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介素-1基因与中国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关系

蒋萍

关键词:帕金森病, 痴呆,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多态性
摘要:目的 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L-1RA)及白介素-1β基因多态件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用PCR-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了 89例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67例正常对照的IL-IRA基因串联重复序列(VNTR)和IL-1β基因多态性.结果 IL-1RA VNTR基因多态性在散发性P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RA VNTR基因多态性在帕会森病合并痴呆亚型(PDD组)和非痴呆亚型(PDN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基因C-511T多念性仵散发性P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β基因C-511T多态性在PDD组和PDN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示IL-1R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我国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无关,而与帕金森病并发痴呆发病过程中有关;IL-1β可能是散发性帕金森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昆明市852名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目的 对昆明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差异程度,为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大学生食品安全KAP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两所高校852名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较低,平均得分(1.97±1.23);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5),医学生的得分高于非医学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和年级对食品安全知识得分有影响,医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好于非医学生;四五年级比二三年级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电视广播是大学生获取食品安全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大多数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态度较好,愿意获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但是在食品购买场所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方面存在一些不良行为.结论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

    作者:殷建忠;冉旭;王琦;吴少雄;蒋尚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剖官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变化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择不同时间的两组病例,每组各5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削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结果 两组相比以社会因素、胎窘、巨大胎儿为剖宫产指征的比例明显升高,而以相对头盆不称为剖官产指征比例明显下降.结论 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前宣教及围产期保健,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琼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52例艾滋病患者的两种护理方法比较

    目的 通过对两种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比较,探讨相对完善的护理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152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5例,对照组67例,并予以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学的方法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已接受一般护理干预的患者与未接受一般护理干预的患者对其舒适满意度影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已接受系统心理干预方案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应对困难挫折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临床中应用一整套相对完善的护理方法对艾滋病患者实施积极护理,使其能尽早地恢复正常的生活.

    作者:周小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思考

    本文介绍了CME的概念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讨论了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三阶段的特点,详细论述了我国CME制度建设情况和CME实施现状,分析了我国CME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我国CME的发展前景和展望.本文还重点就我国CME发展中的问题提出: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发展CME的根本.②发展CME是我国医学进步与人才建设和国际接轨的需要.③加强领导、规范体制是发展CME的保证.④强化管理是发展CME的关键.⑤纠正不正之风是提高CME质量的重要措施.⑥经费保证是发展CME的重要支撑.

    作者:张锐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白介素-1基因与中国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L-1RA)及白介素-1β基因多态件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用PCR-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了 89例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67例正常对照的IL-IRA基因串联重复序列(VNTR)和IL-1β基因多态性.结果 IL-1RA VNTR基因多态性在散发性P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RA VNTR基因多态性在帕会森病合并痴呆亚型(PDD组)和非痴呆亚型(PDN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基因C-511T多念性仵散发性P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β基因C-511T多态性在PDD组和PDN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示IL-1R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我国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无关,而与帕金森病并发痴呆发病过程中有关;IL-1β可能是散发性帕金森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作者:蒋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新疆库车县加碘茯砖茶防治碘缺乏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新疆是碘缺乏病严重流行区,库车县又是新疆碘缺乏病(IDD)严重流行区之一,病区居民有长期饮用茯砖茶的习惯,根据少数民族传统的饮茯砖茶习惯,观察应用加碘茯砖茶防治碘缺乏病临床效果.方法 在库车县随机抽取一个乡,一个乡两个村,一个村作为投放加碘茯砖茶防治碘缺乏病实验组和另一个村为对照组;采用触诊法检查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和酸消化砷-铈接触法测定尿碘.结果 加碘茯砖茶干预措施防治IDD一年后.儿童甲肿率由防治前的53.97%下降为28.07%,有效率为44.99%.儿童尿碘中位数由防治前的16.43 μg/L上升至防治后68.75 μg/L.结论 加碘茯砖茶防治碘缺乏病效果显著,要坚持长期饮用才能彻底改善人群碘营养状况.

    作者:孙伟林;蒋继勇;马品江;薜冰;李东阳;张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葡萄籽提取物对人体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葡萄籽提取物对人体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将106例年龄在45~6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按血清丙二醛含量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受试组连续服用受试物180 d.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安全性指标.结果 试食后试食组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下降率为5.9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与对照组试食后及自身试验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率为17.4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升高率为7.37%.各项安全性指标试验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葡萄籽提取物对人体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刘礼泉;胡余明;尹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甘肃省22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Spoligotyping分型研究

    目的 利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方法对甘肃省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株进行分型研究,了解目前甘肃省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株基因型的基本情况,为甘肃省结核病防控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Spoligoty-ping对甘肃省228株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使用Bionumerics-5.01软件统计、分析,并与SpolDB4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出菌株分型结果.结果 228株结核分枝杆菌被分为北京家族(Beijng family)和非北京家族(Non-Beijing family)2大基因群,其中北京家族基因群占88.6%(202/228).非北京家族基因群为11.4%(26/228),228株结核分枝杆菌构成23个基因簇,其中独立基因型 12个.结论 北京家族基因群菌株在甘肃省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株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对该基因群菌株引发的结核病应给予密切关注并应加强对北京家族基因型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同重湘;刘志广;马建军;赵秀琴;曹文静;杨永红;吕冰;姜元;万康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医学生吸烟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武汉市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分析该人群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寻找有效的控烟策略以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吸烟行为.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大学医学院共582名05-07级在校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同济医学院现吸烟率为3.9%;武汉大学医学院现吸烟率为6.5%.现吸烟率男、女生分别为10.0%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级、出生地、每月生活花费与是含吸烟无关.吸烟的主要原因是郁闷、提神.而男性、朋友吸烟等因素是大学生现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学生对吸烟的态度和信念较好,但是吸烟者与末吸烟者有差别.正确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有利于控制大学生吸烟.

    作者:徐佩;朱文浩;王俊文;王增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ICU 87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送检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致病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 87例VAP患者机械通气的插管方式为气管切开和经口气管插管等,部分患者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本次实验共检出致病菌124株,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占60.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0株居首位占16.1%,大肠埃希菌14株居第二位占11.3%,绿脓杆菌13株居第三占10.5%;革兰阳性(G+)菌33株占26.6%,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株占9.7%,而耐甲氧西林凝崮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9株占7.3%;真菌16株占12.9%,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实验结果显示:所测菌株均有较强耐药性,G菌尤为突出.结论 VAP的病原菌均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本院ICU的VAP诊断与治疗水平.

    作者:田亚玲;陈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比较分析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三者在浓度与剂量相同的情况下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90例拟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患者,平均分成三组,每组30例患者.第一组:0.5%左旋布比卡因;第二组:0.5%罗哌卡因;第三组:0.5%布比卡因.均行低佗硬膜外麻醉,记录各个药物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感觉阻滞平面上界及麻醉质量、血液流动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注射以后在身体的各项指标、感觉阻滞平面达上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浓度与剂量相同的情况下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药物药效学相似,都可产生良好的效果.

    作者:吴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细菌耐药的产生机制与控制措施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临床治疗耐药菌感染越来越困难,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细菌耐药性是细菌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进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与细菌自身的固有属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可由敏感菌经基因突变而获得.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对于防治细菌感染和耐药菌株的播散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善桥;刘瑾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鸟氨酸脱羧酶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DC)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诊断中的价值作出评价.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34例胃黏膜标本中ODC的表达情况,其中浅表性胃炎32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8例,异型增生26例,胃癌48例.结果 ODC抗原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胃黏膜中阳性表达分别为34.4%、42.9%、65.4%和91.7%,从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再到胃癌,ODC阳性表达率依次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ODC表达与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胃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癌前疾病的诊断,对胃癌筛查、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苗新普;韦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阿昔莫斯胶囊对冠心病PCI术后血脂调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昔莫斯胶囊对冠心病PCI术后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0例PCI术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辛伐他汀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昔莫期胶囊,250 mg/次,每日 2次.两组患者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显效率治疗组为46.36%,对照组为27.2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治疗组为73.62%,对照组为57.2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组织、纤维蛋白原,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脂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及LDL-C 下降、HDL-C上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阿昔莫斯用于冠心病PCI术后町明显降低血浆中TC、TG及LDL-C的含量,并可升高HDL-C含量.

    作者:高怀信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噬菌体裂解法在肺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噬菌体裂解法在基层结核病防治机构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噬菌体裂解法、改良罗氏培养法及直接涂片法同时检测250份临床上确诊为肺结核初诊患者的痰标本.结果 ①250份痰标本用噬菌体裂解法、改良罗氏培养法及直接涂片法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50.1%、43.2%、27.6%.②噬菌体裂解法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涂片法的阳性检出率,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23,P<0.01);噬菌体裂解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改良罗氏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但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0,P>0.05).结论 噬菌体裂解法能快速、简便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且检出率较高,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且无需特殊设备,在普通微生物实验室中就能开展,适合在基层结核病防治机构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作者:林惠玲;崔健伟;蒋英;张胜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唐山市122辆小汽车车厢内甲醛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唐山市部分小汽车车厢内甲醛污染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唐山市市区选择使用不同年限的122辆小汽车,使用甲醛分析仪测定车内空气中的甲醛质量浓度,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车型、车龄等基本情况.结果 车内空气甲醛的几何均数为0.098 mg/m3,95%的可信区间为0.088~0.108 mg/m3,参照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的甲醛浓度0.10 mK/m3,58.2%的被调查车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车厢内甲醛污染.车内甲醛污染主要存在于车龄在1年之内,半年之内的甲醛质量浓度高.车辆档次、开窗习惯、有无使用吸附剂以及座椅材质在本次研究中未显示对车内甲醛浓度产生影响.结论 唐山市小汽车车内甲醛污染严重,普遍超标.甲醛污染与车龄有关.

    作者:佟俊旺;钱庆增;王颖;李君;崔立华;李清钊;郝继东;杨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例成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是由于因为不明的长期反复的弥漫性肺泡出血引起肺含铁血黄素沉着,后导致肺间质纤维化.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且临床表现多样化,甚至不典型,故易造成漏诊误诊,影响预后.

    作者:高玉然;王仲元;刘琳;朱玲;张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某中学结核病暴发后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对学校结核病疫情暴发后及时进行调查处理,控制疫情的传播.方法 对学生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检查和痰实验审检查.结果 通过因症就诊和现场调查发现39名病人,其中4名涂阳,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 018.81/10万,住宿生患病率高于走读生.学生结核菌素总体阳性率为43.97%,强阳性率为0.63%,高三年级结核菌素阳性率高于其它两个年级.涂阳病人所在班级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阳性率、强阳性率高于涂阴病人所在班级和无病人班级.结论 加强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发现暴发疫情要及时有效的筛查病人和预防性治疗.

    作者:郑立新;龙和平;郑绍军;肖明亮;李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湖南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湖南省活动件肺结核患者中HIV感染现状,分析TB/HIV双重感染的病例,为今后开展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在湖南省随机抽取10个区县作为监测点,对各监测点结防机构于2007年9月1日-12月31 日期间新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免费HIV抗体检测并进行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947例,其中自愿采血接受HIV机体检测者1877例,受检率为96.4%.检出TB/HIV双重感染者2例(1.01‰),检出的2例TB/HIV双重感染者均有垃HIV高危行为.结论 湖南省结核患中中HIV感染率较低,对具有HIV高危行为的人群进行HIV抗体检测有利于发现更多的HIV感染者和病人.

    作者:张锡兴;白丽琼;杨华林;包昌林;唐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肿瘤患者艾滋病感染现状与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特点,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抗-HIV检测,筛选出合并感染HIV的肿瘤病人,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检测住院肿瘤患者51090例,确诊HIV感染33例,阳性率0.65‰;HIV感染呈逐年增多趋势;年龄以40~49岁例数多,占48.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3.6%,明显高于其他职业;所患肿瘤病种以宫颈癌例数多,占27.3%.结论 提高医护人员对AIDS合并肿瘤的处理、治疗能力能使一些HIV感染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可能;同时加强AIDS的防控措施,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宏燕;刘波;江源;吴白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