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祥;张书志;方伟;武峥嵘;王韶华;姬淑红;杨克勤;冷培恩
目的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河南机场口岸截获的鼠类样本进行鉴定.方法 提取该鼠类样本基因组DNA,以通用引物BatL5310和R6036R进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的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及BOLD Systems v3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应用Mega 4.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该鼠样本CO Ⅰ基因扩增片段去除引物后为702 bp,序列比对结果及系统进化关系表明其与大足鼠的同源性为99.43%,该鼠样本为大足鼠.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在鼠类鉴定中可弥补形态学鉴定的缺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鼠类鉴定方法.
作者:张勤;王晓梦;岳巧云;高洁;邱德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郴州市成蚊携带登革热病毒状况、伊蚊密度与健康人群登革热病毒抗体水平,为预测登革热流行趋势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3年郴州市登革热媒介监测和健康人群登革热病毒抗体水平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共检测789名健康人员,登革热病毒IgG阳性率为5.32%;共捕获伊蚊842只,均为白纹伊蚊,其成蚊密度为0.22只/h,不同生境成蚊密度以公园高,达0.31只/h;伊蚊幼虫容器指数为10.33,以6月(12.70)及废品收购站(18.50)高;诱蚊诱卵指数为6.92%,以公园高(10.82%);18份白纹伊蚊标本均未检出登革热病毒.结论 郴州市虽未在伊蚊成蚊中检出登革热病毒,但是传播媒介自然存在,且在健康人群中已检出登革热病毒抗体,因此应持续加强登革热的监测与防控.
作者:段良松;刘卫;吴红卫;朱韩武;李成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社区登革热防控措施实施情况,为优化登革热疫情响应和适应机制提供建议.方法 2014年4-6月,在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和白云区采用个体深入访谈及小组访谈法,调查居民、感染者、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医院、街道城管(爱卫会)、消毒站、居委会等工作人员93人,了解各部门对登革热防治、疫情响应与适应机制的认识及建议.结果 登革热主要暴发于人口密集、蚊虫孳生地与栖息地等处;社区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干预措施;防治机构和患者对登革热的防治认识存在差距;社区主要依靠居委会清除蚊媒孳生地,居民参与较少;入户蚊媒调查面临困难且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登革热检测的收费制度及防治人员业务认知程度影响登革热及时发现和疫情应对,社区成蚊杀灭工作效果欠佳.结论 登革热高风险地区应建立长效综合干预适应机制,开展疫情监测与预警,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媒介生物综合治理,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作者:陈斌;杨军;桑少伟;任东升;刘起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细胞膜胆固醇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人神经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胆固醇删除剂甲基-β-环糊精(MβCD)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毒性.分别用JEV和EV71感染MβCD预处理的SH-SY5Y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βCD对2种病毒mRNA表达的影响.在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时间加入MβCD,观察2种病毒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MβCD的高工作浓度为5 mmol/L;qRT-PCR显示MβCD预处理神经细胞可分别抑制JEV和EV71 mRNA的表达(P<0.05);MβCD在EV71感染细胞后60 min加入则无法抑制病毒mRNA表达(P>0.05).结论 细胞膜胆固醇在JEV和EV71感染人神经细胞中均发挥作用,但作用时间不一致.
作者:陈生林;朱耐伟;朱勇喆;徐庆强;彭浩然;戚中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国家标准在卫生创建中的应用效果,为城镇病媒生物防制、卫生创建及病媒生物专项考核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国家标准进行城镇病媒生物防制专项考核.结果 2012-2015年全省共考核8个市64个县城,易达A级的指标为蚊虫停落指数、蜚蠊卵鞘查获率、外环境鼠密度、蟑迹查获率和大中型水体蚊密度,达标率分别为93.06%、85.29%、82.61%、57.35%和55.56%.较难达C级的指标有小型积水蚊密度、防蝇设施和室内成蝇密度,不达标率分别为26.39%、16.67%和16.67%.“不得有蝇场所”平均不达标率为37.31%,该指标成蝇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新国标更加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小型水体蚊虫密度和“不得有蝇场所”两项指标较难达标.
作者:孙养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我国西南山区蚊类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基本特征及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 以云南省西部澜沧江流域9个纬度(21°~30° N)及6个海拔(500~3 500 m)为调查研究的空间和尺度,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居民区夜间活动的成蚊进行多样性调查.结果 (1)澜沧江流域居民区捕获蚊类180 099只,隶属于2亚科7属46种,其中按蚊属16种,库蚊属15种,伊蚊属11种,蓝带蚊属、阿蚊属、曼蚊属和脉毛蚊属各1种;(2)蚊类γ-多样性(物种丰富度)随着纬度升高,呈阶梯状下降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3)β-多样性(Cody指数)随纬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后再升高的分布格局,两高峰位置分别位于24°~25° N和27°~28°N,沿海拔梯度呈先升高后逐步降低趋势,高点位于海拔1 000~2 000 m;(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澜沧江流域居民区不同纬度、海拔梯度带蚊类被分为3个地域区系类型,即东洋区系、东洋与古北区系的过渡区和古北区系;(5)澜沧江流域30个乡镇样点蚊类物种丰富度与纬度、海拔、温度、降雨量和蚊类密度的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物种丰富度与纬度和海拔两变量呈负相关(r=-0.720、-0.645,均P<0.001),而与温度、降雨量和密度呈正相关(r=0.598、0.675、0.785,均P<0.001).结论 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澜沧江流域蚊类γ-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呈随纬度和海拔增高而递减,随温度和降雨量增加而增高的趋势.在地理因素中纬度梯度对蚊类γ-多样性的影响较明显,气候因素中降雨量对蚊类γ-多样性有重要作用.
作者:岳仁苹;龚正达;王海波;葛军旗;张丽云;周红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在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选择微山韩庄、任城太白湖和泰安东平湖3个地区,调查蚊类密度消长及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自然感染状况,为当地蚊虫控制与乙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6-9月,采用人帐法在上述3个地区采集蚊虫标本,分类计数;将蚊虫标本研磨后提取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脑病毒核酸.结果 2015年6-9月在3个监测点共捕获蚊虫6属17种16711只,以三带喙库蚊(39.55%)和淡色库蚊(38.69%)为优势蚊种;蚊虫密度随季节消长均以8月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黄色轲蚊中检测到乙脑病毒核酸,批阳性率分别为22.96%、7.58%和16.67%.结论 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蚊虫密度依然较高,且多个蚊种中检测到乙脑病毒核酸,提示该地区存在乙脑病毒感染风险.
作者:杨培培;李文娟;程鹏;郭秀霞;王海防;王怀位;张崇星;寇景轩;刘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平谷、密云、怀柔及门头沟区恙虫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恙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市平谷、密云、怀柔和门头沟区采集人群血清,ELISA法检测恙虫病IgG抗体,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4362份血清中恙虫病IgG抗体阳性者460份,阳性率为10.55%,其中平谷、密云、怀柔和门头沟区分别为11.66%、9.47%、8.73%和2.26%,门头沟区恙虫病抗体阳性率与其他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北京市平谷、密云、怀柔和门头沟区均存在恙虫病感染,感染率以平谷区高,密云和怀柔区也较高,应加强恙虫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作者:吕燕宁;陈丽娟;窦相峰;孙玉兰;张秀春;黎新宇;王全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食虫动物是一类古老和原始的哺乳动物,世界各地广泛分布.汉坦病毒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可导致人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近年来,相继在食虫动物中发现23种汉坦病毒,该文就食虫动物相关汉坦病毒的分型、遗传进化、共进化或跨种传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郭婷;张海林;张云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中药材木耳中螨类的孳生情况.方法 于2015年7月从芜湖市药店和医院中药材仓库采集中药材木耳样本,采用振筛分离法分离螨类并计数,观察害嗜鳞螨各期形态.结果 粉螨有9种,检出率为76.67%,平均孳生密度为2.09只/g.中药材木耳中均可见害嗜鳞螨的卵、幼螨、第一若螨、休眠体、第三若螨和成螨等生活史各期.结论 中药材木耳中粉螨孳生严重,需采取措施防制该螨的孳生.
作者:湛孝东;陶宁;赵金红;李朝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高通量半自动化的细菌传代体系.方法 使用自动液体处理器、可丢弃性机械手枪头以及带有二维码的顶旋冻存管建立高通量半自动化的细菌传代体系,比较不同参数下构建体系细菌的交叉污染率.结果 原始菌液与新鲜细菌储存液的混匀体积、活塞移动速度、可丢弃型机械手枪头及液面间的位置关系与菌种交叉污染相关;高通量半自动化的细菌传代体系效率高于手工方法.结论 高通量半自动化的细菌传代体系可提高细菌保存的工作效率,简化了菌种保藏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罗成旺;逄波;阳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区病媒生物种群分布、密度消长及其致病性研究,并对此期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恙虫病和肠道传染病进行时空特征分析,为沿海滩涂地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区2010-2014年HFRS、恙虫病和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人口学资料,于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对该地区病媒生物种群分布、密度消长进行监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普通RT-PCR检测鼠等野外小型动物组织标本及其体表寄生虫、蚊虫与游离蜱携带病原体,利用Excel 2003、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区鼠密度为3.60%,野外环境鼠密度高于镇区(居民区),并呈现冬季(1月)及夏季(5-8月)2个高峰;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占捕获总数的89.19%.(2)蚊密度为0.51只/(灯·h),5-10月为密度高峰,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占捕获总数的88.84%.(3)蝇密度为46.57只/笼,以大头金蝇、家蝇为优势蝇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45.17%和25.70%.(4)蜚蠊密度为0.01只/张,侵害率为0.30%,均为德国小蠊.刺猬的染蜱指数为7.75,游离蜱密度为37.00只/布旗人工小时.2015年8月应急监测游离蜱密度为0.25只/布旗人工小时,羊、犬、刺猬及黄鼬等动物寄生蜱的染蜱指数分别为1.80、0.02、8.33和10.00,捕获蜱均为长角血蜱.黑线姬鼠体表染革螨指数为0.26,染恙螨指数为0.24.(5)2010-2014年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区恙虫病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呈间歇性逐步升高,HFRS发病呈直线上升.HFRS呈现冬季高峰,高发病月份为12月;恙虫病呈现秋季高峰,高发病月份为11月;肠道传染病呈现5及11月2个发病高峰.2015年东台区域首次发生2起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疫情,且2起病例的首发病例发病前均有在沿海滩涂相关河流垂钓和蜱叮咬的流行病学史.(6)采集鼠等野外小型动物内脏组织和血标本,仅在1份刺猬血清中检测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总抗体阳性,并在捕获的游离蜱中检测到SFTSV核酸阳性,而汉坦病毒、立克次体等其他病原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区存在鼠、蚊、蝇、蜚蠊、蜱、蚤及螨等媒介生物,具备传播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风险.该地区HFRS、恙虫病等相关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仍在不断发生,且新发现了SFTS,应采取病媒生物监测及防制措施防控该类疾病暴发.
作者:陈胤忠;李峰;徐慧;黄连成;顾振国;孙中友;严国进;朱叶江;汤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河北省坝上地区位于河北省北部,属于我国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和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重叠地区,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是其主要宿主动物.因此,了解和掌握达乌尔黄鼠的数量和分布有十分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笔者于2010-2014年对河北省坝上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达乌尔黄鼠数量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崇岩岷;史献明;李玉贵;杜国义;崔耀仁;杨顺林;兰晓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普氏野马野化种群和圈养种群进行驱虫,研究不同生存条件下普氏野马感染马胃蝇的多样性和感染特点.方法 于2015年1月进行野马驱虫保健工作,对野马群驱虫采用随机抽样、对野马个体采用全程采集粪便中的马胃蝇幼虫.结果 保护区内野马在排虫高峰期粪便平均排虫(140.8±62.8)只/堆,同期野马中心圈养野马平均排虫(1.8±0.9)只/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997,P=0.000),显示野马中心周边的马科动物隔离区和专供饲草可有效降低马胃蝇蛆病的感染;于保护区内采集马胃蝇5 357只,经鉴定为黑腹胃蝇、鼻胃蝇、黑角胃蝇、肠胃蝇和红尾胃蝇,其中黑腹胃蝇(96.84%)为优势种;野马中心采集马胃蝇83只,鉴定为肠胃蝇、红尾胃蝇、鼻胃蝇、黑角胃蝇和裸节胃蝇,肠胃蝇(48.19%)为优势种,红尾胃蝇(39.76%)次之,在野马中心未发现黑腹胃蝇,说明其基于食草的传播链被切断,两者物种构成存在差异;马胃蝇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显示不同生存条件下野马感染马胃蝇的多样性差异明显,保护区马胃蝇区系处于极端状态.结论 同处于准噶尔盆地的保护区和野马中心,野马生活环境的异质性使马胃蝇感染特点分明,黑腹胃蝇在干旱荒漠草原有极强的适应性.
作者:张博茹;张肖钰;张玲;贺雷;王臣;王振山;张东;李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家蝇为我国常见病媒生物,影响居民健康和正常家居生活.通过综述近年来植物源杀虫剂防制家蝇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方式,对植物性杀虫剂防制家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植物性杀虫剂应用于家蝇防制进行展望.
作者:殷瑜霞;刘晖;贺莉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全自动静电吸附诱蚊监测灯(静电诱蚊灯)监测蚊虫,为开展科学规范的蚊虫调查和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于2009-2013年选择嘉定区所有13个乡镇,利用静电诱蚊灯监测蚊虫密度,同时选取1个监测点比较静电诱蚊灯和吸人式诱蚊灯两种方法监测蚊虫密度、种类的差异及蚊种构成比和季节消长趋势的相关性.结果 静电诱蚊灯采用253.7 nm紫外线光谱,对本地区常见蚊种引诱率较强,与吸入式诱蚊灯(波长360 nm)相比,静电诱蚊灯诱获蚊虫数量为吸入式诱蚊灯的2.12倍;且对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的引诱效果较好,对其他昆虫引诱率低,虫体完整.利用静电诱蚊灯自动监测6h的平均密度比全夜监测12h的结果高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7,P=0.016),蚊虫活动集中在上半夜.结论 静电诱蚊灯在波长、监测时间、自动性、防雨防潮、标本麻醉及虫体损伤等方面有新改进,符合《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要求,可用于蚊虫监测、虫相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等.
作者:徐友祥;张书志;方伟;武峥嵘;王韶华;姬淑红;杨克勤;冷培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沙粒病毒属四步法一致-简并杂合寡核苷酸引物(CODEHOP)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检测体系.方法 设计1对沙粒病毒属的一致-简并引物,分析Real-time PCR的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根据引物二聚体(PDs)和扩增产物的熔解温度(Tm)值,在通用的三步法延伸步骤之后,增加5s的恒温荧光检测步骤,在PDs和特异性扩增产物的熔解温度之间进行荧光检测温度的优化,建立四步法CODEHOP Real-time PCR方法,评价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 PDs的Tm值为75.32~76.86℃,特异性扩增产物的Tm值为86.84℃,增加一步温度为84℃,荧光检测步骤可有效去除PDs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该方法特异性为100%,病毒RNA检测灵敏度为59.6 pg,重复性良好,变异系数<5%,12份鼠肺盲样的检测结果符合预期.结论 建立的沙粒病毒四步法CODEHOP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可用于鼠类沙粒病毒感染检测.
作者:胡群;邹春颖;马思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前,全国有11个不同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1].云南省大理州地处滇西横断山纵谷地带,有以黄胸鼠和齐氏姬鼠、大绒鼠为主要宿主的两类鼠疫自然疫源地.同时,大理州鼠疫历史疫区、近史疫区和现史疫区三者并存[2],动物间鼠疫时有发生.
作者:刘彦君;罗剑龙;段炳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上海市黄浦区地下车库骚扰库蚊在冬春季节的侵害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选取黄浦区不同生境、不同车库类型,采集蚊幼虫并实验室饲养,制作雄性尾器玻片后鉴定分类.结果 上海市中心城区冬春季节地下车库环境的骚扰库蚊构成比高达90.48%,部分车库骚扰库蚊达100%;随着季节更替,骚扰库蚊构成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从100%下降至67.11%);车库D骚扰库蚊构成比高于其他3个车库(x2=24.579、17.053、16.025;P<0.01);4个车库的雄蚊阳茎DV/D值为0.054~0.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02、-0.021、0.004、-0.027;F=19.586,P<0.05).结论 上海市黄浦区地下车库密集,骚扰库蚊侵害现象明显,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作者:高强;周毅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台州市蜚蠊种群分布、密度状况和季节消长规律,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1-2014年,每个县(市、区)城区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店2处、宾馆1处、医院1家和居民区1个,每月中旬监测1次,采用粘捕法进行蜚蠊密度监测.结果 台州市2011-2014年蜚蠊平均侵害率为10.14%,平均密度为0.33只/张,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月平均密度为0.05~0.66只/张,7-9月为密度高峰期,月平均侵害率为2.03%~18.64%(χ2=670.83,P<0.01);农贸市场平均密度及侵害率高,医院低.结论 5-6月为突击灭蜚蠊的佳时机,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对农贸市场、餐饮店等重点场所进行防制.
作者:刘令初;周群玉;赵怡双;陈财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