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噬菌体裂解法在肺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林惠玲;崔健伟;蒋英;张胜男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噬菌体, 结核
摘要:目的 探讨噬菌体裂解法在基层结核病防治机构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噬菌体裂解法、改良罗氏培养法及直接涂片法同时检测250份临床上确诊为肺结核初诊患者的痰标本.结果 ①250份痰标本用噬菌体裂解法、改良罗氏培养法及直接涂片法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50.1%、43.2%、27.6%.②噬菌体裂解法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涂片法的阳性检出率,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23,P<0.01);噬菌体裂解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改良罗氏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但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0,P>0.05).结论 噬菌体裂解法能快速、简便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且检出率较高,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且无需特殊设备,在普通微生物实验室中就能开展,适合在基层结核病防治机构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癌中HSF1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HSF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前列腺癌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82例前列腺癌标本中HS目的 表达情况.结果 HSF1蛋白在前列腺癌癌细胞胞浆部化染色阳性,阳性表达率为89.2%.HSF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66,P<0.001).HSF1表达与PSA水平随PSA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r=0.76,P<0.001).结论 HSF1蛋白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增加,可能与调控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作用机制有关.

    作者:张晓波;齐琳;唐正严;阮景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疗效的观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55例COPD患者出院3月后的家庭氧疗疗效进行追踪随访,分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氧疗指导;健康教育组在此基础上,(1)告知患者及家属自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和目前病情程度;(2)告知患者及家属LTOT的重要性和意义;(3)患者和家属共同进行培训,家属每日在家中进行督导.结果 健康教育组氧疗3月后与氧疗前(基础值)比较,PaO2、SaO2、FVC、FEV-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氧疗前后FEV1、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增强CDPD患者LTOT依从性,促使LTOT疗效提高,值得在全国推广.

    作者:庞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新疆库车县加碘茯砖茶防治碘缺乏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新疆是碘缺乏病严重流行区,库车县又是新疆碘缺乏病(IDD)严重流行区之一,病区居民有长期饮用茯砖茶的习惯,根据少数民族传统的饮茯砖茶习惯,观察应用加碘茯砖茶防治碘缺乏病临床效果.方法 在库车县随机抽取一个乡,一个乡两个村,一个村作为投放加碘茯砖茶防治碘缺乏病实验组和另一个村为对照组;采用触诊法检查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和酸消化砷-铈接触法测定尿碘.结果 加碘茯砖茶干预措施防治IDD一年后.儿童甲肿率由防治前的53.97%下降为28.07%,有效率为44.99%.儿童尿碘中位数由防治前的16.43 μg/L上升至防治后68.75 μg/L.结论 加碘茯砖茶防治碘缺乏病效果显著,要坚持长期饮用才能彻底改善人群碘营养状况.

    作者:孙伟林;蒋继勇;马品江;薜冰;李东阳;张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ICU 87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送检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致病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 87例VAP患者机械通气的插管方式为气管切开和经口气管插管等,部分患者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本次实验共检出致病菌124株,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占60.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0株居首位占16.1%,大肠埃希菌14株居第二位占11.3%,绿脓杆菌13株居第三占10.5%;革兰阳性(G+)菌33株占26.6%,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株占9.7%,而耐甲氧西林凝崮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9株占7.3%;真菌16株占12.9%,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实验结果显示:所测菌株均有较强耐药性,G菌尤为突出.结论 VAP的病原菌均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本院ICU的VAP诊断与治疗水平.

    作者:田亚玲;陈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宾川县常住人口2005-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宾川县常住人口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宾川县常住人口2005-2008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宾川县2005-2008年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报告乙类、丙类传染病19种2 591例,死亡2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4.93/10万,死亡率为1.88/10万,病死率为0.96%.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1 261例、乙肝462例、流行性腮腺炎271例、痢疾151例、甲肝95例.各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1 655例,占发病总数的63,87%;其次是血液及性传播性疾病594例,占22.93%.结论 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性疾病即肺结核、乙肝是宾川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杨丽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永州市零陵区2000-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探讨和研究永州市零陵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州市零陵区2000-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9年永州市零陵区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共计11 303例,年均发病率195.23/10万,死亡94例,年均死亡率1.62/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4种,发病居前五位的传染病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麻疹、伤寒;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发病多的为手足口病,其次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死亡人数居第一位的传染病为狂犬病,占死亡总数的71.27%.结论 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是零陵区流行广泛的传染病;近年来狂犬病发病率也持续上升;2009年新发的甲型H1N1流感极易在学校集体单位暴发,急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作者:陈小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阿昔莫斯胶囊对冠心病PCI术后血脂调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昔莫斯胶囊对冠心病PCI术后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0例PCI术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辛伐他汀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昔莫期胶囊,250 mg/次,每日 2次.两组患者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显效率治疗组为46.36%,对照组为27.2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治疗组为73.62%,对照组为57.2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组织、纤维蛋白原,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脂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及LDL-C 下降、HDL-C上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阿昔莫斯用于冠心病PCI术后町明显降低血浆中TC、TG及LDL-C的含量,并可升高HDL-C含量.

    作者:高怀信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于防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对预防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比较三组综合治疗停药时的临床情况,以及综合治疗后九个月肺功能指标变化,观察九个月后咳嗽复发、哮喘转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停药时A组及B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九个月后B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其他两组,咳嗽复发、哮喘转化较另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肯定,且坚持应用可很好的预防疾病发作,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吴春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医学人体模型在急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学人体模型在急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4名实习生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模型组在人体模型上进行操作并结合小组配合和录像回放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带教老师讲授,实习生单项技能操作训练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习生考核得分及对实习内容的兴趣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技能掌握.结果 模型组单项技能、配合能力、理论知识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在兴趣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操作技能掌握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16、2.1335、2.4440,P<0.05).结论 医学人体模型在急诊医学实习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涂艳阳;王伯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湖南省郴州市2009年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郴州市高危人群与孕产妇中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相关行为信息.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分别对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和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艾滋病病毒(HIV)~.结果 2009年共监测4类人群3202人,检出HIV抗体阳性15人.吸毒人群HIV阳性率为1.36%,暗娼人群阳性率为0.06%,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HIV阳性率为0.50%,孕产妇监测哨点HIV阳性率为0.25%.吸毒者注射毒品占91.69%,共用注射器的比例为39.71%,暗娼人群中注射过毒品者占11.18%.结论 HIV在郴州市高危人群中呈低流行,但存在HIV传播的多种危险因素,应加强高危险人群及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黄健;李月宜;李幼丽;刘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腹腔镜(n=30)、阴式(n=30)与开腹(n=30)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日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长于经腹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及阴式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腹手术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腔镜组及阴式组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及阴式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军;张建芳;夏姿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男男性行为者歧视经历及感受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歧视经历及感受现状.方法 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对MSM人群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结果 共调查201人,报告在近6个月有各种歧视经历为28.5%,不同的歧视经历差异较大,听别人说过同性恋不正常、掩饰性取向以避免被歧视、别人叫自己多一点男子气概、觉得同性性取向伤害了家庭/让家人蒙羞、因同性性行为感到羞耻、因别人指点自己穿着打扮而烦恼报告率较多,分别为81%、79.6%、75.1%、92%、39.3%、34.8%.觉得同性性取向伤害了家庭、掩饰性取向免受歧视、因间性恋被家人训斥、被怀疑有精神问题、停止了学业在不同年龄,掩饰性取向免受歧视、因同性恋被怀疑有精神问题、影响了社会威望、被家庭拒绝接纳、朋友断绝交往、失去住处在不同文化程度,因同性性行为感到羞耻、因同性恋被家人训斥在不同异性婚姻状态歧视经历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艾(P<0.05).结论 社会对MSM人群的歧视普遍存在,应高度关注对MSM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社会宣传,切实减少社会歧视,改善MSM人群生存环境,提高健康质量.

    作者:王毅;张洪波;徐杰;李志军;张光贵;杨宏武;樊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清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研究其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检测3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8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时通过超声检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研究血清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结果 350例原发性高血压受试对象经测定确认颈动脉存在硬化斑块共为102例,为29.14%.健康对照组180例中,共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12例,为6.67%.高血压组与正常健康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组血浆氧化物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尿微量白蛋白>19.0 md/L为尿微量白蛋白阳性,尿微量白蛋白阳性高血压组共有斑块形成62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为39.2%,而尿微量白蛋白阴性高血压组有颈动脉斑块形成40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为20.8%,而且其MDA、MPO浓度也显著低于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清氧化物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及尿微量白蛋白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作者:荀正春;吴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护生实习前后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调查和对比分析

    目的 调查湖南某学校的护生实习前后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对护生在实习前(2008年6月)和在实习后(2009年5月)进行对比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相关知识、态度、职业防护等知识知晓现状.结果 在本调查中共随机抽样404名护生,其中有380名护生在实习前和378名护生在实习后完成了问卷调查,在护生实习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比实习前有明显的改善,但在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艾滋病病毒职业防护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结论 对护生实习前后进行全面、综合的艾滋病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赵静;杨土保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某中学结核病暴发后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对学校结核病疫情暴发后及时进行调查处理,控制疫情的传播.方法 对学生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检查和痰实验审检查.结果 通过因症就诊和现场调查发现39名病人,其中4名涂阳,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 018.81/10万,住宿生患病率高于走读生.学生结核菌素总体阳性率为43.97%,强阳性率为0.63%,高三年级结核菌素阳性率高于其它两个年级.涂阳病人所在班级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阳性率、强阳性率高于涂阴病人所在班级和无病人班级.结论 加强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发现暴发疫情要及时有效的筛查病人和预防性治疗.

    作者:郑立新;龙和平;郑绍军;肖明亮;李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 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康复效果.方法 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35)与对照组(n=35).实验组按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于脑水肿期或病情稳定期分阶段进行严格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在患者脑水肿期之后进行不严格的常规功能锻炼.2组在康复1周后与康复2个月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的ADL评定与肌力的比较.结果 康复1周后ADL评分实验组为(6.74±3.42),对照组为(6.56±4.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2个月后实验组ADL评分为(62.24±6.52),对照组为(45.25±7.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康复治疗1周后,上、下肢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康复治疗二月后,上、下肢肌力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程序化康复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孙梦霞;陈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52例艾滋病患者的两种护理方法比较

    目的 通过对两种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比较,探讨相对完善的护理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152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5例,对照组67例,并予以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学的方法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已接受一般护理干预的患者与未接受一般护理干预的患者对其舒适满意度影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已接受系统心理干预方案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应对困难挫折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临床中应用一整套相对完善的护理方法对艾滋病患者实施积极护理,使其能尽早地恢复正常的生活.

    作者:周小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患者体内病毒数量变化研究

    目的 观察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患者体内病毒数量变化情况,从而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32例接受HAART的艾滋病人于治疗0、6、12、18和24个月HIV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接受治疗的艾滋病人治疗0个月和治疗后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病毒载量差异_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的病毒载量水平低于检测下限,依从性差和耐药对病毒下降有影响.结论 大部分艾滋病人接受国家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病毒数量有反弹现象,值得关注.

    作者:彭瑾瑜;贺健梅;邹潇白;张国强;陈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54例儿童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分布、临床特征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08年7月-2009年7月住院患儿的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情况、临床特征及其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共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54株,主要来源于血液、痰及咽拭子;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等耐药率较高,均>8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敏感性较高,均>87%.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耐药形势严峻;SMA感染者多患有基础疾病、使用过广谱抗生素、白细胞分类计数降低、或进行过侵入性操作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SMA感染的经验用药酋选.

    作者:吴明芝;张林;张赤炎;胡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ERCC1与恶性肿瘤化疗疗效及预后的新进展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瓦补组1(ERCC1)是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的限速酶,ERCC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疗效及预后相关联,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和预后有关,有助于预测化疗反应性.

    作者:张树生;谷永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