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健康知识宣讲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意义

雷万春

关键词:宣讲, 健康知识, 传染病, 预防与控制
摘要:目的:探究调查分析健康知识宣讲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意义.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的就诊的患者120例 ,根据是否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分为观察组(6 0例)与对照组(6 0例) ,观察组进行健康知识宣讲 ,对照组未进行健康知识宣讲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传染病知识得分以及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传染病知识得分情况(85.66 ± 22.96)分、目前乙肝是否可以治愈、预防流行性感冒方法、卡介苗预防肺结核、艾滋病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以及流感疫苗重点保护人群的知晓率(91.67% )、(86.67% )、(78.33% )、(100.00% )、(8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传染病知识得分情况(59.12 ± 15.55 )分、目前乙肝是否可以治愈、预防流行性感冒方法、卡介苗预防肺结核、艾滋病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以及流感疫苗重点保护人群的知晓率(31.67% )、(36.67% )、(20.00% )、(70.00% )、(50.00% )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进行健康知识宣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传染病知识水平 ,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的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 ,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2 0例)和观察组(2 0例).对照组采取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 ,观察组采取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日均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优于采用持续性蓝光照射.

    作者:张月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新生儿抓伤的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新生儿抓伤及其管道脱落的临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接生的2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给予全部新生儿常规输液方法.在此基础上 ,给予观察组新生儿蝶翼式固定方法 ,将输氧管固定在鼻部 ,同时双手配套有防抓伤自制小手套 ;给予对照组新生儿成人管道固定方法 ,包括胃管、吸氧鼻导管等等 ,同时手部不做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皮肤抓伤以及管道脱落的情况.结果:经统计发现 ,观察组皮肤抓伤和因脱管造成的皮肤损伤均为0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17.0% 的皮肤抓伤以及29.0的脱管造成的皮肤损伤 ,两组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此在 ,观察组氧气胃管管道脱落率为11% ,留置针脱落率为3.0% ,明显低于对照组37.0的氧气胃管管道脱落率和19.0% 的留置针脱落率 ,两组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 ,强化新生儿管道脱落护理 ,有针对性的采取固定措施 ,同时加强皮肤防抓伤处理 ,将显著提高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改善新生儿的成长环境.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对基层医院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超声对基层医院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11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超声诊断资料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总符合例数109例 ,诊断准确率为93.97%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有盆腔积液8例 ,阑尾周围有回声结构9例 ,使用多普勒检测具有血流信号12例 ,阑尾壁3层结构有消失或连续中断2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检测结果依次为29例、22例、21例和3例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检测结果依次为16例、13例、7例和7例.结论:使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准确率 ,促进基层医院发展.

    作者:单小玲;刘庆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浅谈如何增强官兵预防疾病能力

    目的:总结预防疾病的做法 ,增强官兵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能力.方法:根据官兵的实际情况 ,通过提高领导重视度、疾病知识普及、卫生管理制度及加强监督的方式 ,提高官兵疾病预防能力.结果:采用上述方法 ,增加官兵疾病知识 ,提高官兵卫生素养和健康水平.结论:领导立足本职 ,调动官兵的主观能动性 ,能够增强官兵预防疾病能力.

    作者:马家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分析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在老年人麻醉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在老年人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0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诱导 ,实验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结果:两组患者在诱导麻醉后心率、血压均降低 ,但是实验组患者诱导后插管前和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和对照组患者诱导后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诱导后插管前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2分钟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增加 ,但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麻醉中 ,应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 ,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能让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 ,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人流手术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人流手术患者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3月-2015年1月接收瘢痕子宫人流术患者200例作为对象 ,分成不同处理组 ,即:对照组(手术疗法)、实验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 ,治疗对总体结果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轻度、重度疼痛度有少于对照组 ,有区别( P< 0.05 );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者1例 ,发生率为1.0% ,和对照组的15.0% 相比较低 ,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瘢痕子宫人流手术患者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疗法作用显著 ,可缩短手术时间 ,预防并发症 ,值得学习.

    作者:甘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在肛肠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和探讨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应用于肛肠术后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肛肠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 ,对照组68例 ,采用 Nipro持续注入器镇痛泵进行药物镇痛治疗 ,观察组68例 ,采用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对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治疗.对比两组在手术7d后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7d后的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同时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复方亚甲长效止痛剂在肛肠术后镇痛治疗上疗效显著 ,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承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总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10~2015年39例结肠造口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中有20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造口旁疝3例 ,造口狭窄2例 ,造口回缩1例 ,造口出血2例 ,造口脱垂2例 ,造口周围皮肤炎10例 ,分别行相应治疗治愈出院.结论: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与医护人员的技术操作及宣教有很大的关系 ,预防为主 ,一旦并发症发生 ,及时正确处理 ,可获理想效果.

    作者:李宏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济南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在济南地区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收集济南地区全省医院从2014年6月到2015年7月有关78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相关资料 ,统计分析CRE的细菌分布情况、标本采集来源情况以及细菌对药物的耐受情况.结果:肺炎克雷伯菌是CRE的主要发病病菌 ,检出率为48.71% ,其次是阴沟肠杆菌检出率为24.36% 、产气肠杆菌检出率为16.67% ,与其他细菌检出率相比明显较多 ;细菌来源主要分布在尿液 ,检出率为57.69% ,痰液检出率为30.77% ,其他来源检出率相对较少 ;阿米卡星是抗 CRE中耐受性好的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为10.25% ,其他细菌的耐药性为5.13% ,其次是磷霉素和庆大霉素 ,耐药性分别为14.10% 、7.69% ,、15.38% 、10.25% ,与对于其他药物的耐药性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是医院中出现较为普遍的细菌 ,临床上对于多种药物均有明显的耐药性 ,在一定程度上对控制CRE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 ,临床要加强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能过对CRE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

    作者:祝娟;邢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切口感染及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切口感染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至4月收治的2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加强切口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体温2次>38℃的比例低于对照组 ,切口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 ,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岳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 ,实验组46例 ,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 ,实验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结果: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 ,症状 、体征的缓解及血淀粉酶的恢复明显早于对照组.实验组Ranson 评分及BISAP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疗效 ,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姜火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浅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治小儿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应用于小儿重型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2例小儿重型手足口病患儿 ,根据治疗途径的差异划分对照组以及研究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足口病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 ,比较两种治疗途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6% )明显比对照组(75.6% )高( P< 0.05 );研究组接受治疗后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溃疡愈合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 ,组间综合比较 ,研究组疗效优.结论:针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 ,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的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疗效 ,提高治疗有效率 ,缩短临床病症指标改善所需时间 ,有助于患儿尽快康复 ,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朱朝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运用效果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留下功能障碍 ,护士运用康复护理措施后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观察组给予脑梗死相关的常规护理和运用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对照组则单纯给予脑梗死相关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肌力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动作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效的运用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 ,加快康复进程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夏云秀;张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应用中医进行治疗 ,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科近年来诊治的4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 ,一组患儿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设置为对照组 ,另一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翘散治疗 ,设置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相关指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儿 ,P< 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应用中医进行治疗 ,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天秀;禄林;杨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流行性感冒4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诊治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淮南市田家庵区淮南师范学校校医院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病特点、防治对策.结果:流行性感冒患者40例均得到治愈.结论:流行性感冒的预后良好 ,应做好对流行性感冒的防治工作.

    作者:高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心内科采取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102例心内科患者 ,对其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51例/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本院分组护理 ,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依从性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干预护理 ,针对心内科实施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升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 ,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孙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目的:对经皮椎间盘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对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干预 ,以SF -36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 PF、B、RP、GH、VT 、RE 及MH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的SF评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经皮椎间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及其防治研究

    目的:在了解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检索 ,参考关于药物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相关资料 ,并做综述.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较低 ,约为十万分之一 ,针对不同的药物而言 ,其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存在着差异 ,其中主要的致病药物有血液系统药物、解热镇痛药物、抗菌药物等.致病机制主要包括血小板破坏逐渐增加 ,同时生成减少并增加消耗 ,多见于免疫介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结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属于常见的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 ,要求临床医务人员高度重视.

    作者:黄学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多索茶碱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多索茶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2例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n=71)和实验组(n=71) ,参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 ,实验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 ,评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咳嗽减轻时间相比 ,差异不明显(P>0.05) ,但实验组咳痰减少时间及喘息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P< 0.05);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实验组 ,差异显著(P<0.05).结论: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多索茶碱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普及.

    作者:何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银离子敷料在脊柱结核术后不愈合伤口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银离子敷料在脊柱结核术后不愈合伤口中的疗效.方法:将30例脊柱结核术后伤口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与对照组14例.常规消毒清洁伤口 ,观察组伤口用银离子敷料换药 ,对照组伤口用10% 高渗盐水纱布换药 ,观察两组伤口细菌培养、愈合时间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换药后细菌培养检出率明显降低 ;伤口愈合天数缩短 ;两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离子敷料治疗脊柱结核术后不愈合伤口 ,能有效控制和杀灭结核细菌 ,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陈琳;张双;吴文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