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渠如;廖兵荣;杨建平;施少平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65例临床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AP组,6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作为正常组,两组患者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3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别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 ①AP患者BF和BV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P、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AP胰腺CT灌注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与MAP患者及正常组比较BF、BV下降明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PS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SCT多层灌注扫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作者:乔远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片联合倍他乐克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1、2级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随机分成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A组,n=50)、氨氯地平组(B组,n=49)、倍他乐克组(C组,n=49)3组.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A组)50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片5~10 mg,每日1次,倍他乐克12.5~25 mg,每日2次;氨氯地平组(B组)49例患者单用氨氯地平片10~20 mg,每日1次;倍他乐克组(C组)49例患者单用倍他乐克25~50 mg,每日2次;均随访8周,观察3组降压效果,对心率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降压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0%、16.0%,氨氯地平组为93.9%、28.6%,倍他乐克组为81.6%、22.4%.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A组)、氨氯地平组(B组)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A组)与倍他乐克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B组)与倍他乐克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氨氯地平片联合倍他乐克有协同降压作用,适用于中青年高血压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零陵区城乡居民肿瘤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样本单位3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16.0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肿瘤相关知识11项危险因素中,知晓率高的是吸烟(66.49%),知晓率低的是危险性行为和生育(9.34%),有7项农村与城区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早期相关信号识别率高是疣或痣增大(71.12%),对信号识别差的是长期声音嘶哑、持续消化不良、发热、大便习惯改变,识别率分别为15.75%、21.47%、21.93%、21.93%.除疼痛1项外,余11项识别率农村与城区居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相关预防措施中对坚持运动的预防措施认知高(83.09%),对防止慢性感染的预防措施认知差(25.17%).农村与城区居民相比较,10项措施中,除不酗酒1项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9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相关不良生活习惯依次是饮酒(50.27%)、常吃盐腌熏烤食品(46.95%)、吸烟(31.81%).10项行为中,8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饮酒、常吃蔬菜2项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以上的城乡居民愿意学习、了解肿瘤相关知识. 结论 零陵区城乡居民对肿瘤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危险因素早期信号识别率以及预防措施知晓率均较低,城乡居民对肿瘤疾病危害和影响人民的生活、生存质量和平均寿命没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提示,尽快加强相关防病知识与预防措施的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危险因素和早期信号尤应成为重点的教育内容.
作者:黄四新;唐跃军;秦建明;张勇;唐仲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益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5-2008年益阳市各区、县(市)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结果 2005-2008年益阳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起,发病1 365例,死亡4例;事件类型为传染病暴发和食物中毒,以3、6、9、11、12月份为相对高峰;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校,发病人群主要以学生为主. 结论 农村卫生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学校卫生工作是以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谢立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温、噪声联合暴露工人高血压发病及心电图的改变. 方法 对某陶瓷厂生产工人422名男性工人(暴露组235人,对照组187人),采用问卷、现场调查及环境监测、测量血压及描记心电图的方法. 结果 暴露组高血压患病率(21.4%)明显高于对照组(10.3%),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为2.26;随工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在>15年工龄段暴露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心电图异常者占20.4%,对照组心电图异常者占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为2.27. 结论 长时间高温、噪声作业是造成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鹏宾;黄绍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耐药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脑胶质瘤患者MGMT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WHO分级的关系;同时对MG-MT表达为阳性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化疗药物TMZ和CCNU进行化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有效率、控制率. 结果 根据WHO分级,MGMT蛋白在Ⅰ~Ⅳ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66.7%、78.6%和100.0%.经χ2趋势检验,各等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强化CT或增强MRI判断病灶变化情况,TMZ组有效率(CR+PR)为22.7%,CC-NU组有效率为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组控制率(CR+PR+MR)为59.1%,CCNU组控制率为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GMT表达对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对于制定化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TMZ较CCNU更适用于MGMT表达阳性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
作者:崔守章;张宏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攸县麻疹发病的规律,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 对攸县1998-2007年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98-2007年攸县共报告麻疹病例339例,年均发病率为4.4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0岁儿童,共发病247例,占总病例数的72.86%,发病高峰期为3-6月份,共发病262例,占总病例数的77.29%.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为241例和60例,各占总病例数的71.09%和17.70%. 结论 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攸县麻疹接种工作还存在薄弱的地区和环节,应加强麻疹常规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作者:周新良;李建平;侯玉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解剖学诊断与诱导痰检查相补充的方法,对154例持续8周以上的咳嗽患者进行病因诊断,并进行一般止咳及有针对性的治疗,评估诊断及治疗的效果. 结果 在154例慢性咳嗽患者中,148例(96.1%)的病因得到明确.其中鼻后滴流综合征占76例(49.35%)、咳嗽变异型哮喘占36例(23.38%),感冒后咳嗽占25例(16.23%),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占23例(14.94%)、反应性咳嗽13例(8.45%)、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占8例(5.19%)、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相关咳嗽占5例(3.25%)、气管肿瘤1例(0.65%)、气管异物1例(0.65%).明确诊断的患者中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139例(93.91%)得到临床缓解,而未明确病因的6例患者中有2例临床症状获得缓解. 结论 鼻后滴流综合征和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对慢性咳嗽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可取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许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株洲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现状,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对策. 方法 对株洲地区2004-2008年28家医疗保健机构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株洲地区2004-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5.78/万,5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先心病、唇腭裂、指(趾)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外耳畸形.孕母年龄小于20岁、大于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婴;产前B超监测对及早发现胎儿畸型,降低病残儿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出生缺陷发生与孕早期异常情况、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 结论 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加强出生缺陷的综合预防工作,有利于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宋兵文;陈勇兰;吴玲;陈科;黄爱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RhD血型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HDN)产前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对产前检查的孕妇7 230例做RhD血型检测,对其中27例RhD阴性孕妇的配偶采血用双管PCR法做RhD基因定型,了解其RhD基因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以预测由于RhD血型不合引起HDN的风险. 结果 7 230例孕妇中RhD阴性有27例,占0.3796,对其配偶的RhD基因检测显示,19例为RhD+/RhD+纯合子,另外8例为RhD+/RhD-杂合子. 结论 检测RhD血型及基因型在RhD血型不合引起HDN的产前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丹;李力;李霞;钱汉珍;肖慧;李金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1997-2006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分析. 结果 1997-2006年郴州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计69 154例,年均发病率152.20/10万,死亡565例,年均死亡率1.24/10万,总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病种是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麻疹,占发病总数的93.42%;死亡数居首位的是狂犬病,占传染病死亡总数的63.89%. 结论 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麻疹是郴州市流行广泛的传染病,近6年来,狂犬病、HIV/AIDS疫情上升较快,急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作者:张勇平;段良松;姚令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伤害的分布规律和暴露因素. 方法 对株洲市芦淞区三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06-2007年接诊的伤害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结果 三家哨点医院共接诊伤害病例17 228人,多为轻伤(59.66%)且男性为主(65.78%),以25~44岁年龄组多(43.34%);伤害时间主要集中在秋季(27.65%);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37.26%)和家中(20.70%);跌倒/坠落(28.18%)是首要原因,其次是机动车车祸(26.89%);除中毒和窒息/上吊主要为女性外,其他伤害事件中均以男性居多(男女性别比为1.92∶1);82.67%的伤害罹难者为意外所致. 结论 目前芦淞区伤害事故仍然处于高发阶段,伤害事故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并且可以加以干预.
作者:袁皓瑜;袁晓群;刘加吾;王国良;胡毅柳;叶永恒;李奇;危胜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可以引起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作者:谭永卫;王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临湘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效果,为结核病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政策依据. 方法 根据临湘市1993-2007年结核病登记年报表、季报表、病例登记本进行汇总分析及转归分析. 结果 临湘市1993-2007年共登记涂阳病人2 451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涂阳登记率初治、复治治愈率逐年提高,分别由1993年的16.65/10万、65.15%、70.00%提高到2007年的41.62/10万、92.61%、88.88%. 结论 临湘市结核病控制取得了项目预期效果,肺结核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唐春波;张栋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的变化与血清肌酐(Creatinine Cr)、内生肌酐清除率(Crestinine clearance, Ccr)的相关性,评估其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的1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同时测定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并以健康成人检测结果为对照组. 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者Cys C检测结果为(4.40±3.11)mg/L,正常对照组为(0.81±0.12)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Cys C与Ccr呈负相关(r=-0.843,P<0.01),与Cr呈正相关(r=0.775,P<0.01). 结论 血清胱抑素C测定可代替血清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牢用以判断肾小球功能.
作者:黄丝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对卵巢囊性肿瘤诊断的图像特点及手术对照体会分析,分析其误诊原因,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率. 方法 通过72例85个卵巢囊性肿瘤进行经阴道与经腹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并对比各种卵巢囊性肿瘤的图像特点,并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 结果 72例85个卵巢囊性肿瘤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83.5%(71/85),其中,良性肿瘤69例,恶性肿瘤3例. 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卵巢囊性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的显示,特别是恶性卵巢肿瘤内部血流的显示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中血流RI值显著低于良性卵巢肿瘤.
作者:王梅香;余红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 方法 采用连续病例监测的方法,对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39 538例住院患者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该院住院患者39 538例,发生医院感染1 279例,感染率为3.23%;例次数1 430,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6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36.5%;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结论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需要医生、护士、患者、管理人员等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
作者:谭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癌标本中TSLC1蛋白表达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TSLC1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TSLC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20/50),而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46/50),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LC1蛋白在乳腺癌(非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5/7),而在乳腺癌(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9%(15/43),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侵袭范围的扩大而降低,但癌组织两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淋巴结有癌转移组中TSL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0%(11/22),而淋巴结无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9%(25/28),淋巴结有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淋巴结无癌转移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表达与肿瘤大小、年龄及临床分期无关.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有明显的TSLC1蛋白的表达缺失,TSLC1蛋白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侵袭范围(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癌)的扩大而降低,提示TSLC1蛋白表达缺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丁勇;李小荣;杨开焰;胡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状况,探讨女性生殖道疾病与相关病原体的关系. 方法 采用培养法、免疫检测法、镜检法等多项临床检验学方法,分别进行相关病原体实验室检测. 结果 门诊患者中80.92%患生殖道炎症,BV感染25.66%、支原体感染25.00%、霉菌感染13.16%、需氧菌感染6.58%、衣原体感染5.26%、滴虫感染1.97%、梅毒感染1.97%、淋球菌感染1.32%;两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占13.16%,三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占1.97%. 结论 女性生殖道感染情况严重;阴道炎患者以BV感染为主,宫颈炎患者以支原体感染为主;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在女性生殖系感染中比例较高,并且病原体合并感染的组合也有一定规律.加强对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多项病原学检查,以避免造成漏诊和误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霞;徐小平;佘吉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本院门诊四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的感染情况及流行情况,为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收集STD感染患者标本42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20例STD患者农原体(CT)、淋球菌(GC)、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人乳头瘤病毒(HPV)四种病原体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四种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CT:21.90%、GC:15.71%、HSV-Ⅱ:8.57%、HPV:11.67%;女性宫颈分泌物GC阳性率(23.19%)高于男性(12.06%);两种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为12.38%,两种以上混合感染阳性率1.43%. 结论 四种常见STD中CT阳性检出率居第一位;男女阳性检出率比较GC病原体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混合感染以两种病原体同时感染为主.
作者:杨岚;伍斌;谢红付;陈明亮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