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莉;马丽华;黄钢;高文;王喜明
该文报道了2016年在贵州省德江县诱集的吸血蠓2属16种,包括库蠓属13种和蠛蠓属3种;新发现库蠓属屋室亚属1新种:青龙库蠓[Culicoides(Oecacta)qinglongensis Liu,sp.nov.];贵州省首次纪录5种,分别为琉球库蠓、孔庙库蠓、新替库蠓、褐肩库蠓和儋县蠛蠓.青龙库蠓与冲绳库蠓(C.okinawensis Arnaud,1956)相近似,后者翅长1.38 mm,触角嗅觉器分布在3~14节,触角比为1.28,大颚齿17枚;雄虫阳茎中叶,阳基侧突,抱器基节腹踝的形态与本新种明显不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110034).
作者:刘国平;田珍灶;付士红;周敬祝;李元元;王定明;梁国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郑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郑州市2005-2015年HFR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使用率和构成比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2005-2015年郑州市累计报告HFRS病例7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79/10万;冬春季高发,郑州市中牟县、荥阳市和金水区发病数较多,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8.57%、18.57%和12.86%;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72.86%,男女性别比为3.38∶1,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结论 郑州市近年来HFRS呈散发状态,应加强以防鼠、灭鼠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作者:李国伟;邵玉普;王万民;宋彩娟;李肖红;韩同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山东省淄博市201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宿主分布及其携带病毒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5年全市疫情资料,利用Excel 2007和SPSS 16.0软件对宿主动物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淄博市2015年报告HFRS病例84例,较2014年下降了35.88%,发病率为1.82/10万,死亡1例,病死率为1.19%.病例主要集中在沂源县和淄川区,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2.62%,以中老年农民为主,45~69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70.24%;发病高峰在3-5月和10-12月.小兽平均密度为5.99%,带病毒率为8.80%,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共检出阳性鼠肺11份,均为秋季捕获的褐家鼠,均携带汉城型汉坦病毒.结论 淄博市HFRS发病呈下降趋势,疫情高发区(县)的小兽密度和带病毒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依然存在HFRS暴发流行风险,应继续加强重点地区的疫苗接种,落实防鼠灭鼠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
作者:王玲;王涛;张玲;姜晓林;王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杭州市家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分析其与残杀威高抗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点滴法测定家蝇对残杀威的抗药性表型,利用比色法测定家蝇现场种群与敏感品系的AChE水解活性及家蝇现场种群的残存活性.结果 家蝇现场种群的半数致死量(LD50) >400 μg/只,抗性倍数>2 500倍;家蝇敏感品系和现场种群的AChE水解活性分别为(0.291±0.114)和(0.360±0.104) μmol/(m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2,P=0.009);现场种群对残杀威的不敏感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38.89%.结论 杭州市家蝇现场种群AChE的生化特性较敏感品系发生了较大改变,AChE水解活性升高,对残杀威的敏感度降低,提示其可能是导致杭州市家蝇现场种群对残杀威产生高抗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冰冰;韦凌娅;孔庆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江门市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蚊虫抗药性生物学测定方法,即成蚊采用接触筒法,蚊幼虫采用浸渍法;以实验室饲养的敏感试虫为参考品系,分别测定2016年5-10月采自野外的成蚊和蚊幼虫的抗药性.结果 7个白纹伊蚊幼虫种群对双硫磷、残杀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001 8~0.005 7、1.031 9~2.778 5、0.003 8~0.015 0、0.004 3~0.025 4和0.002 1~0.027 9 mg/L,为敏感品系的0.7~2.3、1.5~3.9、4.2~16.7、3.3~19.5和0.4~5.0倍;7个白纹伊蚊成蚊种群对马拉硫磷、残杀威、氯菊酯为敏感或可疑抗性.江海区、新会区和鹤山市白纹伊蚊成蚊种群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死亡率分别为75.93%、64.15%和78.69%;蓬江区和恩平市白纹伊蚊成蚊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性,死亡率分别为77.19%和73.42%.结论 江门市白纹伊蚊幼虫种群对双硫磷均为敏感,对残杀威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成蚊对拟除虫菊酯类产生抗性或可疑抗性.
作者:区博文;张劲苗;朱宇平;黄慕嫦;黄晓江;黄悦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小家鼠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D-loop)的遗传多态性,为国境口岸鼠类鉴定和溯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以2011-2015年江苏口岸地区捕获的本底和输入性小家鼠为研究对象,设计引物扩增线粒体D-loop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后获得D-loop基因序列,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和遗传进化研究.结果 共获得21条国内外小家鼠D-loop基因序列,共有17个单倍型,测出533个序列位点,其中保守位点488个,可变异位点41个,核苷酸平均差异数为14.752 38.对21只小家鼠构建遗传进化树,分为3个分支.结论 小家鼠种群具有丰富的种内差异,其遗传进化规律与地理分布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作者:胡双双;陆永昌;吴炳耀;杨庆贵;蔡佳;何江;孙立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2016年北京市某小区一居民出现皮炎的病因.方法 通过标本鉴定、现场勘查和文献检索,确定病因并对患者提出建议.结果 患者身体出现红色丘疹、瘙痒症状,在其床上有红色小虫活动,经鉴定为鸡皮刺螨;患者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气雾剂喷洒后螨虫消失,经现场调查,未见鼠类活动痕迹及宠物出现;其屋内窗台上经常有麻雀、鸽子活动,国内共报告鸡皮刺螨侵袭人致皮炎6起,均与鸡、麻雀等鸟类有关.结论 根据现场勘查结果,推测事件可能为鸟类携带鸡皮刺螨而引起.
作者:李贵昌;程琰蕾;吴海霞;孟凤霞;郭玉红;刘起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家蝇是重要的媒介生物,主要孳生于人类聚居区的周围,不仅干扰人的生活,还可传播多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家蝇体表携带的真菌既有直接致病菌也有机会致病菌,有些真菌还通过污染食物使食品发霉变质或产生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毒素,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国内外对于家蝇携带真菌的研究较少,该文就家蝇体表携带的真菌进行了综述.
作者:薛志静;张瑞玲;庄桂芬;黄振东;张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研究辽宁省麻蝇科蝇类区系特征.方法 2010-2015年在辽东长白山地、辽西冀北山地、辽西北努鲁儿虎山地及辽河两岸开展蝇类调查,利用昆虫网采集不同地理景观的麻蝇,用针插法制作麻蝇标本;采用昆虫形态分类学、生态学与动物地理学原理和方法对麻蝇科蝇类区系进行分类.结果 辽宁省境内麻蝇科蝇类有3亚科30属94种.从各自然区麻蝇分布成分判断,辽宁省麻蝇区系属于古北界、东北亚界和东北区区系;其中与东洋界共同成分高,特有种类多,关系为密切;其次是新北界、非洲界、澳洲界和新热带界.国内与华北区麻蝇相似性高,亲缘关系近;其次是蒙新区、华中区、西南区、青藏区和华南区.结论 蝇类分布受动物地理学规律制约而形成自然蝇类区系.各自然区的麻蝇分布规律与本区气候和地理条件相适应;同时也与本区气候和陆地的地质历史相一致;尤其是第四纪冰期,蝇类分布与气候和自然环境变化相一致,意义重大.即冰期冰原气候带向南移动,迫使北部林区麻蝇成分随泰加林南移而流动,并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辽宁省麻蝇成分复杂、特有种类丰富的区系特征.
作者:关玉辉;王纯玉;张家勇;丁俊;白玉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蜱为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虫,可传播多种病原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蜱唾液腺分泌多种抗止血分子,在蜱类吸血及传播病原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蜱唾液腺分泌的抗止血分子可分为抗血小板聚集分子、血管扩张分子和抗凝血分子3类.通过对蜱类唾液腺抗止血分子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蜱类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功能分子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作者:杨晓红;孟浩;齐莉莉;刘敬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某室外污水处理试验系统各单元中淡色库蚊幼虫孳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探究气象因素和水质对其孳生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5月10日至11月27日和2016年4月4日至8月31日,利用勺捕法采集某污水处理试验系统的蚊幼虫,并记录采样当天的气象因素;对系统中浮床水质的总氮、总磷、总有机碳、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淡色库蚊幼虫密度在低气温>13.0 c℃开始增加,春末夏初气温19.0~28.0℃为淡色库蚊幼虫适宜生存温度,蚊幼虫的孳生达到高水平,在高温度>31.0℃后锐减.蚊幼虫密度的快速增长期伴有较多的阴雨天气,衰减期伴有长时间无降雨天气或连续强降雨.蚊幼虫密度与总氮、总磷、总有机碳、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呈正相关.结论 水质、低气温、高气温和降雨等对淡色库蚊幼虫的孳生均有影响,以高气温影响明显.
作者:陈奇;马明海;黄民生;冷培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2016年贵州省安顺市家蝇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当地家蝇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检测安顺市西秀区、开发区和平坝县家蝇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CI.结果 安顺市家蝇对4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残杀威已基本失效,无法得出检测结果;对DDVP、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LD50分别为0.526~0.739、0.135~0.254和0.108~0.176μg/♀;抗性倍数分别为175.33~246.33、7.94~14.94和15.43~25.14倍,对DDVP的抗性高,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低.结论 安顺市家蝇对4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抗药性,尤其是对残杀威和DDVP已达极高抗性水平;应加强安顺市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
作者:梁文琴;谢朋亮;戴慧;黎红;田珍灶;刘昭兵;邹志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广州管圆线虫病在虫种鉴定、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系统发生关系及分子蛋白等方面的研究.该文对近年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广州管圆线虫病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欧阳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及其对几种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白纹伊蚊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5-10月,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在荆州、武汉、宜昌和十堰市对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进行监测,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进行抗药性监测,以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推荐的敏感试虫为参考品系,判断其抗药性.结果 湖北省白纹伊蚊幼虫密度高峰期在5-7月,其中宜昌市6月BI高,为44.00;4个监测点的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和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50~15.00、3.56~8.33、3.40~7.45和0.31~2.19倍;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均为低抗,对双硫磷敏感;除荆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敏感外,其他3个监测点均为中抗.结论 5-7月为湖北省白纹伊蚊防治的关键期,应采取综合治理方法进行灭蚊,使用化学防治时应考虑白纹伊蚊幼虫对不同化学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以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作者:熊进峰;杨瑞;谭梁飞;姚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980-2015年从东南沿海地区不同地域、时间、宿主、媒介及患者中分离的汉坦病毒(HV)的遗传进化及流行规律.方法 运用遗传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1980-2015年东南沿海地区(江苏、浙江、福建省和上海市)HV的S、M片段高变区基因的变异位点与频率,结合HV、宿主、媒介与生态环境4个方面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HV在不同地域、时间、自然宿主以及重要传播媒介之间的演变规律.结果 东南沿海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临床患者感染的病毒以汉滩型(HTN)HV居多,主要与76-118株同源为主,汉城型病毒(SEOV)与Z37株相似的病毒为主;为HV HTN和SEO的混合型疫区,呈现高度的地理聚集现象;鼠类携带HV以SEOV为主,病毒分支与携带宿主的种类和采集地点有关,SEOV主要来源于褐家鼠,HTNV主要来源于黑线姬鼠.结论 HV和HFRS疫区的形成和维持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作者:黄鹏;杨章女;刘源;姚苹苹;胡建利;王笑辰;俞建家;李军;韩亚萍;金柯;杨龙;张云;岳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口岸小兽自然感染汉坦病毒、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巴尔通体和钩端螺旋体(钩体)的情况.方法 于2014-2015年在广西8个口岸辖区范围内采用鼠笼法捕获小兽,取其肺、肝和肾脏组织.从小兽肺中提取RNA,利用RT-PCR扩增汉坦病毒核酸;从小兽肝和肾脏中提取DNA,用PCR方法分别扩增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巴尔通体和钩体核酸.结果 捕获黄胸鼠、褐家鼠和臭鼩鼯共86只,其中褐家鼠数量多,占捕获总数的67.4%(58/86);汉坦病毒核酸、巴尔通体和钩体总阳性率分别为3.5%(3/86)、2.3%(2/86)和35.3%(6/17);未检测到立克次体和伯氏疏螺旋体核酸.结论 广西地区部分口岸小兽可能有汉坦病毒、巴尔通体和钩体自然感染,应加强口岸小兽及其传播疾病的监测.
作者:叶海波;万道正;许佳;云小云;张晓龙;覃凤葵;陈健超;方勇;姚李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河北省家蝇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分析其抗性特点及发展趋势,比较室内无选择压力条件下不同药剂的抗性变化,为化学防治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方法 采用点滴法测定家蝇野外种群和实验室内无药剂选择压力下饲养传代的野外种群[2012-2016年在河北省11个市(区),选择垃圾堆、农贸市场等蝇类孳生场所共83个采样点,利用网捕法采集家蝇成虫,挑选饲养室内繁殖1~2代羽化后3~5 d的雌蝇]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抗药性,并与历史数据比较,分析家蝇的抗药性变化趋势.结果 河北省家蝇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4.14~148.27和21.52~175.05倍;对毒死蜱和DDVP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95~16.91和0.71~5.21倍;石家庄和唐山种群对残杀威相对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1.42和1.04倍,部分种群对残杀威的抗性倍数>19.21倍;对三氯杀虫酯的抗性倍数为1.88~5.64倍.与历史数据比对发现,河北省家蝇对DDVP的抗性呈现从下降到逐渐平稳并略有上升趋势,对氯菊酯的抗性呈明显上升趋势.家蝇野外种群在实验室正常饲养59代后,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DDVP的抗性平均衰退率分别为90.39%、89.23%和80.41%.结论 河北省家蝇对4种类型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DDVP的抗性水平有不同程度的衰减.
作者:韩晓莉;马丽华;黄钢;高文;王喜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淡色库蚊幼虫期营养对成蚊体型、生理状态及摄糖行为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8月在杭州市某居民小区蓄水池内采集淡色库蚊幼虫,以3种食物量进行饲养,对新羽化的成蚊翅长、体质量及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以葡萄糖溶液作为糖餐喂食新羽化的成蚊,对趋糖比例的时间变化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营养条件下新羽化的雌雄成蚊翅长分别为4.26~3.57和3.53~2.99 mm,雌雄蚊体质量分别为3.16~1.53和1.95~1.12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雄蚊糖类含量分别为41.76~19.90和39.62~14.66 μg/只,脂类含量分别为48.23~17.48和52.36~9.42μg/只,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8.07~34.23和59.82~24.85 μg/只,雌雄蚊能量储备分别为3.70~1.58和3.68~1.03 J/只.幼虫期食物充足的新羽化成蚊摄糖比例高,雌雄蚊分别为70.80%和53.30%,且自羽化后成蚊摄糖比例不断升高.结论 不同营养条件下淡色库蚊新羽化的雌雄成蚊翅长、体质量、糖类、脂质及蛋白质含量不同;淡色库蚊幼虫期食物丰富度可显著影响成蚊的体型、生理状态和摄糖趋性.
作者:于保庭;胡寅;连留青;宋晓钢;丁艳梅;莫建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消长及其抗性水平分布,为杀虫剂的合理选择与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白纹伊蚊幼虫调查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分别于2015-2016年在居民区、绿化地带、公共场所室内以及机关单位等进行监测,每月1次;幼虫抗性测定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结果 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器指数季节消长呈单峰趋势,6-7月为密度高峰期.2015、2016年布雷图指数高分别为8.43和6.18;诱蚊诱卵器指数高分别为10.72和6.60.上海市各区(县)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中高抗性,其中普陀区对这2种药剂的抗性倍数高,分别达77.00和81.00倍;对残杀威产生中等抗性,对双硫磷产生中低抗性.结论 应加强对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及抗药性监测,合理选用、使用杀虫剂,减缓抗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
作者:刘洪霞;朱江;刘曜;徐劲秋;冷培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捕获的野生鼠类体表寄生蚤与游离蜱进行巴尔通体核酸检测,为该地区鼠传疾病提供风险预警和依据.方法 于2016年1-9月采集鼠类体表蚤及游离蜱,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蚤类全基因组,采用PCR扩增巴尔通体gltA、ITS和ribC基因,阳性产物进行Blast分析,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分子遗传进化树.结果 共采集蚤2 139匹,隶属于6属7种,其中臀突客蚤为优势蚤种;采集游离蜱243只,均为亚洲璃眼蜱.其中臀突客蚤、叶状切唇蚤突高亚种和后弯怪蚤均检测到巴尔通体DNA片段,蜱中未检测到巴尔通体阳性片段.通过测序得到3株不同基因的巴尔通体序列,gltA、ITS和ribC的DNAman同源性分别为93.61%、52.54%和86.72%.Blast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与Bartonella sp.AL01、02、04相同.结论 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3种鼠体寄生蚤均携带巴尔通体.
作者:尹小平;赵姗姗;田延河;巴特;张江国;程天利;王远志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