样本进行基因分型,95份样品成功分型,全部为C基因型.结论 邯郸市区乙肝病毒感染者在3种常见血清学表达模式表达上M2男女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20~30岁为携带和传播的高峰期,C型为优势基因型.

    作者:王欣;张晓寒;周淑芳;李燕;徐晓燕;代解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密云县2008-2009年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寻找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方法 对2008-2009年具有密云县正式户籍的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育龄妇女死亡率56.73/10万;两年中,恶性肿瘤、脑部疾患、意外伤害、心血管疾病成为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前四位主要原因,构成比分别为28.57%、22.45%、12.93%和10.20%.在恶性肿瘤中,乳腺癌、肺癌、生殖系统癌症及胃癌构成比例较大,分别为21.43%、21.43%、16.67%、14.29%.结论 加强女性健康检查,早期发现乳腺癌及宫颈癌,可提高育龄妇女生存率;加强健康宣教,做好五期保健,注意寒冷季节及个人防护,减少恶性肿瘤、脑部疾患、意外伤害、心血管疾病发生.是有效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的晕要措施之一.

    作者:刘凤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现状

    为了探索中国农村医疗保障模式的新道路,促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本文片先对我国农村现有的几种医疗保障模式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影响当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后提出了当前开展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作者:虞仁和;胡明;孙振球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医学生吸烟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武汉市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分析该人群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寻找有效的控烟策略以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吸烟行为.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大学医学院共582名05-07级在校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同济医学院现吸烟率为3.9%;武汉大学医学院现吸烟率为6.5%.现吸烟率男、女生分别为10.0%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级、出生地、每月生活花费与是含吸烟无关.吸烟的主要原因是郁闷、提神.而男性、朋友吸烟等因素是大学生现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学生对吸烟的态度和信念较好,但是吸烟者与末吸烟者有差别.正确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有利于控制大学生吸烟.

    作者:徐佩;朱文浩;王俊文;王增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某高中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祁阳县某高中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的原因及其处理效果,为流感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全校学生1 721人,发病147例,罹患率为8.54%.整个疫情流行过程为12 d,高峰期发病占发病总数78.62%,男女及三个年级间学生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明显的班级和寝室聚集性,三个年级间学生病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年级学生病程时间较低年级长,66.67%患病学生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疫苗.结论 此次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发疫情,及早报告疫情、落实隔离、通风、消毒、宣教等综合防控措施是控制甲流疫情的关键.

    作者:何伟;邓铁生;朱春保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前列腺癌中HSF1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HSF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前列腺癌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82例前列腺癌标本中HS目的 表达情况.结果 HSF1蛋白在前列腺癌癌细胞胞浆部化染色阳性,阳性表达率为89.2%.HSF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66,P<0.001).HSF1表达与PSA水平随PSA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r=0.76,P<0.001).结论 HSF1蛋白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增加,可能与调控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作用机制有关.

    作者:张晓波;齐琳;唐正严;阮景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7年长春市0~6岁儿童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长春市0~6岁儿童营养状况.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量,测量儿童身高、体重,用2006年WHO推荐的生长发育标准进行评价.卡方检验分析方法.结果 长春市0~6岁儿童体重低下率为2.1%,发育迟缓率为5.86%,肥胖率为9.32%.不同年龄儿童的发育迟缓率、体重低下率和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组儿童发育迟缓率高,为9.86%;4岁组儿童体重低下率高,为5.50%;0岁组儿童肥胖率高,为14.20%.不同性别儿童的发育迟缓率、体重低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的发育迟缓率、体重低下率高于女童;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农村儿童的发育迟缓率、体重低下率、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儿童的发育迟缓率、体重低下率高于城市,城市儿童的肥胖率高于农村.结论 长春市儿童的营养状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营养不良处于低度水平.营养问题的霞点是应遏制肥胖的进一步流行.应加强对家长进行幼儿阶段的科学喂养知识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宜过早的在婴儿期添加辅食,以免婴儿超重;改善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儿童的保健水平.

    作者:于昕平;郭敏哲;孙平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细菌耐药的产生机制与控制措施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临床治疗耐药菌感染越来越困难,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细菌耐药性是细菌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进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与细菌自身的固有属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可由敏感菌经基因突变而获得.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对于防治细菌感染和耐药菌株的播散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善桥;刘瑾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同配比头孢他啶/三唑巴坦钠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 评价不同配比头孢他啶/三唑巴坦(CAZ/TAZ)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配比CAZ/TAZ对692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MIC.结果 不同配比CAZ/TAZ(1:1、2:1、4:1、8:1)对692株临床分离菌均有广谱抗菌作用,CAZ/TAZ 1:1、2:1、4:1的抗菌活性相近,稍强于CAZ/TAZ 8:1.不同配比CAZ/TAZ对产β-内酰胺酶的金葡菌、表葡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粘质沙雷菌.以及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比CAZ强2~8倍,但对产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与CAZ相近.CAZ/TAZ对不产β-内酰胺酶的金衙菌、表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的抗菌活性与CAZ相近.CAZ/TAZ对MRSA、MRSE、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差.结论 不同配比CAZ/TAZ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CAZ/TAZ 1:1、2:1、4:1的抗菌活性相近,稍优于CAZ/TAZ 8:1,TAZ增强了CAZ抗产β-内酰胺酶细菌的活性.

    作者:胡雪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肿瘤患者艾滋病感染现状与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特点,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抗-HIV检测,筛选出合并感染HIV的肿瘤病人,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检测住院肿瘤患者51090例,确诊HIV感染33例,阳性率0.65‰;HIV感染呈逐年增多趋势;年龄以40~49岁例数多,占48.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3.6%,明显高于其他职业;所患肿瘤病种以宫颈癌例数多,占27.3%.结论 提高医护人员对AIDS合并肿瘤的处理、治疗能力能使一些HIV感染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可能;同时加强AIDS的防控措施,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宏燕;刘波;江源;吴白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于防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对预防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比较三组综合治疗停药时的临床情况,以及综合治疗后九个月肺功能指标变化,观察九个月后咳嗽复发、哮喘转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停药时A组及B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九个月后B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其他两组,咳嗽复发、哮喘转化较另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肯定,且坚持应用可很好的预防疾病发作,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吴春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