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GF-1和bcl-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王怀生;裴丽霞;夏惠丽;郑新华;闫勇

关键词:IGF-1, Bcl-2, 胃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对56例胃腺癌组织、4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56例正常胃组织中IGF-1和bcl-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胃腺癌组织中IGF-1及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55.36%,正常胃组织中IGF-1及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86%、10.71%,胃腺癌组织中IGF-1及bcl-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IGF-1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P<0.05);bcl-2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P<0.05);IGF-1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IGF-1及bcl-2的过表达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两者联合检测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病毒性肝炎感染与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通过对服务从业人员病毒性肝炎知识及防治的态度、行为的调查,为制定预防病毒性肝炎传播干预措施及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大部分服务从业人员愿意接受相关知识宣教,但对病毒性肝炎的相关常识了解情况不够理想.结论 对服务从业人员需要经常开展病毒性肝炎预防知识教育和宣传,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食品卫生监督体系.

    作者:刘德坚;聂绍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PBL在本科生《内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在本科生《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PBL实验组(44名)和控制组(44名)实验前先进行相似性分析比较,教学效果用形成性测评和总结性测评进行比较分析:形成性测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按全球医学教育低标准设计,包括7个模块;终结性测评为学期《内科学》期末考试,并特设附加临床病例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结果 ①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前具有高度相似性,对实验结果不会因选择性差异造成影响;②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方面无显著差异(P=0.373);但在附加分析题方面,PBL组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③在问卷调查的7个模块中,PBL组在临床技能、交流技能、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4个模块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在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模块,两组无显著差异(P=0.088).结论 PBL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和信息管理能力,而不会影响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对考试成绩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杜庆锋;谭剑;张嵩;杨军;郑维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立体定向脓肿抽吸及Ommaya管置入术治疗42例脑脓肿分析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脓肿抽吸结合Ommaya管置入术治疗脑脓肿的临床优势及体会.方法 对我科2001-2006年5月间收治的42例颅内脑脓肿病人的病例资料、病情演化、CT影像及手术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立体定向脓肿抽吸及Ommaya管置入术治疗脑脓肿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优良的优点.结论 立体定向脓肿抽吸及Ommaya管置入术治疗脑脓肿是一种微创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隋立森;刘恩重;韩富;许建平;谢绍盈;龙新兵;张泽舜;黄涛;罗小川;谭齐家;沈有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围手术期凝血系统活化指标的研究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栓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LTSPECTRA酶标仪以ELISA法测定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蛋白C抗原(PC:Ag).采用CA-530凝血仪测定活化蛋白C抵抗性(APCR)、蛋白C活性(PC:A).结果 APCR阳性的患者组手术前及手术后凝血系统的活化程度均显著高于APCR正常的患者组的同期水平.结论 手术患者术前测定凝血系统活化指标对判断术后血栓形成倾向,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欧阳淑娟;崔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男性两种腰围切点对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影响

    目的 评价男性腰围90 cm与85 cm两种切点对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整群抽取柳州市社区常住居民7 660人,其中男性3 894人,女性3 766人,平均年龄(40.5±12.2)岁.进行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空腹血脂及血糖等指标检测,分别按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MS定义及修正其中男性腰围切点(85 cm)诊断MS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按IDF定义,3 894例男性中检出MS 402例,粗患病率为10.3%;按修正了男性WC切点的定义,在同一男性人群检出MS 769例,粗患病率为19.7%;男性MS粗患病率从35岁以下组的10.5%增高至65岁以上组的27.7%.降低男性WC切点后,使两性MS总患病率从8.1%增高至12.9%.结论 IDF提出的MS定义中,我国男性WC切点偏大,会低估MS的患病率,不能检出很多将来发生心血管病危险的男性个体,宜从90 cm修正为85 cm.

    作者:胡世红;贾卫鸿;王柳宁;韦春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检验医学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探讨

    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是涉及多学科和多技术的一门综合学科,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其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检验工作已经渗透到临床医疗的每一个环节,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提供更直接的科学依据.

    作者:谭德安;陈向大;余术祥;罗智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进

    目的 改进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新生1~3 d的大鼠,无菌操作下取双侧大脑皮质,机械吹打使细胞分散成悬液,差速粘附处理以去除成纤维细胞成分,细胞悬液原代培养9~14 d,待细胞融合成单层并铺满瓶底后,4次消化传代,GFAP免疫组化染色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结果 这种改进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出星形胶质细胞,纯化率达95%以上.结论 采用本实验改进的方法,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生长良好,纯度高,为后续实验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黄柏胜;刘发益;曹莉;贺芳;赵彦;邬力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综合风险分析技术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探讨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是通过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评价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防护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承受水平的过程[1],包括职业病危害风险识别、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三部分.

    作者:周常喜;刘敏;彭新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应用多媒体方法和手段提高神经病学的教学质量

    神经病学是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一门临床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和优良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作者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多媒体方法,复习强化神经解剖学的知识.2.运用多媒体方法,把神经解剖知识与临床症状紧密结合起来.3.通过多媒体视听教材来增加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探索和应用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体会到神经病学教学实践中使用多媒体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技术所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唐湘祁;胡治平;聂建洪;谭利明;涂秋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氰化物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长期接触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并探讨氰化物慢性中毒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30例氰化物作业工人进行3年观察,收集相应材料进行分析.结果 尿硫氰酸盐和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慢性咽炎发病率以及嗅觉异常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全车间劳动卫生安全制度,加强个人防护和经常性健康监护是预防氰化物慢性中毒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祖昌;马振云;杜世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血清UA及CRP水平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血清UA和CRP浓度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定量尿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21例急性期和15例缓解期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和其它炎性神经系统疾病(OIND)患者血清UA和CRP浓度.结果 MS急性原发组UA浓度明显低于OIND组(P<0.01),MS急性原发组UA浓度低于MS缓解稳定组(P<0.05).MS急性原发组CRP浓度高于缓解恢复组和OIND组(P<0.05). MS缓解恢复组和OIND组UA和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UA和CRP浓度与MS病情程度密切相关,UA和CRP的联合检测对M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争鸣;金燕;王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36例分析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同时进行外伤原因分类.入路选择统计:髂腹股沟入路11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14例,前后联合入路7例,延长的髂腹股入路4例.复位后分别采用拉力螺钉,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均用皮牵引2~3周.结果 优21例,良12例,一般3例,优良率91%.36例随访13~53个月,平均35个月,本组无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 对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采取不同手术入路,骨折固定方法应满足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和安全的要求.术后功能锻炼应尽早进行,8~12周恢复负重活动,以避免发生骨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作者:谢宜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探讨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对患者免疫状况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8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结合组),常规治疗组口服左旋咪唑和西米替丁,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观察二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检测二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结合组比常规治疗组疗效好,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合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比率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合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可靠,能明显减少患者复发次数和程度,溃疡面愈合时间短,无明显不良反应,并能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等,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周伟民;陈伟红;张群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认知情况的调查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及认知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78名医护人员的洗手行为分别连续观察3 h,记录洗手有关情况,并进行洗手知识的问卷调查,及对医生和护士进行比较.结果 医护人员的各种洗手率均不足50%,洗手依从性比较差;医护人员洗手情况不佳,做法正确的比例均不高;医护人员对洗手的概念和手部皮肤常用消毒剂基本了解,但对于手清洁、消毒指征、手采样及手部卫生标准还认识不足,医护人员的洗手知识还有待加强;医生洗手依从性、正确洗手的比例及某些洗手知识不如护士,说明医生对洗手的重视程度不够.结论 医护人员洗手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与自身重视不够有关,而且与相应的管理不严格有关,应强化洗手意识,认识洗手的重要性,坚持正确洗手,从而避免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彭湛贤;李晓燕;刘燕芳;温娥娣;欧金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护人员对预防保健科的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医疗机构内预防保健科的认知情况,为预防保健科的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不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省市级和县区级医院中各抽取4~6家综合医疗机构.对被选定医疗机构的预防保健科所有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随机抽取10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结果 在所调查的医护人员中,95.1%的人认为保健科在疾病控制、甚至传染病控制中起作用,60.5%的人认为预防保健科是公共卫生管理科室,86.4%的人对预防保健科工作比较满意,87.7%的人关注预防保健科的发展,63.3%的人认为预防保健科的现状能适应目前工作,预防保健科需要改革(75.9%).同时建议加强对预防保健科工作的宣传;改善办公条件;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人员待遇;加强与一线科室的联系;增加保健科的人员;加强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政府承担经费等方面.结论 要加强预防保健科人员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同时调整保健科工作人员数量和专业结构.

    作者:韩同武;李玉秦;李锋;郑天柱;董蒲梅;李肖红;梁士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灰色模型对长沙市四类传染病发病率的模拟与预测

    目的 模拟与预测长沙市2006-2010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率,掌握流行趋势,为制定长沙市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灰色GM(1,1)模型对长沙市1995-2005年的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四类发病率进行拟合,得出拟合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 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良好,外推预测2006-2010年长沙市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上升,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符合流行规律.结论 该模型受样本含量和概率分布的限制较小,运算简单,有较高实用价值,可用于长沙市各类传染病发病率近期预测.

    作者:胡伟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应用于腹膜透析导管堵管的护理

    对2003-2006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肾内科7例腹膜透析导管堵管后行腹腔镜检的患者,术后将伤口、透析管护理、引流情况的观察、饮食列为护理重点,7例均重管成功,手术时间20~45 min,术后1周出院,经长期随访,其中6例腹透液引流通畅,一例再次堵管,后改为血液透析.

    作者:周正容;张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研究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月从糖尿病足病人标本中分离的细菌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 糖尿病足感染标本中多为混合感染,检出的细菌以G+球菌为主,肠球菌占了46.9%,变形杆菌占28.8%,真菌检出率不高.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丁敏感,其他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G-杆菌对头孢类、β-内酰胺类药物、泰能敏感,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中共有49.5%的菌株产ESBLs.结论 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以G+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丁敏感,对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监测,为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朱欣;李闻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岳阳市装修居室内空气中常见有机物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新装修居室内空气有机物不同环境温度中污染状况.方法 采样按照室内空气监测技术标准(GB/T 18883-2002 附录A)要求进行,结果浓度为1 h平均浓度.甲醛采用GB/T 18204.26-2000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苯、二甲苯采用活性碳管吸附/溶剂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TVOC采用GB/T 18883-2002附录C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环境温度段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平均浓度和超标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装修后居室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有机物污染,且常见有机物浓度超标浓度和超标率与环境温度相关.

    作者:刘永康;李国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能否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途径.方法 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所产婴儿的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结果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所产婴儿HBsAg阳性率为4.67%,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孕妇所产婴儿HBsAg阳性率为61.90%,χ2=59.96,P<0.01).结论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作者:郭富英;王秀虎;杨彪;郭林峰;朱茂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